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减肥药利莫那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微;付丽;王海波;代汉慧;王秀君;唐英章

    利莫那班是一种大麻素1型受体(CBl)拮抗剂,能明显降低食欲、减轻体重,近年来常用于治疗肥胖症.本文简要介绍了利莫那班的物理化学性质、合成、减肥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详细阐述了利莫那班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从Miconia prasina中分离得到的黄烷酮类化合物

    作者:高越;郗砚彬

    作者从Miconia prasina中分离得到1种新的黄酮苷和5种已知的黄烷酮化合物,并评价了化合物1~3与大麻素受体(CB1和CB2)的亲和力。
      取M. prasina干燥粉碎茎(140 g),用甲醇提取,除去溶剂,得到浓缩物(7.5 g),浓缩物经硅胶减压柱液相色谱分离,用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梯度洗脱,得到9个部分。将己烷/乙酸乙酯洗脱液(1:1)和己烷/乙酸乙酯洗脱液(1:3)合并,再经固相萃取,用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梯度洗脱。其中60%乙酸乙酯/己烷洗脱液,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用甲醇洗脱,得到化合物4(8 mg)和化合物6(6 mg)。100%乙酸乙酯洗脱液经半制备HPLC分离,用30%~70%甲醇/水洗脱,得到化合物5(11 mg)。将乙酸乙酯洗脱液及乙酸乙酯/甲醇(3:1)洗脱液合并,再经固相萃取,先用己烷/乙酸乙酯(3:1)洗脱,再用甲醇梯度洗脱,得到8个部分。乙酸乙酯/甲醇(3:1)洗脱液经半制备 HPLC 分离,用15%~85%甲醇/水洗脱,得到化合物1(3 mg)和3(5 mg)。乙酸乙酯/甲醇(2:2)洗脱液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分离,用二氯甲烷/甲醇(1:1)洗脱,得到化合物2(8 mg)。

  • 基于温散法的肝积散对肝纤维化大鼠CTGF、TIMP-1、CB1、CB2的影响

    作者:于莉英;王旭东

    目的:观察基于温散法的肝积散对肝纤维化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大麻素受体1(CBl)、CB2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用40%的CCl4石蜡油腹腔注射造模,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片组、肝积散高、中、低剂量组.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TGF、TIMP-1、CB1、CB2的水平.结果:除肝积散低剂量组,各治疗组肝组织中CTGF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肝积散中剂量组、秋水仙碱组肝组织中TIMP-1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肝积散中、高剂量组、秋水仙碱组CB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肝积散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CB2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肝积散能够抑制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促进其降解,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阻止HSC的活化,这些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 内源性大麻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作者:马世玉;马业新

    在心肌组织、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壁周围的神经纤维末梢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存在内源性大麻素和相应的大麻素(CB)受体.在不同的动物模型和器官,内源性大麻素发挥调节血压和扩张血管等效应.内源性大麻素还在减少休克和心肌梗死所致循环和心脏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心肌预适应中亦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对内源性大麻素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来源和分布,对血管和心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寿崟;葛林宝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意义,特别在镇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多种类型的大麻素受体参与调节疼痛.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外周、脊髓、脑内等多个水平均对疼痛有调制作用.因此对其镇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开辟缓解疼痛的新道路.本文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疼痛

    作者:邸春霞;王智明;李云庆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痛信号传递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两种类型的大麻素受体介导了此过程.大麻是一种非阿片类痛觉调制物质,全身性使用大麻在各种疼痛动物模型均导致抗伤害和抗痛觉过敏的作用,并且在外周、脊髓、脑内均有镇痛作用.

