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X射线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

    作者:赵航宇;梁健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艾易舒)注射液联合放射疗法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斑螯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HepG2生长的影响;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接受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克隆形成法检测放射增敏比,Annexin-V FITC/P双染法检测HepG2的早期凋亡.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斑蝥酸钠维生素B6组、放疗处理组及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放疗组均对HepG2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HepG2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特点,斑蝥酸钠维生素B6浓度为5.0 mg,L、作用时间为72 h,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大.斑螯酸钠维生素B6与放疗联合处理组对HepG2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纯斑蝥酸钠维生素B6组和单纯放疗组.提示斑蝥酸钠维生素B6与X射线对HepG2的抑制效果具有协同作用.流式细胞分析显示:2.5 mg/L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11.15%的肝癌细胞发生凋亡.4 Gy的X射线作用HepG2细胞24 h,10.10%的肝癌细胞发生凋亡.5.0 mg/L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于H印G2细胞24 h后对其行X射线照射,23.75%的细胞发生凋亡.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以增强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能够显著抑制H印G2增殖,诱导HepG2凋亡,增强HepG2对X射线照射的敏感性,具有临床意义.

  • X射线对食管鳞癌细胞HOTAIR,Snail及E-cadherin表达水平影响

    作者:达春丽;谭遥;展翼翼;李亚伟;刘凯;王若峥

    目的:探索X线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内HOX转录反义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HOTAIR)及上皮间质化相关因子Snail,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时间剂量效应.方法:0、2、4、6、8 GyX射线分别照射食管鳞癌Ecal09细胞后,分别于0、2、4、8、16、24 h提取细胞内总RNA及蛋白,实时定量PCR检测(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应指标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ca109细胞接受X线照射后继续培养24 h后发现,随X线照射剂量渐增大(0→2→4→6→8 Gy),HOTAIR与Snail表达水平逐渐升高:HOTAIR mRNA,Snail mRNA在6 Gy与8 Gy照射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 Gy组,Snail蛋白在4 Gy照射组即有显著升高;而E-cadherin mRNA与其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6 Gy与8 Gy照射组显著低于0 Gy组,均P<0.01.细胞接受8GyX线照射后,伴随照射后培养时间延长(0→2→4→8→16→24 h)细胞内HOTAIR,Snail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0 Gy组相比,细胞培养至第8小时HOTAIR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培养至第16小时Snail mRNA与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E-cadherin mRNA与其蛋白伴随照射后培养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培养至第8小时E-cadherin与其蛋白表达水平即显著低于0 Gy组(均P<0.01).结论:X射线诱导HOTAIR,Snail及E-cadherin 的异常表达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三者可能共同参与肿瘤细胞放疗抵抗形成.

  •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中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降低X射线曝光剂量的研究

    作者:陈刚;李晓飞;侯炳波;张奎俊;姚焰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降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X射线曝光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入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因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在我院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由两位具有十年以上导管消融介入治疗经验的术者分别进行二维X线指导消融(X线组)和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X线指导消融(3D+X线组).记录患者累积X线入射剂量(Cumulative radiation dose,CD)、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和透视时间.对比分析比较两组X线曝光剂量和曝光时间的差异.结果 每组入选45例,共90例患者(41.5±14.1岁).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对于X线组,3D+X线组的CD平均值明显降低(6.5±7 mGyvs.63.7±170.5mGy,P<0.001);DAP显著降低(45.2±45.8μGym2 vs.208.0±249.7μGym2,P<0.001),透视时间明显减少(6.3±3.9分钟vs.19.9±15.7分钟,P<0.001),总手术时间也显著降低(41.3±4.1分钟vs.50±16.2分钟,P<0.01).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率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91%vs.89%,P=0.73).结论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结合少量X线导引下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X线曝光剂量.

