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侧主动脉体并单侧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一例

    作者:张才云;肖自安;伍伟景;殷团芳;谢鼎华;舒畅;韩东一

    患者女,43岁,因右耳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12年、左颈肿块8个月于2006年1月8日入院,无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无家族史.入院检查:神志清楚,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90次/min,心律不齐;右侧鼓膜向外膨胀,鼓室内樱桃红肿物影,左侧鼓膜正常;左颈总动脉分叉处肿块,约4.0 cm×3.0 cm×2.0 cm,质中,无明显压痛,可左右推动,不可上下推动;右颈对应处约1.5 cm×1.0 cm×1.0 cm肿块;除听觉神经外,其他颅神经体征阴性.纯音测听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右耳全聋,左耳听力正常.

  • 颞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田树昌;丁永玲;孙玉琴;刘健;吉增宏

    患者男,69岁,因右耳疼痛1 d于2008年12月9日初次入我院治疗.耳痛呈针刺样,伴有耳闷、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耳溢液,无眩晕,无发热.既往无类似病史,有糖尿病病史8年.查体:体温36.8℃,急性痛苦面容,右外耳道皮肤轻度糜烂,耳道深部町见疱疹样病变,鼓膜稍混浊,未见穿孔.

  • 颞骨颧突先天性胆脂瘤一例

    作者:黄方

    原发于颞骨的先天性胆脂瘤少见,且多发于颞骨岩部,而发生于颞骨颧突并向颞颌关节窝及颞下窝广泛扩展者尤为罕见。本科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63岁。发现右耳前肿块1年入院。既往无耳流脓史。查体:全身情况未见异常;右耳屏前颞颌关节处明显膨隆,可触及下颌升支向外隆起,但未触及肿块;张口正常,外耳道、鼓膜未见异常;纯音测听:双耳听力正常。

  • 外耳道单发神经纤维瘤一例

    作者:王天生;孙虹

    患者男,33岁.因左耳听力逐渐下降、闭塞感7个月于2000年11月1日入院.左耳无流血流脓现象、无面瘫表现,不伴有头痛、视物旋转、耳鸣等,无张口受限.查体:左侧外耳道骨段可见淡红色肉芽状新生物,表面有痂皮附着,质硬,触之不易出血.鼓膜看不清.无肉眼可见的自发性眼震.颈部、头面部及全身多处未见明显结节样隆起.音叉试验示左耳传导性聋.

  • 学龄前患儿鼻及鼻咽部疾病声导抗异常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帆;蒋子栋;谷庆隆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学龄前鼻及鼻咽部疾病患儿无症状性的鼓膜形态及声导抗异常,初步探讨相关疾病导致潜在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81例(162耳)经纤维电子鼻明镜、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及鼻窦CT检查分别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及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主诉均无耳部症状但体检发现鼓膜异常,进一步行声导抗检测判定是否合并潜在的分泌性中耳炎,同时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 81例(162耳)鼓膜形态异常的患儿中声导抗异常者15例(29耳),在各相关疾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变应性鼻炎13.6%[ 6/44,耳数(下同)],慢性鼻-鼻窦炎18.2% (12/66),腺样体肥大21.2% (11/5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02,P<0.05).治疗2周后29耳中有28耳由C型转为A型,治疗4周后1耳由B型转为C型,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部分学龄前鼻及鼻咽部疾病患儿鼓膜形态及声导抗检查结果存在异常,有发展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潜在危险,其中腺样体肥大对中耳功能的影响较大.对相关疾病的早期干预可阻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展趋势.

  • 鼓膜上皮干细胞的分布和培养

    作者:王武庆;王正敏;田洁

    目的确定上皮干细胞在鼓膜上的分布,鼓膜穿孔后干细胞的变化,鼓膜上皮不同部位的体外培养生长特点,建立鼓膜干细胞体外培养和增殖的方法.方法 4只幼年Sprague-Dawley (SD)大鼠和4只成年SD大鼠,均为雌性,作正常鼓膜观察,28只成年雌性大鼠作鼓膜紧张部中央 2 mm穿孔.于穿孔后不同时间取鼓膜冰冻切片,进行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免疫组化检测.15只成年雌性SD大鼠30个鼓膜,体外用丝裂霉素C损伤黏膜面,分成鼓环上皮和紧张部中央上皮两部分,比较鼓环和紧张部细胞倍增时间.以1 h为标准,把鼓环细胞按贴壁时间分类.结果角蛋白19 和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在紧张部分布于鼓环和锤骨柄区域,在松弛部散在分布,在紧张部中央无阳性细胞.幼年鼠和成年鼠无差别.紧张部急性穿孔后鼓环和锤骨柄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穿孔边缘无阳性染色.体外培养鼓环上皮细胞倍增时间(51.1±0.73)h明显短于紧张部中央上皮(92.87±5.65)h. 1 h内贴壁的细胞,生长活跃,产生较大的集落,富含上皮干细胞.结论上皮干细胞在鼓膜紧张部分布于鼓环和锤骨柄区域,在紧张部的中央没有干细胞.在适当的培养液中,干细胞增殖良好,并可以通过贴壁时间进行初步的纯化.

