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分析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在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炎症性或机械性梗阻或盲目再手术,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使病程增长、病情加重,为了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本文通过对近两年间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FDGE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为临床上诊断治疗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提供参考依据.
-
益气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消痞汤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服用益气消痞汤,对照组30例服用枳术丸.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以及胃动素、胃泌素及钡条胃排空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胃胀、胃痛、早饱、食少4个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乏力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恶心、嗳气、便溏的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有19例存在胃排空延迟,治疗后14例胃排空延迟改善,有效率为73.68%.结论 益气消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优于枳术丸.
-
胆汁反流性胃炎宜治本顾标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所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屏障,损伤粘膜上皮,引起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
-
益胃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8例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导致的慢性并发症,表现为胃肠神经功能受损、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常见的症状包括早饱、餐后腹胀、恶心、呕吐、嗳气、胃纳减退等.笔者于2002年8月~2006年6月应用中药益胃消痞汤加减治疗DGP38例,并设西药治疗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2.37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窦壁内NO含量与胃排空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运动障碍的化学机制.方法病例选择:按照罗马Ⅱ诊断标准选择FD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5岁.按磁示踪法测定胃半排空功能的结果进行分组,FD1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9岁,胃排空正常;FD2组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44.2岁,胃排空延迟;对照组4例;男女各2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42.5岁,无任何胃部病变,且胃排空正常的健康者.
-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非手术治疗的护理进展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tionall Delraged Gastnic Emptying,FDGE)是腹部手术特别是胃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1].随着外科手术数量增加,高龄特别是有并发症的中老年病人以及其他危重症病人手术增多,近年来FDGE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的相关因素及处理
随着高位食管胃吻合数量的不断增加,食管癌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已经成为食管外科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综合了近年来在此方面研究的大宗病例分析,各种手术改进方法的对比,现今食管癌临床病理学、生理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以及近年来胃排空延迟治疗方面研究的新认识,从术前、手术和术后的各个环节及病理、生理等角度,分析了可能导致术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的各种相关因素,并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
肥大细胞与功能性胃肠疾病
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胃肠道有着广泛的分布,不同部位的MC存在形态学及生物学功能的差异.MC参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应激、炎症刺激等因素关系密切.MC的活化可导致肠道分泌-运动功能异常,胃排空延迟,可提高内脏对痛觉的敏感性,并参与了脑肠轴调节消化功能的过程.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分型、胃排空功能、胃肠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测及血中胃肠激素检测,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症状分型、胃排空和胃肠激素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以FD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罗马Ⅱ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三个临床亚型,每型患者随机取10人为一组,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步观察胃排空及相关胃肠激素的变化.胃排空检测后,再将30例FD患者分为2组,胃排空正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通过99mTc标记的固体餐检测胃排空,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中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P物质(substance P,SP)的含量.