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案

    作者:张晓霞;陈杰

    刘××,女,66岁,干部,1998年7月28日入院.主诉:关节痛4年,加重1个月.4年前因双手长时间浸泡冷水后出现双手小关节刺痛、晨僵,伴肌肉酸痛,在协和医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症状时好时坏.今夏因在空调房间内逗留出现双手小关节痛甚,向腕、肘、肩、踝、膝、髋关节发展,上述关节红、肿,活动受限,遇冷加剧、伴低热.

  • 大转子围刺为主治疗髋关节慢性滑囊炎42例

    作者:周然宓

    笔者20年来采用大转子围刺治疗髋关节慢性滑囊炎42例,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均来自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演武分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22例,女20例;35岁以下8例,35~45岁22例,45岁以上12例;病程3个月~3年13例,3+~7年21例,7年以上8例.临床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压痛、周围肿胀,甚则正常凹陷消失,有波动感,或可扪及囊性肿块,髋关节屈伸时疼痛加剧,“4”字试验阳性.经摄片、实验室检查排除腰骶椎、髋关节及股骨上段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结核等骨病.

  • 针刺气海俞治疗髂腹股沟神经痛39例

    作者:李种泰

    髂腹股沟神经痛是一种发病较急的损伤性疾病,多有外伤史.其临床表现为大腿内侧疼痛,可有肿胀,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呈微屈外旋状,行走跛行,髋关节内收外展时疼痛加剧,尤以耻骨部位疼痛较甚.屈膝屈髋分腿试验(+),患侧"4"字试验(+),抗阻力试验(+).本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小18岁,大70岁;病程短1天,长10天.腰部损伤引起33例,原因不明6例.

  • 耳穴压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荣梅;黄妙纯;李希文;刘军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的缓解疼痛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共6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耳穴压豆止痛治疗,术后均采用NRS疼痛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观察2组疼痛缓解效果.结果 30 min,6h,24 h,48 h干预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NR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的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对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有效,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后外侧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臧献辉;臧家训;齐国英;臧超群;田家林

    目的 :探讨后外侧单切口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26例,后外侧单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组18例,记录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病员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等,结果单切口手术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常规手术组.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着性.单切口THA组切口长度平均8.3 cm,常规THA组切口长度平均16.6 cm,单切口微创THA组病人早期能做主动直腿抬高动作,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切口外观美观,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THA.

  • 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 线与CT 诊断

    作者:陈钧兴

    目的 探讨X 线平片与CT 对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 例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 线与CT 表现特征.结果 X 线平片显示髋关节间隙内及周围多枚斑点状、沙粒状的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多呈类圆形或卵圆形,并孤立、分散或聚集成桑椹状、团块状、菜花状或不规则形.钙化结节中心密度淡,周边密度高呈蛋壳样,有的骨化结节内可见骨性结构.CT 检查显示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较X 线平片清晰、数目较多,并可显示增厚的滑膜和压迫性骨侵蚀.结论 X 线平片对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CT 检查对软骨结节显示具较高敏感性,可发现X 线平片不能发现的征象并明确诊断.

  • 中药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伟才;罗军

    股骨头坏死(osteonecmsis ofl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进展性和致残性疾病,主要发生在30~50岁的中青年,约有半数患者累及双侧股骨头,是对髋关节具有特殊破坏性的退行性病变,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沉莺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 综合强化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楠;阎小萍;陶庆文;王昊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及中轴关节为主的慢性结缔组织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脊柱关节等,骶髂关节是常受累部位,属中医学"痹证"、"大偻"范畴,笔者采用"五连环"综合治疗方法(健康教育、医疗体育、中药辨证、配合外治、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组配式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冬雷;邱红明

    探讨组配式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非水泥型组配式翻修假体对23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2例,女11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3岁.首次髋关节置换术至翻修术时间15月至17年,平均7年.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髋关节先天发育性不良3例.翻修的原因:其中无菌性松19例,髋关节感染3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23例患者均为首次翻修.术中并发症:骨干皮质穿孔1例,大转子部分劈裂1例.结果23例患者手术后刀口均为Ⅰ期愈合,无下肢DVT及肢体不等长,术后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感染周围骨长入良好.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为48,末次随访平均86分.与手术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组配式翻修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效果明显,可以调节长度,偏心距,前倾角可以独立匹配远近端股骨,达到初期与长期的假体稳定性.

