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虫子”有大用途(下)

    作者:高毅洁;杜金行

    斑蝥 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又名“斑猫”.其味辛,性温,有大毒,入大肠、肝、肾、胃经.斑蝥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的作用,因毒性较强,多将其外用以治疗痈疽疮胂、瘰疬、癥瘕、顽癣等症.斑蝥是我国首先发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虫类药物之一,其抗肿瘤的主要药用成分为斑蝥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斑蝥素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方面具有很强的抵抗作用,能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癌症,并且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不降低周围血中白细胞的数量,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也很小,此优点是其他抗肿瘤药物无法比拟的.利用斑蝥及其衍生物制成的一些疗效显著的药物,如抗癌药斑蝥素及斑蝥素片、斑蝥素注射液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转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含表面活性剂化妆品中斑蝥素

    作者:赵月朝;段鹤君;胡俊明;朱英;林少彬

    斑蝥素(Canthridin),又称斑蝥酸酐,溶于热水、丙酮、氯仿、乙醚、乙酸乙酯和油类溶剂中,84℃开始升华.斑蝥素是昆虫斑蝥制剂的活性成分,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斑蝥素在育发类化妆品中含量不得超过1%,在其他类化妆品中不得含有[1].

  • 气相色谱法测定育发类保健用品中斑蝥素含量

    作者:赵松华;张卫国;付家华

    斑蝥素是昆虫纲动物大斑蝥的有效成分,外用对皮肤有止痒、改善局部神经营养及刺激毛根,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但毒性较大.因此,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其为育发类化妆品限用物质.目前,育发类保健用品中斑螯素的含量测定参照<化妆品卫生规范>执行,因育发类保健用品多为各种中药材的乙醇提取液,组分复杂,在样品预处理用三氯甲烷萃取时,乙醇与三氯甲烷互溶,同时,出现严重乳化现象,无法分层.因此我们对测定斑螯素的适宜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OV-17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该类产品中斑螯素含量,经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斑蝥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基本概况和研究进展

    作者:杜洪飞;曾瑶波;张毅;刘晓玲

    本文概述了三大经典代表斑蝥类化合物的来源和物化性质,综述了其合成策略和基本合成路线。随后着重综述了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基本概况,及其近年来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其与抗癌机理密切相关的特异性结合酶,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PP)中PP1、PP2A和PP2B的抑制活性和选择性的构效关系。总结了斑蝥类新型生物活性小分子的设计和发展方向。

  • LC-MS/MS研究斑蝥中斑蝥素类化学成分

    作者:曾瑶波;张渝渝;唐安明;杨大坚;李晨;刘国强;张毅

    目的:运用LC-MS/MS技术对斑蝥中斑蝥素类化合物进行成分分析鉴定。方法:待分析组分经HPLC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后进行LC/MS/MS分析,经正、负离子预扫描,选择正离子扫描方式对各个分离成分进行扫描,得到扫描图谱,推断相对分子质量。结果:共分析鉴定8个斑蝥素类化合物,其中3个为同分异构体。结论:LC-MS/MS能快速、准确地鉴定斑蝥中斑蝥素类化学成分,以结合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体内。

  • 斑蝥素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作者:李真真;岳巧欣;王杰;臧琛;易红;李鹏岳;赵庆贺;陈燕军

    目的:制备pH敏感斑蝥素聚合物胶束纳米制剂,以提高斑蝥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考察该制剂在弱酸性条件下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oly(ethylene glycol)-b-polylactide,PELA]和聚乙二醇-聚乳酸-聚(β-氨基酯)[poly(ethylene glycol)-b-polylactide-b-poly(β-amino ester),PELA-PBAE]为载体,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斑蝥素胶束.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胶束的微观形态,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HPLC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袋透析法测定纳米胶束在不同pH条件下的释放特性.结果:斑蝥素胶束呈明显的球状结构,PELA载药(PELA-C)胶束和PELA-PBAE载药(PELA-PBAE-C)胶束的粒度分别为21.6,21.2 nm,且至少在5d内稳定;载药量分别为1.68%和1.72%,包封率分别为92.0%和88.8%;在pH5.5下的8h累计释放率分别为24.7%和79.1%,在pH 6.5下的8h累计释放率分别为13.6%和50.0%,在pH 7.4下的8h累计释放率分别为10.2%和13.9%.结论:PELA-PBAE作为纳米载体能明显提高斑蝥素的水溶性,体外释药具有显著的pH响应性能,在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

