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依达拉奉联合硫辛酸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亮;潘卫东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辛酸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在均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试验组则予以依达拉奉和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比较两组的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硫辛酸治疗较单纯依达拉奉治疗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事件功能缺损。

  • 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评价

    作者:陆朴莺;支惠萍;高俊鹏;王俊;朱兴进;朱扬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东菱迪芙)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东菱迪芙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入院时、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评定与检测,并在3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随访,进行比较.结果东菱迪芙组在3周时(P<0.05)及3月时(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月时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6.67%,治疗组更佳(P<0.01),3周时治疗组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对血小板计数无影响(P>0.05).结论东菱迪芙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确切治疗作用.

  • 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后严重出血性转化研究进展

    作者:王勤鹰;詹青

    严重出血性转化是静脉溶栓治疗危险的并发症.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静脉溶栓后严重出血性转化的定义、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具有严重出血性转化高风险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选择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降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

    作者:宋叶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延长寿命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期望值相应增加.然而,与之相矛盾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新发脑血管病的87%[1].脑梗死的高致死率及致残率,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负担.自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患与卒中研究院的首个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NINDS试验[2]发表以来,溶栓治疗已被公认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3].影响溶栓疗效重要的因素无疑是起病至治疗的时间间隔(时间窗),但在我国,目前能在3h内到达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比例仅为21.3%[4].溶栓治疗时间窗历来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扩大治疗时间窗是临床上迫切希望的.本文拟在三个方面对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时间窗研究予以综述.

  • 急性缺血性卒中肺部感染的预防研究

    作者:王宪赟;高俊鹏;蔡定芳

    肺部感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并发症,极大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神经康复和回归社会的能力,是导致卒中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1,2].因其具有发生率高、危害大的特点,故引起了国内外神经科学界的广泛重视,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耿介立;宋叶平;金海峰;陈莺;林岩;孙亚蒙;潘元美;俞羚;施国文;徐群

    目的: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现行卒中指南的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和远期预后,以期为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获益提供临床证据。方法:记录136例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和本次卒中发生的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的功能独立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和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功能独立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时,早期有效66例(48.5%);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64例(47.1%)达功能独立。静脉溶栓治疗后2 h、24 h和7 d的早期疗效与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的功能独立显著相关(P值均<0.05)。静脉溶栓治疗前收缩压是静脉溶栓治疗早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降低静脉溶栓治疗前收缩压可能改善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依据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可能判断溶栓治疗的远期预后。

  • 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韩瑛;汤同健;许文杰;詹青

    目的:报道1例因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报道1例因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对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进展进行复习.结果: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而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治疗2周后,患者右侧肢体功能恢复,仅遗留部分运动性失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2分.治疗6周后,复查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提示左侧颈总动脉近段狭窄,其远端颈总动脉闭塞直至颈总动脉分叉处.于是行左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十取栓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于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可基于指南推荐,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溶栓时间窗内及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如何评价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李焰生

    脑卒中是严重的社会医学问题,是我国人口死亡和成人残疾的首位原因,因而积极探索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以减少病死率和残疾率的意义重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长期及大量投入的基础研究却未能对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包括新的神经保护治疗试验均以失败告终[1,2]值得推荐的、有证据支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仍然是起病48 h内使用阿司匹林、起病4.5 h内对合适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以及卒中单元的组织化处置[3].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自然而然地促使人们另辟蹊径,对传统医学发生兴趣.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时机与策略

    作者:詹青;王丽晶

    复介入的时间与具体的康复措施,尚无统一意见。1994—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脑卒中康复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对于早期康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先后发布了6版有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的指南。AHA/ASA 2003年版指南首次提出早期康复介入的指导意见,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专业规范的脑卒中单元接受诊治,而完整的脑卒中单元应包括康复人员;该版指南同时关注了早期康复对卒中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提出发病后24 h 内开展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须注意防止跌倒事件,并初步探讨了鼻饲胃管肠内营养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中的应用。AHA/ASA 2007年版指南建议所有患者于进食前均应接受吞咽功能评估,并明确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常规放置鼻饲胃管或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AHA/ASA 2013年版指南建议在专业卒中单元中,应让患者尽早且安全地进行适当活动以减少并发症,并再次强调了吞咽功能的评估及干预方式的选择。然而,一项国际大样本多中心的极早期康复治疗临床试验的终结果未能对急性脑卒中的极早期康复介入给出肯定的意见,而目前中国还未开展过此类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因此,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介入时机尚无定论,原则上应以不加重原有病情为前提,并建议在专业卒中单元中实施康复治疗。

  • 急性缺血性卒中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后颅内出血并发症分析

    作者:吕军;逯党辉;李晋;汤超;袁生武;刘凯;李天晓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后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的32例AI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取栓术后发生颅内出血性转化(HT)并发症患者基本资料,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AIS患者取栓手术均成功,术后病死率为9.4%(3/32).3例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HT,其中1例为前循环动脉闭塞,2例为后循环动脉闭塞,HT发生率为9.4%(3/32).2例保守治疗,1例行经脑室钻孔外引流并植入储液囊,终2例因HT死亡,1例经保守治疗恢复良好.HT死亡患者占所有死亡患者比例为2/3.结论 颅内HT是AIS取栓手术致命性并发症.临床实践中应严格把握取栓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规范围术期管理,以降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 MRI指导下轻中度脑梗死超时间窗静脉溶栓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翠荣;白青科;赵振国;隋海晶;黄敬

