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oxp3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吴再归;游泽山;张彩;李珠玉;苏秀梅;张秀明;李银广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针对Foxp3基因的rs3761548、rs2294021位点)和PCR-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针对rs2232365、rs5902434位点),检测146例URSA患者(URSA组)和112例健康妇女(对照组)血中Foxp3基因上述4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结果 (1)rs3761548和rs2232365位点:URSA组和对照组妇女中,rs3761548位点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基因型10.3%、22.3%,A/C基因型38.4%、40.2%,A/A基因型51.4%、37.5%,rs223236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基因型5.5%、15.2%,A/G基因型47.9%、50.0%,G/G基因型46.6%、34.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3761548A和rs2232365G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OR=1.73、1.61,P均<0.05).(2)rs5902434位点:3种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分别为ATT/ATT基因型7.5%、12.5%,del/ATT基因型42.5%、50.0%,del/dei基因型50.0%、37.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但缺失型等位基因del频率URS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2%、62.5%;OR=1.49,P=0.04).(3) rs2294021位点:3种基因型(C/C、T/C、T/T)和T、C等位基因频率在URS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差异(P=0.18、0.08).(4)单体型分析:del-A-G单体型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OR=2.51,P<0.01),而del-C-G和ATT-A-A单体型则对URSA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OR=0.18、0.22,P均<0.01).结论 Foxp3基因的功能性多态位点可能通过改变Foxp3基因的表达或其功能而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

  • 绒毛膜癌的遗传学起源分析

    作者:赵峻;向阳;万希润;冯凤芝;崔全才;杨秀玉

    目的 通过分子遗传学起源分析鉴别绒毛膜癌的性质(妊娠性或非妊娠性),同时甄别妊娠性绒毛膜癌的成因性妊娠的性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显微切割技术从蜡块组织中纯化绒毛膜癌组织,另提取患者及其丈夫的外周静脉血DNA,均应用PCR技术扩增微卫星位点,通过比较绒毛膜癌组织与患者及其丈夫DNA的扩增片段大小,确定绒毛膜癌的遗传学起源.结果 12例绒毛膜癌患者中,7例绒毛膜癌首发部位为卵巢(或性腺),但仅4例为非妊娠性绒毛膜癌,另外3例为妊娠性绒毛膜癌;5例首发部位为子宫者,经遗传学分析证实均为妊娠性绒毛膜癌.这8例妊娠性绒毛膜癌的成因性妊娠的性质分别为孤雄来源完全性葡萄胎(6例)和正常妊娠(2例).结论 通过微卫星多态性检测可以明确绒毛膜癌为妊娠性或非妊娠性,并可以明确其成因性妊娠的性质.

  •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明;张力;刘兴会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行产前检查的孕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所有孕妇于孕24~28周时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或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随机抽取104例GDM孕妇为GDM组,103例血糖正常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SSP)技术检测两组孕妇的HLA-DRB1基因多态性,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将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GDM危险因素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1)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共纳入资料完整孕妇712例,其中GDM 孕妇175例,血糖正常孕妇537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妇高龄(≥35岁)、饮食不均衡、孕前高体质指数( BMI≥24.0 kg/m2)、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HBV)、有糖尿病家族史系GDM发病的危险因素。(2)对照组孕妇中共检出51种HLA-DRB1基因型, GDM 组孕妇中共检出49种HLA-DRB1基因型。对GDM组或对照组中出现≥3例的基因型进行比较,HLA-DRB1*12,16基因型仅在对照组中检出5例(4.9%,5/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而且仅在GDM组中检出4例(3.8%,4/104)HLA-DRB1*11,16基因型和5例(4.8%,5/104) HLA-DRB1*09,09基因型,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共检测出13种HLA-DRB1等位基因,GDM组与对照组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孕妇高龄(≥35岁)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分析表明, HLA-DRB1*07等位基因与孕妇高龄呈正向交互作用( OR=5.952,95%CI为1.314~26.970, P=0.022);而携带HBV、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24.0 kg/m2、饮食不均衡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在GDM发病中未发现有交互作用。结论孕妇高龄、饮食不均衡、孕前高BMI、携带HBV、有糖尿病家族史为成都地区GDM发生的危险因素,HLA-DRB1*12,16可能为GDM的保护基因型,孕妇高龄与HLA-DRB1*07对GDM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正向交互作用。