    作者:党云洁;王国杰;杜宇坤;何晓明;杜青

    目的:以卡波姆和壳聚糖为生物黏附材料,制备斑蝥素多单元胃黏附缓释片,以提高斑蝥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得到平稳持久的释药效果.方法:制备斑蝥素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黏附材料,正交试验优选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的处方,考察该制剂在大鼠体内的黏附性、体外释放度及其在比格犬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以卡波姆934-壳聚糖(1∶1)为黏附材料,每片黏附片的处方为斑蝥素5 mg,β-环糊精175 mg,卡波姆934 50 mg,壳聚糖50 mg,交联聚维酮80 mg,硬脂酸镁4 mg.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在体外3h时释放度25%~35%,12h时释放度≥85%.8h后制剂依然黏附在Wistar大鼠的胃黏膜表面.Beagle犬口服片剂后,药物在体内可缓慢、持久释放,相对生物利用度172%.结论:体内、外研究表明制备的斑蝥素黏附片具有良好的胃黏附性能和缓释特性,且血药浓度平稳持久,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 复方斑蝥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作者:米彩峰;刘珍;王延琦

    目的:建立复方斑蝥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复方斑蝥胶囊中主要成分斑蝥素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制剂中的主要药味人参、黄芪、刺五加进行薄层鉴别.结果: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斑蝥素的含量,在0.02~0.7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4%,RSD=1.23%(n=5),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 斑蝥素引起小鼠急性中毒的器官损伤

    作者:邵好珍;马齐襄;胡晓炜;张鑫;封艳艳;孙笑;金琳;隋彤彤;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通过建立斑蝥素(cantharidin,CTD)诱导小鼠急性毒性模型,比较CTD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小鼠各器官损伤情况,探究CTD引起小鼠急性毒性的靶向器官及可能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CTD梯度剂量(2,3,4 mg·kg-1)一次性灌胃给药,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并获得CTD急性毒性剂量和佳取材时间.根据以上结果,以CTD急性毒性剂量给药,3h后使用戊巴比妥钠对小鼠进行麻醉后检测心电图,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的浓度.取心、肝、肾、肠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给药组小鼠不同剂量CTD给药后,小鼠的中毒反应随剂量升高而增大,CTD急性毒性剂量为4 mg·kg-1,平均死亡时间为(4.64±1.33)h.与正常组小鼠相比,CTD组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小鼠心电图出现异常J点上移,心率趋缓.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心肌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P<0.01);HE病理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TD组急性毒性剂量给药后引起小鼠小肠、肝脏、肾脏损伤不明显,心脏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结构紊乱,心肌间质充血及点状坏死,损伤严重.结论:心脏是CTD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关键靶向器官.

  • 斑蝥素与培美曲塞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联合作用

    作者:隋彤彤;田丽春;张鑫;马齐襄;封艳艳;胡晓炜;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探究斑蝥素(cantharidin,CTD)与培美曲塞(pemetrexed,MTA)联合用药对HCT116细胞产生的影响.方法:应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TM ZOOM)及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药联合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药联合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药联合对HCT116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衰老的影响;应用CompuSyn软件计算联合作用指数(CI).结果:与MTA单药组相比,MTA与CTD联合用药能够显著增加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P<0.01);显著增加凋亡水平(P<0.01);明显增加衰老水平(P<0.05);显著减少pro-Caspase-3的表达量,增加cleaved-PARP的表达量(P<0.01).同时,CompuSyn软件计算的CI<1,表明两药具有协同作用效果.结论:MTA与CTD具有良好的联合作用效果,能够通过诱发HCT116细胞凋亡以及衰老来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