  • 动力化髋关节外固定器对股骨头峰值压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王庆雷;侯树勋;李文锋;张伟佳;邓志党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动力化髋关节外固定器对股骨头所受压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建立正常髋关节、安装单轴髋关节外固定器(A型)髋关节、安装双轴髋关节外固定器(B型)髋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接触压力分析的方法,观察并分析髋关节双足站立位、单腿站立髋关节中立位股骨头的峰值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髋关节外固定器均能减少股骨头的接触压力(P<0.05),髋关节外固定器在双腿站立时减少明显,B型髋关节外固定器较A型髋关节外固定器的股骨头接触压力减小.结论 髋关节外固定器可减少股骨头的压力,可辅助治疗髋关节疾病.

  • 人体下肢关节坐标系的一种简单定义方法

    作者:唐刚;魏高峰;聂文忠;王成焘

    在对人体运动进行运动学或者动力学分析的时候,通常需要对各关节建立局部坐标系,而目前大部分人体关节坐标系定义方法都主要针对临床应用,需要具备专业的解剖学知识且可操作性差.本文首先描述了下肢的主要解剖学特征点,并通过这些特征点构建了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坐标系,提出了定义人体关节坐标系的基本原则.通过利用运动捕捉系统对自愿者步态过程中的下肢运动轨迹进行采集,分析构建坐标系的特征点在运动过程中空间相对位置的不变性,说明了文章提出的下肢关节坐标系定义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

  • 髋关节置换手术计算机辅助髓腔锉切削导向系统

    作者:马如宇;丁华;韦建和

    目的 介绍一种髋关节置换手术计算机辅助髓腔锉切削导向方法,协助医生术中确定适当的髓腔锉切削导路,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首先将探棒插入患者股骨腔,将探棒的中心线作为一条切削患者股骨腔松质骨的参考导路.接着将髓腔锉放置入患者股骨腔,将连接在髓腔锉上的打拔器导杆中心线作为髓腔锉当前切削导路.后,根据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的髓腔锉切削参考导路以及当前切削导路的差异情况,调整髓腔锉切削的方向和位置.采用本研究的一个样机,验证了计算机显示的参考导路与当前导路的差异情况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结果 计算机显示出的参考导路与当前导路的差异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协助手术医生确定出适当的髓腔锉切削参考导路,使髋关节置换手术更加方便可靠.采用计算机辅助髓腔锉切削导向方法能降低术中股骨骨折的风险,提高股骨柄假体植入的成功率.

  • 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涛;房传武;祝宗华;蔡靖宇;吴富章;郑华龙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7例,骨性关节病伴髋半脱位1例.结果:27例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13个月,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90分以上11例,80~89分14例,70~79分2例,平均91.3分.结论: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切口定位方便.

  • 成人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炎患者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的对比研究

    作者:曾羿;周宗科;周轩;沈彬;邹翎;朱赟;杨静;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研究成人大骨节病髋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并与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对比.方法:对四川省壤塘县112例(224髋)确诊为成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髋关节摄片,观察髋关节髋臼侧、股骨侧有无影像学改变,测量髋关节Sharp角、CE角、髋臼指数、头转子间距离、头颈指数和颈干角,并将测量结果与我院40例(80髋)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4髋中有22髋(9.8%)出现髋部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髋臼软骨下骨硬化或囊变、股骨头形态不规则伴密度异常、颈干角变小.112例患者Sharp角平均37.92°、CE角平均30.26°、髋臼指数平均43.86、头转子间距离平均1.69 cm、头颈指数平均1.80、颈干角平均121.8°.与骨关节炎患者相比,大骨节病组患者颈干角较小,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测量指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大骨节病部分患者髋关节在影像学方面具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髋臼软骨下骨硬化或囊变、股骨头形态不规则伴密度异常、颈干角变小.上述影像学改变与骨关节炎患者相比无明显特异性.

