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快速筛查 UGT1 A1基因变异

    作者:杨辉;杨立业;郑磊;蔡贞

    目的:利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分子筛查UGT1A1基因缺陷相关的Gilbert ( GS)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 CNS)的方法。方法方法学建立。临床收集的61例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样本以待验证,有明确黄疸原因如ABO溶血,G6PD缺乏,败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黄疸儿除外。根据亚洲人群UGT1A1基因常见突变位点-G211A 、C686A、 C1091T、C1352T和T1456G,设计特异性HRM引物,建立和优化HRM反应条件。用优化的HRM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UGT1A1基因突变的筛查,所有的样本经测序进一步验证。结果 HRM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将有突变的样本与无突变的样本区分开来。经HRM 分子筛查,61例严重黄疸儿中,42例检出携带有UGT1A1突变,共检测出4种UGT1A1突变类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HRM分型技术可以经济、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UGT1 A1基因异常,为临床诊断GS及CNS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有利于UGT1A1基因相关疾病的大规模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101-104)

  • 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毒性作用的关系

    作者:李虎;黄鹤;刘继红

    目的 初步了解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血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GT1 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情况,并研究其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的毒性作用(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 收集64例使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启动子,用毛细管电泳等位基因片段分析方法分析UGT1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并与化疗毒性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UGT1 A1基因启动子的野生纯合型(TA 6/6基因型)为常见,共44例,占69% (44/64);其次为突变杂合型(TA 6/7基因型),共17例,占27% (17/64);突变纯合型(TA 7/7基因型)仅3例,占5%(3/64).UGT1A1基因启动子基因型是发生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OR=4.228,95% CI为1.065~16.785,P=0.040),但不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59,95% CI为0.911~14.700,P=0.068);TA 6/7和TA 7/7基因型比TA 6/6基因型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P均=0.001).结论 在宫颈癌、卵巢癌患者中,UGT1 A1基因启动子以TA 6/6基因型较常见.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是伊立替康所致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TA 6/7和TA 7/7基因型患者发生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于TA 6/6基因型.

  • 遗传因素在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

    作者:傅雯萍;刘义

    目的探讨UGT1A1 G71R突变、OATP2 A388G突变和G-6-PD缺乏对在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作用.方法用四氮唑蓝定量法(NBT法)测定G-6-PD酶活性.聚合酶链反应-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PCR-ASO)法确定G71R基因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A388G基因型.测定109例新生儿脐血的G-6-PD活性及G71R基因型,其中101例同时检测了A388G基因型.据G-6-PD活性及G71R或A388G基因型分组,分析UGT1A1 G71R突变、OATP2 A388G突变和G-6-PD缺乏与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之间关系.结果 G71R等位基因频率在G-6-PD缺乏组为22.03%,在G-6-PD正常组为28.00%.G-6-PD缺乏共存有G71R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95.50%)高于G-6-PD正常且G71R为野生型的新生儿(53.90%),χ2 =10.45,P=0.0012,前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机会比(95%可信区间)[OR(95%CI)]为18.00(2.12,152.9).A388G等位基因频率在G-6-PD缺乏组为20.0%,在G-6-PD正常组为18.5%.G-6-PD缺乏共存有A388G突变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90.0%)高于G-6-PD正常且A388G为野生型的新生儿(44.80%),χ2=10.39,P=0.0013,前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OR(95%CI)为11.08(2.15,56.48).结论 G71R突变与G-6-PD缺乏共存或A388G突变与G-6-PD缺乏共存对广西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有协同作用.

  • 广西新生儿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Gly71Arg突变的研究

    作者:钟丹妮;刘悠南;刘义;林伟雄

    目的探讨广西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1A1,B-UGT)基因Gly71Arg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提取广西25例病因不明的迁延性黄疸新生儿及60例正常健康儿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UGT1A1第1外显子,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用等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ASO)检测基因Gly71Arg突变.选部分经ASO检测正常和突变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25例迁延性黄疸新生儿中15例UGT1A1基因存在Gly71Arg错义突变,即第211位核苷酸有G→A点突变(G211A),使第71位密码子GGA变成AGA,相应编码的甘氨酸变成精氨酸.13例为杂合子,2例为纯合子,等位基因频率0.34.60例正常健康儿Gly71Arg等位基因频率0.08.迁延性黄疸新生儿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健康儿显著增高(P<0.0001).送检样品测序结果与ASO结果一致.结论广西存在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广西迁延性黄疸患儿与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密切相关,提示这可能是广西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 中国北方汉族癫痫患者UGT1A4基因分布特点及其多态性与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关系

