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的康复干预模式分析
目的 对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进行康复干预,探讨干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2011收治的64名患有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他们当中的32名组成实验组,另32名组成对比组,在两组都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采取康复干预.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实验组和对比组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相对较好,但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下肢功能恢复效果良好与对比组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干预对治疗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患者的下肢恢复有很明显的帮助,临床值得推广.
-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FuglMeyer运动功能(FM)、神经功能症状评分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15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FM评分分别为(80.0±4.9)分、(32.4±1.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6.3±5.1)分、(26.6±1.7)分,NIHSS评分(10.0±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4±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12、14.3880、12.6753,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采用群体疗法治疗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在我国约有75%的脑卒中存活患者留有偏瘫后遗症[1],造成康复的需求增加.由于我国目前从事康复治疗的专业人员较少,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编制了这套偏瘫患者坐位医疗体操,目的是通过患者集体操练,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变被动康复为主动康复,突出分离运动与协调性的功能训练.现报告如下:
-
浅谈针刺治疗偏瘫后遗症的注意要点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用针刺治疗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时的注意要点。方法对2010年-2012年在我科接受针刺治疗的289例偏瘫后遗症的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整理。结果189例患者中痊愈112例,占59.3%;显效47例,占24.9%;好转22例,占11.6%,总有效率为95.8%。结论用针刺治疗偏瘫后遗症,临床有效率高,对于患病时间短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
-
药物性低血糖偏瘫误诊为脑梗塞7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7例均为1999年7月至2000年9月本院门诊以急性脑梗塞收入神经科病房的病人。男2例,女5例,年龄57~80岁,平均65.8岁,所有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史半月至10年,以往有高血压病史者4例,有脑梗塞史者1例(无偏瘫后遗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所有病例入院前均服用降糖药,服药史长者8年,短者半月,分别服用优降糖,消渴丸或优降糖与二甲双胍合用。 2例患者发病前进食正常,其余5例发病前一日进食少,但仍坚持照常服用降糖药。 二、临床表现:均为安静状态下起病,清晨发病4例,白天空腹状态下发病3例。就诊距发病时间5小时内6例, 16小时1例。所有病人均有精神不振、淡漠、反应迟钝。右侧中枢性偏瘫4例,两眼球凝视麻痹3例,右侧外展麻痹1例,两下肢瘫1例,双巴氏征阳性2例,一侧巴氏征阳性4例,双巴氏征阴性1例。 三、辅助检查:所有病人入院后立即采血急查血糖,采血前未输液者5例,门诊静滴20%甘露醇250ml后收入院者2例,血糖结果为1.2~2.0mmol/L,平均为1.6mmol/L。 四、颅脑CT:所有病例发病后均于门诊行颅脑CT检查, CT正常者3例,报告腔隙性脑梗塞者4例, 2例患者发病后第3天复查了颅脑CT, 1例较前无变化, 1例在放射冠区出现了新的小灶脑梗塞。
-
全科医生札记——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疾病
2002年暑期,去疗养院避暑的日子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非常年轻的病人右侧肢体挛缩,头部左侧有术后形成的凹陷,他有时坐在轮椅上,有时像孩子一样困难的学习走路.凭医生的直觉,这是脑血管意外留下的严重偏瘫后遗症,但他显得太年轻了些.
-
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的康复干预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的患者在偏瘫之后,对其后遗症的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自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脑血管偏瘫的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康复干预治疗,待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在接受了康复干预治疗后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其神经系统、上肢活动、下肢活动等都有了显著的恢复,基本上可以正常的生活了.结论 康复干预治疗是一种帮助因脑血管病导致的偏瘫后遗症的患者恢复其自主能力,可以基本恢复其生活能力,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也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恢复,是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的好方法.
-
通神复脑丸联合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中风)后偏瘫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后常会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该疾病的发病率50%~70%,具有致残性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以及长期生存率,但是目前除了西医康复治疗,临床并无特效办法,经多年临床实践,我们认为中医治疗是很好的突破口。我科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了通神复脑丸联合康复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偏瘫后遗症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偏瘫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又有23例患者能够独立行走;28例上肢瘫痪者,经上述治疗后,4例上肢恢复不良,活动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持物动作;伴面瘫患者经面部针灸按摩治疗,患者面部肌力功能锻炼后,面部肌力恢复;语言不利者,经口语训练后,语言动能基本恢复.结论:治疗偏瘫后遗症疗效确切,并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自拟中药偏瘫复原汤、针刺联合西医治疗脑梗塞偏瘫后遗症63例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偏瘫复原汤、针刺联合西医治疗脑梗塞偏瘫后遗症疗效.[方法]对63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自拟中药偏瘫复原汤、针刺疗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痊愈20例,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0%.[结论]自拟中药偏瘫复原汤、针刺联合西医治疗脑梗塞偏瘫后遗症疗效满意.