  • 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的局部炎性浸润和刺激的病理机理研究

    作者:张全安;张青;郑国玺;樊孟耘

    目的研究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的病理机理.方法对12例(12耳)人鼓膜内陷囊袋颞骨连续切片进行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重点对内陷囊袋的部位及其内侧面局部中耳腔炎性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对11例(11耳)人胆脂瘤型中耳炎进行颞骨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观察;对33耳胆脂瘤型中耳炎进行术中观察.结果 12耳鼓膜内陷囊袋发生于鼓膜松弛部或(和)紧张部后上象限,囊袋内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鳞状上皮增生、角化、脱落,其内侧面局部中耳腔有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炎性渗出液、粘连和肉芽组织等炎性病变,而其未内陷部分的鼓膜内侧面未见炎性病变.1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颞骨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和3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术中观察都显示胆脂瘤全部侵占听骨链区,侵入前半中耳腔者分别为3耳和5耳,对听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破坏.结论中耳炎时,中耳听骨链区域局部炎性病变向内粘连鼓膜后上象限或松弛部形成内陷囊袋,并长期炎性浸润和刺激,囊袋内鳞状上皮过度增生、角化、脱落、堆积而导致胆脂瘤型中耳炎.

  • 中耳浆细胞肉芽肿一例报告

    作者:刘冉冉;王春华;杨蕾蕾

    1病历资料患者,女,52岁,主因右耳闷伴听力下降、疼痛1个月,眩晕6天于2014-08-15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耳闷,伴听力下降、疼痛、持续低调耳鸣,无耳流脓,为求诊治就诊于社区门诊,考虑为“中耳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治疗,未见好转,患者因疼痛一直口服止疼药物治疗,入院6天前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自觉听力、耳鸣无明显加重,就诊于我院门诊,查颞骨CT(图1)示右侧中耳乳突炎,继发胆脂瘤可能性大,耳蜗、水平半规管受累,故门诊以右侧胆脂瘤性中耳炎收入院。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侧外耳道畅,鼓膜完整,标志可。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纯音测听示右耳传导性耳聋,BC:25-30-25-25dB;AC:55-70-60-70dB,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抽血化验未见明显异常。于2014-08-21全麻下行右侧鼓室成形术,术中显微镜下见右侧鼓膜完整,行乳突轮廓化,磨低外耳道后壁,开放鼓窦,扩大鼓窦入口,开放上鼓室及前隐窝,术中见乳突皮质呈金黄色,乳突腔、鼓窦、上鼓室内可见新生物,表面呈桑葚状小突起,触之易出血,上鼓室前隐窝为褐色潴留液体,砧骨短脚表面附有,显微镜下仔细清理,见水平半规管骨管破坏,未见耳蜗破坏,将鼓膜分离掀起推向外耳道前下壁,中鼓室、下鼓室、后鼓室无病变组织,粘膜光滑,砧镫、锤砧连接好,取切口处颞肌筋膜处理后覆盖在砧骨上,修剪皮瓣,作耳甲腔成形,术腔填塞碘仿纱条,标本送病理。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为右中耳符合浆细胞肉芽肿,伴组织细胞反应(图2)。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g静滴日2次抗感染治疗7天后出院,术后12天取出右耳内碘仿纱条,给予更换,术后复查1年显微镜下见术腔粘膜光滑,无复发。

  • 耳内镜下外耳道及鼓膜水泥异物取出术

    作者:王辉兵;孙勍;龙顺波;单希征

    患者男,33岁,主因左外耳道异物6天于2006-11-08入院.患者于6天前施工时不慎将混凝土喷入左侧外耳道及左眼内,当时左耳疼痛明显,伴听力下降,左眼疼痛及视力下降,无眩晕及头痛.

