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壳聚糖/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的新进展

    作者:邵长艳;朱相丽

    目的:介绍壳聚糖/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的新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几年有关壳聚糖/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应用领域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壳聚糖作为缓释剂、基因载体以及在组织修复等领域的应用较多.结论:壳聚糖的研究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应该加大对壳聚糖的研究以便产业化.

  • 果汁澄清剂及甲壳素类吸附澄清剂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作者:林云刚

    中药药液的澄清一般使用水提醇沉法,在药剂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法既要提取大部分有效成分,又能除去不溶于乙醇的大部分蛋白质及部分多糖等杂质,从而保证了制剂的澄明度.因该工艺需耗用大量酒精,操作麻烦,成本较高,也造成乙醇不溶性成分的丢失,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医药界在不断寻找新材料和新方法.

  • 甲壳素-壳聚糖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作者:张福宁;董怡华;李亮

    目的 研究由甲壳素的制备壳聚糖对造纸废水处理的效果. 方法考察了pH 值、壳聚糖用量、搅拌速率及絮凝时间等对COD去除率和透光率的影响.结果 得出佳实验条件: pH值6.56. 7,搅拌速率120 r/min, 絮凝时间12 h, 壳聚糖用量为50 ml废水中加入2 ml 1%的壳聚糖醋酸溶液,在此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可达65%以上,透光率为98%以上,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无机絮凝剂硫酸铝;[将壳聚糖与硫酸铝进行配比制得复合净水剂处理废水,可进一步提高COD的去除率,去除率可达85%以上.结论 该絮凝剂既可有较高COD去除率,又可以避免二次污染,有较好的环保效果.

  • 甲壳素亲和层析在人g2型溶菌酶制备中的应用

    作者:黄鹏;李文姝;谢君;鲍建瑛;曹晓娥;徐一新

    目的 制备甲壳素亲和纯化介质,设计有效的纯化技术路线,对毕赤酵母表达的人g2型溶菌酶(human goose-type lysozyme 2,HLysG2)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方法 研究碱化、稀酸处理、碱化时间、碱浓度等各种因素对甲壳素介质性能的影响;对重组毕赤酵母进行甲醇诱导表达,依次采用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透析等方法从发酵液上清中纯化HLysG2,对终纯化产物的纯度使用HPLC进行测定,杀菌活性使用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测定.结果 经处理后,在常压下甲壳素亲和介质洗脱速度可达4.5 ml/(min· cm2),对HLysG2吸附容量为1.8 mg/ml,总活性的收率为76.5%,得到的HLvsG2纯度>99.0%,对溶壁微球菌具有杀灭活性.结论 制备的甲壳素亲和介质具有良好性能,以甲壳素亲和层析为中心的纯化方法可有效纯化HLysG2,为规模化制备HLysG2奠定了基础.

  •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免疫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英;高万强

    甲壳素在甲壳素酶的作用下或用其它化学方法 可产生一系列甲壳素的衍生物,作为天然多糖,它们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可再生性等特点,因此对生物机体是相对安全的.阐述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癌、抗菌、免疫调节等牛物活性及其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功能及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 生物可吸收性甲壳素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体内体外降解性研究

    作者:陈长春;程海涛;孙康;吴人洁;蒋尧

    对酰化改性甲壳素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板材进行了体外降解及动物体内植入实验.该复合材料板材初始弯曲强度为114.72 MPa,初始弯曲模量为3980.05 MPa.在37 ℃,乳酸钠林格组织液中浸泡16周后,其弯曲强度降至31.42 MPa.其体外耐水解特性及耐强度衰减特性均明显优于初始弯曲强度远高于它的PGA/PLA和PGA自增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降解产物可通过体内代谢吸收,提示了该材料潜在的应用前景.

  • 甲壳素/天然胶乳复合膜作为皮肤创伤敷膜

    作者:冯霆均;廖纪云;吴晓春

    甲壳素经过粉碎、球磨成水分散体与天然胶乳混合,加工成膜.该复合膜柔软有弹性,有合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较高的吸水率;用试验兔做动物实验,对烧伤皮肤敷贴,表明该敷膜有助于创伤皮肤的愈合.

