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安全切缘研究现状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常见的涎腺肿瘤.目前大家对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仍有争议,关于局部切除安全范围仍没有一致意见.现就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式的选择及外科安全手术切缘的判定予以综述.
-
腮腺皮脂腺癌一例
患者 女,64岁.4个月前发现左侧上颈部肿块,局部无红、肿、热、痛,无其他不适.体查:左耳垂下可扪及4 cm×4 cm大小的肿块,皮肤无溃烂,无色素沉着,质硬,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临床拟鼻咽癌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收入院.
-
儿童干燥综合征并胰腺炎1例报告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并可侵犯其他多个脏器的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S S若单独存在,则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此类型儿科少见。但近年逐渐增多,而儿童口干、眼干症状无成人显著,多以腮腺反复肿大、关节疼痛及肾小管酸中毒为主要表现,与成人相比肾脏受累多见,其他脏器受累少见,儿童SS并急性胰腺炎病例未见报道。儿童SS需与慢性复发性胰腺炎、传染性腮腺炎及肿瘤鉴别。这些疾病一般不存在口和眼干燥,关节症状和抗核抗体检查均为阴性。传染性腮腺炎因腮腺导管堵塞,使腺体分泌受阻,唾液淀粉酶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可导致血尿淀粉酶升高,如并发急性胰腺炎是可伴有脂肪酶升高,故更应与SS并发胰腺炎相鉴别,因单纯SS患者一般有腮腺肿大,而无血尿淀粉酶升高,仅在SS并发胰腺炎时才出现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升高。儿童SS患者的预后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在今后发生另一种CTD,表现为重叠综合征(OS),或由SS移行转变为另一种CTD不可知,需长期随访观察。
-
1例右颈部血管及腮腺破裂Ⅰ型神经纤维瘤并血管病变病人的术后护理
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渐进性、可侵害全身各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NF分为4种类型,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多见,也被称作Yon Reek 1inghausen病,约占NF的90%,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牛奶咖啡色斑和多发神经纤维瘤[2].
-
副腮腺肿瘤5例报道
副腮腺(accessory parotid gland)是邻近腮腺导管,但与腮腺分离的孤立的外观呈扁平状的腺质小体,通常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居于腮腺导管与面神经颊支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小的分支腺管汇入腮腺导管[1].副腮腺与正常涎腺组织在组织学上并无明显的区别,因此,副腮腺发生的肿瘤亦与其它涎腺组织来源的肿瘤具有相似的病理学特征.副腮腺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约占腮腺肿瘤总数的1%~7.7%[2,].我院1992~2000年共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
-
婴儿腮腺毛细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本文总结婴儿腮腺毛细血管瘤31例,按临床表现分为三型.详述了手术方法,提出颈外动脉中段结扎术,此法具有操作简单,不破坏颈动脉三角区,无误扎顼内动脉的危险,便于寻找面神经总干,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等优点.
-
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58岁。20年前发现于右耳下无明显诱因肿块,约蚕豆大小,未行任何特殊诊疗,病程中肿块增至20 cm×10 cm大小,为进一步治疗入院。超声检查:右侧腮腺区域至右侧颈部中上段见一巨大外生性肿块,上界至耳垂水平,下界达甲状软骨水平,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内部为混合性回声,分布不均质,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后方回声无变化;CDFI:肿块实质部分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侧腮腺区域至右侧颈部中上段混合性占位病变,性质待查,考虑来源于腮腺。CT平扫与增强提示:右侧腮腺区肿块,腮腺良性肿瘤恶变可能。术中所见:肿块大小25 cm×15 cm×10 cm,质中,界清,包膜完整。腮腺周围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标本送术中冰冻示:良性。病理大体标本(肉眼所见):大小15 cm×9 cm×7 cm右腮腺叶灰红色包块,带皮肤,皮肤面积16 cm×10 cm,切面呈灰白灰红,质地嫩脆。病理诊断:(右腮腺叶肿块)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成分倾向涎腺导管癌(图2)。
-
CT和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腮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目前主要依靠腮腺造影、CT、MR、超声检查及核医学等.影像学表现典型的腮腺肿瘤诊断不难,但表现不典型的恶性肿瘤,尤其是低度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