  • 斑蝥素引起小鼠急性膀胱炎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作者:孙笑;盛鸿昊;胡晓炜;邵好珍;金琳;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探索斑蝥素(cantharidin,CTD)在1/2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条件下灌胃引起的小鼠急性膀胱炎的病理表现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与CTD给药1~14 d组.给药组分别以CTD 1/2 LD50灌胃给药不同天数,空白组给予等量的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后1次给药3h后取小鼠膀胱组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分别检测CTD给药1~14d小鼠膀胱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CTD给药1d组小鼠的膀胱组织中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斑蝥素给药1,3,8~12 d组膀胱组织病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黏膜上皮剥脱、黏膜上皮增生、固有层水肿或伴出血以及黏膜炎细胞浸润等组织炎症性病变.WB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CTD给药1d组,小鼠膀胱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蛋白,磷酸化的核转录因子-kappa B(p-NF-κB) p65蛋白,磷酸化的核转录因子kappa B的抑制蛋白alpha(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1).结论:CTD给药3h即可引起小鼠急性膀胱炎,且给药前7d机体对CTD导致的膀胱损伤尚有修复能力,给药8~14d膀胱表现出不可逆且逐渐加重的炎症性病变,Akt信号通路及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CTD引起的急性膀胱炎存在一定相关性.

  • 斑蝥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封艳艳;马齐襄;隋彤彤;孙笑;邵好珍;金琳;胡晓炜;邓恺文;范潇婷;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斑蝥素(cantharidin,CTD)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eTM ZOOM)以及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药物处理后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TD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技术,检测CTD处理后,HepG2细胞pro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检测ERK1/2抑制剂(PD9805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与CTD共处理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变化.结果:CTD在2.5μmol·L-时就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但不出现明显凋亡.CTD 5 μmol·L-1时HepG2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epG2细胞凋亡率达40.4%.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D 5μmol· L-组细胞pro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说明CTD 5μmol·L-组会出现细胞凋亡,与流式结果相符.CTD能够促进ERK磷酸化,但不能促进Akt磷酸化.结论:CTD 2.5μmol·L-具有抑制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5μmol·L-1时能够促进HepG2细胞凋亡,提示CTD既具有抑制细胞生长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CTD能够促进ERK磷酸化,但不能促进Akt磷酸化.

  • 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对小鼠毒性靶器官的影响

    作者:范潇婷;于睿鹏;董瑞娟;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比较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及两者靶器官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取Balb/c小鼠,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获得斑蝥素与去甲斑蝥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以1/2 LD50作为毒性研究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2周.2周后取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水平,取肝、肾、小肠和膀胱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比较.结果: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LD50分别为2.045,20.966 mg· kg-1.分别以1/2 LD50给药剂量给小鼠灌胃2周后,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斑蝥素组无显著差异;去甲斑蝥素可导致ALT,BUN水平显著性升高.肝、肾病理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斑蝥素组肝肾轻微病变,去甲斑蝥素组可见肝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变样,肾小球和小管弥漫性损伤.小肠病理结果表明,斑蝥素组导致肠道淋巴结肿大并分叶,去甲斑蝥素组症状较轻.膀胱病理表明,斑蝥素组发现血管炎症、膀胱移行上皮或黏膜层炎症反应,去甲斑蝥素组轻微移行上皮炎症反应.结论:临床前动物模型结果表明,去甲斑蝥素的毒性主要表现在肝脏和肾脏,斑蝥素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小肠和膀胱.

  • 肝宁片中斑蝥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宋桂娥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肝宁片中斑蝥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甲基硅橡胶(SE-30),涂布浓度为5%,柱长2m,柱温17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250℃;气化室温度200℃;进样量1 μl.结果 斑蝥素进样量在0.01~0.1 μg之间与峰面积星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93%,RSD为1.85%.结论 样品提取简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等特点,可作为该药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 斑蝥素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

    作者:党云洁;朱春燕

    目的:测定斑蝥素单剂量静脉和口服给药后的比格犬体内的药-时曲线,并与斑蝥素静脉单剂量给药相比,计算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方法:6只比格犬给药,血样盐酸酸化后,乙酸乙酯萃取,使用GC-MS方法测定血浆中的微量斑蝥素,用WinNonLin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比格犬静脉注射斑蝥素(34 μg·kg~(-1))的主要药代学参数:AUC(203.5±23.8)h·μg·L~(-1),CL(168.8±18.6)mL·h~(-1)·kg(-1).t_(1/2)(0.69±0.03)h;比格犬单剂量口服斑蝥素(102μg·kg~(-1))主要药代学参数是:AUC(160.4±26.9)h·μg·L~(-1),CL(649.1±97.7)mL·h~(-1)·kg~(-1),t_(1/2)(0.38±0.1)h.与静脉注射相比,生物利用度为26.7%.结论:比格犬口服斑蝥素后,斑蝥素在犬体内的吸收较少,提示要提高斑蝥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临床用药有效性.

