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进食对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影响的探讨

    作者:袁昊晖;聂胜利

    目的探讨进食对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检查前当日按习惯进食早餐,对照组30例在检查前禁食早餐.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成功率为93.3%,对照组肠道清洁成功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查当日进食早餐对电子结肠镜检查效果无影响.

  • 无痛与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效果的对照分析

    作者:曹彬;柯善高;汪洁;郑磊;汤胜君;胡宏艳;陈睿;郜素琴

    目的 通过总结和分析2 200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揭示本地下消化道疾病患病情况,同时探讨无痛肠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00例受检者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发病情况,同时比较2200例中的无痛肠镜受检者(A组,n=1 039)和常规肠镜受检者(B组,n=1 161)两组之间的阳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从静脉依次缓慢注入咪唑安定0.01 mg/kg、芬太尼0.001 mg/kg和丙泊酚l~1.5 mg/kg;B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肠镜检查;专人评估受检者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结肠镜检查的阳性率91.32%,A、B两组阳性率无差异(P>0.05).患病谱依次为慢性结/直肠炎、大肠息肉、痔疮、大肠癌、炎症性肠病、结肠憩室、血管畸形和阑尾结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4%,A、B两组术中和术后的HR、BP及SpO2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01),且肠镜检查成功率A组高于B组(P<0.05),用时A组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无痛电子结肠镜与常规电子结肠镜相比,检出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受检者和操作医生感觉舒适.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盐酸山莨菪碱联合预防干预对行电子结肠镜患者疼痛的影响

    作者:郭虹忆;阎晟玺;杨铸锋;杨静;龙润;许亚培;张素钊;陈秀荣;李世济

    目的 探讨盐酸山莨菪碱联合预防干预对行电子结肠镜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河北省中医院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0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检查,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盐酸山莨菪碱和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检查前15 min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进行评估]以及电子结肠镜检查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呼吸、心率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A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SAS评分(27.86±5.31)分低于对照组(35.01±5.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3.56±1.25)分和电子结肠镜插入时间(3.22±1.56)min均低于对照组的(5.32±1.41)分、(5.16±2.0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电子结肠镜患者实施盐酸山莨菪碱联合预防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况,促进检查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浅谈仰卧位结肠镜单人操作手法

    作者:张保东

    目的 探讨患者仰卧位下行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时的手法.方法 回顾分析一年来336例患者从肠道准备、检查时的体位(仰卧位),操作时的手法等,采用同一个操作者使用同一条内镜进行结肠镜单人操作.结果所有患者,除肠腔狭窄外,顺利完成检查,患者基本感觉不到任何痛苦,比较满意,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仰卧位下运用此种手法进行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安全、可靠.

  • 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小儿肠息肉58例的体会

    作者:李冬晖;孙明水

    大肠息肉是小儿便血常见的病因之一.我院自2000年6月~2007年3月对58例结肠息肉患儿应用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放大结肠镜检查

    作者:刘思德;姜泊;周殿元

    一、放大结肠镜设备早在电子结肠镜应用初期,日本内镜专家就认识到内镜下将结肠黏膜放大观察可明显提高微小病变及早期癌的内镜下识别率,早的放大结肠镜设备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但真正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是1992年Olympus CF-200Z电子放大结肠镜系统,采用手动光学变焦系统,可将黏膜结构放大约100倍.该系统随后广泛应用于日本,明显提高了早期大肠癌尤其是平坦及凹陷型病变的检出率.

  • 高血压患者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郑苏云

    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150例结肠息肉伴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B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结肠镜下微波凝固术和结肠镜下热活检钳烧灼治疗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息肉的临床病理组织学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三组基本治疗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三组息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一次摘除成功率为98.0%,二次摘除成功率达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A组患者一次摘除成功率为84.0%,二次摘除成功率达94.0%,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B组患者一次摘除成功率为88.0%,二次摘除成功率达96.0%,并发症发生率为12.0%.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和LDL-C几项血压基本指标较稳定,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出现较明显波动.观察组整体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在治疗结肠息肉伴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自助洁肠系统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作者:宋鸿;赵亚刚;孙大勇;李立平

    目的:观察自助洁肠系统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拟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吉音LCJ-001型洁肠系统进行自助清洁肠道,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口服清肠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清肠。记录肠道准备所需时间,通过电子肠镜检查评估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随访观察患者主观不良感受发生情况及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2)。观察组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各种主动不良感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肠道准备过程中及肠道准备后感觉舒适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准备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01)。结论使用自助洁肠系统在结肠镜检查前进行肠道准备不仅能达到常规口服清肠剂的清肠效果,而且具有患者使用过程中不良感受少、清肠所需时间短的优势。

  • 塞来昔布联合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结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作者:洪丽莉;杨红旗;彭辉;郭艳芳;方道连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联合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PJS结肠息肉患者,先采取单纯的高频电凝电切治疗2年,随后2年给予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塞来昔布胶囊(200 mg,2次/d).观察息肉的数目、大小、病理类型.结果 塞来昔布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息肉平均数目和直径>1 cm息肉数目比较单纯的结肠镜治疗均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1;t=6.97,P<0.01).息肉的异型增生比例较单纯的电凝电切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P<0.05).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效果肯定,且优于单纯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 老年人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作者:董志英

    电子结肠镜是消化科诊疗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肠癌发病率的升高,电子结肠镜检查在肠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越显重要,现将我科开展电子肠镜检查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青年大肠癌4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福祥;姜南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11月间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证实的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中,其发病部位以直肠多,为28例(58%);其次为升结肠,为11例(23%);降结肠少,为2例(4%).病理检查大多为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结论:青年大肠癌的发病部位以直肠常见,其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早期行直肠指检对发现直肠癌有重要作用.电子结肠镜检查可了解肠道受累的部位和程度,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诊治1例报告

