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普拉唑序贯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NO、IL-17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艾普拉唑序贯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 O)、 白细胞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呋喃唑酮以及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奥美拉唑,研究组患者加用艾普拉唑.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NO、IL-17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O以及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 O以及IL-17水平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普拉唑序贯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NO以及IL-17的表达水平,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弓形虫感染对大鼠、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弓形虫感染对大鼠、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方法 从实验室中挑选出36只雌性的大鼠分成6组,每组6只.其中1组是正常对照组;2组是弓形虫感染组;3组是地塞米松体重,隔天给予皮下注射,2周后停止注射;4组是地塞米松,隔天皮下组织注射2周后感染弓形虫,并且停止注射;5组是试验期间,地塞米松隔天皮下组织注射;6组同五组基本相同,在隔天给予皮下组织注射后,继续注射地塞米松.每周观察实验大鼠的血液分离的血清浓度.第6周时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将弓形虫感染鼠的脑组织均浆转种小鼠,并以脑组织为基本模板,RCR扩增弓形虫SAGI基因.雌性昆明小鼠有36只,出于弓形虫感染后5个小时处死6只小鼠,应用硝酸根还原酶法测定大鼠和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结果 正常组大鼠在平均6周后一氧化氮的浓度比2-5组大鼠的血清浓度要高很多,2组大鼠感染弓形虫后,血清一氧化氮在第3周时逐渐提升,后持续下降,至第6周比3组大鼠的一氧化氮浓度要上升.至第5周升到高点时,呈现下降趋势,应用PCR的方法从五组中的一只大鼠的脑组织扩增SADI片段.结论 应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大鼠的血清一氧化氮情况,弓形虫感染也可以提升大鼠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准,注射地塞米松或是在实验检测当中出现未注射地塞米松的大鼠感染弓形虫后其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准也会逐渐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与速度并不相同,未注射地塞米松的大鼠所呈现的升高趋势更加快速.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血清一氧化氮的情况是现减少再提升,但不能够避免小鼠出现急性感染导致死亡的现象出现.
-
针药结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及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药结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及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辨证选穴位,采用穴位针刺结合药物注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T、NO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应用针药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内耳微循环功能障碍,提高患者听力.
-
艾灸对亚急性衰老小鼠-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通过测定亚急性衰老小鼠血清NO浓度、红细胞中SOD活力和血浆MDA的含量,进一步探讨NO与衰老的关系以及艾灸的延缓衰老作用.方法:以D-半乳糖造成的亚急性衰老小鼠为实验对象,艾灸"大椎"、"命门"、"足三里"穴,治疗结束后测定NO浓度、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模型组NO浓度与空白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NO浓度、SOD活力上升,MDA含量下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NO与衰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衰老时血清NO浓度降低;艾灸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
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53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CTG组)、西药治疗组(RTG组)、模型对照组(MCG组)、正常对照组(NCG组).治疗8周后处死动物,收集血液,观察血糖(BG)、肾脏肥大指数(RW/BW)、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浆ET、血清N0的变化.结果 MCG组、CTG组、RTG组较NCG组BG、RW/BW、24 hUAlb、血浆ET、血清NO均明显升高(P<0.01),CTG组和RTG组较MCG组RW/BW、24 hUAlb、血浆ET、血清NO均明显降低(P<0.01),CTG组较RTG组RW/BW、24 hUAlb明显降低(P<0.01),血浆ET、血清NO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药复方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RW/BW、24 h UAlb、血浆ET、血清N0水平从而起到延缓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进展的作用.