  • 添加羧化壳聚糖采血后即刻分离制备血小板可行性研究

    作者:刘健娣;张涛;康炜

    目的 探讨使用甲壳素衍生物—羧化壳聚糖即刻分离制备血小板的可行性,寻找血液成分分离新方向.方法 随机选取大连地区献血者40名,当日成功献血时同步采集全血10 mL,分成实验组,自然沉降对照组和离心对照组进行实验.从阿拉丁试剂公司购买水溶性壳聚糖,用血液保存液Ⅱ配制成(0.25~2.0) mg/mL不同浓度溶液,按1∶4比例加入到2 mL全血中,静置4h,观察血液分离速度,计数血浆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观察血小板聚集现象及红细胞形态变化;在适壳聚糖添加浓度的红细胞中加入适量红细胞保存液予以4℃保存,35 d保存期内检测溶血率.结果 加入1.0~2.0 mg/mL浓度壳聚糖的实验组血液分离速度均明显快于自然沉降对照组,血浆中均仅存微量红细胞,富血小板,35d时无明显溶血,同离心对照组.结论 壳聚糖可以用于采血后即刻分离富血小板血浆.

  • 纳米聚吡咯/甲壳素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观察

    作者:焦海山;曹萍;陈颖;宋悦宁;李东印;王晓冬

    目的 制备纳米聚吡咯(polypyrrole,PPy)/甲壳素复合膜并观察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纳米PPy,与壳聚糖共混并成膜后,进行乙酰化改性得到纳米PPy/甲壳素复合膜(A组),制备壳聚糖膜(B组)及经乙酰化改性得到的甲壳素膜(C组)作为对照组,使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观察等方法对纳米PPy、各组膜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导电性.将3组膜与雪旺细胞体外共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染色、细胞计数、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膜的体外生物相容性,使用溶菌酶溶液评价膜的体外降解情况.结果纳米PPy合成后,经红外光谱观察,显示在1 543.4 cm-1和1 458.4 cm-1处出现PPy c=c的特征振动吸收峰;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纳米PPy的粒子聚合体直径为100~ 200 nm.3组膜制备后,红外光谱观察显示,A、C组膜出现乙酰化改性后的1 562 cm-1左右的酰胺Ⅱ谱带特征峰,显示A、C组膜成功乙酰化成甲壳素.导电性检测显示A组膜的电导率为(1.259 2±0.005 7)×10-3 S/cm;B、C组膜均未检测出电导率.扫描电镜观察到A组膜表面有均匀分布的纳米PPy聚合颗粒,对照组光滑平整,显示纳米PPy与壳聚糖共混并改性后成功得到导电纳米PPy/甲壳素复合膜.将雪旺细胞与3组膜共培养,经二乙酸荧光素活细胞染色、可溶性蛋白-100免疫荧光染色及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培养的雪旺细胞存活,功能状态良好;共培养2、4d后,细胞计数显示A组膜上细胞增殖数量显著多于B、C组(P<0.05),显示A组膜表现出比对照组更强的支持细胞黏附增殖的能力.膜的体外降解观察发现各时间点A、C组膜体外降解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表明同等条件下乙酰化改性处理的膜降解性能优于壳聚糖膜.结论 纳米PPy与壳聚糖可成功共混并顺利乙酰化改性,所得纳米PPy/甲壳素复合膜导电可降解,具有较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 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神经导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华;沈尊理;张佩华;张俊锋;贾万新;张兆锋;黄一雄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14 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根据不同修复材料随机分为4组, 每组6只.A组: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glycolic-lactic acid,PGLA)神经导管;B组:甲壳素涂层的PGLA神经导管;C组:单纯PGLA神经导管;D组: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术后4 周和12 周行大体观察、肌电图检查、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修复效果. 结果术后4 周A、B及C组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 D组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2 周各组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肌电图、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表明A组再生神经轴突数量及再生神经质量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移植神经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纤维密度与A、B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束形成少. 结论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 甲壳素和壳聚糖在医用膜剂上的应用

    作者:郜宁;窦后松;曾虹

    综述甲壳素、壳聚糖用于药膜制备的可行性及优点.

  • 壳聚糖制备工艺改进

    作者:骆鑫;陈世光

    报道从虾蟹甲壳制备壳聚糖的改进工艺,比传统的生产工艺缩短了制备周期,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

  • 甲壳素敷料用于鼻内镜鼻窦术后鼻腔填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凯;薛康

    目的 观察比较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鼻腔填塞甲壳素敷料和可吸收明胶海绵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我科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壳素组和明胶海绵组,术毕分别以甲壳素敷料或可吸收明胶海绵填塞鼻腔,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不适感、填塞物取出后的出血量、术后2 w鼻腔粘连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局部疼痛和鼻腔粘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壳素组患者在术后鼻阻感、填塞物取出后出血量等方面优于明胶海绵组(P<0.05).结论 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填塞止血以甲壳素敷料为佳,患者不适感轻,是一种优质的填塞材料.

