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作者:刘呈华;丁长玲;樊其忠;李玉兰

    喹诺酮类药物是全合成抗菌药物.由于品种不断增加,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们的作用特点是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比较弱(某些品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因此,在临床应用时要掌握药物的作用特点,做到合理用药,提高抗菌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本文介绍几种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供大家参考.

  • 美罗培南治疗革兰氏阴性菌院内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胤佳;李超;李志伟;马继韬;董权;梁爱君;周志刚

    美罗培南是一种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与其他内酞胺类抗生素交叉耐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显著特点而颇受临床的重视,成为临床上治疗重症感染及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本研究观察不同剂量美罗培南对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以探讨其佳用法.

  • 外伤感染伤口细菌检测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作者:宋月玲

    1997~2001年,我们对98例外伤患者感染伤口的分泌物进行了菌株检测及抗生素耐药试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将98例患者感染伤口的脓液标本及引流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和伊红美兰平板,35℃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3天无细菌生长为培养阴性,对培养出的菌株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购自山东省临检中心.药敏试验采用K-B法,MH培养基和药敏纸片购自浙江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结果:共检出细菌79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表皮葡萄球菌12株),革兰氏阴性菌46株(大肠埃希氏菌24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奇异变形杆菌6株,阴沟肠杆菌4株,施氏假单胞菌3株,枸橼酸杆菌2株).细菌耐药情况为黄金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 ,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为80%,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青霉素和SMZ耐药率为80%,对哌拉西林和头孢菌素三代耐药率为2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青霉素和SMZ耐药率为90%,对头孢菌素三代耐药率为15%.

  • 泰力信与奥力宁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朴雪花

    泰力信(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绿脓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各种细菌产生的B内酰胺酶稳定,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奥力宁(注射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出血的止血药物.

  • 几丁糖在骨科临床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五洲;陈安民

    几丁糖是一种天然的多聚糖纤维素,即甲壳素[poly-β-(1→4)-N-acetyl-D-glucosamine],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中,来源方便.早在1811年,法国学者Braconnot[1]首先在蘑菇中发现了几丁质,当时称Fungin,到1823年法国学者Odier[2]在昆虫表面坚硬的外壳中发现了这种物质,并用希腊语命名为几丁质(Chitin),沿用迄今.近几年来,其研究开发进展很快,在工业、农业、纺织、造纸、食品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成果.在医疗方面,也广泛用于制造人工皮肤、可吸收缝线、止血材料、防粘连剂、药物载体等.大量研究[3]证明几丁糖无毒副作用 ,对皮肤无刺激性,在体内不产生免疫抗原反应及热源反应,作为植入材料,它没有致突变作用,也不会产生溶血或导致动物死亡等反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几丁糖系多糖类物质,与细胞外壁结构相似,其分解[3]首先由内切型几丁质分解酶分解成低分子化的N-乙酰寡糖单体,再由外切型几丁质分解酶从非还原末端以N-乙酰葡萄糖胺单体一个个切出,切下的单体去向分为2个途径:其一以单体为原料合成几丁糖,其二是单体进入体内循环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几丁糖在人体组织内具有吸引单核细胞来"吞噬自己”的作用,而发生自我降解[4],1986年Malette[5]用几丁糖进行人造血管、组织培养及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显示:几丁糖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抑制纤维细胞的生长.由于几丁糖自身所具有的生物特性及功用,目前已开始运用于临床,尤其在骨科,几丁糖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材料.1 几丁糖的抗菌与预防骨感染作用据蒋玉燕等[6]对几丁糖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显示,几丁糖对多种细菌有抑杀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杀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通过对几丁糖的倍比稀释液中加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假单胞菌,白色念球菌,测得几丁糖的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008%,0.016%,0.032%,0.064%,1%.结果证明几丁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同时也显示几丁糖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因为在培养阴性的试管中仍有活的细菌存在.侯春林等[7]以兔为模型研究几丁糖对骨感染的作用,结果显示几丁糖组,醋酸组和对照组之间在防治金葡菌骨感染率上无差异,但几丁糖组动物X线片上显示骨病变程度轻,局部细菌记数少,且术后动物体重增加,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表明了几丁糖对骨感染有缓解作用,其机理系由于几丁糖表面的正电荷对细菌有很强的粘着与吸附作用,抑制了细菌的扩散与繁殖.同时Varum Km[8]等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几丁糖能提高动物巨噬细胞中溶菌酶活性,增加血中白细胞的数量与吞噬力,从而可作为免疫强化剂而增强机体免疫力,而且几丁糖系高分子化合物,在体内靠溶菌酶水解,降解需数月,局部保留时间长,使细菌繁殖长时间被抑制,从而使炎症减轻.

