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羟氯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婷婷;余威;杨春兰;帅宗文;高贝贝;夏泉

    目的:研究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给药剂量、疗程、合并用药(激素、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和甲氨蝶呤)及患者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因素对HCQ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病例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长期(>6个月)服用HCQ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谷浓度标本为当天患者服药前抽取静脉血获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监测患者全血中HCQ的血药浓度.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CQ给药剂量为0.4 g/d时血药浓度较高;年龄超过50岁的病人及HCQ治疗疗程超过10年的患者,HCQ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因素(疾病类型、患者性别及合并用药)对HCQ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且随着HCQ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结论:HCQ的血药浓度主要受患者年龄、给药剂量及疗程的影响,0.4 g/d给药,HCQ血药浓度较高;高龄及长期用药患者,适当降低HCQ剂量即可达到相同治疗效果;可通过监测HCQ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以减轻不良反应.

  • 羟氯喹对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倩雯;张媛媛;晁振华;张配;蒋琛琛;刘浩;蒋志文

    目的 观察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 MTT法及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HCQ对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CQ处理后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HCQ对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PI 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晚期凋亡水平;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观察HCQ处理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后线粒体膜电位的转变.结果 不同浓度的HCQ作用于乳腺癌MDA-MB-435细胞24、48、72 h后,均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CQ作用于乳腺癌MDA-MB-435细胞后细胞逐渐萎缩变圆,细胞密度变小,失去正常细胞形态;HCQ能明显抑制MDA-MB-435细胞克隆形成;Hoechst 33258 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CQ可以诱导乳腺癌MDA-MB-435细胞凋亡;PI结果显示,20、40、60 μmol·L-1 HCQ处理细胞24 h后,晚期凋亡率分别为7.1%、15.9%、35.3%(P<0.05);HCQ作用于乳腺癌MDA-MB-435后JC-1从红色荧光到绿色荧光转变(P<0.05).结论 HCQ可以明显抑制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8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霂;徐建华;王芬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期病情变化及对胎儿的影响,探讨SLE患者妊娠时机及药物治疗的选择.方法:80例SEE患者86例次妊娠根据妊娠时患者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分为疾病稳定期妊娠组(稳定组)及疾病活动期妊娠组(活动组).根据患者抗磷脂抗体(APL)检查结果分为APL阳性组及APL阴性组.根据患者妊娠时肾脏损伤情况分为狼疮性肾炎组(LN组)及非LN组.根据患者病程中是否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用糖皮质激素(GCs)治疗组(单用GCs组).根据患者妊娠期间是否使用羟氯喹(HCQ)分为HCQ维持治疗组(HCQ组)与未用HCQ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胎儿发育及分娩情况,计算妊娠前后疾病活动积分.结果:80例患者中,因妊娠病死3例,病死率为3.75%,病死患者均为未正规治疗,疾病高度活动者.胎儿死亡26例,存活60例,胎儿死亡率为30.2%,存活率69.8%,不良妊娠发生率66.3%,无胎儿畸形发生.稳定组与活动组不良妊娠发生率分别为58.8%和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L阴性组与APL阳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1.1%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与非LN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2.8%和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用GCs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38.5%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Q组与未用HCQ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58.3%和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妊娠前及妊娠期治疗及母体APL阳性均可对胎儿的预后造成影响.加强对孕母及胎儿的监控,可以获得相对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 长期口服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丹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脂、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 =55)与对照组(n =5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羟氯喹治疗,疗程均为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12隔月和18个月后血脂、左心室结构与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1.7±0.3)mmol/L﹑(1.6±0.3)mmol/L ﹑(1.2±0.2)mmol/L]、总胆固醇(TC)[(4.5±0.5)mmol/L ﹑(4.3±0.4)mmol/L ﹑(4.0±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4±0.4)mmol/L ﹑(1.5±0.3)mmol/L ﹑(1.6±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8±0.5)mmol/L ﹑(2.3±0.4)mmol/L ﹑(2.0±0.3)mmol/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0.3±3.3)mm ﹑(39.4±3.0)mm ﹑(38.5±2.9)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9.4±2.6)mm ﹑(28.3±2.3)mm ﹑(26.7±3.0)mm]、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ST)[(9.7±0.4)mm ﹑(9.5±0.6)mm ﹑(9.5±0.5)mm]、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10.2±0.4)mm ﹑(10.0±0.3)mm ﹑(9.8±0.4)mm]、左室短缩分数(FS)[(31.4±6.8%)﹑(32.6±7.0)%﹑(32.7±7.7)%]、左室射血分数(LVEF)[(60.4±5.4)%﹑(60.7±5.7)%﹑(61.4±5.6%)]、E 峰/A 峰(E /A)[(0.8±0.2)﹑(0.9±0.3)﹑(1.1±0.3)]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0±0.4)mmol/L ﹑(4.8±0.8)mmol/L﹑(1.1±0.3)mmol/L ﹑(3.4±0.4)mmol/L ﹑(42.4±3.8)mm、(30.7±3.5)mm、(9.9±0.6)mm、(11.2±0.5)mm、(30.1±5.7)%、(55.8±4.6)%、(0.7±0.1)],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G =2.529、2.828、2.735,tTC =3.609、3.122、3.317;tHDL-C =3.651、3.419、3.733,tLDL-C =2.008、2.144、2.338,tLVEDD =8.933、8.347、8.282,tLVESD =6.445、6.628、6.594,tLVPWT =3.015、3.331、3.905,tLVST =4.571、4.583、4.861,tLVEF =11.021、11.328、10.163,tFS =7.915、8.048、8.253;tE /A =1.886、1.769、1.537,均 P <0.05)。结论长期口服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血脂状况,有利左心室结构与功能提高,避免了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中应用。

