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D146促进黑色素瘤间质式运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星;张学瑜;王焕

    目的 极化是细胞运动的前提,对胚胎发育、白细胞变形和肿瘤细胞的侵袭是必要的.然而,来自细胞外环境的信号是如何诱导细胞极化的,目前报道较少.本文主要介绍黑素色瘤细胞极化并收缩的过程及机制,即CD146在Wnt信号的作用下通过囊泡运输使之由原先的均匀分布重新转变为尾端极化形式,继而以CD146为中心在细胞尾部募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Ⅱ形成极化的Wnt-receptor-actin-myosin-polarity(WRAMP)结构,并通过尾部细胞膜的收缩和与粘连物分解之间的协调来使细胞进行间质式运动.可见CD146作为WRAMP结构的核心部件,在黑色素瘤间质式运动中有重要作用.

  • 小胶质细胞极性调节与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作者:张智静;罗涛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局部微环境的改变,能引起小胶质细胞的增殖、聚集,并伴有形态、亚型及功能上的变化.在神经损伤的各个时期,如何利用不同亚型的小胶质细胞活化以促进神经损伤修复,是未来的潜在治疗方向.为更准确地寻求神经疾病的治疗靶点,本文即对小胶质细胞极性调节对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阳;刘宝辉;袁凡恩;刘骏辉;许鹏飞;陈谦学

    脑卒中是导致人们死亡和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绝大部分,并且由于缺血造成的一系列的反应会造成神经元的功能失调以及死亡[1],同时也可能破坏血脑屏障造成进一步的脑水肿与炎症反应[2],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 PMX205抗炎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格格;唐秋玲;潘佳慧;王柳然;孟阳;岳轶云;丁小函;刘东宁;于维先

    目的:探讨补体C5a受体拮抗剂PMX205的体外抗炎作用.方法:MTT法检测PMX205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毒性.RAW264.7与牙龈蛋白酶(gingipain,G)体外共培养模拟炎症环境,观察PMX205的抗炎效果.实验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G组、G+PMX205 (0.1、1、5、10 mg/L)组,24 h后qRT-PCR、ELISA法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M2型标志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标志性分子CD86及M2型标志性分子CD206.结果:MTT结果显示,PMX205对RAW264.7活力影响较小.qRT-PCR及ELISA结果显示,G组IL-6和TNF-α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增加;G+ PMX205各浓度组的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较G组减少,TGF-β1和IL-10表达水平均较G组增加(P<0.01或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组CD86阳性率增加,CD206阳性率下降,G+PMX205组较G组CD86下降,而CD206增加.结论:在体外细胞模型实验中PMX205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 颌下腺刺激前后扩散加权平面回波MRI功能成像

    作者:Arndt C;Graessner J;Cramer MC;王娟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DWI)平面回波成像(EPI)进行颌下腺成像的可行性,并描述其不同的功能状态.方法:27例健康志愿者在刺激前行扩散加权序列成像,给予口述柠檬汁刺激30 s后重复扩散加权成像.所有检查均使用Siemens 1.5T超导MR扫描仪(大梯度场强为30 mT/m,大切换率为125 mT/m/s),圆形极化(CP)头线圈及标准CP阵列颈部线圈.

  • 缝隙连接对心室肌细胞电不均一性的影响

    作者:马杰;陆再英;张存泰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已证实了正常心肌存在电生理不均一性,但在体和离体的实验结果不一致,目前认为细胞间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导致这种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影响动作电位时程的不均一性和复极化的离散性.

  •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的行为变化

    作者:李红蓉;刘红利;马柳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质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成为泡沫细胞,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条纹和粥样斑块.过去几年中,对于单核细胞如何聚集、分化、摄取脂质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了解.单核/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复杂性提示其很可能会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靶点.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行为变化进行综述.

  • 趋化因子及其配体在TH1/TH2介导的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刘雅丽;杨锡强

    辅助性T细胞根据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被分成TH1和TH2.TH1分泌IFN-γ,IL-2,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分泌IL-4,IL-5,IL-6,IL-10,IL-13,主要介导体液免疫.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当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炎症组织局部会产生不同的趋化因子,对白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并诱导TH1和TH2表达相应的趋化因子配体,二者通过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偶联,激活TH1或TH2并驱使它们到达炎症部位发挥应有的功能,从而扩增了极化的TH1或TH2介导的免疫反应.现将其综述如下.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夏易曼娜;吴献青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也是死亡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一类免疫细胞,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肿瘤微环境中,TAMs的募集和极化以及在肿瘤中的免疫抑制都影响着卵巢癌的复发、转移及耐药性.本文主要对TAMs在晚期卵巢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找到一种对卵巢癌可能有效的巨噬细胞靶向治疗方法.

