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4种化验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癌症的可怕在于很难早期发现.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抽血化验的结果中,有4项指标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血清学检测结合影像学检查,使肝癌在亚临床期(还没有出现症状)即可做出诊断,从而明显提高了肝癌的远期疗效.医院常用的诊断肝癌的血清指标有以下几种:
-
针灸防治亚健康当用阳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明显增多.针灸防治亚健康,当从振奋阳气入手.目前对亚健康的认识,普遍的观点是指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低质状态及其体验,是处于欲病而未发作的中间阶段.又称为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
-
第一届子宫内膜癌亚临床期诊断会议在沪召开
2005年12月27日由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细胞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上海浦东分会共同举办的"子宫内膜癌亚临床期诊断学术会议"在上海浦南医院隆重举行.
-
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临床价值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和独立危险因子.准确评估动脉弹性功能,早期干预亚临床期病变,预防心脑血管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是当前研究和关注的焦点[1].本文采用压力波描记法测定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旨在探讨PWV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临床价值及危险因素.
-
无创检测动脉硬化与多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探讨无外伤性检测动脉血管早期改变的方法,以及与多重因素共存的相关性,为能方便的检测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提供一项客观指标.
-
脉搏波速的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有关大动脉弹性及动脉硬化的研究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经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大动脉弹性降低是构成人体血管壁损害的早期潜伏征兆,脉搏波速( pulse wave velocity,PWV)被认为是评价动脉弹性和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随着人们生活结构、方式的改变及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形成,心脑血管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显著上升,发生年龄呈前移趋向。因此,动脉弹性功能检测有利于动脉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现,为亚临床期心脑血管病变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对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动脉PWV的临床运用及研究综述如下。
-
钼靶X线下定位切除活检术对乳腺触诊阴性病灶的诊治价值
随着当代肿瘤学对乳腺癌认识的提高及乳腺高清晰度摄影技术(乳腺钼靶照相)的广泛应用,使更多的乳腺触诊阴性病灶被检出,使T0期乳腺癌的诊断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更多的乳腺癌前病变得到明确诊断和治疗.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7月应用乳腺钼靶摄影技术检测乳腺疾病6 990例.其中发现乳腺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亚临床病灶65例,并对该65例患者行钼靶X线照相下细针定位切除和病理活检.该项技术大大提高了乳腺亚临床期病灶的检出率,使更多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得到明确诊断,同时也使更多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得到诊断和治疗.
-
早期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使得越来越多的早期或亚临床期肝癌被发现,根据国际上常用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分期标准[1] ,早期肝癌是指单个肿瘤结节直径≤5 cm,或结节数目≤3 个,每个直径≤3 cm,无血管侵犯及肝外转移,肝功能Child A 或B 级;如单个结节直径<2 cm,肝功能A 级又称极早期肝癌.
-
动脉功能早期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对心脑血管病变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血管病变不是管腔病变的发生、发展,血管壁病变才是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目前,动脉僵硬度已经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动脉功能早期检测技术也成为研究热点.
-
肝硬化出血的初级预防
肝硬化是所有慢性肝病的终末期,可导致门脉高压,门脉高压的发生在肝硬化从亚临床期转变为临床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肝硬化门脉高压直接的并发症为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出血,研究表明大多数肝硬化患者终会发展为食管静脉曲张,而一旦形成食管静脉曲张,就有增大和出血的倾向[1].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一个常见致死并发症,尽管40%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自行停止,并且近10年来止血技术手段不断完善,但患者的6周病死率仍≥20%.肝硬化出血的初级预防可以使静脉曲张减轻或消失,从而有效降低出血率及病死率,因此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出血的初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2].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28例超声特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色超声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的重视以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亚临床期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被发现.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8例乳头状微小癌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超声特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状腺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两年间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例共128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3岁.
-
普遍性预防措施在口腔门诊的应用
血液和体液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主要传播途径.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认真、详细地收集患者病史可减少医源性感染.但部分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感染过、并且血液或者唾液可能传播某些传染病,部分患者因为尴尬或怕遭歧视而隐瞒疾病.此外,慢性病毒携带者可能处于具传染性的亚临床期或无症状期.
