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2017年临床输血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张帮林;郑琳;刘育欣

    目的 分析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2017年的临床输血资料,了解临床用血现状,探讨科学合理用血方法.方法 选取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3 780例输血患者,对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使用情况、人均用血量、内外科用血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5年来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分别为24.40%、-2.00%、17.70%、0.60%),人均输血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率分别为6.90%、-3.20%、-5.00%、0.00%),成分血使用率为100.00%,红细胞悬液(61.59%)、血浆(17.81%)使用量偏高,血小板(9.61%)、冷沉淀(5.97%)使用量偏少,血液品种使用较单一,自体输血量偏少.结论 医院临床输血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血情况,需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加强临床医生输血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 血栓弹力图试验指导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凤莲;崔丹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试验指导临床成分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实施TEG试验结果指导临床成分输血,2014年输注成分血的患者只用常规凝血试验结果指导临床成分输血.对比分析2015年与2014年用血总量及各成分血用量. 结果 2015年比2014年用血总量及各成分血用量明显减少,而手术例数和出院病例数明显增加.结论 TEG试验是指导临床实施成分输血的有效措施.

  • 成分输血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敬真;杨国强;杨霞

    肝移植是晚期肝病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国内患者接受.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持续时间长,加之晚期肝病患者多存在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术中出血量大,需合理输注足够的成分血,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实施了1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武汉市某医院2010年成分输血与手术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砚

    目的 了解医院的成分输血情况及各输血成分与手术量的相关性,以便血库及医疗机构科学地调配血液成分制剂,让成分输血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 对武汉市某医院2010年1~12月份从输血科发出的成分血进行分类统计,并与每个月的手术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该院2010年成分输血率达到99.82%,手术台次数与血浆用量、红细胞用量有相关关系.结论 医院应根据每个月份手术量与用血量的相关性,科学地调配血液成分和安排手术.

  •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涵薇;陈建华

    血小板在参与机体止血、凝血过程及血管内皮的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抗肿瘤大剂量化疗放疗、心肺手术、大量输血等,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日益增多.血小板的输注不仅保证了临床上一些有效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而且也使很多危重病人起死回生.近年来,血液采集、分离技术的进展和塑料采血袋的使用,特别是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使得血小板的输注已经成为了现代成分输血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统计,美国从1972年到1986年14年间血小板的用量增加了15倍,至2000年,血小板输注已占成分输血的39.96%.

  • 血栓弹力图在评价重症多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中的应用

    作者:杨旭;马润伟;宋怡;王霁阳;张晓羽;甘延清;张大勇

    目的:探讨血栓弹图(TEG)在重症多瓣膜病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评估及指导成分输血、术后抗凝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成功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重症多瓣膜病患者,对比术前和术后1h和48 h各项TEG检测参数及传统血常规和凝血机制检测参数,并将术后1h各项参数与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h的R值和K值明显延长(P<0.05),术后1h的α-Angle值和MA值明显减小(均P<0.05),血常规显示术后1h血小板(PLT)计数明显降低(P<0.05),传统的凝血项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术后1h明显降低(P<0.05),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值术后1h均明显延长(均P<0.05).Ly30(%)在手术后1h升高(P<0.05),术后48 h较术后无显著差异.术后血浆输注量与R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血小板输注量与MA和PLT计数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冷沉淀输注量与K值、α-Angle和APTT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TEG可提示重症多瓣膜病手术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R值可以指导血浆的输注,MA值可以指导血小板的输注,K值、α-Angle可以作为术后冷沉淀输注的重要参考,Ly30(%)在手术后1h升高提示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术后48 h较术后无显著差异,提示患者凝血功能恢复,应给予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 临床合理使用冷沉淀情况调查及其对策探讨

    作者:夏爱军;陈晓鹏;张保萍;尹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12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了解冷沉淀临床使用量、增长率及其合理性,为冷沉淀的制备及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冷沉淀.方法:利用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对西京医院6年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冷沉淀用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2015年比2010年增长了91.1%,不符合输血指征21.15%.结论:冷沉淀使用量逐年上升,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救治,但使用前没有评估较常见,医生仅凭经验输注.故应加强临床输注冷沉淀的监管及合理使用的培训,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 某医院5年来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作者:胡佳林;周浩锋