  •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

    作者:王正;安中原;王东;尹永芹;赵越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正十四醇为内标物,采用RTX-1701毛细管气相色谱柱(15 m×0.32 mm,0.25 μm),分析了2种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样品.结果:以正十四醇做内标物,斑蝥素对照品线性范围0.051 88~0.622 56 μg(r=0.999 3),精密度RSD 2.0%.以酸水解后超声提取方法处理的样品中斑蝥素含量约是采用药典方法处理的样品含量的1.5倍.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省时,结果准确,可作斑蝥及斑蝥素制品中斑蝥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艾迪滴丸中斑蝥素的含量

    作者:王金;曲韵智

    目的:建立艾迪滴丸中斑蝥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艾迪滴丸中斑蝥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P-5(0.32 mm×30 m,0.25μm),检测器为FID检测器,载气为氮气,流速5 mL·min~(-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00℃,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9.0%,RSD 1.9%,线性范围10.4~100.4 mg·L~(-1),r=0.999 9,重复性RSD 1.6%(n=5),精密度RSD 1.1%(n=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艾迪滴丸中斑蝥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斑蝥及其近缘种属药用资源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辉;陈建伟;李祥

    作者综述了近年来斑蝥及其近缘种属药用资源的研究进展.以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含斑蝥素昆虫,除芫菁科7属45种外,还有同翅目蜡蝉科的鼻蜡蝉属Zanna、蜡蝉属Fulgora、翅蜡蝉属Lycorma,鞘翅目拟天牛科中Oxocopis属、Heliocis属、沃黄拟天牛属Xanthochroa,曹氏拟天牛属Oedemera等7个近缘属9种.斑蝥素药用新资源丰富,斑蝥素生物合成具有生物亲缘关系,斑蝥素形成与生态有一定关系,活体提取等斑蝥资源利用的新方法受到重视.

    关键词: 斑蝥 斑蝥素 资源
  • 斑蝥水提液中斑蝥素与斑蝥酸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蒋颖;刘红波;曹琴;朱振华;史乙伟;钱大玮;唐志书;赵步长;段金廒

    研究斑蝥水提液中斑蝥素与斑蝥酸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转化规律.采用UPLC-TQ-MS分别测定不同pH、不同温度及光照条件下斑蝥水提液中斑蝥素与斑蝥酸的含量.结果显示,斑蝥水提液中斑蝥素的含量随pH的上升而逐渐降低,而其中斑蝥酸的含量变化则相反;斑蝥水提液于不同pH条件下,分别置于25,40℃及25℃光照90 d,定时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斑蝥素与斑蝥酸在起始的10 d内含量变化较大,具体表现为酸性溶液中斑蝥酸含量的下降与斑蝥素含量的上升,碱性溶液中斑蝥酸含量的上升与斑蝥素含量下降.此后,各条件下两者的含量基本不变.研究表明pH是影响斑蝥水提液中斑蝥素与斑蝥酸含量的主要因素,两者随溶液pH的改变而相互转化,高温与光照可加快这种转化的平衡速度.该研究结果可为以斑蝥药材为原料的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斑蝥成虫食物及投食方式探讨

    作者:陈仕江;程地芸;曾纬;任凌燕

    斑蝥为传统动物药,具有破血消(疒徽),攻毒蚀疮等功能,用于(疒徽)瘕,积年顽癣,瘰疬,恶疮死肌等症.另外,斑蝥素还有抗病毒,升高白细胞,抑制堇色毛癣菌等作用.近年来多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尤其对原发性肝癌有特殊疗效,是目前重要的抗癌、治癌和抗病毒的中药材.由于人工植被的改变、豆类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加上人为的大量捕捉,斑蝥野生资源越来越少,远不能满足药用需要,成为紧缺的动物药材之一.

156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