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活络镇痛膏制备工艺控制指标的研究

    作者:罗潇;李雪艳

    目的:研究活络镇痛膏佳制备工艺控制指标.方法:以传统经验判断为标准,时间、丹油比例、温度为考察指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探索出时间、温度等方面的客观可控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与传统经验判断一致.结论:通过研究探索出时间、温度等方面的客观可控指标,可提高活络镇痛膏的可操作性与生产质量.

  • 化瘀通脉胶囊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作者:莫金海;冯丙江

    对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选,用正交设计法,确定佳喷雾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选β-CD为辅料所得产品的含水量低,优选出佳工艺为浸膏比重为1.03,进风温度为200℃,出口温度为85℃,β-CD与浸膏比例为3%.

  • 法半夏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杨文革;刘媛;周劲松;薛慧中

    目的:研究法半夏渗漉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生药粒径、乙醇浓度、乙醇用量3个因素,以总生物碱含量作为评判指标,对法半夏渗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乙醇浓度对总生物碱提取具有极显著性影响.结论:经过综合分析,确定法半夏渗漉提取的佳条件为药材粉碎至60目,用8倍量的60%乙醇进行渗漉提取.

  • 祛湿止痛片醇提佳工艺研究

    作者:吴红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祛湿止痛片的醇提工艺进行筛选研究,以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作为考查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佳工艺为第一次加7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0.5小时,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达86.54%.

  • 甲磺酸地拉夫定的合成工艺研究

    作者:周亚南;谢卫斌;曲本龙;孙铁民

    目的 研究甲磺酸地拉夫定合成工艺,并对其改进以提高收率.方法 通过对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出一条新的合成路线并对每一步反应条件进行了详细的优化,经10步反应合成得到甲磺酸地拉夫定,总收率17.6%.本文成功地以Ti(O-i-Pr)4和TiC14为强效缩合脱水剂促进芳亚胺的生成,首次几乎定量合成得到了高纯度Ⅳ-烷基化产物.结果 甲磺酸地拉夫定经IR、1H-NMR、13C-NMR、MS进行了结构确证.结论 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原料价廉、易得,产物性质稳定,收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等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 鱼腥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何茹;侯世祥;郭丹丹

    目的优选鱼腥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佳工艺条件,为其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按正交表L9(34)安排试验,以挥发油保留率为指标,对影响饱和溶液法的4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油-β-环糊精-水=1∶8∶80(mL∶g∶mL),包合温度为40 ℃,搅拌1 h.结论按优选的工艺条件鱼腥草挥发油可与β-环糊精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挥发油保留率高.

  • 咳特灵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詹冬华;郑捷;熊志玲;陈佳

    目的优选咳特灵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和芦丁的含量作为指标,考虑不同的煎煮时间、加水量、含醇量,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佳的提取工艺为煎煮时间第1次1.5 h,第2次1.0 h、加溶媒体积14(8+6)倍、含醇量80%.结论该提取工艺为制备咳特灵颗粒的佳提取工艺.

  • 碘化钾骨架缓释片的工艺研究

    作者:方平飞;唐富昌;赵绪元;李焕德;刘晓磊;蒋云生

    目的研究碘化钾骨架型缓释片的处方与工艺.方法采用熔融法制粒,考察加热方法、冷却方法、压片时机、骨架材料的量、助流剂等影响因素,以释放度为主要指标,结果用方差分析来处理.结果后筛选的处方(处方:KI 25 mg·片-1、骨架材料332 mg·片、硬脂酸镁6 mg·片-1、微粉硅胶12 mg·片-1)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夹层蒸汽加热、快速冷却、制粒后第3 d左右压片)制备的缓释片,在8 h内以理想的释药曲线释药.结论碘化钾缓释片的释药特性主要取决于辅料的性质和比例以及制备的工艺.

  • 九香止泻片肠溶包衣工艺的研究

    作者:赵碧清;李慧;彭芝配;滕久祥;何群;曾春玲

    目的 研究九香止泻片肠溶包衣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滚转包衣法,先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包薄膜衣,再用聚丙烯酸树脂-Ⅱ包肠溶衣.结果 薄膜表液配法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过120目筛,以40%乙醇为分散溶媒,固液比为8%;包衣工艺条件为:片芯预热温度为40℃,时间约10 min,包表开始低速转动(10~15 r/min),后提高到30~35 r/min,热风干燥温度为60~70℃.结论 九香止泻片肠溶包衣,各项质量检测指标均符合药典的规定.与包糖衣相比,生产效率高,防湿性好,无透油、色花、不易发霉等问题,且在肠道释放,能增加疗效.

  • 大蒜新素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

    作者:郑南芝

    大蒜为百合科(Liliaceae)葱属植物生蒜(Allium Sativum L)的鳞茎.祖国医学认为,大蒜性温、味辣,具行气、消炎、祛风、止痢、散痈消毒等功效.现代医学证实大蒜具有抗菌、消炎、杀虫、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等作用[1,2].大蒜集预防、治疗于一体,有着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目前大蒜制剂为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深受欢迎的天然保健良药.据有关文献报道,使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先后发现大蒜的有效成分为大蒜新素,即三硫二丙烯(C3H5-S3-C3H5)[2].但是从大蒜中提取这种有效成分的方法,目前国内研究尚少,也没有提取其有效成分的科学工艺.大蒜油可作调味剂,同时大蒜油与葵花子油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大蒜素胶丸,具有用量少,服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据此,作者对大蒜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进行初步探讨.现将逐步摸索的提取工艺路线报告如下.