  • 探讨X射线与CT射线在诊断膝关节损伤中的疗效差异

    作者:王谦

    目的:分析探讨X射线与CT射线在诊断膝关节损伤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施以X射线和CT射线诊断,对比2种检查方式相应检出率,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X射线检查共诊断出85处膝关节损伤,其中有34例为浮膝骨折,相应占比为40.0%;17例为韧带损伤,相应占比为20.0%,28例为关节腔积液,相应占比为32.94%;另6例为半月板损伤,相应占比为7.06%;CT射线检查共有130处膝关节损伤被诊断出,其中有50例为浮膝骨折,相应占比为38.46%;40例为韧带损伤,相应占比为30.77%;18例为关节腔积液,相应占比为13.85%;另22例为半月板损伤,相应占比为16.92%;手术病理结果表明,共检出136处膝关节损伤,其中浮膝骨折的检出率为38.24%,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为31.62%,关节腔积液的检出率为13.97%,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为16.18%,可以看出X射线在膝关节不同类型损伤的检出率比之于CT射线检查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之于X射线检查,CT射线检查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能够较为准确的鉴别膝关节损伤的类型,从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CT和X射线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作者:蒋蕾

    目的:对CT与X射线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T与X射线2种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并对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患者的前柱骨折诊断中,CT的诊断率(93.33%)与X射线的诊断率(91.11%)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的中柱骨折诊断中,CT的诊断率(55.56%)与X射线的诊断率(28.89%)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的后柱骨折诊断中,CT的诊断率(15.56%)与X射线的诊断率(2.22%)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射线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诊断,必要时应与CT进行结合诊断,以促进诊断率的根本提升.

  • 乳腺黏液癌的临床、影像学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陈琮瑛;傅建民;袁鹰;余容;赵弘;黄犁;李胜利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其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分析,旨在提高乳腺黏液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接受右侧乳房全切除术+右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或右侧保留乳头乳晕全乳切除术+右腋窝淋巴结切除术,及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黏液癌的21例患者,共计22个乳腺瘟病灶(1例为双侧乳腺黏液癌)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术后22个乳腺黏液癌病灶的临床、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与组织病理类型间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 22个乳腺黏液癌病灶中,单纯型为14个(富细胞型为6个,少细胞型为8个),混合型为8个.主要临床表现为,81.8%(18/22)病灶以发现乳腺肿块1~12个月就诊,仅14.2%(3/21)患者为体检时X射线摄片提示钙化而就诊.超声检查提示,所有患者均存在无假包膜的实性肿块,85.7% (12/14)的单纯型肿块为边界清楚,回声等于或略低于皮下脂肪回声,其中92.9%(13/14)的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75.0%(6/8)的混合型和14.3%(2/14)的单纯型乳腺黏液癌显示为肿块边界较模糊并细小毛刺,内部回声较脂肪回声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超声和X射线摄片检查提示术前疑恶性比例均为63.6%(14/22).X射线摄片表现为,肿块为10个,局限性不对称致密影为2个,结构扭曲并恶性钙化和单纯不定性钙化各为1个.肿块主要为高密度,单纯型者边界清楚或星浅分叶,混合型者边界不规则和毛刺改变.81.8%(18/22)的病灶被超声或X射线其中之一疑似为恶性.45.5% (10/22)的病灶术前超声和X射线摄片均疑似为恶性.结论 乳腺黏液癌以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乳腺黏液癌,尤其是单纯型不具备典型乳腺癌恶性肿块的影像特征,超声和X射线摄片可提示为良性病变,肿块边缘特征是重要的辨别良、恶性的影像特征,混合型肿块较单纯型更具浸润性特征,建议使用超声和X射线摄片联合诊断以避免误诊,当两者之一疑为恶性时,应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 触诊及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价值探讨

    作者:谢四梅;张安秦;朱彩霞;连臻强;张嫣;王颀

    目的:探讨术前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超声(ultrasonography,US)、X射线摄影(mammography,MG)检查及腋窝触诊对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2-01-2013-05-3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9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比较不同方法预测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分析腋窝触诊情况和淋巴结转移个数对影像学检查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腋淋巴结转移率为41.5%(80/193).4种方法中,MR与病理一致性的Kappa值高,κ=0.684,其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2.0%,准确性为85.0% ;US的敏感性为47.5%,特异性为92.9%,准确性为74.1%;MG的敏感性相对较差,为16.3%;腋窝触诊的敏感性为32.5%.MR和US联合的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96.5%.腋淋巴结触诊阳性组MR(96.2%)及US(84.6%)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腋窝触诊阴性组MR(64.8%)和US(29.6%)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对于腋淋巴结转移>3个患者的检出率高达95.8%,US为62.5%.结论:术前MR对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术前触诊阴性且MR未提示转移淋巴结,如患者接受保留乳房手术,是否可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腋淋巴结清除术值得进一步研究.