    作者:杨丽亚;林卫红;张晶;常颖;才华;杜巧会;李纯;刘松岩

    目的 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 1A470C>A(P24T)和142T>G(L48V)基因多态性在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的中国北方汉族癫痫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UGT1 A4 70C>A和142T>G各基因型的突变频率与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正规、单一服用拉莫三嗪的癫痫患者106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法检测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应用直接测序法对拉莫三嗪代谢酶UGT1A4P24T和UGT1A4L48V进行基因型分析,并与其他人群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UGT1 A4(70C>A)基因型均为70CC,无突变;而UGT1A4(142T> G)TT、T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7.36%、20.75%、1.89%.UGT1 A4 142T>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与其他亚洲人群(日本、韩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白种人相比(约旦、西班牙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UGT1 A4(142T> G)基因型分为A组(142TG+ 142GG)和B组(142TT),B组患者的拉莫三嗪标准化血药浓度的平均值[(4.503±1.470) μg/ml]较A组[(2.325±0.599) μ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57,P<0.01).发现2例UGT1 A4 127delA基因型患者的拉莫三嗪标准化血药浓度极高,其中1例患者(10.15μg/ml)因出现严重皮疹而停药.结论 中国北方汉族癫痫患者UGT1 A4基因存在多态性,其中UGT1A4 142T>G、127del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是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 pcDNA3.1-UDPGT1A9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李旭梅;李新;陈枢青;曾苏

    目的为建立能稳定表达人葡糖醛酸转移酶UDPGT1A9蛋白的CHL-UDPGT1A9转基因细胞系,并鉴定其对药物的葡糖醛酸缀合活性.方法利用基因亚克隆技术,将UDPGT1A9 cDNA从pREP9-UDPGT1A9构建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DNA3.1中,形成真核细胞表达重组子pcDNA3.1-UDPGT1A9,再转染于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中,通过G418筛选阳性克隆,建立稳定表达UDPGT1A9的CHL-UDPGT1A9转基因细胞系,并以山萘酚为底物,采用HPLC方法对其代谢活性进行鉴定.结果建立了CHL-UDPGT1A9转基因细胞系,通过HPLC分析其对山萘酚代谢活性为(1.02±0.11)μmol·min-1·g-1蛋白,而对照CHL细胞对底物无明显代谢.结论构建完成的转基因细胞系能稳定表达人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1A9,并具有对山萘酚的代谢活性.

  •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代谢的影响

    作者:孙妍萍;谭兰;王雁;宋敬卉

    目的 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UGT1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药服用丙戊酸钠且无肝肾功能异常的癫痫患者67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患者的UGT1A6基因552位点的多态性;同时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 67例患者中UGT1A6的552位点基因型为A/A,A/C及C/C的例数分别40(59.7%)、24(35.8%)及3(4.5%).A/A组标准血药浓度均值(4.32±0.21)μg·kg·ml-1·mg-1和A/C组(3.43±0.30)μg·kg·ml-1·mg-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有C等位基因的A/C及C/C作为一组[标准血药浓度均值(3.40±0.28)μg·kg·ml-1·mg-1]与A/A组比较,其标准血药浓度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GT1A6是丙戊酸钠的代谢酶,UGT1A6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丙戊酸钠的代谢,UGT1A6基因552位点含有C等位基因的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应较常规增加用药剂量.

  •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A1基因多态性在Gilbert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宋金云;孙梅;李嘉妍;王建芳;吴旭平

    Gilbert综合征属于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一种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缺乏或活性降低是Gilbert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原因.UGT1 A1是UGT的同工酶,也是肝脏结合胆红素的关键酶.UGT1A1基因突变,导致UGT结构异常,从而导致胆红素结合功能减弱或丧失.介绍了UGT1A1及其基因多态性在Gilbert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断价值等方面的进展.

  •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与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张燕;刘成霞;张尚忠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UGT)是二相解毒反应中重要的代谢酶.UGT与肿瘤的研究也逐渐增加.化学致癌是引起新生物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与食管、胃、肝、结肠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现将UGT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作一简要概述.

  •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久聪;聂青和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B-UGT)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对胆红素进行生物转化的重要代谢酶,它是一个超基因家族,该酶含量下降或缺乏将导致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修饰障碍,引起血浆胆红素升高,导致相关疾病发生[1].

