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肠镜检查在小儿便血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姜琼;车筑平;黄永辉;孙诚谊

    小儿便血并非少见,各年龄组均有发生,我院于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期间,应用成人电子结肠镜对50例便血儿童进行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较满意.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 高频电凝摘除大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作者:高玉英

    我院从1998年1月~2000年8月运用日本PENTAX电子结肠镜及CGI-4000高频电凝发生器,摘除大肠息肉105例颗,全部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 257例大肠癌肠镜分析

    作者:陈世雄;黄治华;徐红;湛小毛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结肠镜检查筛查大肠癌患者,通过镜下活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确诊大肠癌257例,检出率为5.14%,患者中农民居多,年龄以41岁以上多见,癌灶部位以直肠为多,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结论:结肠镜是确诊大肠癌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发现早期大肠癌.

  • 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治鞭虫病15例

    作者:刁春芝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在对383例成年患者的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患有鞭虫病者15例,经在镜下直接钳取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8岁,占结肠镜检查总数的3.9%,15例患者均在其回盲瓣或阑尾开口处发现有鞭虫成虫,一般可找到3条以上的成虫,多有13条,患处常伴有粘膜潮红,病程时间长者粘膜可见息肉样改变.患者发病时间均在3个月至3年.

  • 结合电子结肠镜对72例结肠黑变病的诊断分析

    作者:崔岩

    目的:探讨72例结肠黑变病的病人,通过其临床表现,结合电子结肠镜,作出诊断.要点,病人口服泻药做好肠道准备后,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结肠粘膜的改变,从而作出明确诊断,结论,结肠黑便病的发生与老年人长期便秘,以及有些病人长期服用泻药有关.

  • 携带毒品致急性中毒1例的抢救

    作者:顾明华;杨亚非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在机场突然昏迷,120急救车送至我院,考虑患者为海洛因中毒.查体发现患者呼吸减慢,昏迷,双眼瞳孔缩小,用纳洛酮注射后清晰,醒后对答切题,随后又反复发作昏迷,体温36.2℃,脉搏126次/min,呼吸8~12次/min,双眼瞳孔等大,大约1mm,对光反射消失,压眶反射存在,颈软,双肺(-),心率126次/min,节律齐,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尿检吗啡强阳性,静推纳洛酮0.4mg即清醒,呼吸恢复正常,维持10~30min后又昏迷,持续静点纳洛酮可维持清醒状态.怀疑毒品藏于消化道内,用甘露醇导泻3次,清洁灌肠加开塞露2次,均未见异物排出.

  • 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大肠息肉250例临床体会

    作者:张平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对250例590枚大肠息肉经电子结肠镜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进行.结果:其中腺瘤性息肉418 枚,占71%.炎性息肉172 枚,占29%.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术简便、手术视野清晰、安全可靠、痛苦小、疗效佳、,适用范围广,从而成为基层医院首选的治疗方法.

  • 电子结肠镜单双人操作法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罗伟立

    目的 对比分析单双人操作电子结肠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8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40例)采用单人操作,对照组(140例)采用双人操作,对两组操作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镜成功率与息肉漏诊率分别为97.90%、12.10%,对照组分别为86.40%、22.9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进镜时间及进镜长度、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5.6±0.8)min、(71.5±3.9)cm、(2.7±0.4)分;对照组分别为(12.0±2.0)min、(88.7±4.3)cm、(5.9±1.1)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双人操作法而言,采用单人电子结肠镜检查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且具有进镜时间短、进镜长度短、患者疼痛轻等特点,并可减少息肉漏诊及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

    作者:谢杏文

    电子结肠镜检查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技术,是肠道疾病目前佳诊断方法。但检查过程中常因紧张、恐惧、疼痛致镜检难以完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注重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CT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王俊英;董乐;韩璐璐;张锡海;张爱霞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对结肠肿瘤的确诊率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分析和研究在进行结肠肿瘤的诊断中应用CT的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47例考虑结肠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采取螺旋CT检查,以患者术后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对比和分析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及灵敏性。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所有患者均完成CT检查并发现所有结肠肿瘤病变,其灵敏性和准确性均为100.00%。结论在对结肠肿瘤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可放在第一位,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简单,并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准断依据和术前分期。

  • 胰腺粘液腺癌精索转移1例报道

    作者:谭亭昭;陈宗祥;王建红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左阴囊肿物3个月”于2009年3月就诊我院.查体:左侧附睾扪及2 cm×2 cm×1.5 cm肿物,表面欠光滑,质地较硬,轻度压痛.辅助检查:彩超:左附睾体部可探及大小约1.3 cm×1.1 cm低回声结节,内回声不均匀.胸部CT:双肺多发结节灶,考虑肺转移可能性大.于2009年3月1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睾丸、附睾及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大小约1.5 cm×1.5 cm,质地硬,位于精索上,与睾丸有粘连.术后病理:左精索粘液腺癌(考虑转移).术后为寻原发灶,行电子结肠镜、电子胃镜、腹部及盆腔增强CT均未见异常.血肿瘤标志物:CEA 11.86 ng/ml CA199 84.64 U/ml FREEPS/PSA-HYB 0.28 PSA-Hyb 0.68 ng/ml freePSA 0.19 ng/ml,高度怀疑消化系统来源的转移性肿瘤.术后4个月再次复查腹部增强CT提示胰尾部占位.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病理:粘液腺癌.终证实原发灶为胰腺来源.后给予积极全身化疗,生存15个月,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 西宁地区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作者:沈有秀;熊元治;周思思