  • 盐碱法提取酵母核酸的工艺研究

    作者:缪存美;庄廷杰;王志江

    对盐碱法提取酵母核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5℃,提取pH为7.5,NaCl的含量为6.5%,提取时间180 min,对酵母核酸的平均提取率达到5.70%.

  • 肝舒胶囊的工艺研究及临床观察

    作者:程淑娟;聂中越;魏海

    目的 研究肝舒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采用醇提水煎法提取浸膏制成胶囊剂,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病例观察组36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36例,总有效率为80.6%。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肝舒胶囊处方和工艺合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超临界CO2萃取蛇床子有效成分的工艺研究

    作者:葛发欢;李菁;黄晓芬;史庆龙;林秀仙;谭晓华

    本文以蛇床子素等成分为指标,并结合药效学,对超临界CO2萃取蛇床子有效成分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佳条件:萃取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4MPa和51℃;解析釜Ⅰ压力和温度为12MPa和65℃;解析釜Ⅱ压力和温度为6MPa和44℃;流速为11 kg/kg@h原料;时间为3 h.结果证明,SFE-CO2工艺比常规提取收率提高约1倍,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质量可控,外观颜色大为改观,并保持了传统中医的用药效果.证明用SFE-CO2萃取蛇床子有效成分是可行的.

  • 贯叶连翘提取物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作者:欧建能;林秀仙;梁卫萍;葛发欢;邬家林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贯叶连翘提取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MPa、温度60℃;解析釜Ⅰ压力14MPa、温度64℃;解析釜Ⅱ压力6MPa、温度50℃;CO2流量25 kg/kg原料·h;萃取时间5 h;携带剂为酒精.在此条件下,提取物达到出口标准,收率较高.

  • 痛可舒涂膜剂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刘珍;李富贤;贾小民;李芳;赵兴;郭妮

    目的:研究痛可舒涂膜剂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处方药材的提取工艺和涂膜剂的成型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佳提取工艺为A3B2C2D1,佳成型工艺为A2B2C3D1.结论:所确定的生产工艺有效成分含量高,稳定性好.

  •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苦参总碱的研究

    作者:李肇进;余孝云

    目的:研究利用超临界CO2流体方法萃取苦参总碱.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装置进行小试、正交实验研究及工艺中试验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化苦参碱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碱含量.结果:提取苦参总碱的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5℃,萃取压力35 MPa,解析Ⅰ温度65℃,解析Ⅰ压力9 MPa,解析Ⅱ温度55℃,解析Ⅱ压力6 MPa.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以替代传统提取苦参总碱方法.

  • 苦黄颗粒制剂工艺研究

    作者:钱坤;匡琪;董伟;沈钧

    目的:确定苦黄颗粒的佳制剂工艺.方法:以苦黄浸膏软化点的测量数据为指导,结合正交设计,调整喷雾干燥的工艺和流化制粒的工艺,进行苦黄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筛选出制剂的佳条件,再以大黄素和大黄酚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含量.结果:苦黄颗粒的佳制剂工艺为浸膏按100%比例加入糊精,控制进风温度在170℃~175℃,进行喷雾干燥,再选用75%乙醇,在85℃进风温度下以4 Hz流速流化制粒3 h.结论:所选择的佳制剂工艺较为合理.

  • 博落回总生物碱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作者:郁建生;郁建平

    本研究以博落回总生物碱含量及回收率等为考察指标,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博落回总生物碱工艺.结果表明: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博落回总生物碱静态饱和吸附量为104.65 mg/g(干树脂),洗脱率95.9%,动态饱和吸附量为96.5 mg/g(干树脂),总生物碱回收率在91.24%、纯度在90%以上,是实验树脂中分离纯化博落回总生物碱的佳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博落回总生物碱佳工艺条件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剂为9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2-3倍树脂体积,上柱总生物碱量与树脂比为1:10.4,上柱液总生物碱浓度为21.57 mg/ml,流速2-3 ml/min,上柱液pH值7~8.

  • 红毛七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李义平;杨广德;贺浪冲

    目的:对红毛七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为其大规模工业生产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红毛七总生物碱中塔斯品碱为指标,建立塔斯品碱的HPLC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盐酸水浸提的佳工艺,然后考察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红毛七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结果:盐酸水浸提的佳工艺为7倍量,1%盐酸,浸提3次.以2 ml/min流速上LSD001阳离子交换树脂柱,10倍柱体积4%氨水乙醇为洗脱溶剂,红毛七总生物碱得率为1.35%,总生物碱中塔斯品碱含量为6.80%.结论:该方法工艺较简单,成本低,产率高.

  • 超临界萃取鸢尾酮的工艺研究

    作者:郭涛;陈钧

    目的:考察影响超临界萃取鸢尾酮的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法及超临界萃取技术,以萃取物中鸢尾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鸢尾酮的提取工艺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提取鸢尾酮的佳SFE条件:原料粉碎为0.411mm,使用3%的氯仿改性剂,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5 MPa,静态萃取2 h,CO2流量为120L/h.

387 条记录 15/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