  • 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作者:张展;王婧彦;张琳琳;郭上;贾莉婷;李辉;李静;琚娟;荣守华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2例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其新生儿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45例为健康晚孕组,两组孕妇均为汉族居民.采用PCR技术对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分析,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分布,通过母、儿基因型配伍,比较两组间基因型配伍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中母、儿均为14 bp缺失纯合子(-14 bp/-14 bp)的基因型配伍的频率为14%(6/42),显著低于健康晚孕组的33%(1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HI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健康晚孕组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HL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等位基因+14 bp频率为44%(37/84)、-14 bp为56%(47/84),健康晚孕组新生儿+14 bp为30%(27/90)、-14 bp为70%(63/90),两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差异性趋势(P=0.055);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14 bp/-14 bp)基因型频率为29%(12/42),与健康晚孕组的49%(22/45)相比,存在差异性趋势(P=0.052).结论 中国汉族孕妇中,HIJ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母、儿均为缺失纯合子(-14 bp/-14 bp)基因型配伍者,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会降低.

  • 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

    作者:郭谦楠;廖世秀;康冰;张菊新;王睿丽;丁雪冰;张卫华

    目的 探讨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200对河南汉族URSA夫妇(URSA组)及76对有健康生育史的河南汉族夫妇(对照组)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1) MTRR A66G等位基因频率:MTRR A66G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URSA组分别为男性76.5%(153/200)、女性72.8% (146/200);男性23.5% (47/200)、女性27.2% (54/200);对照组分别为男性78.9% (60/76)、女性78.3% (59/76);男性21.1%(16/76)、女性21.7% (16/76).MTRR A66G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不同性别者及两组同性别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MTRR A66G基因型频率:MTRR A66G基因型AA、AG、GG频率URSA组分别为男性57.0% (114/200)、女性52.0%(104/200);男性39.0% (78/200)、女性41.5% (83/200);男性4.0%(8/200)、女性6.5%(13/200);对照组分别为男性59.2%(45/76)、女性59.2%(50/76);男性39.5%(30/76)、女性38.2% (29/76);男性1.3% (1/76)、女性2.6% (2/76).MTRR A66G基因型频率在各组不同性别者及两组同性别者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基因型频率:夫妇联合基因型GG+ GG、GG+AG、GG+AA、AG+ AG、AG+AA、AA+AA频率URSA组分别为1.0%(2/200)、2.5% (5/200)、6.0%(12/200)、20.0%(40/200)、38.0% (76/200)、32.5% (65/200);对照组分别为0、1.3%(1/76)、2.6% (2/76)、17.1% (13/76)、42.1%(32/76)、36.8% (28/76);两组夫妇联合基因型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RR A66G位点多态性与URSA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不是URSA的遗传易感基因.

  • 凝血因子Ⅻ基因C46T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及凝血因子Ⅻ活性的关系

    作者:金艳慧;沈晓露;王明山;徐晓敏;刘媚娜;赵章生;郑加永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第46位核苷酸C/T(C46T)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及FⅫ活性(FⅫ:C)的关系。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203例URSA患者(URSA组)和171例无不良妊娠史的健康妇女(对照组)FⅫ基因C46T多态性,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Ⅻ:C等凝血指标;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分析其与FⅫ:C等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 URSA组和对照组妇女FⅫ基因C46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为CC[分别为3.4%(7/203)和4.1%(7/171)]、CT[分别为40.9%(83/203)和26.9%(46/171)]、TT[分别为55.7%(113/203)和69.0%(118/171)]及C[分别为23.9%(97/406)和17.5%(60/342)]、T[分别为76.1%(309/406)和82.5%(282/342)],两组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CT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高,而TT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低(χ2=7.939,OR=1.884,95%CI为1.210~2.935,P<0.05);T等位基因在URSA组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χ2=4.510,OR=1.475,95%CI为1.029~2.115,P<0.05)。FⅫ:C在URSA组不同基因型(CC、CT、TT)患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02±13)%、(78±11)%、(59±9)%,携带T等位基因的URSA组患者FⅫ:C明显减低,以TT基因型致FⅫ:C下降为明显。结论 URSA患者的FⅫ基因C46T多态性为T等位基因时可能更易伴发低FⅫ:C,且CT基因型可能与URSA发病有关。

