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周围注射氯氨酮对皮下注射蜜蜂毒引起的猫脊髓广动力阈神经元长时程持续性放电增强的抑制效应

    作者:李会莉;陈军;罗层

    通过应用单细胞细胞外电生理记录,在乌拉坦-氯醛糖合剂麻醉状态下,对在猫后爪局部注射单-剂量的氯氨酮对皮下让射蜜蜂毒引起的背角wDR神经元放电增强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在wDR神经元周围感受野皮下注射蜜蜂毒可诱发出超过背景放电1小时的单相持续性放电增强。在感受野中心蜜蜂毒注射部位用氯氨酮(100 mmol/L,0.1 ml局部预处理组(3.10=:.42放电数/秒,n=5)与盐水对照组(7.61±0.17放电数/秒,n=5)相比对神经元的放电增强可大幅度地抑制60%。而且.用相同剂量的氯氨酮局部后处理组(1.51±0.06放电数/秒,n=5)与盐水对照组(7.76±0.15放电数/秒,n=5)相比,对神经元的放电增强可明显抑制8l%。不过,用相同剂量的氯氨酮在未经蜜蜂毒处理的对侧后爪相应区域皮下给药,对WDR神经元放电增强不产生任何影响。提示局部注射氯氨酮的抑制效应并非是全身效应的结果。目前的结果提示,氯氨酮除了部分地通过阻断钠离子和电压敏感性钙通道的作用外,主要通过周围NMDA受体发挥它的局部镇痛效应。

  • 外周NMDA受体介导蜜蜂毒诱导的持续性伤害性反应的行为学研究

    作者:罗层;陈军

    为了探讨外周NMDA受体是否介导大鼠足底皮下注入蜜蜂毒诱导的持续伤害性行为反应,本研究应用动物痛行为学定量方法评价局部用药对持续伤害性行为反应的作用效果.大鼠足底皮下注入蜜蜂毒可以诱导动物产生长达1h以上的持续、单相性的自发痛反应,其表现为自发缩足反射、抬足、舔足甚至咬足行为.注入蜜蜂毒之前局部给予非竞争性的NMDA受体通道阻断剂氯胺酮和MK-801.局部注入25mmol/L和50mmol/L氯胺酮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的缩足次数和抬足、舔足时间,其对缩足反射的抑制率分别为20.90±2.88%和45.76±13.99%,对抬足、舔足时间的抑制率分别为39.53±10.05%和59.94± 5.53%.同样.局部注入10μmol/L和100,μmol/L的MK-801也产生了类似的抑制作用,其对缩足反射的抑制率分别为22,84±3.12%和49.53±5.36%;对抬足、舔足时间的抑制率分别为17.49±5.67%和53.49±3.87%.然而,对侧足底注入氯胺酮和MK-801对同侧蜜蜂毒诱导的自发痛反应没有影响,说明氯胺酮和MK-801的作用并非全身效应.本实验提示外周NMDA受体的激活参与密蜂毒诱导的持续自发痛反应过程.

  • NMDA受体在阿片类精神依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成楷;蒋奇阳;余守洋;罗素元

    药物依赖是一种以强迫性觅药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1,2].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依赖分为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精神依赖又称为心理依赖,是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心理满足、愉快的感觉,因而需要定期地或连续地使用它以保持那种舒适感或者为了避免不舒服.凡能引起令人愉快意识状态的药物即可引起精神依赖.引起精神依赖的药物种类很多,其中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是典型的一类.有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依赖机制与一些神经递质的紊乱和失调有关[3],表现为谷氨酸能神经元使突触后膜产生可塑性,通过改变突触可塑性引起对药物的依赖.谷氨酸是体内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一方面参与正常神经生理活动,在神经可塑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过度激活谷氨酸受体可产生兴奋性神经毒性,导致神经系统发生生理病理性变化.因此,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在阿片类药物依赖的研究中越来越受重视.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3亚基研究进展

    作者:邓天翔;林如意;魏晓菲;王钦文

    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是一种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这类受体还包括KA受体(kainic acid receptor,KAR)和AMPA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propionate receptor,AMPAR).绝大部分NMDA受体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兴奋性突触传递,也是大脑皮层神经活动和突触可塑性不可缺少的成分[1].NMDA受体的异常和多种神经疾病有关,包括精神分裂症、神经变性疾病、中风和神经性疼痛等[2].