    目的:通过对近几年来某医院用血情况的统计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对2011-2015年该院总用血量、人均用血量、手术台均用血量、季度用血量、各血型红细胞用量以及内外科用血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分输血率在99.9%以上,人均用血量和手术台均用血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总的用血量尤其血浆年均为负增长,冷沉淀凝血因子、血小板的年均为正增长,每年第3季度用血量多,第1季度用血量少,不同血型红细胞用量O>A>B>AB,临床红细胞用量血型构成比与正常人群血型分布不成正比,外科用血量多于内科.结论:医院应根据自身用血特点,制定合理的用血计划,开展规范化的用血管理.

  • 血栓弹力图指导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成分输血作用的探讨

    作者:孙云雨;朱永亮;华岚;许进明;徐智杰;周小玉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指导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成分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成功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比对术前和术后各项TEG检测参数及传统血常规和凝血项检测参数,并将术后各项参数与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TEG参数中的R和K明显延长(P<0.01,P<0.05),α-Angle和MA明显减小(P<0.01),CI明显降低(P<0.01),术后凝血5项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P<0.01),血小板计数(PLT)计数明显降低(P<0.01).术后血浆输注量与各项凝血参数均无相关性,血小板输注量与MA和PLT计数有显著相关性(P<0.01,P<0.05),冷沉淀输注量与K值、α-Angle和APTT有显著相关性(P<0.01,P<0.01,P<0.05).结论:TEG可以提示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MA值可以指导血小板的输注,α-Angle和K值可以作为术后冷沉淀输注的重要参考,并应注意R值在指导血浆输注中的意义.

  • 解放军第117医院2007-2011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作者:饶月丽;张伟强

    目的:通过对解放军第117医院近5年内临床用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用血现状,探讨如何提高各种成分血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对2007-2011年间各种血液成分(包括全血、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的使用量和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内成分输血率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达到99%以上;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使用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血浆使用率除2008年外,其余4年均高于红细胞使用率;而血小板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则总体程下降趋势.结论:加大对临床输血知识宣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是提高成分输血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关键.

  • 创伤患者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广芬;王福斌;何爱玲;黄童;袁抚妍

    目的:回顾性分析创伤性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为创伤性患者的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性别、输血史、妊娠史、血液类型对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4231人次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0人次,发生率为1.85%.男43例,女37例,按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史的35例,与无妊娠史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的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与无输血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不良反应的血液品种:红细胞悬液58例,血浆16例,冷沉淀3例,血小板3例.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常见共56例(70%),过敏反应13例(16%),其他反应如胸闷、呼吸急促、寒战、溶血等共10例(12.5%).结论:输血史及妊娠史与创伤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有关;同时创伤患者由于伴有创伤热、手术热、吸收热等非输血性发热反应,应与输血性发热不良反应鉴别.

  • 成分输血抢救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DIC前兆18例

    作者:周显洪;宋阳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抢救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DIC前兆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产科DIC前兆患者18例,参照DIC前兆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制定成分输血等综合治疗方案,合理输注悬浮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8例产科失血性休克,DIC前兆患者成功救治.结论:成分输血在产科失血性休克,DIC前兆抢救治疗中效果显著.

  • 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分析

    作者:雒维;刘峰;曹奎杰

    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用血现状的分析,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6-2008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各种成分输血率.结果:用血量逐年增加,成分输血率达较高水平(>99.8%),以红细胞、血小板、血浆为主.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应用率逐年增加,血浆的应用率逐年减少.结论:我院成分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注重血小板冷沉淀的配合输注,血浆滥用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但是对血浆应用的认识还得进一步提高.

  • 成分输血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夏勇;邹宏坤;马晶;张月香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作用.方法:将35例产科DIC患者分为2组,输成分血组、输全血组.对治疗前后进行血液学指标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分输血组和输全血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检查HGB、HCT、PLT、PT、APTT、D-D等9项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分输血组的PT、TT、D-D指标结果改变优于输全血组(P<0.05,P<0.01).结论:成分输血在治疗产科DIC的患者较输注全血安全有效.