-
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122例,均按照1986的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确诊的脑梗死或脑出血;108例为第1次发病无偏瘫后遗症.
-
自制上肢功能训练器的设计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科手术后等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功能障碍.就偏瘫而言,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滞后于下肢.而上肢的预后如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与改善和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在运动方式上,上肢要承担复杂、精细、灵巧的动作,而下肢只是完成简单、粗大、半自动的步行,只要维持躯干平衡就能在地面走路.这并不是说下肢的康复治疗不重要,只是说明上肢的康复治疗更复杂、更精细,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不仅存在运动功能问题,而且还涉及心理问题.目前,上肢偏瘫患者只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被动运动,运动使用的工具比较少.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套上肢功能训练器,旨在使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看到成效感并有成功感,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加快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减少偏瘫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
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后偏瘫24例疗效观察
脑梗死后偏瘫后遗症是困扰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大难题。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 , HBO )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能促进患者早醒,提高生存质量[1-4]。但脑梗死后导致偏瘫,部分脑实质已发生改变,HBO对其是否能转化,是否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自2010年3月以来,我科对2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HBO康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脑血管意外致偏瘫后遗症的家庭康复治疗体会
1999年5月至2004年6月我所治疗脑血管意外致偏瘫后遗症患者7例,康复情况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发病年龄小者68岁,大者77岁,平均年龄74岁.均合并有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者6例,糖尿病者1例;经医院急性期治疗出院后左侧偏瘫者3例,右侧偏瘫者4例;患肢肌力3级2例,2级4例,1级1例.
-
软脉灵治疗脑血管病偏瘫33例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其所致偏瘫后遗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对家庭和社会也是沉重的负担.我们应用软脉灵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0例康复护理
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30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给予积极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51~81岁,平均69.5岁.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8例,骨性关节炎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后外侧切口25例,前外侧切口5例.伴有高血压5例,心肌供血不足5例,肺心病3例,老年性前列腺肥大3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脑血管意外偏瘫后遗症1例,糖尿病1例.
-
暗示治疗对偏瘫后遗症远期疗效观察
偏瘫后遗症是大脑因缺血或出血所造成的严重躯体功能障碍,对其治疗的方法不多,疗效不佳.
-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正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其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往,对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常以药物为主,而康复治疗常在晚期才开始,致使康复治疗的效果欠佳.目前认为,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患病后48小时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1998~2000年,笔者对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于早期应用BoBath技术进行康复锻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检查确诊为颈内动脉系统梗塞或脑出血,58例为第1次发病;2例为第2次发病,第1次发病后无偏瘫后遗症.60例患者均于发病1周内入院,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30例,年龄60.2±10.2岁,其中脑梗塞20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30例,年龄59.1±11.9岁,其中脑梗塞19例,脑出血11例.治疗方法:两组均用20%甘露醇控制脑水肿,用量、时间视病情而定,脑梗塞患者每日静滴川芎嗪200mg、胞二磷胆碱1g,同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康复组应用BoBath技术行康复锻炼,开始时间为脑梗塞发病后24小时至1周,脑出血于发病后48小时至10天.康复锻炼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30分钟,疗程1个月.其主要方法为:①卧位:a.保持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的抗痉挛体位,并定时更换体位.b.被动活动各关节.c.主动翻身移动.d.搭桥运动训练.e.躯干活动训练.f.独立完成由卧位至坐位的转换.②坐位:a.爬行位或跪位训练.b.坐位平衡三级训练.c.独立完成坐位至站位的转换.③站位:a.站立平衡训练.b.患侧下肢负重训练.c.反复练习伸髋下的屈膝、踝.d.步行训练:站位相时训练在患腿负重下,健腿作向前向后的小幅度迈步.摆动相对,在不提髋时,屈膝迈步,踝背曲,足跟着地.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
-
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的康复干预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患者在偏瘫之后,对后遗症的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1-05-2012-03我院采用康复干预治疗28例脑血管偏瘫患者,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在接受康复干预治疗后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其神经系统、上肢活动、下肢活动等都有了显著的恢复,生活基本正常.结论 康复干预治疗是一种帮助因脑血管病导致的偏瘫后遗症的患者恢复其自主能力,可以恢复其基本生活能力,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有望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应用.
-
针灸联合精神虚拟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精神虚拟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04月~2015年04月90例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选取45例行针灸治疗为对照组,另45例在康复及针灸治疗的同时给予精神虚拟疗法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情况及血清相关蛋白变化情况.同时通过建立患者康复日志及调查问卷形式,分析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患者治疗后4周、8周的BI和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8周的BI和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4周的BI和F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白蛋白(A)、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GFAP)、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同时间段两组间比较,实验组BI和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依从性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主动性低于实验组,同时两组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灸联合精神虚拟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运功技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可提高患者训练的依从性,在患者中的满意度亦较高,可作为临床参考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