    目的:探讨影响轻、中度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发病4.5~12 h内轻、中度脑梗死(NIHSS评分≤15分)193例,MRI评价存在缺血半暗带47例,通过比较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超时间窗溶栓47例病人中,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栓预后好与NIHSS评分低(OR 1.652,95%CI 1.391~3.814)、发病-给药时间短(OR 0.968,95%CI 0.841~0.998)、溶栓前基础血糖低(OR 2.010,95%CI 2.107~4.269)显著相关。NIHSS评分和发病-溶栓时间关系散点图揭示:超时间窗共47例病人中,预后良好38例,其中4.5~6 h占29例(76.32%),6~12 h占9例且NIHSS评分≤7分;预后不良9例,其中有6例(66.67%)集中分布在6~12 h且NIHSS评分≥7分。结论:超时间窗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低、血糖低、发病-溶栓时间短预后好,发病-溶栓时间越长,需要NIHSS较低,溶栓才可能获益。

  • 比较2种微导丝对脑卒中支架取栓速度及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史妍慧;刘译升;赵蓉;李格飞;吴依兰;潘辉;唐学梅;孙姬;史楠;刘建仁

    目的·比较0.014in的Synchro微导丝和Transend微导丝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的速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入组2012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6例,分为Synchro组(21例)和Transend组(25例),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2组闭塞血管再通率类似(P=0.600),但Synchro组从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显著短于Transend组(48.88 min vs 82.33 min,P=0.001).2组患者术后3个月获得功能独立(mRS≤2)的比例类似(P=1.000),操作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类似(P=1.000).但Transend组有2例因血管穿孔导致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血肿,均死亡;Synchro组仅有1例轻微的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良好.结论·和Transend微导丝相比,Synchro微导丝能够缩短支架取栓操作时间,致命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较小.

  • 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

    作者:蔡若蔚;陈雅芳;黄银辉;林友榆;张金英;卓识途;杨美丽;许盈盈;张碧月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3年6月间发病4.5h内给予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n=92)与预后不良组(n=83)在高血压病比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30% vs 67.47%,P=0.87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既不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0.453,95%CI:0.087 ~2.352,P=0.346),也不是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OR=1.014;95% CI:0.933 ~ 1.101,P=0.746).结论 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无明显影响.

  • 通心络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

    作者:赵永厚;唐燕红;闻名;范越;顾喜喜;唐红敏;杨云柯;蔡定芳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卒中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2 h拔线再灌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每组20只.观察各组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脑组织EB含量、金属基质蛋白酶基因表达、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等.结果: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32±0.63,通心络组为3.09±0.61,P<0.05;模型组梗死灶体积为(146.1±34.5)mm3,通心络组为(97.2±25.8)mm3,P<0.05;通心络组各时间点E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通心络组再灌后MMP-9 mRNA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通心络组各时相血流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P<0.05;通心络组血管内皮细胞结构较模型组明显完整.结论:通心络可明显改善MCAO大鼠脑微小循环障碍.

  •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的影响分析

    作者:孟浩;杨林军;蒲燕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且收缩压在150~ 185 mmHg的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采取积极降压,即在溶栓开始60 min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50 mmHg并至少维持72 h;对照组患者按照指南标准降压,即将收缩压控制在180 mmHg以下.2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48及72 h给予多模式核磁共振检验,记录2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再灌注及血管再通情况,对2组随访3个月,观察2组生存状态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24、48及72 h的收缩压水平均显著较低(P<0.05),而2组同时期舒张压、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3个月自发性脑内出血率、生存率、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血流再灌注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未见不良影响,亦不会增加患者致残或死亡风险,提示静脉溶栓后早期避免收缩压骤升可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作者:张作念;王志晔;倪梦园;徐俊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内动脉中层厚度(IMT),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进一步细分为稳定斑块亚组和不稳定斑块亚组.对2组及亚组间人口统计学、既往史、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和血清促炎症因子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促炎性因子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无斑块组的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亚组年龄、TC、TG、LDL-C、FBG、MMP-9、TNF-α、IL-1β、IL-17、hs-CRP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斑块亚组(P<0.05);TC(OR1.592,95%CI 1.22 ~2.14,P =0.007)、MMP-9(OR1.565,95%CI 1.12 ~2.00,P =0.008)、IL-17(OR 1.787,95%CI 1.54 ~2.38,P =0.005)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及稳定性相关,TC、MMP-9、IL-17水平的显著增高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

  • 急性缺血性卒中致心电图改变研究

    作者:梅勇;孙楠;王德国;王安才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变位置与心电图改变间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经磁共振或CT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系统性回顾.比较不同部位急性缺血性卒中心电图异常率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对112例异常心电图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对异常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在脑干和其他部位卒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多部位卒中更易发生心电图异常改变,脑叶卒中发生率低;但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房性心律失常进行统计时发现,多部位卒中及脑叶卒中均较易合并房性心律失常;脑干缺血性卒中患者较易出现窦缓,与其他类型卒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较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应加强监测,并应注意心脏保护.

  •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雅玲;董强

    既往研究已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但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是否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及他汀类药物预处理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尚不明确.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分析了他汀类药物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对预后的影响.

  • 他汀类药物与急性缺血性卒中

    作者:邵蓓丽;李焰生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近来的临床观察发现,缺血性卒中发病前和急性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限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而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者突然停药,可加重卒中损害,增高复发风险.虽然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轻微增高出血风险,但毫无疑问,使用他汀类药物已成为防治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作者:张华军;张仁良;徐格林;刘新峰

    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证实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文章对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治疗前评价、病例和药物选择等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357 条记录 10/18 页 « 12...78910111213...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