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Omega-3和前列腺癌的恩怨情仇
从2015年夏季开始,整个Omega-3产业开始应对来自各方的批评之声,这些质疑来自于一篇学术文章:《Plasma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in the SELECT Trial》(选择试验中血浆磷脂酸与前列腺癌症风险).该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内Omega-3脂肪酸与前列腺癌症存在正相关.
-
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酸的生理功能
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和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转导的重要磷脂信号分子.它们主要通过磷脂酶D和磷脂酶C两条途径产生,并且PA在磷脂酶A2的催化下可水解生成LPA.越来越多证据表明,PA和LPA在细胞诸多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PA和LPA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β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磷脂酸(PA)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物活性磷脂.研究证实: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β(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hransferase β,LPAATβ)催化溶血磷脂酸(LPA)产生的PA与肿瘤细胞内多种信号途径的活化有关,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呼吸爆发及细胞因子表达释放.LPAATβ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以及抑制LPAATβ表达在体内外抗肿瘤(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作用研究取得的效果,提示以LPAATβ为靶点对肿瘤进行干预将成为重要的抗肿瘤治疗策略之一.本文就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β与肿瘤治疗的相关基础及临床前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β 磷脂酸 肿瘤治疗 -
黄芪多糖降低红斑狼疮小鼠抗磷脂抗体和尿蛋白的作用
为了研究黄芪多糖对抗磷脂抗体和尿蛋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病理及组织学改变类似人类红斑狼疮的自发SLE模型NZB×NZW F1小鼠观察不同剂量黄芪多糖对其抗心磷脂(anticardiolipin, aCL)、抗磷脂酰胆碱(antiphosphatidyl choline, aPC)、抗磷脂酰丝氨酸(antiphosphatidyl serine, aPS)、抗磷脂酰肌醇(antiphos-phatidyl inositol,aPI)、抗磷脂酸(antiphosphatidic acid, aPA)抗体和抗磷脂酰乙醇胺(anti-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aPE)抗体的水平、尿蛋白含量的影响.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酸与溶血磷脂酸含量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酸(PA)、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0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d取静脉血4ml测定PA、LPA水平,并于治疗后15d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功能转归评价.结果 对照组与依达拉奉组治疗10d后PA、L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ESS评分亦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依达拉奉能降低PA、LPA的含量、清除自由基、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
缺血性脑卒中与溶血磷脂酸的研究进展
目的:溶血磷脂酸在脑卒中的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预警分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率、体外血栓形成、血液生化等方法测定溶血磷脂酸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和能否预警。结果溶血磷脂酸在血栓形成中作用明显,可在血栓形成前有效预警。结论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对其正确诊断、治疗有很大帮助。
-
65例抗心脂抗体阳性病例的临床分析
抗心脂抗体( anticardiolilpin antibody, ACL)是体内针对磷脂的一种自身抗体,除此之外,在临床应用的抗磷脂抗体还包括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学假阳性相关抗体及抗磷脂酰丝氨酸、抗磷脂酰肌醇、抗磷脂酸等.近年来由于抗心脂抗体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密切相关性而受到极大关注.本文对我院三年间化验检查发现ACL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ACL抗体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
亲磷脂酸磷酯酶A1研究进展
亲磷脂酸磷脂酶A1(PA-PLA1)在细胞内水解磷脂酸分子上sn-1 脂肪酸生成sn-2-脂酰溶血磷脂酸,从而影响脂类信号分子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酸的信号转导,提示该酶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有关PA-PLA1 的基因克隆,一级结构特点,酶学特性以及生理功能的研究作一综述.
-
心绞痛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磷脂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绞痛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磷脂酸(PA)浓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2例观察对象分为3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正常对照组(20名),在病人与健康人的知情的情况下抽血检测血浆磷脂酸变化情况.结果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②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中,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中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方面可能有一定应用前景,且PA可能作为心肌缺血的分子标志物.
-
养血清脑颗粒对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大鼠血浆磷脂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大鼠血浆磷脂酸(PA)水平的变化以及养血清脑颗粒对PA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直接插管注入凝血酶建立脑血栓形成大鼠模型,并预防性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观察大鼠脑血栓形成后PA的水平.结果实验组与正常组血浆PA水平比较明显上升(P<0.05),预防性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明显降低血浆PA水平,而安慰剂组与实验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急性脑血栓形成后血浆PA水平升高;预防性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抑制血浆PA水平的升高.
-
川芎嗪对实验性脑血栓栓塞大鼠血浆磷脂酸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对大鼠脑血栓形成后血浆磷脂酸(PA)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直接插管注入凝血酶建立脑血栓形成大鼠模型,并预防性给予TMP,观察大鼠脑血栓形成后PA的水平.结果 实验对照组血浆PA水平(10.51±0.73)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的(3.77±0.28)μmol/L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给予TMP提前干预的川芎嗪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PA水平,为(4.28±1.02)μmol/L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盐水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急性脑血栓形成后血浆PA水平升高;预防性给予TMP可以抑制血浆PA水平的升高.
-
磷脂信号分子与激素分泌
磷脂代谢的中间产物如磷脂酸、溶血磷脂酸等已被公认为脂质第二信使,其信号反应涉及细胞增殖、生长、分化等.而激素的胞外释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调节分泌的因素除钙离子、ATP、多种胞质蛋白外,脂类信号分子及其代谢相关的磷脂酶亦参与其中.本文主要介绍磷脂信号分子代谢、功能等方面,并系统探讨其在激素分泌中的作用.