  • 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作者:杨艳;龚云辉;倪姗姗;周斌;宋雅平;张林;周容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163A/G和950T/C位点的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9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成都市汉族孕妇共166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8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健康足月孕妇81例(对照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测定两组孕妇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163A/G和950T/C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对两组中不同等位基因孕妇的血压、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163A/G、950T/C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孕妇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163A/G位点的基因型为AA、AG、GG,等位基因为A、G;950T/C位点的基因型为TT、TC、CC,等位基因为T、C.(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163A/G、950T/C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子痫前期组中163A/G位点AG+ GG基因型孕妇血肌酐水平[(76±24)μmol/L]明显高于AA基因型孕妇[(56±18)μmol/L],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040±721)g]显著低于AA基因型孕妇[(2520±810)g],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63A/G位点的AG+ GG基因型孕妇血尿素、血肌酐、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身长等临床指标与AA基因型孕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度子痫前期组中950T/C位点的TT基因型孕妇收缩压[(153±16)mm Hg(1 mm Hg =0.133 kPa)]、24 h尿蛋白定量[(4.0±2.5)g]均显著高于TC+ CC基因型孕妇[分别为(145±17)mmHg及(2.9±1.8)g],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950T/C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孕妇各临床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163A/G位点的G等位基因孕妇比携带A等位基因者更具有重度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携带950T/C位点的T等位基因孕妇比携带C等位基因者也更具有重度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提示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的多态性研究

    作者:金丽;黄荷凤;金帆;钱羽力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3例PCOS患者(PCOS组)和28例因单纯输卵管原因或男性不育的不孕妇女(对照组)的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进行PCR扩增、单链构型多态性电泳分析,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同时对各基因型患者进行内分泌检测. 结果两组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的1008 bp处,均有T基因型向C基因型(T→C)的突变,均发现了3种基因型,即T/T、C/T、C/C基因型.PCOS组C/C基因型为39%,对照组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C/C基因型肥胖患者为47%,非肥胖患者为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为50%,无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为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T/T基因型患者为0.038±0.016,C/C基因型患者为0.024±0.010,C/T基因型患者为0.028±0.014,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受体β亚基表达及血清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3种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多态性在1008 bp发生T→C的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外显子17位点突变不影响胰岛素受体β亚基的表达.

  • 钙黏素6基因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突变的研究

    作者:黎丹戎;李力;张玮;王丽梅;张洁清

    目的通过研究卵巢肿瘤组织中钙黏素(cadherin) 6基因的表达、突变及其临床意义,以寻找与卵巢肿瘤发生相关的分子水平标志物. 方法应用RT-PCR技术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分别检测恶性卵巢肿瘤组织(41份)、良性卵巢肿瘤组织(15份)、正常卵巢组织(17份)中cadherin 6 mRNA的表达及cadherin 6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cadherin 6 mRNA阳性率分别为71%、53%、24%,前两者显著高于后者( P <0.05).cadherin 6 mRNA阳性率与恶性卵巢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有关,Ⅲ~Ⅳ期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cadherin 6 mRNA阳性率(5%)显著低于Ⅰ~Ⅱ期(45%, P <0.01).41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中,2例出现cadherin 6基因突变,而在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无cadherin 6基因突变.结论 cadherin 6 mRNA在晚期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表达缺失.提示cadherin 6 mRNA表达可作为判断恶性卵巢肿瘤预后的一个指标.