  • 2型糖尿病、肥胖症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生化作用

    作者:郭庆畲

    内源性大麻素的合成与分解酶,以及大麻素受体组成了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系统,这个系统参与着血脂、血糖代谢不同水平的控制.摄取能量的失衡,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就会出现调节障碍,在一些脏器的自身能量平衡方面会出现过度活跃,特别是腹内脂肪组织,这种调节障碍将有助于腹部脂肪堆积和脂联素释放减少,成为心脏代谢、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大麻类物质与胃肠运动

    作者:李艳娜;巩倩;李永渝

    大麻类物质在临床的应用已有多年,但迄今为止对大麻素系统的作用机制,尤其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参与胃肠运动调节的机制并不明了.本文介绍大麻类物质的种类,其受体、同类物、拮抗剂以及它们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等,以望为大麻素类物质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对大麻素系统的探讨与研究提供近期的资料和信息.

  • 大鼠骨骼椎间盘累积损伤性炎症反应中大麻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

    作者:梁峰;刘振宁;谭树森;贾长青;柏树令

    目的:通过检测大麻素(CB)1、2型受体(CB-1R、CB-2R)在大鼠累积损伤性椎间盘炎症反应过程中的表达来探讨其中大麻素的参与过程及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根据Jill A.Ulrich制作方法准备实验组,以切皮后即缝合为对照组,在术后第3、7、10 d,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次各取6只,取出相应椎间盘,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CB-1R、CB-2R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B-2R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0 d可见刺伤所致纤维环断裂,髓核内出血。在椎间盘累积性损伤后,CB-1R、CB-2R呈时间依赖性增高趋势。3、7、10 d组CB-2R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 P<0.01)。结论在骨骼椎间盘反复损伤及其后炎症反应阶段,CB类物质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从而抑制骨骼椎间盘的退变。

  • 大麻素受体及其Ⅰ型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梦佳;郑志兵;李松

    目前已经确认的大麻素(cannabinoid, CB)受体有两种亚型:CB1和CB2,它们的分布与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选择性抑制剂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研究表明,CB1受体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肥胖活性.本文综述了CB受体及其Ⅰ型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Rimonabant:一种有希望的代谢综合征治疗药物

    作者:程莹;潘长玉

    代谢综合征(MS)是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等代谢异常的集合体.Rimonabant通过对大麻素受体1(CB1)的拮抗作用,抑制endocannabinoid系统(EC系统),发挥抑制食欲、减少摄食、减轻体重的作用.正在进行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肥胖患者中,rimonabant不仅能够减轻体重,还能够有效降低血糖、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有助于患者戒烟以及预防戒烟后的体重增加,从而达到综合防治MS的目的.因此,rimonabant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希望的防治MS的药物.

  • 大麻素及大麻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杜明粲;徐晓君;粟晓黎;王雅雯;郑丽娥;邹宇玲

    研究大麻受体在免疫细胞上的表达情况以及可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产生的影响,进而研究对自身免疫病发生与发展的调节机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过激造成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近已有研究表明,大麻素受体在免疫细胞表面有表达,且大麻素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大麻素受体(CB1和CB2)结合对免疫系统可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进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影响自身免疫病的进程.

  • 大麻素受体1介导人类中性粒细胞dHL60的迁移功能

    作者:樊晓婷;田蕾;杨琳;李丽英

    目的 研究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s,CBs)对人类中性粒细胞(dHL60)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使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phoxide,DMSO)诱导为类中性粒细胞(dHL60),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分化标志物CD11b mRNA的表达;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大麻素受体1(CB1)及受体2(CB2)的表达;ACEA、AM281分别为CB1的药理学激动剂和拮抗剂,JWH133、AM630分别为CB2的药理学激动剂和拮抗剂,应用Boyden chamber法检测ACEA和JWH133对dHL60迁移的影响,并从药理学阻断CB1、CB2后,检测其迁移功能的变化;使用鬼笔环肽染细胞肌动蛋白纤维,并应用高内涵扫描分析的方法对肌动蛋白纤维的聚合进行分析.结果 dHL60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表达CB1、CB2;ACEA能够诱导dHL60的迁移及其细胞骨架的聚合,且其所诱导的迁移能够被CB1的药理学阻断剂AM281所阻断,而CB2的药理学阻断剂AM630对ACEA所诱导的迁移并无影响;给予CB2的激动剂JWH133对dHL60的迁移及细胞骨架的聚合无明显作用.结论 激活CB1能够促进dHL60的迁移.