    关键词: NR3 NR3A NR3B NMDA受体 突触
  • NMDA受体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组织中表达研究

    作者:彭瑞云;高亚兵;肖兴义;王德文;陈浩宇;吴小红;刘杰;徐龙河;胡文华;蔡宝仁

    脑震荡是一种轻型颅脑损伤,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在脑震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 左旋多巴对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质 NMDAR1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晓楠;陶军;张劲松

    目的:检测敏感期内单眼形觉剥夺大鼠应用左旋多巴后视皮质中NNMDAR1的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对比,探讨左旋多巴改善视功能的作用部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选取60只2周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15只,另外45只行单侧眼睑缝合制作单眼形觉剥夺动物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单眼形觉剥夺组( MD组),生理盐水组(NS组),左旋多巴组(LD组),每组各15只。各组大鼠均在正常日光照射条件下饲养至45日龄。处死MD组及正常组大鼠,分别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这两组大鼠视皮质中NMDAR1的表达情况。 LD组和NS组在46日龄时分别给予左旋多巴(40 mg/kg )和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8d,分别用前述方法检测视皮质中NMDAR1的表达。结果:MD组大鼠视皮质中NMDAR1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LD组大鼠视皮质中NMDAR1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NS组。
      结论:NMDAR1与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有关,左旋多巴能够逆转因形觉剥夺引起的NMDAR1表达下降。这一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改善视功能的作用有关,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于视皮质。

  • Memantin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长期神经保护效应

    作者:王枫;雷翀;邓姣;桑韩飞;马锐;熊利泽

    目的: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MEM)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长期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对照组,MEM 5,10,20 ms/kg组(n=16).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行线栓法阻闭大脑中动脉(MCAO)120 min.MEM各组分别在脑缺血后15 min腹腔注射MEM 5,10,20 ms/kg,对照组在脑缺血后15 min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再灌注7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处死动物后行2,3,5-氯化三苯四唑(TYC)染色,测定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酶联免疫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仅(TNFa),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再灌注7 d后,神经功能评分MEM 10,20 mg/kg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MEM 20 ms/kg组优于MEM 10 ms/kg组(P<0.01),MEM 5 ms/kg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脑梗死容积MEM 10,20 ms/kg组明显小于对照组,MEM 20 ms/kg组小于MEM 10 nw/kg组(P<0.01),MEM 5 ms/k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含量对照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MEM 10,20 mg/kg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EM 5 ms/kg组较对照组TNFct,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M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长期神经保护效应,此神经保护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TNFFα,IL-6含量相关.

  • D-丝氨酸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NMDA受体功能的调制作用

    作者:李延海;王珏;张广军

    目的:观察在发育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上D-丝氨酸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NMDA受体功能是否具有调制作用.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13-15 d SD大鼠视皮层Ⅱ/Ⅲ层椎体神经元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观察D-丝氨酸对mEPSCs的调制作用.结果:mEPSCs包含两种受体电流成分,即AMPA受体与NMDA受体电流成分;应用外源性D.丝氨酸(1,10和100μmol/L)均增强了mEPScs的NMDA受体电流成分(P<0.01),并呈现浓度依赖性,而应用NMDA受体阻断剂D-APV(50μmol/L)完全阻断这种增强效应.此外,D-丝氨酸没有影响mEPSCs的AMPA受体电流成分.结论:在大鼠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上,突触后NMDA受体的甘氨酸结合位点是不饱和的,应用外源性D-丝氨酸可以增强NMDA受体功能,本研究为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 NMDA和AMPA型谷氨酸受体亚基在成年大鼠前脑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的分布

    作者:魏丽春;石梅;曹荣;陈良为

    目的:观察前脑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和使君子酸(AMPA)型谷氨酸受体的分布. 方法:应用成年SD大鼠前脑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NMDA和AMPA受体六种亚基的细胞定位. 结果:在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有NMDA受体亚基NR1,NR2C及AMPA受体亚基GluR1,GluR2/3,GluR4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免疫阳性产物则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或细胞膜. 半定量分析表明NR1和GluR4阳性细胞的数目和染色密度均高于NR2C,GluR1和GluR2/3阳性细胞. 结论:结合以往研究,NMDA和AMPA受体亚基在大鼠前脑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定位结果提示NMDA和AMPA受体可能参与该区域神经发生等功能活动的调节.

  • NMDA受体与NOS在大鼠脊髓中间外侧柱的定位和生后发育

    作者:魏丽春;石梅;马海昕;王志祥

    目的探讨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DAR1和NMDAR2A/B亚基)、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还原型辅酶II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d)活性在大鼠脊髓中间外侧柱(IML)的定位与生后发育特征. 方法在甲醛固定的脊髓切片上,进行ABC法免疫染色和NADPH-d组织化学反应与半定量分析. 结果 NMDAR1,NMDAR2A/B,NOSⅠ和NADPH-d反应产物丰富地分布于IML,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样纤维终末. 在生后早期发育中它们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生后7 d(P7)有微弱或中等的表达,随后逐渐上调,P21或P28达到高峰,然后保持于此水平于成体动物. 结论 NMDA受体-NO通路可能是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途径,并参与神经元生后发育成熟的调控过程.