  • 溶酶体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吴鹏;田孝祥;刘丹;齐艳萍;闫承慧;韩雅玲

    目的 探讨溶酶体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用脂多糖(LPS)100 ng/ml+伽马干扰素(IFN-γ)20 ng/ml诱导其向经典活化型(M1)极化,用白细胞介素4(IL-4) 20 ng/ml诱导其向替代活化型(M2)极化,建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以未诱导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Western blot及实时PCR(real-time PCR)法,检测M1型及M2型巨噬细胞比例及标志物表达,验证巨噬细胞极化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通过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1型及M2型巨噬细胞中溶酶体标志物表达,包括溶酶体膜相关蛋白1、2(LAMP-1、LAMP-2)及溶酶体整合膜蛋白2(LIMP-2).给予溶酶体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25 μmol/L刺激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比例.结果 成功建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与对照组比较,溶酶体标志物(LAMP-1、LAMP-2及LIMP-2)转录及蛋白水平表达在M1型极化组中降低,而在M2型极化组中增加.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处理可降低M2型极化比例,增加M1型极化比例.结论 溶酶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过程,抑制溶酶体可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

  • 电动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改良方法

    作者:冯婷婷;李泽琴;廖振宇;刘婉

    介绍了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电动修复技术的一些进展,包括:通过控制电解过程中的极化、土壤pH值、控制土壤温度来对电动修复技术方法进行改良.

  • 肺腺癌巨噬细胞 M2表型边缘极化效应观察及预后分析

    作者:肖维华;赵灵灵;应丽丽;马海芬;吴亮;陈国荣

    目的:探讨肺腺癌边缘区巨噬细胞M2表型的极化效应、边缘/中心比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巨噬细胞CD163+/CD68+表型( M2表型)在49例原位肺腺癌( AIS)、11例微小浸润性腺癌( MIA)、57例浸润性腺癌( IA)边缘区及中心区的分布规律和差异,探讨巨噬细胞边缘极化效应及边缘/中心比值在肺腺癌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采用单因素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变量Cox生存分析探讨M2表型边缘极化状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肺腺癌边缘区M2型巨噬细胞较中心区域呈现极性聚集,具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中位数分高、低极化组,低极化组AIS中M2型巨噬细胞计数值与MIA及IA比较未见明显差别,但其在高、极化组AIS中的计数值依次低于MIA和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单因素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边缘区巨噬细胞M2表型数量及边缘/中心比值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礸2=44.71,P<0.01;礸2=21.75,P<0.01)。多变量Cox生存分析表明M2表型边缘高极化状态和边缘/中心比值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P<0.01)。结论:巨噬细胞M2表型在肺腺癌边缘区存在边缘极化效应,其边缘极化状态和边缘/中心比值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因此术前穿刺判断边缘极化状态或术后活检检测M2型巨噬细胞型边缘/中心比值可能是评估预后的一种有效方法。

  • Endostatin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郭花;刘莲勤;张平;顾俊莲;王玥;刘亚男;李扬

    目的:观察endostatin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Endostatin转染RAW264.7细胞和小鼠骨髓巨噬细胞( BM-DMs);RT-PCR、ELISA、HE染色和MTT检测其对RAW264.7细胞的影响;流式细胞术、ELISA、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和NF-κB转录活性。结果:表达质粒能使RAW264.7细胞和BMDMs高表达en-dostatin;HE染色和MTT发现endostatin使RAW264.7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并抑制其增殖;流式细胞术、ELISA和real-time PCR发现,endostatin能使RAW264.7细胞和BMDMs高表达NOS2、IL-6和IL-12p40(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同时使CD206、IL-10和Arg-1(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下降或不变;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发现endostatin使NF-κB的转录活性增加;Western blot发现p-IκBα、p-p65和p-Stat1表达增加,而p-Stat3表达下降。结论:Endostatin可能通过调节NF-κB通路使小鼠巨噬细胞向M1型发生极化。

