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进展

    作者:黄赛琼;宋亦军;刘俊涛

    过去30年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从单纯的孕妇年龄筛查到不同模式的母血清学筛查,检出率和准确度均逐渐提高.近三年,采用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对母血浆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被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领域.本文回顾了传统血清学筛查方案的进展,并阐述了无创DNA产前检测方法的发现、临床应用、局限性及应用前景.

  • 无创产前DNA筛查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付佳;郭敬春;肖纪平;张静;周林;张华;郭云霄;侯慧丽;李霞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DNA筛查(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无创产前DNA筛查孕妇,对筛查出的高风险病例进行羊膜腔穿刺或脐带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检测,确诊并追踪回访妊娠结局,对筛查结果为低风险孕妇进行追踪回访至产后12周.结果:在10 203例孕妇中筛查出高风险122例(1.2%),包括21-三体33例(0.3%),18-三体15例(0.2%),13-三体3例(0.03%),性染色体异常25例(0.3%),其他染色体异常46例(0.5%).对筛查出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穿刺进行确诊和追踪回访,21-三体假阳性率为0.02%,18-三体假阳性率为0.01%,13-三体假阳性率为0.03%.经过回访,10 203例孕妇中有1例假阴性.孕妇年龄分析,NIPT阳性率低的年龄段为26~35岁.对1例T18假阳性患者进行胎盘组织及脐带不同位点取样和脐血检测发现NIPT假阳性来源于胎盘组织.结论: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检测对21-三体、18-三体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而对性染色体和其他染色体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

  • 人精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男性不育

    作者:李娟;董云玲;张丽红;孟祥阁;王克华

    研究人类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是当今生殖医学领域的又一热点.早在1978年人们就用去透明带的仓鼠卵做精子穿透试验,进行精子非整倍体的研究,此项研究方法学复杂,不适合大样本量研究.近十年来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可以对成千上万条精子进行检测,大大促进了精子非整倍体的研究.这项技术已用于许多男性不育的非整倍体率的研究.初的研究使用单色探针,其缺陷是不能区分精子染色体二体和二倍体.双色FISH就可鉴别二体和二倍体精子,近来的研究采用多色FISH,同时对精子的多条染色体进行非整倍体的研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非整倍体率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梅瑾;王小华;王昊;杨晓楠;方锴;韩渭

    目的 评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高龄、唐氏生化筛查高风险和中等风险孕妇,采用高通量大规模平行测序方法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无创产前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者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为低风险的孕妇随访妊娠结局,评估NIPT对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 358例检测孕妇中,高风险2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NIPT检测21三体、18三体的敏感性为100%,检测13三体的敏感性为0.2 335例低风险妊娠结局随访,B超检查胎儿结构异常7例,未发现21三体综合征患儿出生.结论 NIPT对21三体、18三体综合征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NIPT作为唐氏筛查的一种常规补充手段,可避免95%以上的唐氏生化筛查假阳性病例进行有创性的产前诊断.

  • 对男性乳腺癌中ERBB2基因状态和17号染色体异常的评估(英)

    作者:李冬;张建中

    男性乳腺癌(MB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具有一些与女性乳腺癌相同的生物学特征.在后者,10%~30%的侵袭性癌出现ERBB2基因表达和/或拷贝数的异常,并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标记物.MBC中也曾报道过ERBB2异常,但发生频率较低,其预后价值仍存在争议.此外,没有研究证实17号染色体异常对MBC的存活有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一组50例MBC的ERBB2基因状态(过表达和扩增)以及17号染色体数目的异常.结果显示,年龄、组织学分级、病理分级、雌激素受体水平均与患者总体生存关联.其中7例(14%)出现ERBB2蛋白过表达,4例(8%)出现ERBB2扩增.另12例(33.3%)出现17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病理分级、ERBB2过表达和ERBB2扩增与总体生存密切相关(分别P=0.002,0.016和0.009).在17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和总体生存之间无相关性.因此,尽管MBC中上述改变发生率低,但ERBB2异常表达,以及肿瘤病理学分级都可作为评价总体预后的指标,类似于女性乳腺癌所见.

