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次性肛镜可解除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

    作者:鞠应东;邵洪锦;夏超锋

    目的 采用一次性肛镜解除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问题.方法 将100例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后患者取右侧卧位,肛内置入一次性肛镜,顺时针按摩腹部.对照组: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后患者取右侧卧位,顺时针按摩腹部.结果 在腹胀缓解程度及缓解时间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一次性肛镜置入肛内在解除电子结肠镜检查术给患者带来的腹胀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及良好效果.

  • 8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何捷;周毅;陈步先;刘旭荣

    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对8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了结肠镜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如下分析.临床资料:8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男50例、女32例,年龄35~70岁.直肠癌43例,乙状结肠癌12例,降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17例,升结肠2例,回盲部癌2例.术后2 a内每半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2 a以后1次/a,5 a后每2 a复查1次,如有症状随时检查.采用日本奥林巴斯CF-V70型电子结肠镜,每例患者尽量进镜至回盲部.均行活检病理检查.

  • 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大肠息肉78例护理体会

    作者:阚金茹

    电子结肠镜下手术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可用术式有微波凝固、高频电凝电切、氩离子凝固等疗效不一.2007年11月~2008年5月,我们共为78例大肠息肉患者施行电子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术后黏膜嵌入性囊肿1例报告

    作者:刘丛丛;李国栋;李元涛

    患者女,57岁。因“肛门坠痛间歇性发作2 a”于2015年6月24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混合痔于当地医院行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 PPH术),术后出现肛门坠胀疼痛,间歇性发作,发作时大便频数,7~10次/d,自述粪便表面有凹槽,偶伴全腹疼痛下坠,腹胀,矢气频繁,无便血,纳可,睡眠欠佳,小便调。曾口服肠炎宁、氨苄青霉素等药物,效果不佳。患者既往有肝多发性囊肿病史、红霉素过敏史及骨质疏松症、关节炎病史,2006年于当地医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专科检查:膀胱截石位,肛门外行大致正常。指诊:距肛缘3 cm处触及直肠7点~10点位韧性肿物,约3 cm ×3 cm,表面光滑,活动性良好,退指无染血,因疼痛肛镜未行。电子结肠镜:直肠隆起性病变待查。直肠超声:PPH 术后肠壁血肿可能。盆腔CT:直肠PPH术后表现,直肠右侧后壁囊性病变,慢性血肿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四项、肿瘤标志物(消化系统)、病毒系列、胸片、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直肠肿物性质待定。治疗方法:清洁肠道,于全麻下行直肠肿物局部切除术。肛门镜下见距肛缘3 cm处直肠7点~10点位可见一隆起性肿物,约3 cm ×3 cm大小,表面光滑,色淡红,质韧,界限较请,于肿物表面取梭形切口,引流出透明状液体,质稀,量7~10 mL,局部扩创,打开病灶,使局部引流通畅,结扎两侧黏膜,充分止血。送检标本(肛周组织)病理显示为直肠黏膜组织,镜下见少量异常扩张的血管和黏膜下层水肿,未见癌。术后明确诊断:PPH术后黏膜嵌入性囊肿。术后予抗炎补液治疗,术后7d出院,出院时不适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穿孔20例

    作者:彭传辉;黄娜;夏晓勤;牛润章;苗霖

    2018年03月-2013年0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消化道穿孔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0~75岁,平均56岁.其中食管穿孔1例,胃溃疡穿孔9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胃癌术后吻合口穿孔2例,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穿孔3例.所有患者均经腹透或腹部CT证实.采用OLYMPUS GIF-XQ 260型电子胃镜,OLYMPUS V-70型电子结肠镜,CEO197黄斑马导丝,HX-1 10UR型钛夹投放器,HX-600-135型金属钛夹.

  • 减肥排毒用泻药当心结肠黑变病

    作者:伏新顺

    案例回放:一43岁妇女,因左侧腹疼痛,胀满,大便腹泻与便秘交替,伴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乏力纳呆,消瘦神疲半年来诊.电子结肠镜提示结肠黑变病、直肠息肉.

  • 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价值

    作者:胡春晓;王春荣;朱绍成;韩双印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在结直肠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疑诊结直肠癌及结肠息肉患者135例,均行CTVC、结肠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计算CTVC诊断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息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结肠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结肠癌42例,结直肠息肉59例,正常34例;CTVC诊断结直肠癌38例,结肠息肉48例(假阳性4例),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5.14%,特异性为88.23%,阳性预测值为95.55%,阴性预测值为66.66%.结论 CTVC检查诊断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息肉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高危人群结直肠占位病变的筛查方法.

  • 结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杜爱民;毛勇;石延敏;程传苗

    目的 研究结肠息肉内镜下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等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05年~2007年期间检出的结肠息肉病例,分析息肉的检出率、内镜下息肉形态、病理组织学类型、息肉癌变率、息肉术后复发、新生等情况.结果 633例电子肠镜检查共检出息肉病例138例,检出率为21.80%,以乙状结肠部位息肉数量多,为52例,检出率8.21%,占息肉构成比37.68%(P<0.01).息肉直径在1~4 cm之间者90例,占息肉构成比65.22%(P<0.01);内镜下表现为有蒂息肉所占的比例(69.18%)明显高于无蒂息肉(P<0.05).从息肉病理组织学上分析,腺瘤性息肉为96例,占息肉构成比69.57%,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P<0.01);96例腺瘤性息肉中绒毛状腺瘤占62.50%,明显多于管状腺瘤(P<0.0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为40%,明显高于管状腺瘤的16.67%(P<0.05).所有腺瘤性息肉经摘除术后(包括内镜下摘除和外科手术摘除)1年复查肠镜,发现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8.33%和8.82%(P<0.05),而新生率接近,分别为65%和88.24%(P>0.05).结论 结肠息肉的好发部位以乙状结肠居多;内镜下息肉大小多数在1~4 cm,以有蒂息肉居多;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摘除术后1年的复发率均高于管状腺瘤,更具有恶变潜能.