  • 核仁素对心肌梗死后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蒋碧梅;吕青兰;李媛彬;刘梅冬;刘可;涂自智;肖献忠

    目的:探讨核仁素对心肌梗死后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心肌内注射核仁素RNA干扰的慢病毒载体,从整体水平观察核仁素低表达对小鼠心梗后死亡率的影响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情况。结果:心肌梗死1 d后,核仁素表达减少,3 d后表达增加,5 d后明显升高,达(2.73±0.47)倍,7 d后有所下降。小鼠心肌梗死2 d、5 d后,心肌中巨噬细胞明显增多;心肌梗死2 d后心肌中M1型巨噬细胞占77.71%,而心肌梗死5 d后心肌中M2型巨噬细胞占82.13%。核仁素低表达可抑制心肌梗死5 d后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但对巨噬细胞的侵润无明显影响,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后28 d的存活率。核仁素过表达可使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NOTCH1和STAT6的mRNA水平表达上调,而核仁素低表达可下调NOTCH1和STAT6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核仁素可调控心梗后巨噬细胞的极化,核仁素低表达可增加小鼠心梗后死亡率。

  • 液泡膜ATP酶亚基的N末端结构域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协同极化巨噬细胞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连丹丹;马贵亮;孙宸;毛伟征

    目的 探讨液泡膜ATP酶亚基的N末端结构域(a2NTD)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协同作用,以及极化的巨噬细胞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巨噬细胞后分为4组:对照组(RPMI 1640),实验I组(M-CSF100 ng/ml),实验Ⅱ组(a2NTD 500 ng/ml)和实验Ⅲ组(a2NTD 500 ng/ml加M-CSF 100 ng/ml),刺激48 h后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巨噬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0和IL-12的分泌情况,并用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巨噬细胞膜表面抗原CD68在4组巨噬细胞膜上均有表达(+),平均吸光度值(MD值)分别为:对照组0.092±0.005,实验I组0.095±0.006,实验Ⅱ组0.094±0.005,实验Ⅲ组0.094±0.005,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06在对照组弱表达(一),MD值为0.025±0.004;在实验I组和实验Ⅱ组均有表达(+),MD值分别为0.191±0.012和0.197±0.136,在实验Ⅲ组超强表达((*)),MD值为0.285±0.011;除实验I组与实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实验I组和实验Ⅱ组细胞分泌IL-10水平分别为(85.65±13.64)ng/L和(87.77±14.25) ng/L,均高于对照组[(71.67±7.56) ng/L,P<0.01];分泌IL-12水平分别为(9.91±1.50) ng/L和(10.15±1.80) ng/L,均低于对照组[(16.87±1.10) ng/L,P< 0.01].实验Ⅲ组分泌IL-10水平为(116.98±14.27) ng/L,高于其余各组(均P<0.01);分泌IL-12水平为(5.31±0.88) ng/L,低于其余各组(均P<0.01).析因分析显示,在对IL-10和IL-12分泌量的影响上,a2NTD和M-CSF具有交互效应(均P<0.05).各组巨噬细胞均能加快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实验Ⅲ组巨噬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速度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各组(均P<0.01).结论 a2NTD与M-CSF在促使巨噬细胞极化及细胞因子分泌上具有协同作用,协同极化的巨噬细胞能明显增强胃癌细胞增殖能力.

  • 不同极化类型巨噬细胞参与肾纤维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姜亚丽;孙世仁;赵俊龙;王媛媛;刘晓渭;秦鸿雁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小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程度,巨噬细胞浸润及极化的改变.方法 8~ 10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12只,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建立UUO模型,分别于手术后第7、14天处死动物,留取肾组织标本.Masson染色法检测胶原组织的沉积,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Col-1) mRN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及极化的表达变化.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增多;与7d组相比,14 d组胶原纤维沉积增多(均P< 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UUO组小鼠肾组织α-SMA表达阳性的细胞增多;与7d组相比,14 d组小鼠α-SMA阳性的细胞增多(均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肾组织α-SMA、Col-1 mRNA表达增加;与7d组相比,14 d组小鼠肾组织α-SMA、Col-1 mRNA表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4 d组小鼠M2型巨噬细胞亦增多(P<0.05);两组M1型巨噬细胞浸润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UO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肾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加,主要以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为主,推测M2参与了肾脏纤维化的形成.