-
亚健康是"未病"的表现形式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是指一些身心上的不适应感,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一时难以明确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失眠、忧郁、头痛等;因衰老,重病、慢性病的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不适.
-
乳腺癌亚临床肿瘤剂量分割优化的实验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癌亚临床肿瘤剂量分割优化的可靠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亚临床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常规行化疗治疗,随后对照组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短疗程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和局部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皮肤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液学毒性反应率(13.33%)略高于对照组(10.00%),但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两组美容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疗程放射治疗应用于乳腺癌亚临床期保乳术后治疗效果较为可靠,与常规疗程效果相似,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
糖尿病的预防与运动饮食教育监测的关系
糖耐量异常(IGT)是2型糖尿病的亚临床期、对此人群的干预治疗可望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我们采用运动、饮食、教育、监测对IGT人群进行干预,观察其防治糖尿病的效果及时血脂、血压、血糖、体重等影响.
-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房大小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近来,许多研究证实了左房大小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预后之间的联系.并且,许多心血管疾病在亚临床期左房功能已经出现异常,因而左房大小及功能的评价对于早期实施临床干预及判断疾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多种新技术如组织多普勒成像、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被应用于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本文旨在对目前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房大小及功能的方法及其预后价值作一综述.
-
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中应用
一、概述帕金森病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 (1817)首先描述,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性缺失及黑质和蓝斑区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起病缓慢,只有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临床症状,Fearnley[1]等认为帕金森患者从多巴胺神经元开始丢失到症状出现潜伏期大约5年,动物及人体研究已证实帕金森患者症状前期脑中已存在生化、病理的改变,此时头颅CT和MRI在病变部位仍无明显特征表现,故大多数患者能明确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能否早期诊断亚临床期和临床前期帕金森病人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
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研究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病人角膜地形图的特点,为早期诊断圆锥角膜提供客观依据.对角膜屈光术前病人进行严格筛选,提高手术的预测性.方法:7例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病人,26例(38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的患者,30例(60只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用EyeSyssystem 2000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检查内容:(1)地形图形态;(2)角膜中央屈光力;(3)角膜中心下方3mm处屈光力与角膜中心上方3mm处屈光力的差值(Ⅰ-S);(4)同一个体双眼角膜中心屈光力差值.结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角膜下方尤其是颞下方的角膜镜影像呈梨形改变,变陡峭的圆锥区域均较局限.进展期圆锥角膜局部区域变陡峭,形成一局限性圆锥,为乳头状、卵圆形和球形.角膜中央屈光度、同一个体双眼角膜屈光度差值、距角膜中央3.0mmⅠ-S值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角膜地形图仪是诊断单侧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方法,可以指导设计角膜接触镜,对圆锥角膜的圆锥底进行定位,指导手术植孔位置及大小.
-
对比敏感度联合视觉电生理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对比敏感度联合多种视觉电生理检查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 选择内分泌科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59例(118只眼),经检眼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后分为三组,其中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 40只眼,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 38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 40只眼,分别对其行对比敏感度(CS)、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并和16名(32只眼)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各组和对照组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NDR组在中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DR组在中频和高频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在各个空间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NDR、BDR、PDR组患者F-ERGb波潜时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潜时延长,各组之间比较b波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各组之间P-ERG的b波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NDR、 BDR、PDR组患者P-VEP的P100潜时延长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进一步发展,P-VEP P100潜时延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R各期P-VEP P100波幅下降不显著;糖尿病三组F~ERGb波潜时延长变化率大于P-VEP P100潜时变化率.结论 CS、F-ERG及P-VEP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即有改变,CS联合P-ERG检查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异常率较高.
-
胰腺癌诊治体会
胰腺位置深藏而隐蔽,所以在胰腺癌发展早期,即胰腺癌的亚临床期,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断,大多数胰腺癌只是在胰管或胆管受到阻塞时才出现明显症状,确诊入院时已在晚期,给治疗和愈后带来不良后果,现就笔者15年遇到的和本院10年来共38例胰腺癌病人,小结体会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