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大鼠脊髓谷氨酸与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闫丽萍;易建良;徐恒泽;李守栋;马骋

    目的 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觉过敏及其脊髓谷氨酸(Glu)与NMDA 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逐一行基础痛阈测定,剔除痛阈过高和过低者后,随机分出假手术组(n=16)和模型动物组.模型动物组实施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CI)手术.待模型成功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手术组和电针组(n=16).电针"委中"和"环跳"穴,观察其对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影响,并以OPA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测定脊髓Glu水平以及背角Glu和NMAR1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 CCI手术可明显降低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手术组10d时分别为(12.10±2.25)g和(10.09±1.23)s,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手术组脊髓Glu水平明显升高,为(23.66±4.37)μmoL/mg,其损伤侧背角Glu阳性终末表达减少(0.16±0.01),NMAR1的阳性表达升高(0.12±0.03),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电针连续7次十预后,脊髓Glu水平以及背角Glu终末和NMAR1阳性表达均被逆转,与手术组各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与此同时明显改善CCI大鼠的痛敏状态与痛行为.结论 电针减轻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有效地抑制大鼠脊髓相应节段Glu的释放、调整NMDA受体的功能状态有关.

  • 音乐对大鼠杏仁核神经元NMDA受体表达的作用

    作者:王晓亚;万云云;黄燕;王增贤

    目的 研究音乐刺激对大鼠杏仁核神经元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给予音乐刺激,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方法和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音乐刺激后,大鼠杏仁核神经元NMDA受体表达和NMDA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的密度变化.结果 音乐刺激后,大鼠杏仁核神经元NMDA受体免疫染色的光密度比对照组增加,从对照组的(8.72±1.31)增加到持续音乐组(16.91±2.07),生后音乐组(15.52±1.71),生前音乐组(9.11±1.51);NMDA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的体积分数(%)、表面积密度(1/mm2)和突起长度密度(1/mm2),从对照组(5.64±1.23)%、(0.776±0.035)1/mm2、(0.936±0.135)1/mm增加到持续音乐组(12.51±3.02)%、(1.513±0.353)1/mm2、(2.527±0.436)1/mm,生后音乐组(11.64±3.23)%、(1.476±0.337)1/mm2、(2.472±0.401)1/mm,生前音乐组(6.34±1.27)%、(0.796±0.041)1/mm2、(1.077±0.142)1/mm,这些变化以持续音乐刺激组明显,生后音乐刺激组次之,生前音乐刺激组和对照组弱.结论 音乐刺激能增强大鼠杏仁核神经元NMDA受体表达和NMDA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的密度,其增强作用具有刺激时间依赖性.

  • 地卓西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影响

    作者:沈思钰;傅晓东;费震宇;陈伟华;蔡辉;蔡定芳

    目的探讨地卓西平(Dizocilpine,MK-801)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影响.方法线栓法研制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大鼠模型, 观察MK-801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以及脑海马NMDA受体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结果 MK-801组缺血1、6、24小时各时相NMDA受体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缺血24小时MK-801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MK-801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脑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结合位点数的上调有关.

  • NOS抑制剂和MK-801对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毒蕈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惠芬;周文华;谢小虎;顾钧;唐甩恩;杨国栋

    目的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和NOS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RT-PCR方法检测m1-5mRNA水平.结果吗啡依赖大鼠脊髓注射纳洛酮1h后脊髓m1、m2、m3 和m4及脑干m1表达较依赖组减少,MK801(0.125 mg*kg-1)处理后脊髓m2 、m3和m5 以及脑干m2 和m5表达增加,脊髓和脑干m1 和m4表达减少;NOS抑制剂 L-NAME(10 mg*kg-1)处理后脊髓和脑干m1、m3 、m5受体表达减少.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以及NOS抑制剂对M 受体亚型基因调控是控制戒断症状的机制之一.

  • 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辉;阮怀珍;张金海;吴喜贵

    目的 研究高原低氧环境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生大鼠低氧模型和胎鼠低氧模型,采用爬杆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检测.结果 爬杆实验中习得的速度减慢,消退速度加快.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延长,撤除平台后跨越平台次数减少. 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到抑制,可能与长期低氧后海马NMDA受体数量和功能的下降有关.