  • 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成分输血探讨

    作者:楚中华;李伟;马现君;楚亚丽;孔燕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成分输血疗效及手术前血液成分的准备,总结成分输血经验,降低用血量,减少输血反应.方法:44例肝移植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中1例来自韩国的患者,1例蒙古族患者;2例行肝肾联合移植的患者.部分受体与供体之间有血缘关系,ABO、RH血型相合.将44例肝移植患者按照病情诊断,分为肝硬化组18例(40.1%),男13例、女5例;肝恶性肿瘤组26例(59.1%),男24例、女2例.根据患者手术中、手术后的不同出血情况,给予不同的血液成分治疗,所用红细胞悬液均进行白细胞过滤.结果:肝硬化组成分用血量大于肝恶性肿瘤组(肝癌).不同病情的肝移植患者需要的血液成分差异很大.讨论:术前明确患者的诊断及病程,探讨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成分输血治疗,应用白细胞过滤技术,减少输血反应,降低输血总量是保障原位肝移植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 2008-2013年某医院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胡妙菲;陈铭洪;许冬亚;章立;王君;陈伟民;饶月丽

    目的:分析临床科室使用冷沉淀的情况,总结冷沉淀使用特点,为规范临床输注冷沉淀提供依据,能科学合理地输注冷沉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患者的发血记录及病历,按照不同年度各个临床科室使用冷沉淀的情况做分类统计.结果:6年间共有17个科室587例患者进行了987次冷沉淀输注,共使用17 277.6U,其中外科系9个共使用冷沉淀7 987.9 U(46.23%),重症监护室使用7 179.1U(41.55%),内科系共使用2 110.6U(12.22%).冷沉淀使用量从2008年的1 622.7U,上升到2013年的4 032.8 U,输注的冷沉淀占其他血液成分的比例从2008年的14.06%,上升到2012年的23.91%.结论:冷沉淀在医疗救治应用广泛,使用量呈上升趋势,成分输血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因此应掌握冷沉淀输注指证,科学合理地开展成分输血,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 2011-2012年用血比较分析

    作者:叶心梅;卢建民;田文武;赵青;王启生;胡艳莉

    目的:比较分析2011-2012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临床用血情况,探讨医院用血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近2年输血科输血管理系统统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年来共有3 326例住院患者输异体血,异体用血总量11798 U,用血多的科室是外科,其次是ICU,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和血浆,其次是冷沉淀.结论:随着自体输血有序开展,异体用血总量显著下降.输血科一方面严格掌控输血指征,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手术科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体输血,进一步加强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的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降低输血风险.

  • 临床大量输血失败分析

    作者:李晓雪;吉素清;于冠秀

    目的:为探讨大量输血治疗效果,预防其并发症,提高输血救治水平.方法:对2009-01-2010-06我市各医院6例大量输血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6例输血量大32 900ml,小8 000ml,虽使用各种血液成分仍有5例患者死亡(83%).结论:应掌握大量输血原则,根据临床出、止血情况和有关检查,确定需要输注的血液成分,认识大量输血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与临床原发病的混淆.救治原发病同时应加强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提高基层医院临床及手术室医生的输血知识水平.

  • 2000-2007年我院临床输血统计分析

    作者:陶翠华;涂茹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使用现状.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临床输血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我院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分输血比例近几年来几乎为100%,外科手术平均每例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种血液成分使用构成比中,全血占2%,红细胞占24%,血浆占52%,血小板占9%,冷沉淀占13%.结论:临床输血日趋规范,但在成分输血中,要降低血浆应用比例,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合理、科学用血.

  • 洛阳市2002~2006年成分输血回顾性分析

    作者:周静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市2002~2006年临床成分用血情况.方法:对洛阳市中心血站2002~2006年临床各种血液成分及全血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我市全血的临床供应量逐年减少,成分血(红细胞类、机采血小板、机采粒细胞和血浆)的用量增长幅度较大,每年临床成分输血应用量占全年用血总量(全血加成分血)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去白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量占成分输血总量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近年来洛阳市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血站拓宽了成分输血的种类,满足了临床输血的需求,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关键词: 成分输血 比例 分析
803 条记录 25/41 页 « 12...2223242526272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