  • 双歧杆菌基因组DNA提取几种方法的比较

    作者:江晓;贾力敏;张磊;江汉湖;董明盛

    双歧杆菌的保健功能现已为人们广泛认可,随着双歧制品微生态制剂普及,人们对相关产品内在质量投诉也相应增多,因此快速鉴定产品中双歧杆菌是当务之急,由于双歧杆菌目前检测缺乏有效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依据其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鉴别程序复杂,结果不稳定,因此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一直是近年研究热点,目前报道较多的有PCR法,RAPD法,RFLP法,而在PCR和RAPD扩增中,都对DNA纯度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干扰PCR扩增的多糖和蛋白质要清除掉,由于双歧杆菌细胞壁有类似真菌的特性,因此其DNA提取不同于革兰氏阴性菌(溶菌酶-煮沸法),据文献报到目前双歧杆菌DNA提取有几种方法,溶菌酶-SDS-醋酸钾法[1],溶菌酶-SDS-酚/氯仿法[2],溶菌酶-煮沸法,改良氯化苄法[3].本实验对该四种方法做了比较,认为醋酸钾法和氯化苄法提取DNA效果较好.

  • 副溶血性弧菌L型的观察

    作者:任锦玉;汪炜;程苏云;童哲

    细菌L型是细胞壁不同程度缺损的总称,其主要表现是肽聚糖结构破坏或合成受到抑制,故革兰氏阳性菌一旦形成L型,菌体仅为一层细胞膜包住,称原生质(Potoplast),对渗透压极为敏感,只能在高渗环境中才能生长,然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较少,失去细胞壁后仍有外膜、脂多糖、脂蛋白存在,称园球体(Spheroplast),其对等渗环境抵抗力较强,有时可在普通环境下生长.笔者从室温半固体保存的副溶血性弧菌中观察到一定比例的L型,特作如下叙述.

  • 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与术后胆红素恢复的关系分析

    作者:周猛

    目的 探讨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与术后胆红素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入住太和医院的120例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胆汁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菌组(G+组)和革兰氏阴性菌组(G-组),将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G+组及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两组与术后胆红素恢复无交互性作用.结论 胆道感染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速度较慢,应注意加强对G-菌感染患者的术后护理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大限度减少使用对肝脏细胞有害的药物,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 脑梗死并发脑卒中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

    作者:朱海清;康平;鲍智颖;胡军

    目的 探讨脑梗死并发脑卒中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08-2012-08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并发脑卒中相关肺炎感染率为10.0%;脑梗死并发脑卒中相关肺炎与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既往卒中、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相关,与性别、高血压、高血脂无明显关联;感染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发生率高,占69.51%,真菌性发生率低.结论 脑梗死并发脑卒中相关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既往脑卒中、意识障碍、大面积梗死为卒中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加强防护,减少感染发病率.

  • 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陈芳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1999年底在美国上市的新型的第4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特点[1].加替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好抗菌作用,且对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分枝杆菌等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潜在的光敏不良反应[2],因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我们应用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与左氧氟沙星做对照,以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 环丙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2例临床观察

    作者:滕军;吴绍亮

    环丙沙星片(环丙氟哌酸)是目前喹诺酮类抗菌药中活性较强的一种.其结构特点是在主环上引入一个环丙基,改变了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对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很强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尤为敏感.口服后分布广,在支气管、肺中浓度很高.我们用盐酸环丙沙星片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 氧氟沙星与头孢噻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

    作者:周劲光;张瑾;李现东

    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头孢噻肟是第三代头孢类广谱抗生素,我们对96例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分别采用氧氟沙星与头孢噻肟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

  • 洛美沙星致皮疹17例

    作者:杨依麦

    洛美沙星注射液是广谱抗生素,属喹诺酮类,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部分厌氧菌显示强大的杀菌作用,为临床所常用.本科于2000年9月~12月临床30例患者应用时发现17例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皮疹,其中1例患者伴有胸闷不适,现具体报告如下:

  • 红霉素软膏用途广

    作者:

    红霉素软膏为抗生素药类,抗菌谱较广,刺激较小,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及一些非典型性致病菌如衣原体、支原体均有抗菌活性.它的佳适应症包括化脓性皮肤病、小面积烧伤、溃疡面的感染和寻常痤疮等.

  • 5 198例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

    作者:王红艳;康熙雄;张艳

    目的:分析血培养结果和细菌的耐药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菌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BD公司的phoenixTM100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我院2009-2013年共5 198件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9年860件血培养共培养出175株病原菌,2010年923件共培养出92株,2011年1 409件共培养出171株,2012年1 207件共培养出81株,2013年799件共培养出116株.5年培养出的635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式菌121株(27%),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63株(14%),金黄色葡萄球菌61株(14%).表皮葡萄球菌55株(13%),铜绿假单胞菌51株(12%),人葡萄球菌43株(10%),鲍曼不动杆菌39株(9%),阴沟肠杆菌16株(4%).结论:血培养检出细菌菌种广泛,大多数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临床医生应该引起重视.