  • 重离子束和X射线对NCI-H520细胞周期和凋亡影响比较

    作者:冉俊涛;杨立娜;张秋宁;高力英;张红;王小虎

    目的 探讨重离子束(12C6+)和X射线对人肺癌细胞NCI-H520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以及放射敏感性差异和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NCI-H520细胞,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CI-H520重离子束(12 C6+)和X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分数;采用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染色分别检测照射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NA-PKcs、ATM和AT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重离子束和X射线在2、4、6 Gy照射后细胞存活分数分别为0.39±0.09和0.67±0.20(t=7.09,P=0.002)、0.10±0.01和0.33±0.08(t=5.75,P=0.035)、0.01±0.01和0.08±0.02(t=1.64,P=0.041);G2/M期细胞分别为37.15±6.40和20.49±1.56(t=3.51,P=0.032)、52.72±1.51和29.78±4.74(t=4.83,P=0.012)、61.61±1.30和38.37±6.55(t=4.89,P=0.005);凋亡率分别为(38.68±0.71)%和(27.29±2.83)%(t=4.67,P=0.044)、(67.95±3.54)%和(53.00±4.95)%(t=5.22,P=0.028)、(88.41±3.54)%和(77.60±3.39)%(t=4.12,P=0.047).重离子束照射剂量为2、4 Gy时,DNA-PKcs表达显著高于X射线照射,重离子束照射后DNA-PKcs表达随剂量增加逐渐下降.结论 NCI H520对重离子束的放射敏感性高于X射线,其机制可能与重离子束照射后G2/M期阻滞和DSB损伤更显著,而DNA-PKcs表达随剂量增加逐渐降低影响DSB修复,进而放射敏感性高有关.

  • X射线照射联合Veliparib诱导小鼠乳腺癌细胞衰老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佳和;胡康;杨子科;罗荣城;康世均

    目的 电离辐射联合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能够加速肿瘤细胞衰老,衰老的肿瘤细胞分泌水平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探讨X射线照射联合Veliparib诱导小鼠乳腺癌细胞衰老及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的变化.方法 采用X射线照射联合Veliparib处理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诱导衰老肿瘤细胞模型;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SA-β-gal作为评估衰老的指征,根据细胞大小及颗粒流式分选大衰老肿瘤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衰老相关分泌表型,比较对照组、Vel组、X射线组、X射线+ Vel组的相对表达量,观察X射线+Vel组细胞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采用多重液相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s array,CB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FN-β和IFN-γ的浓度;荧光定量PCR检测流式分选出的大衰老细胞和非衰老细胞的分泌表型.结果 X射线+Vel组细胞在照射后第4天出现明显的衰老指征;对照组、Vel组、X射线组、X射线+Vel组中大衰老肿瘤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33±0.961)%、(2.867±1.069)%、(20.133±3.570)%和(58.200±6.583)%,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X射线照射(F=273.720,P<0.001)及药物Veliparib(F=75.691,P<0.001)的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射线照射与药物Veliparib的交互效应显著(F=73.858,P<0.001);X射线+Vel组大衰老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14.468,P<0.001)、Vel组(t=14.371,P<0.001)及X射线组(t=8.805,P=0.001).在SASP mRNA相对表达量方面,X射线及Veliparib的主效应与两者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X射线+Vel组p21、IFN-β、TNF-α、CCL5、CXCL9和CXC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与对照组、Vel组、X射线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各细胞因子在联合处理后第4天出现表达高峰,随后下降;X射线+Vel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FN-β、IFN-γ的浓度高,X射线+Vel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X射线组,P<0.001;流式分选出的衰老细胞较非衰老细胞p21、SASP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X射线照射联合veliparib诱导4T1细胞衰老并导致其分泌表型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免疫刺激的正向作用.