  • 462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明颖;石英坤;孙强

    目的:探讨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在筛查高危孕妇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62例高危孕妇外周血进行胎儿21-三体、18-三体及13-三体检测分析,筛查阳性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查确诊.结果:行产前无创基因检测的462例样本中,发现胎儿非整倍体阳性者11例,其中21-三体9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经羊水穿刺确诊阳性病例9例,假阳性2例,其余病例出生后随访,未发现漏诊病例.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一项很好的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的筛查技术,临床实用性高,筛查时间早,漏诊率低,而且可以使一部分孕妇免受羊水穿刺等有创产前检查.

  • 无创伤性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福民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指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多或减少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产前诊断中常见的胎儿非整倍体异常有21-三体、13-三体、18-三体以及性染色体综合征等.染色体整倍体改变多导致流产,而非整倍体改变可以出生能存活的出生缺陷儿.因此,检测胎儿非整倍体异常是许多孕妇接受产前诊断的主要原因.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作者:赵晓曦;谷孝月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需做产前诊断的74名孕妇,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母体血浆胎儿游离 DNA,分析胎儿染色体拷贝数。依据患者产前诊断的临床指征分为4个组(高龄妊娠组、母体血清筛查高危组、B 超胎儿异常组及生育过21-三体患儿组),计算每组高危患者的比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显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危的11例患者,行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各组中显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危的比率是:高龄妊娠组10.50%(4/38),母体血清高危组17.40%(4/23),B 超异常组30.00%,生育过21三体患儿组0.00%(0/3),总高危率14.90%(11/74)。在11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显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危患者中,9例的无创产前筛查结果与胎儿染色体核型一致,一致率81.80%。2例患者为假阳性。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是一种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有效方法,其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的产前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洁霞;郭芳芳;彭海山;齐一鸣;王东梅;侯亚平;欧阳浩新;尹爱华

    目的 探讨高通量测序平台的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孕龄12~32周的3711例单胎妊娠高危孕妇,记录临床指征、年龄、孕周等数据.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其外周血游离胎儿DNA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穿刺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3711例孕妇中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出74例染色体高风险胎儿,羊水/脐血核型分析证实其中59例为染色体异常,分别为41例21-三体和8例18-三体,4例13-三体,5例性染色异常,1例其他常染色异常,1例21-三体和7例其他染色体异常证实为假阳性.结论 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胎儿13、18、21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其敏感性、特异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对于其他染色体异常准确性还有待技术完善来进一步提高,对于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检测也日益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这也是我们以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低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无创产前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丽娟;乞艳华;邬晋芳;高庆;周妮;韩瑞宁;石丽叶;张建光;贾建坤

    目的 探讨传统血清学筛查、超声筛查及HTS检测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的检测效率,评价HTS及联合筛查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临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进行HTS检测的低龄孕妇资料1612例.本研究以核型分析为金标准,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超声筛查异常或HTS检测阳性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核型分析.其余病例随访至胎儿出生后.结果 血清学筛查、超声筛查、HTS对低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5%(13/20)、24%(6/25)、92%(23/25),特异度分别为42.52%(608/1430)、91.50%(1442/1576)、99.56%(1569/157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6%(13/835)、4.29%(6/140)、76.67%(23/30).超声联合血清学筛查、超声联合HTS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68%(17/25)、96%(24/25),特异度分别为40.55%(647/1576)、91.24%(1438/157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78%(17/954)、14.81%(24/162).结论 HTS检测T21、T18的灵敏度高、假阳性率低,而且HTS可以检测13、X、Y染色体非整倍体等目前血清学筛查无法检测的染色体疾病,因此HTS检测应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筛查具有临床可行性;与血清学筛查、超声筛查相比,HTS检测效率较高,且无孕周限制,可避免因较高假阳性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侵入性产前诊断;相比于超声联合血清学筛查,超声联合HTS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假阳性率,可以缓解产前诊断工作的压力.

