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质量分析

    作者:陈盛旺;罗庆宗;古全英;赵明;黄长莲;关有青

    目的 观察血液采集后不同时间段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Fib活性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采集后不同时间段(<8h、8-10h、10-12 h、12-14 h、14-18 h)成分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经离心法加工制备而成的冷沉淀各30份,检测其FⅧ、Fib含量.结果 采集后<8h和8-10 h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含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2012版);采集后10-12 h、12-14 h、14-18 h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含量,不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结论 为了保证冷沉淀的质量,用于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应选择在采集后10 h内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原料浆.

  • t分布在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中的应用

    作者:郑井滨;张丽;毕聪玺;梁晓华

    目的 探讨t分布在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寻求质控抽样的合理依据,提高判定可信程度.方法 以新鲜冰冻血浆中总蛋白含量测定为例,对比一般判定方法与t分布法对于结果判定的差异.结果 2种方法都可以对抽样结果进行判定(合格率≥75%,P25≥50 g/L),但t分布法对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的可信度更高.结论 t分布法在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中简单易行、高效,推理严谨规范、可信度高.

  • 新鲜冰冻血浆在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效果评价

    作者:高玉琴;丁金飞;范明亮

    有机磷农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容易得到,常因误食或人为饮用而发生中毒事件.本文对比分析了30例只行综合治疗和29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以探讨在当前血液保护学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在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中的临床价值.

  • 滤除白细胞灭活病毒冰冻血浆Ⅷ因子和血浆蛋白检测分析

    作者:聂海祺;吕延中;王淑梅;李剑平;刘显智

    目前国内对冰冻血浆的研究报道多见于新鲜冰冻血浆,但对滤除白细胞灭活病毒下称(滤白灭活)后冰冻血浆质量的变化报道尚不多见.本中心于2009年开始推广使用滤白并MBR(亚甲蓝光照法)法进行血浆去除白细胞和病毒灭活,目前已有2 200万ml的滤白灭活冰冻血浆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对血液采集后9、30 h滤白灭活前后制备血浆各12人份进行了质量检测并对其Ⅷ因子和血浆蛋白含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 血凝仪测得Ⅷ因子百分活性与国际单位换算方法的探讨

    作者:杨海平

    新鲜冰冻血浆(FFP)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在治疗和预防出血性疾病及大剂量输血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FFP中,Ⅷ因子是非常不稳定又重要的一种凝血因子[1].在目前采供血机构对血液质控检测中,常用Ⅷ因子效价(IU/ml)作为FFP的质量控制指标[2].

  • 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C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苗翠英;李蓬;孙波;王文秋;马京香

    目前,血浆冷沉淀仍是国内治疗甲型血友病出血的佳制品之一,当缺乏该制品时,也可应用新鲜冰冻血浆(FFP).为了保证FFP的质量,使甲型血友病患者出血得到较满意的疗效,近几年来,笔者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血站基本标准>,<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随机对18批共72袋的FⅧ∶C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 武威市5所医院新鲜冰冻血浆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毛中华;王维娜;闫沛云;邢志勇

    目的 了解武威地区新鲜冰冻血浆应用情况,提高临床新鲜冰冻血浆合理输注水平.方法 对武威市5所不同级别的医院在2012年7月-2012年12月的输血病历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回顾性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及呈相关性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武威市5所医院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占不同血液成分输注总量的比率高达34.24%;5所医院合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比率偏低(9.7%-15.1%),三级医院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X2 =10.23)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输注分类:无指征占比例大(35.1%-69.9%),还有搭配输血(1.5%-14.2%)、纠正低蛋白血症(10.7%-26.1%)、补充血容量(0.4%-13.7%)、增强免疫力(1.5%-16.4%)和用量不足、输血前后未查PT、APTT(0.7%-15.6%)等.结论 武威市5所医院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方面还存在误区,临床医生还未完全掌握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适应证.

  • 4种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的质量评价

    作者:刘川桥;薛炼;蔡雁

    目的 评价3种国产和1种进口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3种国产和1种进口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400 ml四联血袋在6h内采集的血液各20袋进行白细胞过滤,检测过滤后的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残留量、过滤前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及凝血因子FⅧ:C的生物学活性,记录血液过滤时间及有无堵塞现象.结果 1种国产滤器血袋红细胞回收率达不到85%国家标准;2种国产滤器血袋白细胞残留量检测达不到≤5.0 × 106/400 ml国家标准,进口滤器白细胞残留量可达≤1.0×106/400 ml欧洲标准,4种滤器血袋过滤白细胞前后FHb含量和FⅧ:C生物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符合国家标准;1种进口滤器血袋过滤时间明显高于国产滤器血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其中1种国产滤器血袋和1种进口滤器血袋对6h采集的血液进行白细胞过滤效果较好,可保证新鲜冰冻血浆制备需求.