  • X射线照射对鼻咽癌细胞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影响初步研究

    作者:杨方;王若雨;隋晓梅;冀学宁

    目的 RT-PCR法研究累积高剂量X射线照射后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表达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且探讨Bcl-2、MMP7与MDR1的关系.方法 选取人鼻咽鳞癌CNE1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及X射线照射,累积剂量50 Gy.分别收集CNE1细胞和X射线照后得到的CNE1R细胞,利用MTT法检测CNE1、CNE1R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RT-PCR技术检测MDR1 mRNA的表达.选取CNE1和MDR1 mRNA表达高的一组CNE1R细胞检测Bcl-2、MMP7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NE1R细胞对顺铂产生耐药性.RT-PCR检测CNE1细胞MDR1 mRNA半定量灰度值为0.47±0.04,照射50 Gy后1、7、21、28、35、42、49 d的CNE1R细胞MDR1 mRNA半定量灰度值均高于CNE1细胞,分别为0.67±0.06(t=-5.44,P=0.003)、0.70±0.01(t=-5.90,P=0.002)、0.73±0.01(t=-6.45,P=0.001)、0.67±0.03(t=-3.97,P=0.011)、0.65±0.01(t=-4.43,P=0.007)、0.62±0.05(t=-2.64,P=0.046)、0.62±0.02(t=-3.34,P=0.021).RT-PCR法检测CNE1细胞和CNE1R细胞中Bcl-2 mRNA表达半定量灰度值不同,分别为0.55±0.02和1.05±0.04(t=-9.93,P=0.000);MMP7 mRNA表达半定量灰度值也不同,分别为0.51±0.01和0.82±0.02(t=-8.51,P=0.000).结论 X射线累积照射50 Gy后CNE1R细胞内MDR1基因表达高于照前CNE1细胞,可能与Bcl-2、MMP7基因表达的同步变化有关.

  • X射线对人肺癌细胞Pokemon表达影响

    作者:梁小芳;邹跃;王璐;江其生;李峰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A549细胞系Pokemo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X射线2、4、6、8Gy吸收剂量照射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系,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印记法检测A549细胞照射后2、4、8、12、24、48 h的Pokemo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未照射组为对照.采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分别检测2 Gy照射1、2、3、4、5d后A549细胞增殖能力变化,以未照射组为对照.结果 Pokemon mRNA的表达在2、4、6、8Gy照射后早期呈降低趋势,但晚期呈升高趋势,大部分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 154.76,P =0.000 ~0.041);Pokemon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且各剂量组均在照射后8h达峰值,在大部分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 ~89.64,P=0.000 ~0.039).照射组细胞接种后第3~5天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2.34~ 18.19,P=0.000 ~0.040).结论 一定剂量X射线在特定条件下可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Pokemon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可能与A549细胞辐射抗性有关.

  • 氟达拉滨联合不同电离辐射对肾癌细胞系786-O杀伤效果观察

    作者:宋雷;刘勇;马伟林;陈林林;郭忠

    目的 比较氟达拉滨(FA)联用不同电离辐射对肾癌细胞系786-O的DNA双链损伤作用异同和药物放射增敏效应.方法 FA联用X射线、重离子处理786-O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细胞分数和周期分布,中性彗星电泳法检测细胞DNA双链损伤程度,克隆形成法比较不同处理对细胞存活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或Dunnet's 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与单纯给药和单纯照射相比,FA联合不同电离辐射可增强细胞DNA双链损伤程度,表现为γH2AX水平均显著提高(P=0.007、0.001);重离子联用则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放射敏感时相G2+M期(P=0.020、0.060),并显著增加G2+M期γH2AX表达量(P=0.000、0.000);彗星电泳表明DNA亚致死性损伤随着药物与射线的联合应用而显著增加(P=0.030、0.020;0.020、0.030);FA可降低放射后细胞克隆形成率(P=0.000、0.030;0.001、0.040).结论 FA增强X射线和重离子束的放射效应具有不同特点,其增强重离子束的放射杀伤作用尤为明显.

  • 平阳霉素和电离辐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作者:孟庆勇;王捷;徐美奕;高莉莉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和X射线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为临床化疗用药和调整放疗剂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脾淋巴细胞转化的3H-TdR掺入法.结果:随着平阳霉素浓度和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逐渐降低;在平阳霉素加10 Gy照射组,随着平阳霉素浓度增加其淋巴细胞转化率逐渐低于单纯10 Gy照射组.结论:平阳霉素与损伤剂量的X射线之间有协同作用.为减轻化疗和放疗联合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应减少平阳霉素的用量或放疗的剂量.

  • X射线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作者:刘晔翔;张兴儒;周欢明;许琰

    目的 研究X射线照射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增生状态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以50 cGy、100 cGy、200 cGy、300 cGy、400 cGy、500 cGy X射线照射,观察照射前后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X射线对细胞增生的影响;采用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增生相关基因PCNA的表达.结果 200 cGy及以上剂量X线辐射可降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活性,使细胞排列紊乱、同缩或脱壁;随着X线剂量的增加,各剂量组增生相关基因PC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200 cGy及以上剂量X射线可明显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抑制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表达有关.