  • 甲氨蝶呤和羟氯喹联用治疗5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作者:赵峰英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早期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可控制病情的进展,而此类药物具有用药起效慢、时间长和药物副作用多等特点,易使部分RA患者因不能坚持正确用药而影响治疗,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终出现不可逆的关节畸形,甚至致残.目前对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强调及时性、有力性、选择性和持久性.我们就甲氨蝶呤和羟氯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厦门市中医院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作者:许燕玲;陈水钫

    分别分析了二甲双胍、多塞平、螺内酯、西地那非、沙利度胺、羟氯喹和甲氨蝶呤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 结果 :我院超说明书用药合理.加强超说明书用药规范性和合法性的制度建设,是目前医疗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 羟氯喹辅助治疗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郑创史;邱钊禹

    目的:探索羟氯喹辅助治疗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羟氯喹,对两组患者妊娠过程中的病情活动情况以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妊娠过程中出现狼疮活动14例(53.8%),明显高于观察组7例(26.9%)(P <0.05);观察组患者的足月生产率(84.6%)显著高于对照组(57.7%)(P <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2793±551.6)g,明显高于对照组(2464±593.1)g(P<0.05)。结论羟氯喹用于辅助治疗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狼疮活动发生,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双歧杆菌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对 RA 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情活动性的影响

    作者:余纳;蔡小燕;林小军;叶静华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病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 RA 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双歧杆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清 TNF-α、IL-6、IL-10水平及病情活动性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 TNF-α、IL-6水平及病情活动性评分均有所下降,血清 IL-10水平相对升高(均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 TNF-α、IL-6水平及病情活动性评分均明显降低,血清 IL-10水平明显升高(均 P <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 RA 可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能够显著缓解 RA 病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 RA 方案。

  • 羟氯喹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游晓蓉

    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本科室接收的老年性肾病慢性综合征的8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在接受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羟氯喹联合用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清肌酐、24h尿蛋白、血白蛋白、ALT及尿素氮等指标水平变化,且详细记录患者用药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肌酐、24h尿蛋白、ALT及尿素氮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显著更低,血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老年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以羟氯喹与丙种球蛋白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 羟氯喹治疗狼疮性肾炎伴周围血管炎临床研究

    作者:万绍芬;刘国明

    目的:分析研究狼疮性肾炎伴周围血管炎采用羟氯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盲选抽样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狼疮性肾炎伴周围血管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羟氯喹治疗狼疮性肾炎伴周围血管炎患者,可有效治疗患者炎性病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体内羟氯喹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作者:晏肃霜;邹厚文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体内羟氯喹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为临床羟氯喹PK-PD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35位长期(>1年)服用硫酸羟氯喹(200mg/d)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药谷浓度取样检测分析.200μL人全血(血清)样品经2倍乙腈沉淀后,上清液进行色谱分析.采用Agilent TC C18(4.6×1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 0.2 mol/L磷酸二氢钾(15∶85,v/v,用磷酸调pH3.0)为流动相.254 nm检测波长,流速0.8 mL/min,进样量30 μL.结果:羟氯喹在10 ng/mL ~30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6%,血清/全血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0.7%~85.4%和74.5% ~ 78.6%.35名患者平均全血谷浓度为(707.6±398.4) ng/mL,平均血清谷浓度为(282.2±153.8) ng/mL.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度高,适用于羟氯喹血药浓度检测.

  • 酸甘生津汤联合羟氯喹、白芍总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韩聚方;钮合春;霍泉金;靳晓晴;刘亮;王晓军

    目的:探讨酸甘生津汤联合羟氯喹、白芍总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服用酸甘生津汤、羟氨喹、白芍总苷,对照组服用羟氯喹、白芍总苷.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症状、体征、唾液流率实验、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酸甘生津汤联合羟氯喹、白芍总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显著.