  • 沙眼衣原体子宫内感染途径的研究

    作者:张春平;朱道银;郭晓霞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子宫内感染的途径.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和DNA测序法,对772例临产孕妇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对沙眼衣原体检测阳性孕妇,进行宫颈分泌物、羊水、脐血、新生儿眼结膜和鼻咽拭子等标本组成的母婴配对标本的检测;另选择24例沙眼衣原体检测阴性孕妇的母婴配对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1)772例孕妇宫颈沙眼衣原体检测有87例阳性,阳性率为11.3%.(2)对其中81例宫颈沙眼衣原体阳性的母婴配对标本检测显示,脐血中均未检出沙眼衣原体;新生儿沙眼衣原体阳性30例(羊水、新生儿眼结膜和鼻咽拭子等标本阳性),垂直传播率为37.0%(30/81).(3)新生儿30例阳性中,有26例经阴道分娩,4例经剖宫产分娩.两种分娩方式的垂直传播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4)羊水沙眼衣原体阳性11例,其配对新生儿均受沙眼衣原体感染.PCR-SSCP分析显示,同一组配对标本电泳图谱完全相同;DNA测序结果显示,配对标本沙眼衣原体DNA序列完全一致.(5)宫颈沙眼衣原体阴性孕妇的母婴配对标本均未检测出沙眼衣原体.结论沙眼衣原体经宫颈上行进入羊膜腔是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途径;沙眼衣原体经胎盘传播途径未得到证实;剖宫产能显著降低宫颈沙眼衣原体阳性孕妇的垂直传播率.

  • 白细胞介素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的相关性

    作者:杨艳;乔杰;李美芝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β亚型(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肥胖发生的关系.方法(1)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PCOS患者118例,根据WHO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2000年提出的亚太地区肥胖标准[体质指数(BMI)≥25 kg/m2]分为PCOS肥胖组56例,PCOS非肥胖组62例.采用PCR技术检测IL-1β基因-511位点、第5外显子位点和IL-1 ra基因第2内含子的基因多态性.(2)随机抽取PCOS肥胖组患者29例和PCOS非肥胖组患者3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1ra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结果(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PCOS肥胖组患者IL-1β基因-511位点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44.6%和63.4%,PCOS非肥胖组患者分别为11.3%和39.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肥胖组患者IL-1 ra基因Ⅰ/Ⅴ基因型频率及Ⅴ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9.6%和9.8%,PCOS非肥胖组分别为3.2%和1.6%,两组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学检测结果:PCOS肥胖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为(149±36)ng/L,高于PCOS非肥胖组患者的(96±42)ng/L,PCOS肥胖组患者IL-1 ra水平为(284±97)ng/L,高于PCOS非肥胖组患者的(208±84)ng/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肥胖组患者FBG、FINS、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为(5.1±0.7)mmol/L、(17±9)mU/L、(1.5±0.6)mg/L、(7.0±2.3)×109/L,PCOS非肥胖组患者分别为(4.9±0.5)mmol/L、(11 ±8)mU/L、(0.9 ±0.4)mg/L、(5.9±1.3)×109/L,两组间各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IL与BMI的相关性:PCOS患者血清IL-1β(r=0.673)、IL-1ra(r =0.557)与BMI呈线性正相关(P均<0.05).结论 炎症因子IL-1β和IL-1ra与PCOS患者肥胖的发生明显相关,IL-1β基因-511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和IL-1ra基因携带等位基因Ⅴ的PCOS患者更有发生肥胖的倾向.