  • 左侧高位颈静脉球并传导性聋1例

    作者:冷辉;孙海波;曲中源

    患者,女,50岁,以“左耳听力下降伴搏动性耳鸣”为主诉于2013年4月12到我院门诊就诊,专科检查:耳内镜下见左耳鼓膜完整,松弛部略内陷,鼓膜前下象限呈紫红色(图1)。鼻内镜检查:鼻咽部见腺样体残留,约占鼻咽部1/2,双侧咽鼓管咽口略受压,双扁桃体Ⅲ°大,电测听:左耳传导性聋曲线,气骨导间距:(0.25,0.5,1.0,2.0,4.0 kHz)平均为22dB HL,右耳听力曲线正常。声导抗(226Hz):左耳“C”型曲线,且曲线有切迹,鼓室压力为-260da?pa,。颞骨CT显示:左侧鼓室下壁骨质部分缺如,颈静脉球突入鼓室(图2,图3),上鼓室见少许软组织影。颞骨增强CT显示:左侧鼓室下壁骨质部分缺如,颈静脉球突入鼓室,颈静脉球及突入鼓室部分均匀强化,上鼓室见少许软组织影(图4),MRI显示(T2):左颈静脉球扩大,为血流信号,未见占位效应(图5)。入院诊断:1、左侧高位颈静脉球;2、腺样体肥大;3、慢性扁桃体炎;4、慢性中耳炎。患者入院后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及双扁桃体切除术,术中经过顺利,解除咽鼓管咽口压迫状态,左侧中耳未行手术,术后1半年后复查左耳听力气骨导间距缩小至15 dB HL以内,声导抗仍为C”型曲线,鼓室压力为-160 dapa。搏动性耳鸣仍存在。1年后随访鼓膜及声导抗检查与半年前无明显变化。

  • 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小脑脓肿1例

    作者:沈国民;沈锋;谢壮志;卢苇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左耳反复流脓,听力下降10余年,加剧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一周,于2003年8月18日入院.耳流脓呈豆渣样,色黄,异臭味,无面瘫,检查见左鼓膜紧张部有6mm×7mm穿孔,鼓室内异臭,豆腐渣样分泌物,音叉试验骨导偏左,电测听示左耳传导性聋.

  • 腭肌阵挛性客观性耳鸣

    作者:刘军;韩冰;韩东一

    耳鸣是较常见的一种症状,根据是否能被患者之外的人感知或记录到,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耳鸣,大多数是主观性的,客观性少见.客观性耳鸣是指能被患者及他人感觉到的一种声音感觉,又称他觉性或振动性耳鸣,诱发因素有肌源性、血管源性、咽鼓管异常开放等[1].其中肌源性耳鸣是由镫骨肌、鼓膜张肌、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等异常运动所致,睡眠和麻醉状态(不予肌松剂)耳鸣常不能停止,但在发音、张嘴和吞咽时可暂时停止[1].

  • 成人变应性鼻炎对咽鼓管及中耳的影响

    作者:付竞云;陈艳丽;骆文淑;董开发;李秀琴;武小梅;张婧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对咽鼓管与中耳的影响.方法 对成人变应性鼻炎100例和正常成人50例行鼓膜、咽鼓管咽口、鼓室导抗图和纯音听阈检查,分别对正常成人组、轻度变应性鼻炎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组的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轻度与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耳病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组与正常成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变应性鼻炎组与正常成人组相比,鼓膜检查、鼓室导抗图、咽鼓管咽口检查结果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听阈测定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人变应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及中耳病变发生率较正常成人显著提高,且变态反应越重,咽鼓管及中耳病变发生率越高.

  • 人工鼓膜:从伟大的发明到骗人的手段

    作者:王洪田;韩冰;王荣光

    把一种物质放在外耳道内或残余鼓膜表面,以提高听力和减少耳漏,这种物质被称做人工鼓膜(artificial tympanic membrane).关于人工鼓膜的报道早可追溯到1640年,但是,直到19世纪人工鼓膜才被广泛应用.在整个19世纪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到处充斥着人工鼓膜的广告,原本是一些病人的聪明发明,到后来却变成了庸医为牟取暴利的骗人手段,人工鼓膜的发展也象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经历了从严肃到荒诞的过程.