  • 内源性大麻素的COX-2氧化产物在突触传递中的作用

    作者:杨红卫

    内源性大麻素(eCBs)是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内源性脂质介质,通过结合和激活大麻素受体调节突触功能.环氧合酶-2(COX-2)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广泛参与脑创伤、缺血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炎症反应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eCBs及其COX-2氧化代谢物形成新颖的前列腺素在突触传递和可塑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阐明eCBs的COX-2氧化代谢物在突触信号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eCBs及其COX-2氧化代谢物在COX-2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减轻或阻止由于COX-2的过度表达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提供依据.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心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杜瑞琴;李宏亮;杨文英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包括大麻素受体,内源性大麻素和合成它们和使它们失活的蛋白,现已被视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个系统并具有许多复杂的作用,如调节食欲及脂肪代谢过程,调节血压及调节免疫功能、神经保护等,近年有研究显示其具有确切的心脏保护功能,现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这一功能以及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 大麻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婷;熊乎

    大麻素因对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从而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大麻素可以在脊髓、脊髓上及外周多个水平参与对痛觉的调制.同时,大麻素对运动功能、学习和记忆、神经内分泌等具有调制作用,也有研究表明大麻素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大麻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 大麻二酚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殷莎;唐双奇;陆阳

    大麻Cannabis sativa是一种古老的具有药用开发利用价值的栽培植物.大麻素是大麻中特有的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目前已分离得到70多种大麻素,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THC与CBD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THC因具有强致幻性其应用受限,CBD无成瘾性且具有抗痉挛、抗风湿关节炎及抗焦虑作用.近年来,CB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成为研究热点,对CBD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大麻素受体1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李晓倩;包娜仁;张再莉;马虹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大麻素受体1(CB1)激动剂和拮抗剂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行为学、痛阈以及脊髓组织中CB1表达的影响,探讨CB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结扎组(SNL组,鞘内注射30μL DMSO)、CB1激动剂组[AM841组,坐骨神经结扎前3 d鞘内注射5μg AM841(溶于30μL DMSO)]、CB1拮抗剂组[AM281组,坐骨神经结扎前3 d鞘内注射5μg AM281(溶于30μL DMSO)].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其余各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术,术后1、3、5、7、10、14 d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痛阈、机械性痛阈;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组织中CB1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SNL组术后各观察点大鼠逐渐出现术侧后肢足趾并拢、热痛觉过敏和机械异常性疼痛等症状,同时脊髓组织中CB1表达降低(P<0.05);AM841组脊髓CB1表达增加,抑制坐骨神经结扎所引起的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降低(P<0.05);AM281组脊髓CB1表达进一步降低、大鼠痛觉异常增大(P<0.05).结论 脊髓CB1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给予外源性大麻素CB1激动剂可以减轻坐骨神经结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 大麻素受体与帕金森病及异动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滕龙;何建成

    帕金森病(PD)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免疫学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因素密切相关.新近的研究发现,非多巴胺代偿机制在PD及其异动症(LID)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已成为其中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大麻素CB1受体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麻素研究的总结,对大麻素受体在PD及左旋多巴诱导LID中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的阐述,得出大麻素CB1受体在PD和LID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同部位的大麻素CB1受体被不同的eCB激活,可能会对不同的神经递质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对大麻素CB1受体在基底节不同部位的具体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为PD和LID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认识途径.

  • 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作者:蔡卫民

    1998年Day等发现非酒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SH才获学术界与临床医师极大的关注.2002年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将该病分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SH及NASH相关肝硬化.因NASH预后欠佳,人们更多重视NASH的研究,特别是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与其的关系,本文介绍其近年这方面的进展,供参考.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