  • 种痘样水疱病一例

    作者:郄永涛

    临床资料患者,男,5岁。面部、手臂丘疹、水疱伴瘙痒1年余。1年前患儿面部、手臂出现丘疹、水疱、结痂而来我院给予羟氯喹100 mg,日1次,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好转,后留有痘疮样疤痕。2014年2月患者面部又出现类似皮损,家长因担心羟氯喹副作用而自行应用吡美莫司(商品名:爱达宁)症状减轻,后改为0.03%他克莫司(商品名:普特彼),10天后皮损消退,留有疤痕,目前正在随访中。皮肤科情况:颜面、手背可见淡红色丘疹,绿豆至黄豆大水疱,部分水疱有脐形凹陷伴结痂,散在的痘疮样疤痕对称分布,皮损以颜面部显著(图1~3)。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ANA、dsDNA均阴性,尿卟啉阴性,因家长不同意未做病理检查。诊断:种痘样水疱病。

  • 误诊为无肌病性皮肌炎的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

    作者:陈颖炜;李霞;阮晨曦;郑捷

    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未婚.因"面部红斑7年余"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发热、呼吸困难、四肢肌肉酸痛、关节肿痛、大量脱发.于1999年在外院诊断为无肌病性皮肌炎,予静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予环磷酰胺0.8 g冲击治疗1次,疗效不佳.曾间断服用羟氯喹、反应停等治疗,泼尼松逐渐减量,患者面部红斑没有明显改善.2006年9月,患者面部红斑加重,红斑为弥漫性,伴脱屑、微痒,颈、胸、背部和双手掌指关节背侧出现水肿性红斑,遂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胃纳可,二便正常,无明显消瘦.患者无雄激素类药使用史,无肿瘤病史.月经周期稍不规则,月经量偏少.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病史.

  • 皮肌炎合并鼻咽癌1例报告

    作者:张正华;柴宝;项蕾红;徐秀莲;刘维达;郑志忠

    患者,男,44岁,司机.因面部进行性紫红色斑片15月,伴四肢乏力11月,于2003年2月5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10月底在温泉浴后数天,面部和后颈部开始出现小片红斑.曾于2001年12月初来我院求治,当时按过敏性皮炎治疗无效.继而又在省中医院按光敏生皮炎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服泼尼松10mg bid,羟氯喹0.1bid及中药汤剂,仍无效.随后,红斑逐步扩大,波及后背及双上臂.自2002年3月始觉全身乏力,但肌力正常,一直按皮炎口服泼尼松15~20mg/d.

  • 白芍总苷联合羟氯喹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作者:苗婷;刘源

    我们采用白芍总苷胶囊(商品名:帕夫林,朗生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羟氯喹及外用糖皮质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商品名尤卓尔)治疗盘状红斑狼疮( DLE),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甲氨蝶呤不良反应1例

    作者:赵树芳

    病例:患者,女,55岁,因关节痛8个月,加重一个月,于4月8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川芎嗪0.12g qd,静滴;泼尼松17.5 mg tid、甲氨蝶呤10 mg qw、羟氯喹0.2 gqd等抗炎、抗免疫治疗.4月27号患者自述有尿频、腰痛不适症状,因患者以前在家自服甲氨蝶呤后也曾出现过类似症状,考虑与服用甲氨蝶呤有关,故停用甲氨蝶呤,改为来氟米特10 mg qd,未再特殊处理,尿频、腰部不适症状缓解.经一个多月治疗病情稳定,于5月17号出院.

  • "芬美琳"致药物相关性狼疮1例

    作者:陈立辉;张源潮;梅焕平;潘正论

    患者女,26岁,因面部红斑半年、加重2天,于2002年6月27日以亚急性皮肤播散型狼疮(SCLE)由外地转入我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面颊红斑,右手食指、无名指及左手中指、食指近端指间关节轻度胀痛,外院检查发现:抗核抗体1:100(+)、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系列抗Sm/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I-70抗体(-)、抗Jo-1抗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7g/d,诊为亚急性皮肤播散型红斑狼疮,给予羟氯喹治疗后转院.

  • 克类解毒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

    作者:陈晖

    目的:观察克类解毒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予甲氨蝶呤片10 mg/周,羟氯喹0.2 g/d,治疗组同时予自拟方克类解毒汤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类解毒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 自拟清燥汤联合羟氯喹、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岳峰;崔丽敏;王秀静;王皖莹;许鸿雁;樊虹

    目的 研究自拟清燥汤联合羟氯喹、来氟米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干燥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自拟清燥汤联合羟氯喹、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羟氯喹、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口干、眼干、疲劳等症状)改善情况,对血沉、C-反应蛋白、IgG、唾液流率等检查项目,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12周进行复查并做详细记录.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详细记录.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在口干、眼干、疲劳等症状改善及血沉、C-反应蛋白、IgG、唾液流率等指标上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已达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多项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清燥汤联合羟氯喹、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262 条记录 9/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