  • 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毒性作用的关系

    作者:李虎;黄鹤;刘继红

    目的 初步了解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血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GT1 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情况,并研究其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的毒性作用(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 收集64例使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启动子,用毛细管电泳等位基因片段分析方法分析UGT1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并与化疗毒性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UGT1 A1基因启动子的野生纯合型(TA 6/6基因型)为常见,共44例,占69% (44/64);其次为突变杂合型(TA 6/7基因型),共17例,占27% (17/64);突变纯合型(TA 7/7基因型)仅3例,占5%(3/64).UGT1A1基因启动子基因型是发生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OR=4.228,95% CI为1.065~16.785,P=0.040),但不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59,95% CI为0.911~14.700,P=0.068);TA 6/7和TA 7/7基因型比TA 6/6基因型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P均=0.001).结论 在宫颈癌、卵巢癌患者中,UGT1 A1基因启动子以TA 6/6基因型较常见.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是伊立替康所致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TA 6/7和TA 7/7基因型患者发生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于TA 6/6基因型.

  • 基因多态性对人胎盘ABCG2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华英;王川;周开宇;刘兴会;谢亮;华益民

    目的 评估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对人胎盘ABCG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待产分娩的46例汉族正常孕产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胎盘及脐带标本(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获得胎盘及脐带标本时均取得产妇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其中,脐带标本用于胎儿DNA的提取,胎盘标本用于ABCG2基因的RNA及蛋白提取;通过测序确定ABCG2基因421C>A及34G>A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ting法获得ABCG2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对ABCG2基因421C>A及34G>A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进行比较.ABCG2基因421C>A及34G>A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孕产妇及新生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对于421C>A多态位点,携带CC、CA、AA各基因型的胎盘标本的平均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60,3.051;P>0.05);对于34G>A多态位点,携带GG基因型的胎盘标本平均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携带AA基因型的胎盘标本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q=3.540,4.720; P<0.05),而携带GA基因型的胎盘标本,其平均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携带其他2种基因型的胎盘标本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21C>A多态位点对人胎盘ABCG2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无影响,而34G>A多态位点对人胎盘ABCG2基因mRNA及ABCG2蛋白(BCRP)的表达均有影响.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及胰岛素受体亚单位-1基因Gly972Arg突变对出生体重的影响

    作者:崔蕴璞;韩彤妍;王新利;叶鸿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及胰岛素受体亚单位-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296例新生儿分为两组,适于胎龄儿组222例,小于胎龄儿组74例,于生后3 d哺乳前检测血糖、胰岛素,计算HOMA-IR值比较两组的胰岛素敏感性;应用PCR-RFLP方法分析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及ACE基因I/D多态性,比较各基因型组间出生体重、出生体重百分位.结果 小于胎龄儿组HOMA-IR值(Ln对数转换后)为0.217±0.367,高于适于胎龄儿组0.001±0.378(P<0.01).IRS-1基因突变组与野生型相比,出生体重较轻,分别为(2270.00±638.97)g及(2655.53±774.78)g,出生体重百分位较低,分别为(13.12±10.76)%及(39.87±3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DD基因型出生体重百分位为(27.05±24.70)%,低于ID基因型(39.21±29.37)%及Ⅱ基因型(44.69±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具有ACE基因DD基因型及IRS-1基因突变者出生体重低(2516.00±230.28)g,低于正常组(2919.87±717.04)g及具有一种基因多态性组(2572.44±724.20)g;其出生体重百分位也低(18.00±14.89)%,低于正常组(44.97±27.07)%及具有一种基因多态性组(26.95±2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及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对胎儿宫内发育和出生体重具有影响.