  • 脑纹状体边缘区注射MK-801对大鼠逃避性长期记忆的影响

    作者:江刚;舒斯云;包新民;常铉;陈旭红

    目的探讨脑纹状体边缘区内微量注射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对大鼠逃避性长期记忆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MK-801组和对照组,在电Y迷宫中进行逃避性学习记忆训练后,立即向双侧边缘区内分别注射MK-801(2μg/侧)或等量生理盐水,5d后再复查比较Y迷宫试验成绩. 结果 MK-801处理前MK-801组和对照组动物的正确次数分别为23.10±4.23和22.63±3.34,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处理后5d, MK-801组和对照组动物的正确次数分别为18.30±3.92和23.00±3.12,MK-801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训练后立即双侧纹状体边缘区内注射MK-801可损害实验大鼠在电Y迷宫中的逃避性长期记忆,提示边缘区的NMDA受体涉及这种行为模式的长期记忆功能.

  • 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抑制剂Roscovitine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痛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晓杰;顾小萍;张威;张兢;马正良

    目的 探讨预先鞘内注射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n=9):对照组(C)、切口痛组(Ⅰ)、瑞芬太尼组(R)、Roscovitine组(ROS)、Roscovitine+瑞芬太尼组(ROS+ R).ROS,ROS+R组术前30 min鞘内给予Roscovitine10μl(50μg),余组给予20% DMSO10μl.除C组外均制作切口痛模型;R和ROS+R组切皮同时皮下泵注瑞芬太尼0.4ml (0.04mg/kg) 30 min.于术前24h、术后2h、6h、24h、48h检测大鼠术侧足底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结果 与C组相比,Ⅰ组术后PWMT、PWTL明显降低(P<0.01).与Ⅰ组相比,R组术后PWMT,PWTL明显降低(P<0.01);而ROS组术后PWTL明显升高[2h:(20.26±1.33)s,(17.97±0.47) s;48h:(22.15±0.60)s,(19.89±1.27)s] (P<0.05).ROS+R与R组相比,术后2h PWTL[ (19.13±1.72)s,(14.41±2.30)s]及PWMT[(10.4±1.95)g,(6.38±0.91)g]开始升高,分别持续至48h[(19.24±2.80)s,(14.87±1.95)s]和24h[ (8.88±1.41)g,(6.83 ±0.80)g] (P<0.05).结论 Roscovitine能减轻大鼠切口引起的热痛敏,并能缓解瑞芬太尼诱发的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

  • 小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罗炜;石翊飒;李涛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氯胺酮是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研究显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有密切的关系.动物实验已证明NMDA受体拮抗药可消除伤害性感受器的超敏反应,增强阿片药对神经损害性疼痛的镇痛作用[1].我科2008年1月至12月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咪唑安定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其安全性、有效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 NMDA受体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谢冬冰;郭玉婷;栾海蓉

    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受体的一种亚型,参与体内神经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可塑性、神经元的死亡等多种不同的生理、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NMDA不仅在神经系统发育、疼痛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参与非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胃肠运动,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其与胃肠道肿瘤及功能性胃肠病的关系,研究NMDA受体在其中的作用,为临床从NMDA受体途径治疗消化道肿瘤及功能性胃肠病提供新思路,并对此作一概述.

  • NMDA受体NR2A亚单位在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侯玉超;沈霞;吴保鑫;孙秀娟;花放;叶新春;齐素华;崔桂云

    目的 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NR2A亚单位在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凝血酶组、凝血酶+阿加曲班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后48 h,采用伊文思蓝法检测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干-湿重法测脑组织的含水量.采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出血后各时间点(0 h、0.5 h、6 h、24 h、72 h、120 h)血肿周围脑组织NR2A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1)阿加曲班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出血BBB通透性(P<0.05),血肿周围脑水肿明显减轻(P<0.05).(2)Western-blot结果显示,NR2A在6 h时开始增加,72 h达到高峰,在120 h时基本恢复.阿加曲班可以明显减少NR2A在72 h时的表达(P<0.05).结论 (1)NR2A参与了凝血酶诱导的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2)凝血酶可能通过上调NR2A表达引起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

  • 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区突触素及NMDAR2B表达的研究

    作者:郭铁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区突触素及NR2B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B组(缺血4周组)、C组(缺血8周组)、D组(缺血12周组)、E组(缺血16周组),每组20只.造模方法采用手术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手术后4周、8周、12周、16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区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变化.结果 各组间海马区神经元突触素及NR2B表达水平的比较显示,缺血第4、8、12及16周组突触素及NR2B灰度值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第12周及第16周组还分别低于缺血第4、8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脑缺血后第4、8、12、16周,老龄大鼠海马结构内CA1区、CA3区及齿状回内突触素和NR2B表达明显逐渐减少.