-
针灸缪刺法联合清肝通窍汤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针灸缪刺法联合清肝通窍汤治疗突发性耳聋(SSHL)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清肝通窍汤+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灸缪刺法,均14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血清NO水平变化,纯音听阈值改变情况,评价耳鸣、听力疗效.结果 治疗组耳鸣疗效总有效率为94.54%(52/55),对照组为85.45%(4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38,P=0.040);治疗组听力疗效总有效率为96.46%(53/55),对照组为81.82%(45/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13,P=0.00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浆ET水平下降,血清NO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ET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2组纯音听阈值评分治疗3、7、14 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及治疗3、7、14 d,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缪刺法联合清肝通窍汤能明显减轻SSHL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听力水平,其机制与调节血浆ET、血清NO水平,改善内耳微循环相关.
-
血清NO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
本研究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探讨NO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为慢性忆肝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
肝硬化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改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比色镉还原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40例肝硬化和15例正常人血清NO和血浆CGRP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NO2-/NO3-数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血浆CGRP数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肝硬化组血清NO2-/NO3-和血浆CGRP呈显著正相关(r=0.453,P<0.01).结论肝硬化时,血中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升高,提示二者可能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异常的重要因素.
-
Hp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影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目的:试图通过实验与临床研究观察Hp根除前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NO和ET水平的改变,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Hp相关CAG的发病机制.方法:(1)实验研究:采用SS1 Hp菌株,3%水杨酸钠、5%乙醇,5 mmol/L去氧胆酸钠灌胃,加以饥饱失常,制作Hp相关CAG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a)Hp根除组:根除Hp三联(德诺、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2 wk.(b)模型自然恢复组:采用蒸馏水灌胃.(c)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治疗结束后3 mo处死全部大鼠,进行Hp、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测定.(2)临床研究:选择Hp阳性CAG患者42例,Hp阴性CAG患者25例,Hp阳性慢性浅表胃炎(CSG)21例,分别进行Hp、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血中NO和ET测定.结果:实验CAG模型中,Hp根除组血清NO、ET含量[(3 672±1 845)ng/ml,(181.14±22.5)×10-3ng/ml]较模型自然恢复[(5 887±1 896)ng/ml,(211.67±34.36)×10-3ng/ml]显著减低,P<0.01,但仍未达正常水平[(2461±949)ng/ml,(135.42±27.46)×10-3ng/ml].临床研究Hp阳性CAG患者,血清NO(5 834±1 896)ng/ml、ET(91.18±34.19)×10-3ng/ml明显高于Hp阴性CAG[(2 773±1 896)ng/ml,(68.37±1424)×10-3ng/ml],P<0.01,也高于Hp阳性CSG患者[(3 420±1 024)ng/ml,(68.90±19.47)×10-3ng/ml],P<0.01.结论:Hp相关CAG血中NO和ET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呈正相关,根除Hp后,NO和ET水平显著降低.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糖尿病肾脏病变(DN)的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多种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本研究测定了DN的主要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研究其相关性并探讨DN的可能发病机制.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超氧化物岐化酶及丙二醛水平的变化
为探讨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糖尿病(DM)患者中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对53例DM患者血清中NO、SOD、MDA的水平进行了检测.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及临床意义(摘要)
本文对6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研究NO与TNF-α在CHF患者血清含量是否相关,以探讨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
维尼安对老年妇女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
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可降低绝经后妇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机制涉及对血脂及血管壁本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雌激素对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可能是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1].我们拟通过口服人工合成长效型雌激素维尼安(CEE3),探讨其对老年妇女血清NO及ET的影响.
-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冠状病毒的一个亚种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病程SARS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意义.
-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一氧化氮和第Ⅷ因子的变化
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测定HTG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第Ⅷ因子(又称抗血友病因子或vWF)的水平,观察HTG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关系,探讨HTG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
西藏藏族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观察
本研究检测藏族高血压人群血清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水平,以反映其内皮功能变化.
-
糖代谢异常等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影响的临床研究
-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血清一氧化氮与氧自由基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对NO与活性氧自由基的相互关系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be ,NO)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vse trans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NOS)mRNA表达,探讨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2型糖尿病血清一氧化氮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2型糖尿病60例血清NO及LPO水平的变化,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