  • 561例新生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观察

    作者:王晴晴;朴梅花;王新利;韩彤妍;张娟;关育红;齐婧

    目的 检测新生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启动子区域737/738位点胞嘧啶腺苷(cytosine-adenosine,CA)重复序列的基因多态性. 方法 选择2010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561例.记录新生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并进行胎龄评估.出生后3~5 d清晨空腹采集足跟血,提取DNA,分析IGF-1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61例新生儿中,足月儿413例,早产儿148例;大于胎龄儿92例,适于胎龄儿433例,小于胎龄儿36例.561例共发现7种不同的等位基因及23种不同的基因型.7种等位基因分别为188、190、192、194、196、198和200 bp.常见的3种基因型为190~192 bp、192~196 bp及192~192 bp,其频率分别为23.2%(130/561)、15.0%(84/561)和12.8%(72/561).CA19纯合基因型(CA19/CA19)、CA19杂合基因型(CA19/CAno19)及CA19突变基因型(CAno19/CAno19)的频率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4%(47/413)与16.9%(25/148)、55.9%(231/413)与50.7%(75/148)、32.7%(135/413)与32.4%(48/148),x2=2.96、1.21和0.00,P均>0.05].CA19/CA19、CA19/CAno19、CAno19/CAno19这3种基因型新生儿的出生胎龄分别为(37.1±2.9)、(37.6±3.1)和(37.4±3.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P=0.58).CA19/CA19在小于胎龄儿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大于胎龄儿及适于胎龄儿[分别为25.0%(9/36)、7.6%(7/92)及12.9%(56/433),x2=7.01,P=0.03],但CA19/CAno19及CAno19/CAno19基因型频率在大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及小于胎龄儿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9/CAno19:x2=1.13,P=0.57;CAno19/CAno19:x2=0.58,P=0.75). 结论 IGF-1启动子区存在基因多态性,CA19等位基因频率与出生胎龄无关.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肺表面活性蛋白-B内含子4基因多态性

    作者:赵玲霞;李文斌;蔡保欢;袁文浩;刘伟;徐洪涛;潘睿;常立文

    目的 了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患儿肺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 protein-B,SP-B)内含子4基因多态性的改变. 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5例BPD患儿(BPD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以及克隆测序法行SP-B内含子4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并以无肺部疾病的99例患儿为对照(对照组),分析其等位基因[野生等位基因、变异等位基因(插入等位基因和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野生型、变异型(插入型和缺失型)]频率在2组间的差异.研究结果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PD组与对照组野生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3.3%(75/90)和91.9% (182/198),变异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6.7%(15/90,其中插入等位基因8例,缺失等位基因7例)和8.1%(16/198,其中插入等位基因8例,缺失等位基因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5,P=0.029).BPD组基因型频率野生型为71.1%(32例),变异型为28.9%(13例,其中插入型7例,缺失型6例),对照组野生型为85.8%(85例),变异型为14.1%(共14例,插入型6例,缺失型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P=0.036). 结论 BPD患儿SP-B内含子4基因变异发生率高,提示SP-B内含子4变异可能与BPD遗传易感性相关.

  • 丝氨酸肽酶基因变异和STOX1基因多态性与淮安地区汉族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作者:潘琼;张舒;朱晓红;张丽萍;周杰;金鑫;许良云;钮慧远;宁颖

    目的 探讨丝氨酸肽酶(serine peptidase)基因(即CORIN基因)变异和STOX1(storkhead box 1)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淮安地区汉族孕妇共712例,其中子痫前期孕妇395例(子痫前期组),健康足月孕妇31 7例(对照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CORIN基因Lys317Glu、Ser472Gly和R539C位点的变异情况,及STOX1基因Try 153His和Glu608Asp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组间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在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中,CORIN基因Lys317Glu位点均为AA基因型,Ser472Gly位点也均为AA基因型,R539C位点均为GG基因型,未检测到变异.子痫前期组STOX1基因Try153HisG等位基因频率为89.4%(706/790),A等位基因频率为10.6%(84/790),与对照组[分别为90.9%(576/634)和9.1%(58/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4,P=0.353);GG、AG和AA基因型频率2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80.0% (316/395)与82.3% (261/317)、18.7%(74/395)与17.0% (54/317)、1.3%(5/395)与0.6%(2/317),x2=1.122,P=0.571].STOX1基因Glu608Asp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在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96和0.921,P值均>0.05) 结论 CORIN基因3个位点的基因变异和STOX1基因2个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淮安汉族人群散发性子痫前期的发病无关.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张展;蒋陈东;冯杨;张琳琳;张奕;董赓;王金铭