  • 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初步观察

    作者:郑文忠;陈昆;刘爱刚;潘永太;尤瑞金;马国棣;黄令坚;黄钿锋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 20例(24髋).结果:本组经过0.5~5 a随访,24个人工髋关节临床效果良好.人工髋关节的活动和其后关节功能良好,影像学检查显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和下沉.结论: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近期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可能需要行假体翻修的中青年患者.

  • 髋关节去神经术治疗髋关节疼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陶圣祥;余国荣;郑晓晖;孙江阳;胡祥;刘兴邦

    目的:探讨髋关节去神经术治疗髋关节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8侧髋关节进行髋周神经(包括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关节支离断术,同时辅以髋周组织松解术.结果:8侧髋关节经髋周神经切断术后疼痛缓解,6侧无痛,2侧轻度疼痛,髋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随访6~18个月发现5侧无痛,3侧轻度疼,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支配髋关节的神经支解剖位置恒定、容易暴露;髋关节去神经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 全髋置换术中前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玥;孔荣

    目的:比较前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手术入路为前外侧及后外侧的初次全髋置换患者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作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组间比较,在手术出血量、髋关节术后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内在手术前后的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术切口的选择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无影响.

  • 臀肌挛缩症患者三维步态特征分析

    作者:余俊;叶斌;陈友燕;孙伟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患者步态的功能量化指标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2011年8月~2011年11月,选取臀肌挛缩症患者1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自愿者1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三维步态系统对两组进行三维步态对比分析.结果:①步态周期时间参数:研究组在常速、快速行走时步态周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步幅、步速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1).②下肢关节角度特征: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常速、快速行走时髋关节摆动期大屈曲角度及研究组快速行走时髋关节屈伸角度变化范围均减小(P<0.05);研究组常速、快速行走时膝关节冠状面角度变化范围均增大(P<0.05),而膝关节支撑相大屈曲角度和膝关节屈伸角度范围均减小(P<0.01);研究组常速行走时重心左、右位移增大(P<0.05),快速行走时重心上、下位移减小(P<0.05).结论: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为准确地观察臀肌挛缩症患者步态的生物力学变化,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叶斌;苗华;于光生;薛惠祥;周建生;张长春

    目的:为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及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尸下肢标本,参照手术进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1)股外侧皮神经干80%斜跨切口线下部;第一分支阔筋膜浅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6.2±2.5)cm,主干阔筋膜深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1.6±1.2)cm,此段主干位于阔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周围充满脂肪组织.(2)股直肌直头呈圆柱形,其前内侧是股三角,后外侧是髋关节囊,仅遮挡髋关节囊前内侧1/6部分.(3)股神经股外侧肌支从前内上行向下外斜跨切口延长线,分数支人股外侧肌,其上支与切口延长线交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12.4±2.6)cm,结论:(1)此入路浅层分离时应先在髂前上棘下5.0cm以内的阔筋膜浅深两层之间脂肪组织中寻找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然后再分离切口下部浅筋膜.(2)在深层分离时应沿股直肌直头外侧深入至髋关节囊,切匆误人其前内侧的股三角.股直肌直头如果没有挛缩,可不必切断,以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3)切口如需向下延长时,不宜超过髂前上棘下9.0cm;如果必须再延长应向外侧偏斜,以免伤及股神经股外侧肌支.

  • 髋关节结核手术治疗12例

    作者:张春浩;邢叔星

    临床上髋关节结核较脊柱结核、骶髂关节结核发病率低,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也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或延误治疗,以致患者髋关节功能不可逆损害.我们对2000年2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例髋关节结核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认为髋关节结核早期确诊治疗较为重要,分期治疗,控制感染后再行关节置换至关重要.

2471 条记录 8/124 页 « 12...567891011...1231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