  • 医用诊断X射线的衰减与防护研究

    作者:杜继星;张晓敏;宁静;李大伟;纪云龙;谢向东

    目的 计算和测量医用诊断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能量及强度变化规律,研究其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X射线变化规律,计算直射线、散射线与透射线的能谱分布,分析并实验测量不同物质对X射线的屏蔽效果.结果X射线经物质衰减后,强度变低,平均能量提高,能谱变窄;散射线能量和强度都小于直射线.不同物质对X射线屏蔽效果不同.结论 铅是防护医用诊断X射线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 X射线 衰减 散射 防护
  • 作者:

    关键词:
  • pEgr-hPTEN稳定转染联合辐射诱导人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下调

    作者:田梅;朴春姬;刘林林;杨巍;李修义

    目的探讨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hPTEN体外稳定转染人胶质瘤SHG-44细胞后联合X射线照射,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脂质体介导携有外源野生型PTEN基因的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hPTEN,体外转染SHG-44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并扩增培养;应用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稳定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对胶质瘤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等特性的影响.结果稳定转染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可见核内染色质趋边的类似早期凋亡的改变;稳定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5 Gy以内随吸收剂量的增加,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稳定转染不同剂量照射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分别为稳定转染0 Gy假照组的1.5~2.3倍、为未转染照射组的1.9~4.4倍、为未转染0 Gy假照组的3.4~5.1倍;同时稳定转染细胞Bcl-2蛋白表达则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体外PTEN基因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Bcl-2蛋白表达下调,具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

  • X射线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P57kip2和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邹华伟;谭永刚;张贺英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A549肺癌细胞株中P57kip2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探讨x射线对p57kip2和TGF-β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常规方法培养肺癌细胞株A549,实验分5组,照射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x射线(2、4、8和12 Gy)照射,于不同时间(6、12、24、36和48 h)提取蛋白,采用Westem blot检测p57kip2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x射线可导致肺癌细胞P57kip2蛋白的表达增加,照后12 h达峰值,在2~8Gy之间,p57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12Gy时,其含量较4~8Gy减少.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P57kip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照后6 h达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各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射线照射可以上调肺癌细胞株A549的p57kip2和TGF-β1蛋白表达,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可以反映肺癌细胞损伤的程度.

  • P糖蛋白对高能X射线照射后Cyt-c释放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俊;余志坚;肖明星;卜俊国;张积仁

    目的探讨抗P-gp单抗UIC2对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内cytochrome c(Cyt-c)释放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抗P-gp单抗UIC2抑制P-gp功能,X射线照射P-gp表达的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X射线照射后细胞凋亡、细胞内Cyt-c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X射线照射后6、12和24 h应用UIC2抑制P-gp功能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胞浆Cyt-c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胞内caspase-3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制P-gp功能,增加了Cyft-c释放和caspase-3活性,提示P-gp对X射线照射后肿瘤细胞胞浆Cyt-c释放和caspase-3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 RNA干扰p21基因对X射线诱导细胞周期解耦联的影响

    作者:鞠桂芝;闫凤琴;FU Shi-bo;沈波;孙世龙;杨英;李鹏武

    目的 研究RNA干扰p21基因对X射线诱导细胞周期解耦联的影响.方法 构建RNA干扰质粒pSilencer3.1-H1 neo-p21,并采用脂质体转染将质粒转入EL-4细胞.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碘化丙啶(PI)荧光标记及FCM检测多倍体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量效实验证实,1.0~4.0Gy X射线照射后24 h,EL-4细胞中P2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增高.时效实验证实,4.0 Gy X射线照射后8~72 h,EL-4细胞中P2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增高.实验证实,0.5~6.0 Gy X射线照射后,EL-4细胞的八倍体细胞数未见明显变化,X射线照射不诱导EL-4细胞周期解耦联.RNA千扰实验证实,p21基冈沉默后,P21蛋白表达于4.0 Gy照射后24及48 h,干扰质粒纽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较显著降低;与此同时,干扰质粒组的八倍体细胞数与空质粒组相比较显著增高.结论 RNA干扰p21基因使P21蛋白表达抑制后,X射线照射可诱导EL-4细胞周期解耦联.提示,P21蛋白可能在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周期解耦联中起重要作用.

609 条记录 4/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