    目的:系统评价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2(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2,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HuGE Navigator、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Pro12Ala多态性与GDM发病风险遗传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2月1日。由2名评价员分别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中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7篇,2787例GDM患者和5408例对照者。13篇文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质量评分均≥5,质量较优。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体评价: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等位基因Ala或基因型Ala/Ala或Pro/Ala)与GDM发病风险相关,在等位基因模型和显性基因模型中,OR值(95%CI)分别为0.74(0.60~0.93)和0.79(0.65~0.96),P值均<0.05。(2)不同种族人群分析:亚洲人群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GDM发病风险相关,OR值(95%CI)分别为0.61(0.48~0.79)(等位基因模型)和0.64(0.50~0.82)(显性基因模型),P值均<0.01。(3)中国人群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GDM发病风险相关,OR值(95%CI)分别为0.52(0.36~0.73)(等位基因模型)和0.55(0.39~0.80)(显性基因模型),P值均<0.01。(4)基因分型方法的亚组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方法的文献显示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GDM发病相关,OR值(95%CI)分别为0.58(0.43~0.79)(等位基因模型)和0.62(0.45~0.85)(显性基因模型),P值均<0.01。采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的文献显示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GDM发病风险无关,OR值(95%CI)分别为0.96(0.83~1.10)(等位基因模型)和0.95(0.81~1.11)(显性基因模型),P值均>0.05。结论 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等位基因Ala或基因型Ala/Ala或Pro/Ala可降低GDM发病风险,但存在种族差异,并受到基因型检测方法的影响。

  • 叶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唐氏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王文;刘福民;严晓南;陈红

    目的 研究叶酸代谢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的的遗传多态性是否与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的发生相关. 方法选择100例生育过DS患儿的汉族母亲为研究组和100例相匹配的汉族母亲为对照组,使用PCR-RFLP和MGB-Taqman实时PCR方法检测MTHFR 677和MTHFR 1298的基因型,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 结果 MTHFR 677和MTHFR 1298一个和/或两个等位基因的变异可使生育DS患儿的风险率分别增加2.37倍(95%CI:1.32~4.27)和1.97倍(95%CI:1.04~3.75).同时合并MTHFR 677CT和1298AC/CC可使DS的发病风险率显著增高,OR=5.62(95%CI:1.86~17.03),而MTHFR 677TT合并1298AC/CC的基因型组合使OR=11.84(95%CI:1.39~100.62).研究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9.04±3.85)μmol/L和(6.53±2.06)μmol/L,P<0.01].MTHFR 677一个和/或两个等位基因C→T的变异,使研究组和对照组HCY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单纯存在MTHFR 1298A/C时两组血浆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存在MTHFR 677CT/TT和1298AC/CC基因组合可使血浆HCY水平增高(P<0.05).结论 HCY/叶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多态与汉族妇女生育DS患儿的风险相关,且可能存在基因的协同作用.

  • 重庆汉族儿童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徐珍娥;解元元;陈军华;幸琳琳;张爱华;李本秀;朱朝敏

    目的 分析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启动子区2518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在重庆地区汉族儿童结核病中的分布特点,探讨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A/G多态性、血清MCP-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核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例儿童结核病、100例成人结核病以及相应的200例健康对照.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检测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A/G多态性.ELISA方法测定相应不同基因型患者和对照血清MCP-1水平.结果 (1)总体结核病组2518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为58%,明显高于相应的健康对照组(36%)(P<0.01);(2)总体结核病组2518 GG基因型频率为65%,明显高于相应的健康对照组(27%)(P<0.01);(3)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位点GG基因型结核病患病危险性(OR=6,95%CI=3.3~11.0)高于AA基因型(OR=1.0,95%CI=0.243~1.554),且儿童GG基因型患病的危险性(OR=7,95%CI=3.0~16.6)高于成人GG基因型(OR=5.1,95%CI=2.2~12.0);(4)2518 GG基因型的MCP-1水平(124 μl/L)高于AA基因型(23.10 μg/L)和AG基因型(39.96 μ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组高于正常组,儿童组高于成人组.结论 在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中,MCP-1-2518位GG基因型作为结核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在儿童结核病的发病中具有较成人更重要的意义.

1038 条记录 7/52 页 « 12...45678910...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