    目的:评价西宁地区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421例经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资料.针对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有蒂而采取恰当的结肠镜息肉高频电治疗切除方法.结果:共发现多发性息肉152例,单发性息肉269例.息肉分布在直肠143例、乙状结肠120例、降结肠59例、横结肠60例、升结肠39例.根据息肉大小选择切除方式,无1例大出血及穿孔.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安全、简单易行、适应范围广,可作为治疗结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

  •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的临床运用探讨

    作者:高泽玲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低痛、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病人依存性好的特点.我院于2007年10月29日开展单人操作技术至今已完成709例,病人反应良好,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采用单人操作技术进行全结肠镜检查709例,男性417例,女性292例,年龄16~84岁.1.2 术前准备及内镜术前不用镇静和镇痛药物,常规进行肠道准备.内镜采用FUJNPON EC-201WI电子结肠镜.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大肠息肉42例分析

    作者:艾尼·阿布都热依木;薛来提·艾则木;西热盼·祖农

    我院2002年4月~2004年5月,开展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42例共64颗息肉,无严重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电子结肠镜下直肠下段息肉套扎切除术80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文山;张亮

    为探讨电子结肠镜下直肠下段息肉套扎切除术的病例选择、治疗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及手术优势,对80例直肠下段息肉患者行电子结肠镜下套扎切除术.结果显示,80例共套扎86枚息肉,其中3例多发息肉,均是2枚,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套扎切除成功.其中腺瘤性息肉46枚,占53.5%;炎性息肉38枚,占44.2%;局灶性癌变2枚,占2.3%.术后直肠穿孔1例,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结果表明,病例选择适当,充分的术前及肠道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肛门引流管通畅,术后严格的禁食、禁水是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套扎切除成功的关键.该手术微创、疗效可靠,是比较安全的一种手术方式.

  • 耳穴贴压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梁红

    为评估耳穴贴压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优越性,将1 31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为耳穴贴压,对照组为静脉麻醉,空白组为常规肠镜检查,在结肠镜检查中及检查后24 h内对患者腹痛等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成功率99.1%,到达盲肠平均时间为(5.61±4.60) min,检查时腹痛评分为(3.07±2.70)分,检查后24h腹痛评分为(1.25±0.5)分.检查前后无恶心呕吐、手足痉挛、汗出、肠出血、肠穿孔、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检查后患者身体即时恢复,无需继续留院观察.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耳穴贴压应用于电子结肠镜检查中镇痛效果明显,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性价比高.

  • 结肠黑变病26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志礼;戴正平;杨乾;王平;王淑娟;黄岁鱼;邹云云;王玲;戴炎华

    为探讨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发病率、致病因素、预后及其与结肠癌、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 521例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检出26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结果及病理结果.结果显示,1 521例中,发现结肠黑变病26例,检出率1.71%.其中25例有长期便秘病史,服用泻药者有23例.诊断MC I度3例(11.5%),Ⅱ度12例(46.2%),Ⅲ度11例(42.3%).合并结肠息肉9例(34.6%),合并溃疡性结肠炎1例(3.8%),结肠癌术后并发MC 1例(3.8%).结果表明,长期便秘、服用泻药、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MC发生的主要因素,MC患者并发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高,MC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大肠癌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 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200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亮;史玉艳;李春阳;韦俊武;姚大会

    为观察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采用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200例.结果显示,20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未发生肠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息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 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1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义;徐静

    为探讨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根据大肠息肉的大小、形状、类型分别采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微波气化凝固、黏膜注射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患者116例.结果显示,116例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无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1年,成功随访93例,均无复发.结果表明,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可行.

  • 电子结肠镜检查6375例结果分析

    作者:李相阳

    为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患有各种肛肠疾病症状的6375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其中男3562例,女2 813例;年龄16~98岁,平均58.5岁,共发现结直肠疾病3 021例,占47.4%.其中结直肠癌1 117例,占17.52%;结肠息肉1 035 例,占16.23%;炎症性肠病713例,占11.18%,结肠黑变病156例,占5.2%.结果表明,电子结肠镜检查可以进行早期结直肠癌的筛选,进行结直肠肿瘤的早期干预,能够提高结直肠疾病的诊断率,提高结直肠肿瘤的治愈率.

248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