  • 淫羊藿苷联合齐墩果酸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迁移和M1极化的影响

    作者:明康文;洪创雄;姜涛;王剑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与齐墩果酸联合使用对RAW264.7巨噬细胞迁移及极化的影响,并探究雌激素受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不加脂多糖(LPS)及药物]、LPS组(加入终浓度为20 μg/L的LPS)、1.5 μmol/淫羊藿苷+1.5 μmol/L齐墩果酸组、3.0 μmol/L淫羊藿苷+3.0μmol/L齐墩果酸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终浓度1×10-3 mmol/)+1.5 μmol/L淫羊藿苷+1.5μmol/齐墩果酸组、ICI182780(终浓度1×10-3 mmol/L)+3.0μmol/L淫羊藿苷+3.0 μmol/L齐墩果酸组.应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观察淫羊藿苷与齐墩果酸联合使用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迁移效应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淫羊藿苷与齐墩果酸联合使用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M1极化的抑制作用,并用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3780观察雌激素受体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结果]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LPS组可显著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迁移(P<0.05);与LPS组比较,ICI182780+ 1.5 μmol/淫羊藿苷+1,5 μmol/L齐墩果酸组、ICI182780+3.0μmol/L淫羊藿苷+3.0 μmol/L齐墩果酸组均可显著抑制U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迁移(P<0.05),且ICI 182780+ 3.0 μmol/L淫羊藿苷+3.0 μ.mol/L齐墩果酸组作用优于ICI182780+ 1.5 μmol/L淫羊藿苷+1.5 μmol/L齐墩果酸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LPS组CD 11c+表达显著升高(P<0.05),说明20 μg/L的LPS可以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使其向M1极化;与LPS组比较,1.5μmol淫羊藿苷+1.5 μmol/L齐墩果酸组、3.0μmol/L淫羊藿苷+3.0 μmol/L齐墩果酸组可协同LPS作用于RAW264.7巨噬细胞,使其向M1极化(P<0.05);与LPS组比较,ICI182780+ 1.5 μmol/L淫羊藿苷+1.5 μmol/L齐墩果酸组、ICI182780+ 3.0 μmol/L淫羊藿苷+3.0 μmol/L齐墩果酸组均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向M1极化(P<0.05),且ICI182780+ 3.0 μ,mol/L淫羊藿苷+3.0μmol/L齐墩果酸组作用优于ICI 182780+1.5 μmol/L淫羊藿苷+1.5 μmol/L齐墩果酸组(P<0.05).[结论]淫羊藿苷与齐墩果酸联合使用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产生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迁移和M1极化的作用,并在雌激素受体受到抑制后产生相反的作用.

  • 巨噬细胞极化及其在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相关性

    作者:储莉;刘伏元;王烈成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极化途径与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血管石蜡包埋标本80例,及同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石蜡包埋标本20例,进行IL-10和IL-1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统计标本来源患者的信息进行IL-10和IL-12蛋白与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理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IL-10蛋白在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标本中低表达,而IL-12蛋白在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标本中高表达。统计分析发现血管腔狭窄面积越大、血管阻塞越严重,IL-10的阳性率越低且阳性反应强度越小;而IL-12阳性率越大且阳性反应强度越大。 IL-10的表达与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性,rs =-0.536,P <0.01;而IL-12的表达与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正相关性,rs =0.477,P <0.01。结论:巨噬细胞在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变血管组织中极化为M1表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表型很可能是加剧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根本机制之一。

  • 复极化 T波电交替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袁茹茹;王华亭

    近年来研究证实,心脏电交替现象 (The electrical alternasn phenenon,JEAP)是心肌细胞电生理特征之一,见于心脏细胞除极和复极改变过程,尤其是复极化 T波电交替,是预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的独立性指标,已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 28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人的心电图,以探讨复极化 T波电交替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 急性心肌梗死86例早期QT离散度分析

    作者:谭勇明;杨立华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上各导联QT时限变异程度.其大小可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匀的程度,代表心室肌电不稳定性,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影响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我院86例AMI的QTd进行分析,以找出QTd与AMI近期预后的关系.

180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