  • 甲壳素Ⅳ型脐带保护带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曹同梅;郭云杰;王凤;王雪莲

    目的 观察应用甲壳素Ⅳ型脐带保护带与传统脐带包扎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5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260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组采用甲壳素Ⅳ型脐带保护带处理脐带,对照组使用产科传统的脐带包扎方法.观察两组分娩后48 h残脐干燥、72 h修剪残脐出血情况及残脐完全脱落时间.结果 观察组分娩后48 h残脐干燥率(86.2%)及72 h修剪残脐出血率(7.3%)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7.9%和30.0%)(P<0.01),残脐完全脱落的时间(72±12)h短于对照组(120±48) h(P<0.01).结论 应用甲壳素Ⅳ型脐带保护带处理脐带,可加快残脐干燥脱落,优于传统脐带处理方法.

  • 甲壳素在可溶性抗原免疫中应用效果初探

    作者:郑雷

    目的:将甲壳素与传统免疫福氏佐剂增强免疫动物的效果进行对比,探讨甲壳素在动物免疫中作为佐剂的可能性。方法:45例家兔分3组进行免疫,比较无佐剂,福氏佐剂,甲壳素作为佐剂的免疫效果。结果:甲壳素免疫组效果明显好于直接免疫对照组(P <0.01);甲壳素免疫组效果与福氏佐剂免疫对照组相当(P >0.05)。结论:甲壳素可作为佐剂应用于动物免疫。

  • 甲壳素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

    作者:胡全树;王彦荣;张丽娟;赵建宏

    目的 探讨甲壳素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空白导管(对照组)和包被甲壳素的导管(实验组)为裁体,构建7 d的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模型,然后对每组细菌计数、测定结晶紫染色后的吸光度值、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菌计数值(×107 cfu/ml)是2.29和2.15;吸先度值是0.137和0.138.扫描电镜下,对照组的细菌分布较均匀、密集;实验组的细菌分布不均匀、密集.结论 甲壳素对形成7 d的大肠埃希茼生物被膜不具有抑制作用.

  • 甲壳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低抑菌浓度的探讨

    作者:陈慧萍;王暖;谌丽君

    目的:用甲壳素替代药物作稀释法药敏试验,探讨甲壳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MIC).方法:稀释法药敏试验用于定量检测甲壳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低抑菌药物浓度.结果:测试18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7%的菌株对128μg/ml敏感,58.3%的菌株对32μg/ml敏感,17.8%的菌株对16μg/ml敏感,3.9%的菌株对8μg/ml敏感.低抑菌浓度(MIC)值在≤8μg/ml~≥128μg/ml范围之间.结论:临床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较为棘手.本研究显示甲壳素对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甲壳素进一步开发利用,在临床治疗与新药研制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犬胫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华;沈尊理;张佩华;贾万新;王永春;张兆锋;黄一雄

    目的:探讨壳聚糖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18条杂交犬,平均分成3组,无菌条件下切断左侧胫神经,制成25mm的犬胫神经缺损模型.采用壳聚糖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神经导管作为实验组A组,以单纯PLGA神经导管为B组,自体神经移植组为C组作对照,每组6条犬.术后12周后通过一般观察,肌电图检查,HE染色和S-100免疫组化观察,再生神经图像分析等评价修复的效果.结果:术后12周各组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肌电图,HE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表明A组再生神经轴突数量及再生神经质量优于B组(P<0.05);C组优于A、B组.结论:壳聚糖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 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魏海刚;李蜀光;张佩华;邱雅;许海风;陈蕾;邹燕;陈海红;陈立燕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面神经下颊支,制成1 5mm的兔面神经下颊支缺损模型.左侧用甲壳素涂层聚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神经导管修复;右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术后5周、10周和14周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查、组织学、电镜观察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5周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右侧自体神经修复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4周左侧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自体神经修复侧再生神经质量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神经修复再生纤维密度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自体神经修复侧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纤维束形成少,面肌联带运动程度较导管修复侧严重.结论: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 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怡霏;徐幸;赵子维;栾兆辉;梅强

    壳聚糖(chitosan,CTS)作为甲壳素脱乙酞氨基后的一种产物,又称为脱乙酞甲壳素,是纤维素以外第二大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1].壳聚糖具有抗微生物、调节血脂、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抑制肿瘤等生物活性.由于壳聚糖与机体内的氨基葡萄糖类具有相似结构,类似于人体骨胶原组织,而且具有无毒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和研究中发展迅速,现针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相容性综述如下.

146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