    作者:代佑果;陈真

    患者女性,66岁.因大便次数增多伴黏液血便3个月于2006年5月18日入院.查体: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直肠指诊:于肛管左前壁距肛缘约2 cm处有一椭圆形肿块,大小约3.0 cm×2.0 cm×2.0 cm,质硬,无触痛,基底与顶部之间有蒂相连,基底固定.辅助检查:CEA、CAl99、CA242均为阴性.纤维电子结肠镜提示:肛管前壁见一3.0 cm×2.0 cm×2.0 cm大小的肿块,呈浅灰色.取材病理检查诊断为:肛管直肠恶性肿瘤,低分化腺癌可能.排除手术禁忌后按直肠癌行 Miles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切面灰褐色,肿瘤细胞胞浆内含棕色色素颗粒,浸润至浅肌层,系膜淋巴结(0/6)无肿瘤转移.免疫组化:HMB45(+)、S-100(+)、 Vim(+)、ck广(-)、ck低(-)NSE(-)、Cg(-)、sy(-).

  • 结肠镜检查致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朱勇;刘萍;张铁娥;王业皇

    随着电子结肠镜设备的普及,接受结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多.如果临床医师能够熟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则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甚至是诉讼.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作者:高力明;喻德洪

    患者女性,7l岁.因下腹部坠胀感伴大便次数增多2个月,便血1个月于2003年5月26日入院.查体: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肛门视诊:肛缘有一黑痣,呈斑片状,略高出皮肤.直肠指诊:于肛管前壁距肛缘约2.5 cm处有一球形肿块,大小约3.0 cm×2.0 cm×2.0 cm,质硬,无触痛,基底与顶部之间有蒂相连,基底固定,且与阴道壁粘连.辅助检查:CAl9-9、CEA均为阴性.阴道超声提示:该实性肿块内呈低回声伴有小透声区,局部层次消失,与阴道壁分界不清晰,范围1.2 cm,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血管丰富.纤维电子结肠镜提示:于肛管前壁见一3.0 cm×2.0 cm×2.0 cm大小的肿块,呈灰褐色.初步诊断: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排除手术禁忌后行APR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切面灰白黑褐色.肿瘤细胞胞浆内含棕色色素,且已浸润至深肌层,外膜淋巴结(1/9)有肿瘤转移.免疫组化:HMB45(+)PCNA(++)S-100(-).

  • 西甲硅油缓解结肠镜检查后腹胀作用观察

    作者:唐少波;林寿宁;雷力民;梁健

    [目的]观察西甲硅油对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后即服用西甲硅油10 ml,对照组予安慰剂10 ml口服.[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腹胀缓解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甲硅油对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后腹胀有明显疗效.

  • 经电子结肠镜治疗大肠息肉120例

    作者:刘征云;邹玉萍;蒙莉

    大肠息肉是起源于大肠黏膜上皮的隆起性病变.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随着息肉的增大,癌变的机率也会增多.因此,除家族性息肉病和内镜下息肉已明显恶变,或估计累及黏膜下层者,所有的大肠息肉无论其的大小及有元症状,均应在电子结肠镜下摘除.目前,采取电子结肠镜摘除息肉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本院2002~2003年经电子结肠镜治疗大肠息肉120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 静脉麻醉下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回肠末段的体会

    作者:卢杰夫;黎波;彭卓嵛;梁雪;陈国忠

    目的 总结静脉麻醉下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回肠末段的操作技巧.方法 采用静脉麻醉单人操作法,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全结肠的基础上进入回肠末段检查,总结操作技巧.结果 4 115例病人,肠镜到达回肠末段4 014例,成功率达97.5%.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时间3~48( 11.2±1.6 )min.插镜至回盲部所需镜身长度:<60 cm 610例,60~80 cm 2 415例,>80 cm 989例.发现回肠末段病变630例,占15.7%,其中回肠末段炎174例,淋巴滤泡增生症232例,溃疡性回肠炎66例,回肠克罗恩病52例,回肠结核32例,回肠末段钩虫感染44例,回肠末段出血10例,回肠息肉13例,回肠末段恶性淋巴瘤7例.101例未能到达回肠末段的病人中,有57例结直肠癌,10例结肠重度炎症致肠腔狭窄,14例有腹部手术史,7例为腹部包块伴有大量腹水,还有13例因肠道清洁不充分无法找到肠腔.结论 回肠末段病变具有多样性,在结肠镜检查时应重视回肠末段检查.掌握静脉麻醉下结肠镜单人操作的技巧,遵循循腔进镜、勾拉、抽气、旋进、旋退、滑镜,变换患者体位等基本原则,以充分发挥单人操作灵活多变的优越性.

  • 2089例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手法护理

    作者:王小莹

    自2000年2月,我院开始使用电子结肠镜进行结肠检查治疗以来,为了减轻检查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检查质量及速度,笔者采用心理护理结合手法护理的方法,针对不同检查者的肠道与心理情况,进行不同的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体会

    作者:牙韩清;黄顺荣;秦千子;冯泽荣;麦威

    大肠广基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内镜切除困难,腹腔镜切除术中难以判断病变位置.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6年5月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对16例大肠息肉患者实施手术,旨在探讨电子结肠镜在腹腔镜大肠息肉术中的应用价值.

  •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635例

    作者:程毅东;汤毅;李小云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635例经结肠镜确诊为大肠息肉的患者,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术后息肉回收做病理分析.结果 635例大肠息肉均一次成功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均止血.结论 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创伤小、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248 条记录 9/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