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胃溃疡
哈药集团技术中心1 前言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简称rhGM-CSF)作为九十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生物工程产品,具有促进骨髓粒系造血的恢复,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的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及肿瘤病人的大剂量放化疗,严重感染等白细胞减少性疾病的治疗.
-
肝癌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对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诱导作用.方法:肝癌患者外周血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rhIL-4)联合培养,诱导扩增DC.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体外脉冲DC,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生能力及特异性CT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生,且能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CT26细胞、BEL-7402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提示DC可能在肿瘤治疗及预防其复发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关键词: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残液防治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前,癌症病人接受化疗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常导致口腔溃疡.许多病人由于化疗期间出现口腔溃疡后不能正常进食,机体摄入营养缺乏,而导致不能完成化疗或不能在规定时间里继续接受化疗而推迟化疗,从而影响疗效.2007年7月-2008年7月我院乳房科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残液对乳腺癌化疗后口腔溃疡病人实施防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特尔立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丰富,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和造血干细胞,MMSCs是一类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均质性细胞,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它可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或胆管细胞[1],而且肝细胞因子等细胞因子或微环境对干细胞的定向分化起重要作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特尔立)可刺激骨髓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增殖,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抵抗力[2,3],有益于术后康复.
-
rhGM CSF 雾化吸入及漱口治疗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所致口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雾化吸入及漱口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漱口组和雾化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利多卡因、维生素 B12漱口液治疗,漱口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及 rhGM CSF 注射液含漱,雾化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及 rhGM CSF 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7 d 后进行效果评价,观察病人口腔黏膜炎治疗有效率、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经治疗后部分病人口腔炎有所缓解,漱口组与雾化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漱口组与雾化组口腔炎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口腔炎愈合时间为(10.10±3.48)d,漱口组口腔炎愈合时间为(5.70±2.83) d,雾化组口腔炎愈合时间为(5.35±2.63)d,漱口组及雾化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 rhGM CSF 漱口及雾化吸入均可提高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效果,能够加速病人口腔黏膜炎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
rhG-CSF对糖尿病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及BDNF表达影响的研究
近年来兴起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试验和临床研究已初显成效[1,2],其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rhG-CSF具有动员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的能力[3],此外,还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减轻神经损害.本文通过观察经rhG-CSF干预后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和脑缺血周边区BDNF表达的变化情况,以探讨rhG-CSF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后的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护理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少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是以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含有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质物质沉积为特征的弥漫性疾病[2].PAP可致氧化平衡、抗蛋白酶平衡、细胞生长分化、炎性反应等功能改变.本病于1958年首次报道时命名为肺泡蛋白沉积症[3],常见的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常因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和肺心病而死亡[4~5].我科于2010年6月收治1例PAP患者,对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治疗,治疗期间通过心理护理、纠正低氧血症、防止二重感染、rhGM-CSF药物的知识宣教、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方法、加强药物观察和健康指导等提高治疗效果.经过1个月的皮下注射rhGM-CSF治疗与护理后效果良好,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
早产儿感染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重组人粒细胞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产儿感染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重组人粒细胞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44例感染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患儿入组后即停用影响粒细胞水平的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改为其他对骨髓影响较小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因子注射液3~5μg/kg,1次/d.治疗5 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中性粒细胞水平和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20/22),对照组为63.64%(14/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5 d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4.75±0.98)×109/L和(3.24±0.68)×109/L,对照组分别为(3.95±0.90)×109/L和(2.03±0.57)×109/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8.66±1.4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96±1.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治疗早产儿感染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中性粒细胞水平,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
特尔立治疗药物性粒细胞减少38例次疗效分析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能特异性刺激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成熟,并能提高效应细胞免疫活性.1997年8月~1998年3月我们应用国产rHuGM-CSF--特尔立治疗药物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38例次(29例),现将疗效和毒副作用报告如下.
-
雾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成功治疗复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
肺泡蛋白沉积症( PA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肺泡内大量磷脂蛋白样物质异常沉积为特点的疾病,由Rosen于1958年首次报告,临床上以进行性气促为特征,经支气管肺活检及灌洗是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报道1例 PAP 患者经过雾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对此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致超敏性血管炎1例
患者男,63岁.因左上肺占位手术及化疗后1 a余,咳嗽、左胸不适入院.入院诊断:肺癌术后并肺内转移(中分化腺癌).给予多西他赛+长春瑞滨方案化疗.
-
皮下注射瑞血新发生过敏反应1例
瑞血新(通用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用于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我科于2006年1月收治1例食管癌化疗的患者,皮下注射瑞血新发生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
全肺灌洗术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肺泡内间歇蓄积PAS染色阳性的富含磷脂的蛋白质样物质,从而影响到肺泡的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PAP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种类型,其中90%是原发性PAP,其发病原因不明.
-
肿瘤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肿瘤患者中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利用随机抽取法抽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肿瘤患者病例128例,对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对其中的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重组人粒细胞临床应用合格率仅为84.37%,主要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总结如下:无指征用药、给药时机不对、给药次数不适宜、用药频率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等,其中为突出的问题是给药时机不对.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药在我院用药合理性不足,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临床医生对重组人拉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合理使用意识不够,应用知识较为欠缺,需要引起重视,另外临床药师应该要充分发挥作用,担负起合理用药的责任.
-
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临床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常会引起白细胞下降,这给患者的正常治疗带来了困扰,临床上常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皮下注射来解决这个问题,rhG-CSF是能有效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使白细胞升高的一种药物,20世纪9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传统的注射方法是在上臂三角肌外侧部位皮下注射,由于rhG-CSF是生物制剂,除有特殊的保存和运输以外,有部分患者应用以后局部会出现过敏反应,例如,注射部位红、肿、热、痛,局部结节,低热,全身酸痛等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