  • 肾移植术后并发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龙香菊;林俊;张玉海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中死亡率高的细菌性感染是肺炎。本文对40例肾移植后发生细菌性肺炎的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990年1月至1998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共行肾移植1 298例,其中40例并发细菌性肺炎,感染率为3.08 %。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62岁,平均 47.2岁。40例中有32例的感染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 2.临床资料:40例均以咳嗽、咳痰为首发表现,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2例体温为 37.4~38.5 ℃,8例体温超过38.5 ℃,10例患者伴有寒战。36例体检可闻及单或双肺呼吸音粗糙,其中27例可闻及湿性呸罗音,4例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3. 病原学检查:40例共行52次痰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占83.02 %,而革兰氏阳性菌较少见。其中假单胞菌25例次,大肠杆菌9例次,克雷伯氏菌7例次,葡萄球菌4例次,肠球菌4例次,埃希氏菌2例次,链球菌1例次。 4. 影像学检查:40例患者行胸部X线检查,均有肺纹理增粗、紊乱,18例表现为散在斑片状阴影,边界模糊,部位无明显规律,较症状或体征出现延迟7~18 d。 二、结果 40例患者出现症状后均静脉应用抗生素,并予氧疗、祛痰等,以提高血氧分压,改善肺换气功能,纠正组织缺氧状态;及时减少激素的用量。抗生素的选择,初为经验性用药,而后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本组40例,36例治愈,4例死亡,死亡病例中2例合并真菌感染。 三、讨论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1月内发生的感染主要为细菌性感染,而其中死亡率高的是细菌性肺炎[1,2,3],本组40例中有32例感染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 细菌性肺炎对肺部的损伤是非特异性的细胞破坏及炎性细胞浸润,损伤呈不可逆性,细菌毒素对机体造成全身性中毒性反应。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免疫力低下;(2)术前患有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患者承受了一次较大手术,术后肺通气不足,咳嗽反射受损或抑制,支气管痉挛和脱水,均可引起支气管分泌物滞留,导致肺段膨胀不全;(4)术后大剂量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尤其是使用大剂量激素和抗淋巴细胞抗体治疗急性排斥反应,使患者的免疫功能极其低下,易发感染。 肾移植术后并发细菌性肺炎的死亡率高,严重影响预后,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对并发细菌性肺炎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应抓住以下临床特点:(1)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多不典型或被掩盖,与非感染并发症如急性排斥反应等易混淆,有时二者同时存在,病程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2)胸片阳性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相符,有时临床症状已很明显,但胸片仍无典型表现;反之,经有效治疗后症状已缓解,甚至消失,但胸片阴影仍持续存在;(3)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时易诱发二重感染。 感染的发生与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有明显关系。本组死亡的4例中,有2例因同时合并急性排斥反应而使用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致使病情恶化而死亡。此外,肾移植术后常规应用的免疫抑制药物中,硫唑嘌呤由于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造成严重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激素可降低受者多方面的防御能力。我们的体会是,对发生细菌性肺炎者,应及时减少激素的用量,伴有白细胞减少者,应同时减少硫唑嘌呤的剂量。对于移植肾功能不良者,及早切除移植肾,终止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全力保护患者的生命。 肾移植术后早期感染以细菌性感染为主,所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但一般不宜应用广谱抗生素作为全身用药。北京友谊医院常规应用较大剂量的青霉素(800×104 U/ d)作为预防性用药。在得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前的经验性用药则选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的三代头孢菌素,待明确敏感抗生素后应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具有杀菌力强、对肾功能影响小的特点,故可作为一线用药。在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时,应注意诱发二重感染,本组即有14例继发了真菌感染,其中6例先后使用过2种抗生素,2 例先后使用过3种抗生素。我们认为,较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应注意监测有无菌群失调及合并真菌及病毒感染。

  • 656份标本血培养结果分析

    作者:龙俊妮;唐尚权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致病菌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656份血培养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656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104株8种,总阳性率为15.85%,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0株,占57.69%,革兰氏阴性菌41株,占39.42%,真菌3株,占2.88%.革兰氏阳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克林霉素、亚胺培南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及阿米卡星有较高敏感率.结论 血液感染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同样以金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抗生素的经验应用中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仍然可以作为经济、有效的首选药物.

  • 胆汁细菌性感染时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黄惠泉;龚国光;潘旷怡

    目的:研究胆汁在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时血浆内毒素含量的变化.方法:胆囊切除术中取胆汁作细菌培养和涂片染色镜检.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40例)、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者(40例)和菌检阴性者(对照组40例)共120例,均在胆囊切除术前后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术前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很快下降与术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内毒素定量测定,可作为判断胆汁感染轻重程度和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

  • 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作者:游秀芳

    泌尿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尿路感染,主要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通过安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通常是常见的感染原因.导尿易引起医源性感染,另外,留置各类尿管、泌尿科常见的器械检查等都会将细菌带入尿路.2009~2011年我科留置尿管1513例,发生尿路感染35例.现将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帕珠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研究

    作者:陈明;望京

    帕珠沙星是日本化学公司和绿十字公司联合开发的氟喹诺酮类抗菌素,于2002年4月在日本获准上市.本品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其它病原体均有效.该注射液的热原检查能否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法,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探讨用鲎试剂(TAL)检查帕珠沙星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

407 条记录 13/21 页 « 12...10111213141516...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