  • 鼓膜照相:从第一张绘画到棒镜内镜照相术

    作者:王洪田;韩冰;王荣光

    鼓膜和中耳结构位置深在,这是早期耳科医生不能清楚地观察鼓膜解剖、病理和临床改变的原因,也影响了永久性记录,不利于教学.鼓膜病理改变复制质量与窥查鼓膜时所应用的器械的发明和改良相平行.耳科医生过去是,现在也是装备好、可以绘制鼓膜画像或照相的人,因为只有富有经验的眼睛才能寻找、发现和聚焦业已存在的鼓膜病理改变.

  • 岩尖胆脂瘤一例

    作者:王锡温;张华;张天振;张庆泉

    患者男,61岁,2004年5月8日人院.主诉右侧面瘫、耳聋40年,右面部阵发性疼痛半年,30年前曾有耳流脓史.查体:右鼓膜松弛部穿孔,紧张部鼓膜完整,咽鼓管不通畅,右侧完全性面瘫.纯音测听:右耳全聋.

  • 鼓膜修补术后鼓膜振动激光多普勒测振研究

    作者:张颖;王杰;李永新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检测鼓膜修补术后不明原因气骨导差病例的鼓膜振动特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完成的一组鼓膜修补术后不明原因气骨导差病例(11耳),根据术后一年随访时气骨导差(Air-Bone Conduction Gap,ABG)分成两组:A组(ABG≤20 dB)6耳,B组(ABG>20 dB)患者5耳。利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Laser Doppler Vibrometer,LDV)分别测试两组术后患者鼓膜脐部振动幅值。同法对30耳正常人进行测试作为对照组。分析鼓膜脐部振动幅值与ABG关系。结果 A组患者中除病例2与6外,其余病例的鼓膜振动曲线与正常组走形基本一致。病例6的鼓膜脐部振动幅度较正常组明显下降,以1000 Hz处低,鼓膜增厚并可见钙斑形成,术前骨气导差与术后基本一致;病例2术后鼓膜振动幅度较正常提高,以1000 Hz处为明显,该患者术后骨气导差较术前缩小,鼓膜完整但较菲薄。B组患者中除病例5稍高于正常组振动幅度外,其余病例曲线大部分频率振动幅度均低于正常水平。病例5患者术后骨气导差较术前略缩小,鼓膜菲薄。结论鼓膜修补术后鼓膜振动幅度与ABG值大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鼓膜振动越接近正常值时ABG越小。

  • 耳声发射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月华;汪贺媛;胡俊兰;张素芹;陈红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oion 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1].早在1948年Gold即猜测到内耳存在有正反馈作用特性的生物力学过程,以加强基底膜的运动,并认为可能在外耳道记录到这种活动信号.1978年Kemp首次在健康人外耳道记录到由短声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信号[2],随后又记录到自发性耳声发射,证实了Gold的假设.

  • 鼓室球体瘤诊治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震;李晓明;周永青;安杰;周祥峻

    鼓室球体瘤起源于鼓室内副神经节细胞,为化学感受器的血管瘤样肿瘤,临床少见. 一般病灶以中耳腔为中心生长,未突破鼓膜时,因无法直接看清肿瘤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常易误诊.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06年-2009年住院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鼓室体瘤3例,对其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如下:病例1患者女,44岁,左耳搏动性耳鸣7年伴听力下降1年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搏动性耳鸣,当时未予重视.1年前出现左耳闷胀感继而出现听力下降,耳部疼痛、流水,偶有出血.查体:左耳外耳道可见粉红色肉芽,蒂部位于鼓膜紧张部后下象限,易出血,鼓膜淡红色,光锥消失.电测听示:左耳传导性耳聋.术前病理示:鼓室体瘤.术中见左侧外耳道可见淡红色肉芽蒂部位于鼓膜后方,鼓膜内面亦可见淡红色肿物,有搏动感,乳突、鼓窦内充满淡红色肿物,表面极易出血,肿物蒂部位于鼓岬表面,并与下鼓室粘连紧密,镫骨前后足弓已完全坏死,镫骨底板完整,尚活动,锤砧骨残存大部,肿物侵及面神经水平段骨管部分骨质.术中应用双极电凝逐步摘除肿物.

  • 鼓膜置改良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1例分析

    作者:江继平;王淑云;佟康

    随着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增高,分泌性中耳炎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分泌性中耳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常采用鼓膜切开置管治疗.2011年10月-2013年1月,我们采用自制改良管置入鼓膜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1例(23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1例(23耳)中,男15例(16耳),女6例(7耳);年龄4~65岁.病程4~28个月.

322 条记录 3/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