  • 病毒灭活血浆对人CIK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姚仁南;陈玲;刘军权;周忠海;陈娜云;陈复兴

    目的 利用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来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是否会对免疫细胞产生影响.方法 对10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培养人CIK细胞,观察2组培养体系中CIK细胞的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IK细胞CD3+ CD56+表达;检测经白藜芦醇终浓度为0.8 μmol/L诱导48 h后的CI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含量变化;以及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CIK细胞杀伤SGC-7901细胞活性.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与病毒灭活血浆比较培养5、10、15 d CIK细胞的增殖倍数,分别为17.62±1.88、26.31±1.95、46.05±2.86与18.10±1.73、25.97±1.55、45.82±1.15,CD3+ CD56+的表达分别为(12.37±1.38)%、(17.39±2.81)%、(24.3±1.72)%与(11.46±1.35)%、(18.36±1.96)%、(24.08±2.21)%,在促进CIK细胞的增殖以及CD3+ CD56+的表达上,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白藜芦醇终浓度为0.8 μmol/L诱导培养48 h后,新鲜冰冻血浆与病毒灭活血浆培养的CI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杀伤活性分别为(37.17±1.95)%、(38.79±1.91)%、(46.05±2.86)%和(32.04±1.92)%、(33.50±1.17)%、(45.82±1.15)%,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灭活血浆对人CIK细胞的增殖、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含量变化以及体外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 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质量分析

    作者:柏则蓉;葛健民;梁启忠;李长清;马莉;林方昭

    目的 调查分析去冷沉淀血浆(CRP)中部分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实际含量,为临床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抽取40份新鲜全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和CRP,同一人份制备的血浆分为FFP组(n=40)和CRP(n =40)留样,检测2组标本的FⅤ∶C、FⅦ∶C、FⅤⅢ∶C、FⅨ∶C、Fg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RP组和FFP组的FⅦ∶C、FⅧ∶C、FⅨ∶C、Fg、总蛋白含量比较:(88.8±27.1)%vs(93.2±29.7)%、(23.0±17.4)%vs(83.4±25.8)%、(57.3±12.6)%vs(66.9±12.2)%、(157.7±52.5) 1mg/dLvs(212.6±50.0) mg/dL、(58.5±6.3) g/L vs (67.0±3.5) g/L(均为P<0.05);FⅤ∶C(%)比较,131.0±49.4 vs 134.7±41.7(P >0.05).结论 CRP中的大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均下降,故临床输注不能等同于FFP和普通血浆.

  • 冷沉淀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测定及意义

    作者:姚根宏

    目的 通过检测冷沉淀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与新鲜冰冻血浆和冷上清比较,为评价冷沉淀质量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无偿献血者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中vWF含量.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中vWF表达水平分别为(126.47±7.80)%、(268.50±19.51)%和(19.92±2.34)%.其中冷沉淀组明显高于新鲜冰冻血浆和冷上清.结论 在严格控制制备条件下,冷沉淀中富含vWF,冷上清中残留的vWF很低,临床应用时,应该予以区别后选择使用.

  • 室温放置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质量参数的影响

    作者:陈会欣;王顺

    目的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脱离冷链后血浆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将待测新鲜冰冻血浆设为1个对照组(室温下放置0h)和5个实验组(实验1组、2组、3组、4组和5组,室温下分别放置0.5、2、4、8和12 h),分别检测各组PT、INR、APTT、Fbg、AT、FⅧ∶C、FⅤ、蛋白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验4组和实验5组血浆中的FⅧ∶C、AT、PC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但各实验组中的APTT、PT、INR、Fbg和F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水浴融化后在室温放置时间超过8 h,其包含的抗凝成分(包括AT、PC)及促凝成分(凝血因子FⅧ∶C)均减少,但在室温下放置12 h内其APTT、PT、INR、Fbg和FⅤ测定值无明显变化.