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外周血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结果:溃疡样型组40%胃排空延缓,胃半排空时间(GET1/2)及各时间段胃排空率(GE%)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动力障碍样型组、非特异性型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SS升高(P<0.05),MTL,SP,NO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力障碍样型组70%胃排空延缓,GET11/2延长(P<0.05),GE%15 min,30 min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45 min及45 min以后各时间段减低(45 min,P<0.05;60min,P<0.05;90min,P<0.01;120 min,P<0.01);外周血SS升高(P<0.05),MTL、SP、NO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非特异性型组70%胃排空延缓,GET1/2延长(P<0.05),GE%15 min、30 min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45min及45min以后各时间段减低(45min,P<0.05;60min,P<0.05;90 min,P<0.01;120 min,P<0.01);外周血SS升高(P<0.05),MTL,SP,NO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D胃排空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SS升高(P<0.05),MTL,SP,NO无显著性差异(P>0.05).FD胃排空延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SS,NO升高(P<0.05),MTL降低(P<0.05),S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D患者有明显的胃动力障碍,以动力障碍样型和非特异型为明显,各亚型间存在不同发病机制,症状分型有利于经验性治疗,对FD患者进一步行胃排空检测,有利于明确胃排空情况,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外周血MTL降低、NO含量升高与FD患者胃排空延迟有关.SS,SP与FD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糖尿病胃肠并发症诊疗经验
糖尿病胃肠并发症主要包括:胃轻瘫、肠病(可导致腹泻、便秘、大便失禁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胃轻瘫可能的表现有:早饱、恶心、呕吐、胃胀、餐后饱胀感、上腹痛等.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采用胃排空闪烁摄影检查(gastric emptying scintigraphy ),若发现餐后胃排空延迟.可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应当尽可能做到:不用减弱胃动力的药物,控制血糖,增加饮食中水分含量,少食多餐,戒烟限酒.减少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少吃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如:胃复安.红霉素)有助于控制胃轻瘫症状.糖尿病相关性便秘和腹泻的治疗是一种支持性疗法,主要是为了控制症状.非酒精性肝病常见于肥胖者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肝转氦酶升高,需要着重考虑导致肝病的其他原因,包括:肝炎和血色素沉着症(hernochromatosis).逐渐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及药物疗法(如: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可能会使肝转氨酶恢复正常,不过,目前尚不清楚非酒精性脂肪肝强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控制血糖对于治疗大部分胃肠并发症都很重要.
-
浅谈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手段
2013年《美国胃肠病杂志》刊发《胃轻瘫临床管理指南》,指南定义胃轻瘫必须符合:具有胃轻瘫症状、排除幽门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出口梗阻、确诊胃排空延迟三个条件,推荐以营养治疗为主,药物及其他疗法为辅的治疗原则.回顾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研究始于1937年,Ferroir通过X线观察到糖尿病患者胃动力减弱、胃排空延迟及胰岛素可以减轻胃动力障碍,1945年Rundles首先报道了胃排空延迟与血糖之间关系,并指出糖尿病患者内脏神经病变是胃排空延迟的原因,1958年Kassander提出“糖尿病胃轻瘫”概念.
-
中医告诉你如何治疗胃轻瘫
发生胃轻瘫时患者可有胃脘胀满、早饱厌食、反复暧气、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症状,甚至胃石形成.胃轻瘫除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痛苦,导致部分患者营养不良外,大的问题在于它对降糖治疗造成的严重干扰.胃排空延迟可直接影响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使血糖高峰值后延.
-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胃排空延迟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胃排空延迟情况,探析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5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胃排空延迟情况以及护理措施.结果 该次探究中并发术后胃排空延迟的患者例数是5例,其中单一并发胃排空延迟的例数是1例,其余4例患者为同时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均一期愈合出院,未出现感染症状.结论 观察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胃排空延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根据原因和临床表现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糖友您还“便秘”吗?
糖友小王,自从发现糖尿病后,他完全改变了以前的饮食习惯,开始从饮食和运动上控制血糖.但是过了几个月他发现自己出现了便秘的情况,没发现糖尿病的时候他没有出现过便秘,这让他很担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便秘.很多糖友都会像小王那样出现便秘,而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胃植物神经受损,使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便秘不但使病人痛苦,还会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影响病人情绪,使胰岛素的对抗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成为血糖升高的诱因.如果病人有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或严重的冠心病,便秘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而突然失明,或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必须积极地治疗便秘.