  • NMDA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吴保鑫

    NMDA受体是电压配体双重门控离子通道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信息传递和突触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介导了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的发生和发展。 NMDA受体是由NR1、NR2、NR3三种不同亚基组成的复合体,三种亚基分布于大脑皮质、间脑、脑干、小脑等各脑区,在脑组织中的含量非常丰富,广泛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等疾病的病理过程,引起血管痉挛、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脑组织肿胀、炎症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凋亡等。本文对NMD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在脑血管疾病中作简要综述。

  • Parvalbumin阳性中间神经元缺陷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邓潇斐;郭建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重性精神病,其原因尚不明确.经典的多巴胺缺陷理论假说在某些方面欠缺解释力;与此同时,关于Parvalbumin阳性的中间神经元(后简称PV+神经元)缺陷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逐渐明晰,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PV+神经元在绝大部分脑区中是一种快速放电的抑制性神经元,参与了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兴奋/抑制平衡的维持和神经发生等.而在精神分裂症中,PV+神经元的异常在患者和动物研究中都被普遍证实,并发现与NMDA受体缺陷、gamma波异常和氧化应激存在某些关联.

  • NMDA受体的结构与药理学特性

    作者:韩太真;李延海

    NMDA受体是一类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其功能主要参与发育过程中神经回路的细化及触发多种形式的突触可塑性.近年来的证据表明,组成NMDA受体的亚单位有着复杂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NMDA受体的数量、分布和亚单位组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发育过程中,神经元活动时,以一种细胞特异性和突触特异性的方式变化着.这种NMDA受体的双向变化是突触可塑性重塑的基础,而其调节的异常又可导致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如可卡因成瘾、精神分裂症等.

  • 应激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亮生;林贤浩

    应激与中枢谷氨酸神经系统,特别是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有关.本文就应激与NMDA受体关系进行较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 应激 NMDA受体 关系
  • 谷氨酸NMDA受体激活双重作用的教学体会(摘要)

    作者:杨蓓;邹挺

    为了培养研究生在文献中抓住有用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我们以NMDA受体激活在LTP和LTD以及NMDA 受体激活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相反作用为例进行探讨.我们收集相关资料,根据研究发展线索进行分析,如NMDA受体激活引起LTP和LTD首先是通过高频电刺激引起LTP、低频电刺激引起LTD观察到的现象,随后发现是由同样的NMDA、AMPA受体引起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的NMDA受体亚单位是确定极性的关键因素,含NR2B亚单位的NMDA受体引起LTD,含NR2A亚单位的NMDA受体引起LTP,分析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发现CaMKII介导了增强过程而钙调神经磷酸酶介导了抑制过程;又如激活NMDA受体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相反作用现象是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谷氨酸和NMDA观察到的,因为这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激起众多学者探讨其机制.

  • 氯胺酮滥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菊;卞士中

    氯胺酮为非竞争性NMDA受体阻断剂,作为一种分离性麻醉药应用于临床,其作用机制复杂,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致幻作用而被滥用于各种娱乐场所,是目前药物滥用中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在阐述氯胺酮的药理学及毒理学特性的基础上,复习了氯胺酮与NMDA受体、多巴胺受体等神经生物学相关受体的相互作用,综述氯胺酮滥用的现状、滥用的可能生理机制及其滥用后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NMDA受体在呼吸中的作用

    作者:张明华

    NMDA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一种亚型,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学习与记忆、损伤,消化以及呼吸等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NMDA受体在呼吸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 R1JHL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作者:李桂新;孙长凯;程桂芝;罗建红;李芳;徐淑君

    目的:制备、纯化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NR)主亚基RIJHL单克隆抗体.方法:NR1杂交瘤细胞腹腔注射BalB/C小鼠制备抗体,Protein A-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纯化单抗, Western-blot鉴定该单抗特异性.结果:纯化后单抗识别大鼠脑组织膜蛋白中约115KD大小的单一条带.结论制备、纯化了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NR1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NMDA受体提供了工具.

  • NMDA受体主亚基NR1抗原表位分析

    作者:李桂新;孙长凯;程桂芝;罗建红;李芳;白璐璐

    为了获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NR)主亚基NR1抗原表位信息,Protein A-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纯化NR1分子PreM1片段R1JHLmcAb, 以纯化后的R1JHL单抗筛淘噬菌体展示随机十二肽库,对筛选克隆进行特异性ELISA检测,提取阳性克隆噬菌体单链DNA进行序列分析,获得一阳性克隆序列HYNLSSDRKVRL,与R1JHL单克隆抗体识别序列相比,二者存在一致性序列DRK,提示DRK有可能为NR1膜蛋白PreM1片段上的一个B细胞表位,上述实验为进一步确定NR1膜蛋白PreM1片段上R1JHL单克隆抗体识表位及表位疫苗免疫干预防治兴奋毒性脑损害策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379 条记录 19/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