  • 凝血因子Ⅺ缺乏症患者2次手术出血死亡原因思考

    作者:杨俊龙;肖洁;赵景岚;黎欢;张利;甘新宇;彭涛

    目的 分析本例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2次手术出血死亡的原因,为该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查阅本病例相关病程记录、输血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文献报道,分析患者死亡原因.结果 患者在手术前未发现凝血功能障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手术部位大量出血,行2次开胸探查止血手术,疑似凝血功能障碍,经过大量输血等抢救措施,患者终抢救无效死亡.结合实验室凝血结果、TEG和凝血因子检查,明确患者为FⅪ缺乏症.结论 FⅪ缺乏症合并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时,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和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定详尽的输血方案,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 围手术期FFP输注对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红菊;虞雪融;黄宇光

    目的 了解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是否可以改善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者预后.方法 采用配对研究方法,分为FFP组:回顾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且围手术期输注FFP的病例52例;对照组:选取同期行同样手术但未输注FFP,具有相近出血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术前基础Hb的病例52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d3的Hb及凝血指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药物、围手术期血制品输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患者的本前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d3的Hb水平及凝血指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药物使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基本相似(P>0.05).FFP组与对照组术中自体血回输率(%)为92.31% (48/52) vs 71.15%(37/52)(P<0.01);围术期异体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为400.00(400.00,800.00) vs 0.00(0.00,400.00) (P <0.01).结论 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患者围术期输注FFP并未减少其术后引流量、改善凝血功能或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而自体血回输量,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却上升.

  • 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合并外科疾病的治疗

    作者:陆遥;李奇;林荔军

    目的 认识并探讨罕见病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及其合并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复习、总结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合并外科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方法,在对1名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后继发出血、感染患者诊断后,监控APTT,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联合氨甲环酸、辅以清创、抗感染和物理治疗等.结果 该患者APTT由72.0 s缩短到43.8-51.4 s,未再出现新的并发症、痊愈.结论 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合并外科疾病需手术的患者比较罕见,对其认识和及时诊断非常重要;围手术期采用FFP替代治疗,辅以氨甲环酸等,监控APTT于合理范围,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患者手术出血等并发症.

  •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作者:张丹;刁荣华;王世春;徐小敏;张强;赵树铭

    目的 分析本院近10年来血浆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4~2013年收治入院有输注血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10年数据分为2组,对照组为2004~ 2008年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94 226例,实验组为2009~ 2013年病毒灭活血浆500 138例,观察2组间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数为31和49例;平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是0.15%.结论 临床输注的病毒灭活血浆制剂是安全有效的.

  • 血浆置换抢救发酵米面急性中毒

    作者:杨中琪;农正祥

    目的 探讨治疗性血浆置换在抢救发酵米面急性中毒中的效果.方法 血细胞分离机对13名发酵米面急性中毒患者行血浆置换术.结果 一般经1~2次血浆置换后患者的病情逐步缓解,经5~7次血浆置换后患者的病情基本好转.结论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对抢救发酵米面急性中毒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置换时间越早越好,置换量及置换次数视患者的病情而定.

  • 新鲜冰冻血浆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亚杰;杜春红

    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 plasma,FFP)是目前临床应用多的一种血浆制品.作为临床输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鲜冰冻血浆的研究一直在向前推进.本文结合新研究成果,综述了新鲜冰冻血浆的特性、解冻和保存的方法以及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指出了临床中不恰当的应用和输注的副作用,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使用FFP.

  • 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前后凝血因子水平监测分析

    作者:宋春明;颜峰;王岩;王玥玲;邓小湄;林林;刘奉莉

    目的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前后凝血因子之间的差别,为临床选择使用不同血浆制品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30人份新鲜冰冻血浆,于病毒灭活前、后检测各相关出凝血指标和类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Ⅷ(FⅧ)]进行对比.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经病毒灭活后APTT、FⅧ活性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尽管病毒灭活后部分凝血因子含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国家标准,而且在灭活掉经血传播病毒后,其临床输注安全性得以保障.建议医疗机构根据临床输血指征、2种血浆的各自优缺点,合理输注上述2种血浆,达到输注合理、安全、有效的目的.

  • 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纠正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效果探析

    作者:胡飘萍;吴承高;李松;邹娟;肖昆;乐爱平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凝血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将275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其中输血治疗组85例,非输血治疗组190例;监测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以探讨预防性输注FFP的临床价值.结果 1)输血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T和INR与非输血治疗组间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的PT、APTT、INR、FIB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logistics回归分析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有效纠正凝血功能的PT和INR cut-off分别为31s、2.55,其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0%.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小剂量预防性输注FFP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不佳,预防性输注FFP不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的独立性因素,但当PT或INR达到一定阈值时输注FFP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

320 条记录 14/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