  • 高通量基因测序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马占忠;许红雁;范舒舒;徐静;刘玉兰;陈伟娟;江玫玫

    目的 评价高通量基因测序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对3186例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高风险者进行侵入性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和随访.结果 3186例孕妇中NIPS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43例,高风险率为1.35%(43/3186),其中21-三体高风险18例,18-三体高风险5例,13-三体高风险4例和其他染色体异常高风险16例.高风险病例中产前诊断确诊32例,其中确诊21-三体17例,18-三体3例,13-三体3例和其他染色体异常9例.NIPS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9.97%、99.94%、99.97%和99.78%,总阳性预测值为74.42%(32/43),总假阳性率0.35%(11/3186).结论 NIP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创安全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NIPS提示高风险,必须通过侵入性产前诊断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低风险孕妇也要加强孕期监测,避免漏诊.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张磊;王威

    1 背景介绍中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根据全国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数据(监测期限为妊娠满28周至产后7天)显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1996年的87.7万上升到2010年的149.9万,增长幅度达70.9%[1],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

  • 双胎妊娠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及诊断

    作者:SOGC;石晓梅

    1 双胎妊娠流行病学、合子性质及绒毛膜性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加拿大和其他发展国家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大幅度的增加.在1995~2004年期间,多胎妊娠的出生率从2.2%稳定增长到3.0%[1].主要的2个原因是妇女生育年龄普遍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普及与不规范的卵巢刺激.合子性质反映了胎儿的遗传同一性,而绒毛膜性指的是胎盘的分布.在单合子双胎中,单个受精卵在多次卵裂后分裂成2个独立的个体,几乎所有这样的双胎基因完全相同,因此性别是一样的.在极少数情况下,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不分离可引起单合子双胎基因不一致,引起双胎表型和染色体不一致[2].当2个独立的卵母细胞同时受精时,形成双合子双胎,这种双胎遗传基因是截然不同的,而且染色体也常常不一致.单合子双胎的发生率非常稳定,约为4/1000.辅助生殖技术使单合子双胎的发生率增加了2~12倍[3-5],具体机制尚不清楚[6].双合子双胎的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种族及不孕治疗(机制等同于母体血清卵泡雌激素水平的升高)的影响变化很大.总的来说,约66%的双胎妊娠为双合子双胎,33%为单合子双胎.

  • 联合早孕期超声检查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

    作者:王诗雅;王慧芳

    目的:联合早孕期超声检查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筛查,探讨联合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间于本院进行早孕期(11~13+6周)超声检查孕妇共1034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选择的早孕期检查项目分为超声组及联合组。联合组中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异常和(或)NIPT 高风险为联合筛查高风险,超声检查未发现胎儿异常且 NIPT 低风险为联合筛查低风险。对超声组与联合组的筛查阳性率及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超声组共7274例,其中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异常共265例,筛查阳性率为3.42%(265/7274),行产前检查79例,染色体非整倍体11例,检出率为13.9%(11/79);联合组共3067例,其中联合筛查高风险共154例,筛查阳性率为5.02%(154/3067),行产前诊断18例,其中12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为67.6%(12/18)。联合组筛查阳性率及非整倍体检出率均高于超声组,其中筛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早孕期超声检查联合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可提高筛查阳性率及非整倍体的检出率,二者互为补充,能有效地筛查非整倍体及减少漏诊。

  • 肠管强回声在中孕期胎儿非整倍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任芸芸

    染色体异常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0.1%~0.2%,常见的是21-三体综合征,其次为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45,XO、三倍体等[1]。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在超声检查时可以发现一些结构的异常,对于一些严重的结构异常,如脑积水、腹壁裂、脐膨出、心脏畸形及十二直肠狭窄或闭锁等,临床对其妊娠结局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但一些非特异性的声像图表现,即与染色体非整倍体相关的微小超声异常发现,统称为超声软指标,大部分见于正常胎儿,只是在染色体异常的胎儿中发生率较高,如颈项软组织增厚、肠管强回声、心室强光点、轻度肾盂扩张或脑室扩张、鼻骨缺失或发育不全等[2]。需要了解不同软指标的临床意义及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才能结合软指标进行染色体异常风险的准确评估。