  • 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MDA受体亚单位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铁;沈瑞乐;吴艳芝;滕军放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NR2B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结果 B组与A组比较,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C、D组大鼠海马各区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D组与C组比较,NR2B及突触素的表达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慢性缺血3个月后,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中NR2B 及突触素的表达明显减少,而丁基苯酞能改善这种缺血改变,增加NR2B 及突触素的表达.

  • 双眼形觉剥夺对成年大鼠视皮层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

    作者:余涛;阴正勤;翁传煌

    目的 探讨双眼形觉剥夺(FD)对成年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电流分离技术,分别记录9周龄正常大鼠和7周龄大鼠双眼FD后14d的视皮层神经元膜学特性、突触后电流(PSCs)与NMDA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结果 双眼FD不改变成年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膜学特性和PSCs电学指标.双眼FD对成年大鼠视皮层神经元EPSCs、NMDA-EPSCs的峰值以及NMDA-EPSCs在总EPSCs中所占比例,NMDA-EPSCs的复极化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双眼FD不影响成年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神经传递功能.

  • 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GCs的影响

    作者:邱伟强;张纯;王薇;卫若昕

    目的 研究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逆行标记,用立体定位仪将大鼠固定,根据大鼠双侧上丘和外侧膝状体在颅骨表面的投影,在投影处钻4个骨孔,每孔注入10 g/L的荧光金2μL.2周后采用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缺血再灌注组(7只)和治疗组(21只).其中治疗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予以0.1%Y1231 5μL右眼玻璃体腔注射分为1、3、6 h组,每组7只大鼠.于再灌注后24 h取其视网膜铺片,用荧光显微镜拍照并计算赤道部以内RGCs的数目,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与治疗组的RGCs数量均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治疗组中1 h和3 h给药组的RGCs数量明显多(P<0.01),而6 h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 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可有效地保护RGCs.

  • 东亚钳蝎提取物对癫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受体和GABAA受体的调节作用

    作者:黄迎春;左萍萍

    目的 研究BmKE对抗戊四氮致癫痫作用及其对致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R和GABAAR的调节作用.方法 观察戊四氮(PTZ)致癫痫模型小鼠,丙戊酸钠(VAP,阳性对照)治疗组和BmKE低(L)、中(M)、高(H)剂量治疗组小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应用同位素3H分别标记MK-801和Mucimol,检测小鼠大脑皮层NMDAR和GABAAR的结合活性.结果 BmKE(M)能显著延长PTZ致癫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P<0.05),BmKE(L)作用很小,BmKE(H)治疗组癫痫小鼠发作潜伏期的延长值比BmKE(M)治疗组低.PTZ显著升高致痫小鼠大脑皮层的NMDAR结合活性(P<0.05),BmKE(L)治疗组小鼠大脑皮层NMDAR结合活性降低,但是无显著性差异,BmKE(M)和BmKE(H)均极显著降低癫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R结合活性(P<0.001).BmKE(L)和BmKE(H)显著提高GABAAR结合活性(P<0.05),BmKE(M)极显著提高GABAAR结合活性(P<0.001).结论 适量的BmKE能够有效治疗戊四氮引起的癫痫,显著延长癫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BmKE抗癫痫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NMDAR结合活性,激活GABAAR的结合活性有关.