  • 妊娠引起的药动学变化

    作者:道毅俊;焦正;李中东;施孝金;钟明康

    妊娠使人体的生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代谢酶活性和肾排泄能力,使药物的血浆浓度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本文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4个方面概述了因妊娠而引起的药动学改变.

  • 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肝组织微粒体Ⅱ相代谢酶表征

    作者:李彤;郭美媛;马葵芬;杜悦;何良艳;朱丹雁;楼宜嘉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组织过程中,肝组织微粒体Ⅱ相代谢酶尿苷-5'-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UGT)1 a1、1a6和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GST1)的表达及其催化活性.方法:利用拟胚体固有的三胚层结构,直接由中胚层心肌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自发诱导内胚层细胞发育,并由同步分化的内皮细胞支持肝细胞发育形成肝样组织.在不同分化阶段,基于mRNA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UGT1 a1、UGT1 a6和mGST1表达特征.至分化终点(第18天)以心肌细胞搏动区域附近表达肝特异性标记物白蛋白确定为肝细胞.超声法碎裂细胞,超速离心制备肝细胞微粒体,以HPLC检测UGTs代谢活性,以色谱法测定并计算mGST1酶催化活性.结果:至分化终点,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肝组织表达UGT1 a1、UGT1 a6和mGST1,并具有UGT1 a1、UGT1 a6和mGST1的催化功能.其中分化第18天肝组织GST1催化活性为7.65 nmol·min-1 ·mg-1.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肝组织具UGT1a1、UGT1a6和mGST1代谢功能,可望成为肝脏病理生理和药物Ⅱ相代谢研究的体外模型.

  • UGT1A基因亚族在结肠粘膜及肝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敏;孙德峰;李延青;陈建;汪治敏;许晓群;袁孟彪

    目的:从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分析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基因位点在结肠粘膜及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结肠癌病例组25例,正常人肠道粘膜20例、正常肝组织12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结肠癌组、正常人肠道粘膜、肝组织中UGT1A mRNA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UGT1A蛋白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UGT1A蛋白的荧光定位及表达强度.结果:结肠癌组织中UGT1A mRNA表达低于其周围正常粘膜,而后者低于正常人肠粘膜的表达量,正常人群结肠粘膜中,UGT1A mRNA表达总体低于肝组织,P<0.01.结肠癌组、正常人结肠粘膜组织呈现个体差异性表达,而肝脏组织的表达较均质;结肠癌组织、癌周正常粘膜及正常人肠道粘膜中,UGT1A各同工型的表达例数均不相同.UGT1A1、1A3、1A4、1A6、1A9 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低于周围正常粘膜,P<0.01,而UGT1A8、1A10在癌组织中mRNA表达量高于周围正常粘膜,P<0.01.肝组织中12例全部均质表达UGT1A1、UGT1A3、UGT1A4、UGT1A6、UGT1A9;UGT1A蛋白灰度比值在结肠癌组织显著低于其周围正常组织,后者又低于正常人肠粘膜,P<0.01.各组内蛋白表达的深浅度亦各不相同,而肝组织的蛋白表达较均质;UGT1A蛋白在结肠定位于粘膜层的上皮细胞,在肝小叶中可见整个肝小叶均质的荧光定位.两种组织的单个细胞内荧光强度等同可比,但单个癌细胞的荧光强度低于正常粘膜上皮细胞.结论:UGT1A基因位点的多态表达不仅存在于结肠癌组织及周围的正常组织,亦存在于正常人群肠粘膜,而肝脏呈均质性表达;结肠粘膜上皮UGT1A基因位点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存在着差异性,不同个体对致癌物的易感性不同可能是这种差异表达的结果.

  • 胆红素和胆汁酸调节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表达

    作者:毛燕燕;李延青;郝洪声;赵斌;于涛;张尚忠;赵宪邨

    目的: 探讨胆红素和胆汁酸是否通过调节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的表达来加速自身的代谢.方法:应用原始鼠肝细胞培养和Northen 斑迹杂交技术,观察胆红素和胆汁酸处理肝细胞前后UGT同工酶mRNA的变化.结果:用胆红素处理肝细胞24h,UGT1A1 和 UGT1A5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163%和133%.当肝细胞暴露于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猪脱氧胆酸和石胆酸时,UGT2B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54%、160%、138%、153%和149%.猪脱氧胆酸亦增加UGT2B3 mRNA 的表达.结论:胆红素和胆汁酸可调节UGT的表达,这种调节可能会在清除病理性增高的胆红素和胆汁酸中起代偿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