  • 高龄孕产妇无创DNA产前诊断的应用

    作者:莫伟英;张鹏;李友琼;莫耀禧;张红燕;赵仁峰

    目的 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 345例高龄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cell-freefetal DNA,cffDNA),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提示染色体异常者行羊膜腔穿刺手术,羊水细胞培养后G显带核型分析,进而对NIPT检测结果和核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①1 345例孕妇中,检测异常者19例:其中6例21-三体高风险,2例13-三体高风险,11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45,XO;2例47,XYY;6例47,XXX/XXY).②19例高风险孕妇中,2例性染色体异常拒做羊水穿刺,17例行羊水穿刺检查,其中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者13例(21-三体6例,13-三体1例,47,XXY/XXX4例,47,XYY 2例);余3例NIPT检测异常孕妇羊水穿刺结果正常.③NIPT检测技术对高龄孕妇21-三体检测符合率达100%,但对13-三体的符合率仅为50%.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NIPT检测对核型为47,XXX/XXY和47,XYY的符合率达100%,而45,XO异常符合率较低.结论 NIPT检测技术应用于高龄孕妇产前检测,对21-三体及性染色体数目增加的检测符合率较高,但对13-三体和性染色体数目减少的符合率偏低,NIPT检测异常的孕妇仍需行羊水穿刺确诊,避免不必要的流产.

  • 分娩期子宫破裂一例:产房快速反应团队的处理

    作者:贺芳;匡丽云;陈敦金

    患者34岁,孕5产1,因“停经40+5周,下腹不规则胀痛半天”,于2015年1月18日22:00入住我院。现病史:患者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4年4月1日,预产期2015年1月13日。妊娠期间不定期行产前检查,孕中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均未提示异常,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母体血清学筛查低风险,未行颈项透明层厚度检查。自妊娠以来,精神、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无阴道流血、流液。既往史:2007年因胎儿窘迫在外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娩出一活女婴,健在。术后未输血,无感染;2008年、2009年行人工流产各1次,2011年自然流产1次。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15/79 mmHg,体温36.7℃。神志清,心肺呼吸正常;下腹可见一条约14 cm长的纵型陈旧性手术瘢痕。双下肢水肿(-)。专科检查:宫高36 cm,腹围99 cm,估计胎儿体重约3500 g,胎方位枕左前位,已入盆,可扪及不规则宫缩,胎心率145次/min,规律。宫颈Bishop评分:宫颈居中(1分),质中(1分),宫颈管消退70%(2分),宫颈口可容一指(1分),胎头S-3(0分),骶骨中弧,尾骨不翘,坐骨棘1度凸,坐骨切迹可容三横指,骶尾关节活动度好,头盆评分7分。患者身高150 cm,孕前体重48 kg,目前体重59.5 kg,孕期体重增加11.5 kg。

  •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洋洋;娄季武;谢润桂;赵颖;徐婉芳;何怡;叶菀华;曾秀梅;刘彦慧;隗伏冰

    染色体异常是临床上通过产前诊断可以预防的常见出生缺陷,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如三体综合征、单体综合征、嵌合体等)、染色体非平衡结构异常(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等,其临床表型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异常、器官畸形等。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是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报告周期长、有细胞培养失败风险等。分子诊断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CGH)、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效率,其中,MLPA是2002年由荷兰学者Schouten研究建立的1种分子诊断技术,该技术结合分子杂交、连接和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于同一反应管内可同时检测出40个不同核苷酸序列的拷贝数变化[1]。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比,MLPA技术具有快速、高通量、特异度好、敏感度高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分析3651例行产前诊断的胎儿,对MLPA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 B超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作者:方群;安娜

    非整倍体异常是胎儿常见的一类染色体异常,包括了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以及一些性染色体异常:X单体,如45,X(Turner 综合征), 或性染色体三体,如47,XXX、47,XXY、47,XYY.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如羊膜腔穿刺、绒毛取样、脐带穿刺术均属于"创伤性"产前诊断技术,都有其并发症及一定的胎儿丢失率.近年来,通过孕妇血清生化指标筛查21三体综合征患儿受到重视.但是,生化指标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寻求安全、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及提高筛查的准确性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以及超声工作者经验的积累,在孕早期或中期,用B超方法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尤其是作为21三体综合征患儿产前筛查的手段,在欧美国家日益受到重视并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B超筛查以其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优生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遗传学超声检查,或遗传学超声图[1,2],现已开始成为妇产科超声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就近年的文献报道作一综述.

  • 多色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

    作者:张爱臣;冷维春;张海峰;李守柔

    应用羊水细胞进行产前诊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用间期细胞行原位杂交是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新技术[1].我们应用双色X/Y计数探针,多色X/Y、13、18、21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妊娠12~22周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细胞,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和胎儿性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9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