  • 直肠腺瘤性息肉混合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

    作者:王薇;付肖岩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的常见病变,腺瘤性息肉被看作是癌前病变.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以神经内分泌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性显示高度恶性行为.腺瘤性息肉内同时发现神经内分泌癌非常少见.应根据肿瘤大小及生物学特性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 电子结肠镜下见一家族性结肠息肉病3例并1例癌变报告

    作者:王薇;付肖岩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癌变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家族性息肉病的内镜特点分析和家族调查,总结其临床特征,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肠镜检查可了解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结肠受累的部位和程度,为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家系调查,对高危亲属的追踪管理,可以发现早期病例,内镜下治疗效果满意.

  • 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作者:许元印

    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通过对2000多例临床病人检查后护理实践的经验总结,制定实施有效护理方案.结果 根据易发生并发症的临床征象,严密动态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精心做好心理护理及护理操作,故本组病人未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 熟悉掌握结肠镜检查易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针对性的护理,是做好电子结肠镜术后护理、确保病人安全的有效方法.

  • 应用电子结肠镜诊治小儿结肠息肉

    作者:李蒙军;郭长青;王进

    我院2000-2003年应用电子结肠镜诊断并高频电切除治疗小儿结肠息肉45例(49枚),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健胃清肠合剂应用于电子结肠镜检查中肠道准备的研究

    作者:杨维建;李娟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合剂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肠道准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清洁灌肠组30例、甘露醇组30例和健胃清肠合剂组30例.3组在肠道清洁程度、耐受性和可接受度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健胃清汤组肠腔清洁程度与灌肠组、甘露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性和可接受度明显优于甘露醇组、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满意,检查成功率高,便捷,舒适,不良反应少,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肠道准备方法提供依据.

  • 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肠病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晓光;石振东;史长山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肠病(AI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36例中青年AI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吸烟、高血压、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酗酒是中青年AII常见的危险因素,36例患者均有急性腹痛,且症状与体征不符,多伴有消化道排空症状及血便,CT血管造影(25例)、电子结肠镜(11例)确诊率100%.34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15 d后痊愈,2例并发腹膜炎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后康复.结论 中青年AII患者多具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电子结肠镜、CT血管造影是首选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时进行治疗,预后良好.

  • 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喜红

    幼年息肉又称简单息肉,多发生2~10岁男孩,约占小儿息肉中的80%,为良性含腺体的肉芽肿,一般认为其不属于肿瘤性息肉,因而不发生癌变.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慢性便血,便血发生在排便终了时,当息肉表面发生感染时可有反复脓血样便,该病由于出血量不多,对小儿影响不大.我科在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肠息肉患儿28例,全部采用电子结肠镜直视下行电凝、电切术(无采取任何麻醉),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肠息肉切除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胃肠起搏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的效果探讨

    作者:胡鹏;朱秀琴;闵燕丽

    目的探讨胃肠起搏对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电子结肠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摩腹部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胃肠起搏缓解术后腹胀.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胃肠电图主频(FP)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胃肠起搏对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有明显疗效.

  • 电子结肠镜检查使用针刺镇痛的研究

    作者:陈英;罗焕运;刘淑慧;宋金梅;何克芝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采用针刺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82例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针刺组检查前行穴位针刺镇痛,观察两组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因疼痛终止检查例数、检查完成时间、并发症、血内啡肽浓度.结果针刺组较对照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疼痛程度也明显减轻(P<0.01);检查完成时间明显缩短;针刺组无1例因疼痛终止检查 ,血内啡呔浓度升高(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检查采用针刺镇痛效果明显.

  • 探讨两种无创方法——肠道血管64排CT和结肠镜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丹;王萍;张恒;孙圣斌;吴杰

    目的 分析缺血性肠病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2011年经临床证实的7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中,结肠镜检查结果提示缺血性肠病的有69例,64排CT检查结果提示缺血性肠病的有67例.两种方法诊断率均大于95%,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电子结肠镜和肠道血管64排CT检查都是诊断缺血性肠病准确有效的方法,但肠道血管64排CT检查较结肠镜无痛苦更安全、及时,并且能提示病变血管.

  • 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前行电子结肠镜致肠穿孔四例分析

    作者:肖辉;任相海;钱群

    目的 探讨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前结肠镜致肠穿孔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4月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前行结肠镜检查致肠穿孔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肠镜检查并发结肠穿孔4例,均为诊断性穿孔,其中1例穿孔部在横结肠盲端,3例在乙状结肠.4例患者均发现不同程度结直肠炎症表现,造口存在时间6~12个月,其中2例患者接受过结直肠肿瘤术后不同剂量的放疗.结论 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后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患者,由于长期结肠旷置,且部分患者有放疗史,极容易形成旷置性肠炎和放射性肠炎,电子结肠镜检查容易导致肠穿孔.

  • 电子结肠镜治疗幼年结肠息肉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游洁玉;罗艳红;赵红梅;李凤辉;段柏萍

    我院自1996年4月~2006年10月共诊治幼年结肠息肉病17例,所有患儿均采用电子结肠镜下电切电凝一次性切除息肉,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48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