-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成治疗
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可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胃蠕动减少,甚至胃酸分泌减少,粘膜萎缩,可有上腹部胀满、痞闷、疼痛,伴有顽固性恶心、呕吐等.属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可能与微血管病变引起植物神经营养失调和脂肪、糖、蛋白质的代谢紊乱有关.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 DG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宁波李惠利医院308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08例患者分为DGE组及无DGE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法对围手术期可能发生DGE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8例患者中55例术后发生DGE (17.9%),根据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分为A、B、C 3级,其中A级22例(7.1%),B级19例(6.2%),C级14例(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胰胃或胰肠吻合)、术后胰瘘、术后胆瘘及术后腹腔感染是术后发生DG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 OR=1.19, P=0.046)、术后胰瘘(OR=1.33,P=0.014)、术后胆瘘(OR=1.43,P=0.047)及术后腹腔感染(OR=1.51,P=0.001)是术后发生DGE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胰瘘(OR=3.692,P=0.021)及腹腔感染(OR=3.725,P=0.003)是发生B级和C级DG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GE的发生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术后胰瘘、胆瘘及腹腔感染增加DGE的发生率,胰胃吻合由于其较低的术后胆、胰瘘发生率从而降低了DGE的发生率。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相关因素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各级胃排空延迟71例,发病率为36.2%.其中A级44例(22.4%),B级12例(6.1%),C级15例(7.7%).死亡3例,均为胰瘘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为1.5%.身体质量指数(BMI)、布朗吻合、临床胰瘘、腹腔积液与胃排空延迟发生有关,且BMI≥25 kg/m2、临床胰瘘、腹腔积液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临床胃排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排空延迟主要与术后并发症有关.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处理胰瘘、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有助于减少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并促进其恢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查找公开发表在国内外期刊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的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运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5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如下:年龄、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对DGE发生率无明显影响;术前合并胆管炎(OR =3.39,95% CI:1.97 ~5.82)、低蛋白血症(OR =2.53,95% CI:1.59 ~4.02)、术中出血量大于1L(OR=1.98,95% CI:1.18~3.33)、术后胰漏(OR =3.84,95% CI:2.71 ~5.44)和腹腔感染/脓肿组(OR =3.95,95% CI:2.87 ~5.43)可导致DGE发生率明显增高;切除幽门可降低DGE发生率(RR =2.06,95%CI:1.05~4.05);结肠前吻合比结肠后吻合DGE发生率低(RR =0.74,95% CI:0.56 ~0.99);毕Ⅱ式吻合比Roux-en-Y吻合临床相关DGE发生率低(RR =0.30,95% CI:0.11 ~0.79);布朗吻合可降低临床相关DGE的发生率(OR=0.36,95%CI:0.17 ~0.77).结论 术前低蛋白血症、胆管炎、术中失血量大和术后腹腔并发症是DGE发生的高危因素,而幽门切除、结肠前吻合、毕Ⅱ式吻合和布朗吻合可降低DGE发生率.亚组分析发现DGE定义不同是本研究异质性来源之一.
-
横结肠系膜L孔在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横结肠系膜L孔在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胃肠吻合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12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二科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均采用横结肠系膜L孔行结肠后胃空肠吻合且符合纳入标准.观察横结肠系膜L孔在腔镜下的解剖标志和特点;分析患者的术后拔胃管时间、进食固体食物时间、胃排空延迟发生率等.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拔除胃管时间(2.8±1.4)d、进食固体食物时间(6.4±1.7)d、术后住院时间(12.8±4.0)d.9例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11.2%(9/80),其中主要为A级(7例),主要表现为进食后腹胀、无呕吐,经口服促胃肠动力药物后治愈.结论 横结肠系膜L孔可以作为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重要解剖标志;经横结肠系膜L孔行结肠后胃肠吻合,手术入路直接、安全有效,降低了胃肠吻合操作难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42例PPPD与同期104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SPD)围手术期并发症,对可能影响PPPD术后发生DGE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PPPD与SPD手术时间、失血量相当,PPPD组术后胰瘘明显少于SPD组,两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PD组DGE发生率为35.7%,显著高于SPD组的18.3%(P=0.024).与手术时间<6 h者相比,手术时间>6 h者DGE发生率明显增加(17.2%对76.9%,P<0.05).结肠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DG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者(50%对20%,P=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胰瘘、胆瘘等腹腔并发症并非导致DGE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也无预防DGE的效果.结论 PPPD术后DGE是其常见的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采取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目前尚无确切药物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