  • 癫痫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基NR2A和BDNF mRNA水平的检测

    作者:何保明;谢彦;喻良;梁益;孙红斌

    目的 通过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ithium-pilocarpine seizures rats model of epilepsy,LPS),研究NMDA受体亚基NR2A、BDNF mRNA的表达,探讨NR2A、BDNF在LPS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致痫后各组不同时间点海马CA1、CA3及DG区NR2A与BDNF mRNA的表达.结果 LPS海马NR2A、BDNF mRNA在各观察时间点及部位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上调,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NR2A mRNA的表达上调7 d达峰值(P<0.05);而BDNF mRNA表达上调14 d达峰值.VPA干预组NR2A mRNA在大鼠海马不同时间及部位(除1 d的CA3区)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5);BDNF mRNA在大鼠海马不同时间及部位(除28 d的DG区)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5).结论 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可诱导大鼠海马NR2A和BDNF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NR2A mRNA表达的增强可能是诱导调控BDNF mRNA表达增强的重要机制之一,说明NMDA受体亚基NR2A可能成为抑制癫痫发作的新靶点.

  • 多巴胺D1和谷氨酸NMDA受体参与调控异动症大鼠纹状体△FosB蛋白的表达

    作者:骆志坚;段凤菊;王涛;徐岩

    目的 研究多巴胺D1和D2受体以及谷氨酸NMDA受体对△Fos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由此探讨它们在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单侧黑质纹状体6-羟多巴胺(6-OHDA)损毁致帕金森病(PD)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8 d制作LID模型,将大鼠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PD组、LID 组、SCH23390治疗组、MK-801治疗组、raclopride治疗组和非LID 组,分别观察各组行为学改变并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M)评分,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各组△FosB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和谷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MK-801明显减轻LID大鼠行为学异常,而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raclopride对异常不自主运动无明显影响;LI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FosB蛋白表达较PD大鼠和非LID大鼠明显增加;与LID大鼠相比,MK-801和SCH23390均使△Fos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raclopride没有这种效应;各组大鼠健侧纹状体△FosB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多巴胺D1受体和谷氨酸NMDA受体均通过参与调控纹状体△FosB蛋白的表达而影响大鼠LID的发生.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反义抑制剂治疗局灶性脑缺血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云甫;余绍祖;范华燕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反义抑制剂(ASODN)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oizumi's线栓法制作可复流MCAO大鼠模型.40只8~12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MCAO组;(2)MCAO+PBS组;(3)MCAO+MSODN组;(4)MCAO+ASODN组.实验各组分别于MCAO后2 h、24 h经侧脑室注射给药.MCAO后第5天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NMDAR1免疫组织化学及NMDAR1mRNA原位杂交检测.检测结果经CMI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ASODN治疗组NMDAR1阳性细胞在海马CAi区、CA3区及DG区的数密度、光密度显著低于MCAO组;(2)ASODN治疗组NMDAR1 mRNA阳性细胞在海马各区及大脑皮层的数密度、光密度与MCAO组无显著差异.结论NMDAR1反义抑制剂可能主要作用于NMDAR1基因的蛋白翻译过程(胞浆机制),抑制缺血后神经元NMDAR1的产生,下调NMDAR1的数量及功能,减轻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达到脑保护作用.

  • NMDA受体与听觉发育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研究的进展

    作者:李建红;王淑玉;李晓明

    NMDA受体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神经网络的发育、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神经退行性变等起着关键作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是发育神经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和早期经验的影响表现出高度的可塑性.

  • 隔声后听觉重塑模型中听皮质突触NR2A表达的变化

    作者:夏寅;龙海珊;韩德民;龚树生;雷厉;史金凤;范尔仲;李颖;赵庆

    目的:观察隔声后听觉重塑模型中听皮质突触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基NR2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45只,分成隔声组、隔声后听觉重塑组及对照组各15只,Optiprep沉降梯度超速离心从初级听皮质提取高度纯化的突触体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检测技术对生后隔声14 d组、28 d组、42 d组、隔声7 d后再给予纯音暴露的各实验组听皮质突触体NR2A表达进行比较.结果:隔声使生后14 d组和28 d组动物听皮层NR2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隔声7 d后再给予纯音暴露则又使NR2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呈现双向调节趋势.隔声和纯音暴露对生后42 d组成熟大鼠听皮层NR2A表达不再产生明显调节作用(P>0.05).结论:在大鼠生后发育关键期,听觉经验可改变听皮层NMDA受体NR2A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为研究感觉功能发育可塑性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资料.

379 条记录 14/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