-
免疫胶体金检验不孕症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是一组酸性磷脂的异质性自身抗体的总称,有IgG、IgA、IgM类,靶物质为各种带负电荷的磷脂抗原,包括心磷脂(cardiolipin)、磷脂酰肌醇(phosphafidyinoeitol)、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s-erine)、磷脂酸(phosphafidic acid)等,它们均由细胞(包括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也参与构成某些凝血因子.
-
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磷脂酸(PA)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舒血宁组应用生理盐水300 mL+舒血宁20 mL静滴,1次/d共15 d;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300 mL+维脑路通0.4 g静滴,1次/d共15 d.2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取静脉血4 mL测定血浆LPA和PA水平,并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功能转归评价.结果:舒血宁组治疗15 d后血浆LPA和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ESS评分显著改善(P<0.001).与对照组相比,舒血宁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舒血宁能够抑制LPA和PA释放,降低血浆LPA和PA水平,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
-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血栓栓塞大鼠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脑血栓形成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磷脂酸(PA)浓度的变化,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直接插管注入凝血酶建立大鼠脑血栓栓塞模型,并预防性给予GBE,观察大鼠脑血栓栓塞后LPA和PA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血浆LPA和PA水平较高(P<0.05);预防性给予GBE可明显降低血浆LPA和PA水平,而安慰剂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大鼠脑血栓栓塞后血浆LPA和PA水平有不同程度增高;预防性给予GBE可降低血浆LPA水平,同时还可抑制血浆PA水平的增高.
-
抗心磷脂抗体与抗β2糖蛋白1型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
磷脂是一组构成细胞膜的脂类,这些分子不仅有维持细胞膜的功能,而且有调节细胞膜表面分子的作用,在凝血中有重要作用.磷脂可分为带负电荷磷脂,包括心磷脂、磷脂酰丝胺酸、磷脂酸、磷脂酰肌醇;中性磷脂,磷脂酰胆碱;两性磷脂,磷脂酰乙醇胺.
-
绿豆济世良谷
绿豆,又称青小豆,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胡萝卜素、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菸酸、叶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酸、钙、磷、铁和维生素A、B1、B2等成分,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几乎是粳米的3倍,可制做多种美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绿豆处处种之……北人用之甚广,可作豆粥、豆饭、豆酒,炒食、面食,磨而为面,澄滤取粉,可以作饵顿糕,荡皮搓索,为食中要物。以水湿生白芽,又为菜中佳品,真济世之良谷也。”
-
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实验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鼠血浆中LPA及PA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实验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鼠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以及磷脂酸(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过氧化氢物,建立100只小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模型,并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长春西汀低、中、高组,每组20只。在模型组以及长春西汀组小鼠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长春西汀,对小鼠进行2次TIA诱发,隔日再进行断头取血,对小鼠血浆中的LPA以及P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的神经系统评分为(7.024±0.635),对模型组小鼠给予0.7 mg/(kg·d)的长春西汀治疗后,评分为(3.527±0.536)(P<0.05)。TIA组小鼠血浆中的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长春西汀注射,为(4.5730.426)μmol/L,TIA组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长春西汀组的PA可降至(6.643±0.253)U。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实验性TIA模型小鼠的血浆LPA、PA水平有着明显的逆转作用,能够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综合干预对老年人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水平影响
[目的]通过对徐州市离休人员的LPA和PA的筛检、高危人群的干预及血拴预防知识的讲座,探讨LPA和PA在血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进行血浆LPA和PA含量测定,并对LPA和PA阳性人员进行药物干预.[结果]在老年人群中LPA和PA的阳性率较高,干预后2005年PA阳性率及LPA+PA阳性率明显降于2004年(P<0.01).特别是PA的阳性率降低的更为明显.2005年LPA和PA的含量明显低于2004年,干预组干预后LPA和PA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降低了形成缺血性疾病的危险性.[结论]LPA和PA的测定可以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适量的阿斯匹林可以降低血浆LPA和PA含量,同时配合血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是降低缺血性疾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
Raf-1磷脂酸结合结构域(Raf-1-PABD)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内磷脂酸的示踪作用
目的 构建示踪细胞内磷脂酸的工具.方法 人Raf-1基因磷脂酸结合结构域(Raf-1-PABD)能特异性结合磷脂酸,通过PCR和酶切Raf-1-PABD序列,并连接至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签的载体,测序鉴定正确后,细胞转染pcDNA3.0-mitoPLD-HA质粒表达线粒体磷脂酶D(mitoPLD)产生大量磷脂酸,同时以Raf-1-PABD-EGFP融合蛋白结合产生的磷脂酸以示踪细胞内磷脂酸的量以及细胞内磷脂酸的改变.结果 重组工具载体pEGFP-C1-Raf-1-PABD(磷脂酸结合蛋白)构建并成功表达,可示踪线粒体融合过程中磷脂酸的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了示踪细胞内磷脂酸水平的pEGFP-C1-Raf-1-PABD的载体,将其转染NIH3T3细胞进行表达,可用于细胞内线粒体中磷脂酸的示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