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水平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蒋桦;夏春香;李淑忱;李淑荣;杨立艳;贾凤玖;于海亮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炎症水平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95例AM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1个月后炎症因子(IL-6、TNF-α、sCD40L、MMP-9、CRP)和内皮功能(vWF、NO、ET-1)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sCD40L、MMP-9、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6、TNF-α、sCD40L、MMP-9、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WF、NO、ET-1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WF、NO、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治可显著改善AMI患者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

  • 妇科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相关分析

    作者:邢雪君;任蕾;杜桂琴;刘军;吴影杰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凝血仪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血小板(PLT)数量、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予以检测.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PLT、Fbg、D-D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子宫肌瘤组相比均增高(P<0.01);而aPTT、P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子宫肌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卵巢癌患者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0.01).子宫肌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g、D-D及血小板水平均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意义,D-D水平对卵巢癌的实验室检查有提示作用.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作者:赵钰;徐茂忠;秦茹娟;徐昕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化疗后血小板计数≤20×109/L的25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周期化疗,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第一周期(对照组)化疗后出现血小板计数≤20×109/L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悬液;第二个周期(治疗组)化疗结束后,在前述治疗基础上,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给予皮下注射rhTP0 15 000 u,每日1次,连续7d,若未见效,多延长至14 d;血小板计数≥75×109/L或血小板绝对数升高50×109/L时停药.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小板低平均值为12.4±6.7 × 109/L和(10.8±9.0)×109/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持续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1.3 d和6.5±1.7d(P<0.05).血小板恢复至≥50×109/L、≥75×109/L、≥100×109/L所需的天数治疗组分别为7.4±1.4 d、9.5±1.5d、11.7±1.8 d,短于对照组的10.3±1.6 d、12.4 ±2.0 d、15.4±2.8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输注量为13.0±6.8u,对照组血小板输注量为18.5 ±7.6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TPO能有效促进血小板的恢复,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量.

  • 促血小板生成素在儿童ITP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马静瑶;陈振萍;吴润晖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疾病初发状态的相关性;对不同预后组的患几进行危险因素研究,并分析TPO与其他血小板生发指标的关系,了解TPO在儿童ITP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9月14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住院治疗ITP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入院时TPO水平.根据入院时病程分为初发组和非初发组;按疾病转归分为新诊断组、持续性组和慢性组.对初发ITP患儿TPO水平与诊断时血小板计数(PLT)和巨核细胞(MK)计数做相关性分析,了解TPO对疾病发病的作用;分别对不同疾病转归组进行疾病进展危险因素及TPO与MK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病例100例,初发组39例,非初发组61例.初发ITPTPO与MK计数的相关性分析r=-0.324,P=0.044,二者呈中度负相关;TPO与PLT无显著相关性(P>0.05).新诊断组39例,持续性组32例,慢性组29例,各组间TPO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疾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TPO与疾病新诊断状态可能有相关性(P=0.039,但OR值为0.999,95% CI包含1.000);不同预后组中TPO与MK计数的相关性分析仅提示在新诊断和持续性组TPO与MK计数的r=-0.258,P=0.030,二者呈低度负相关.结论 TPO 在儿童ITP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初发时TPO水平与MK计数存在负调控关系.12月内获得缓解的病人TPO与MK计数呈低度负相关,提示TPO与MK数量可能共同参与了疾病的进展,其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 血小板活化对支气管肺癌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玫玫;谢云;李志新;朱卫健;李小亮;张爱华;孙达春

    目的 研究血小板活化对肺癌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168例肺癌和8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腺癌、小细胞癌TXB2、DH-TXB2、TSP、β-TG、GMP-140均升高,FN均降低;鳞癌TXB2、DH-TXB2、TSP、GMP-140、CGMP升高,FN降低.②与小细胞癌比较:腺癌DH-TXB2、TSP降低;鳞癌GMP-140降低,FN升高.③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晚期组、TXB2、DH-TXB2、TSP、β-TG、GMP-140升高,FN降低;远处转移组TXB2、DH-TXB2、TSP、β-TG升高,FN降低;手术后组DH-TXB2、TSP、β-TG、GMP-140降低,FN升高,合并感染组TSP升高,FN降低;二周内死亡组TXB2,DH-TXB2,TSP,β-TG,GMP-140升高,FN降低.结论 ①肺癌患者血小板广泛激活.晚期,远处转移,二周内死亡病例激活较重.②早、中期病例手术后血小板活化减轻.

  • 脑梗死患者Sema 4D表达与血浆Gas 6的水平及意义

    作者:曾文彬;朱琳;潘学谊;唐开放;关则兵;郭煜;李铭杰;黄方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ema 4D mRNA的表达和血浆可溶性Sema 4D(sSema 4D)的水平及临床意义;并探讨血浆sSema 4D水平与Gas 6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99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及195例正常对照者的Sema 4D及Gas 6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两组对象周围血淋巴细胞的Sema 4D mRNA表达,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中sSema 4D及Gas 6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Sema 4D mRNA 表达值为2.23(1.10,3.76)×104IU/ml较正常对照组0.49(0.252,0.78)×104IU/ml明显上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血浆sSema 4D浓度及Gas 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sSema 4D和Gas 6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72,P =0.308.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ema 4D mRNA表达及血浆sSema 4D水平均上调,提示Sema 4D可以反映脑梗死发生.血浆Gas 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Gas 6可能是血栓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血浆Sema 4D与Gas 6两者在脑梗死过程中可能独立发挥作用.

  • 肺栓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峻;蒋冰;崔天盆

    目的 探讨肺栓塞(PE)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6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和8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Hcy、hs-CRP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E组中Hcy、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血清Hcy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31,P<0.01).结论 急性PE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PE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ITP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颖;王媛媛;费海荣;王玲;袁成录

    目的 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例ITP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100mg qw,4次;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3 000 μg/kg·d-1,ih,14 d.治疗前后定期监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14例患者中CR 7例,R6例,NR 1例,总有效率93%.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ITP疗效确切.

  • 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杜以萍;张充力;毕珍宁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21例ITP患者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d;对照组20例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动态监测血小板生长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降低了ITP患者出血的危险性,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rhTPO治疗ITP疗效确切,用药安全.

  • 高血压及其合并冠心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的探讨

    作者:李艳军;冯天保;徐丽晓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5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A组;55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B组;55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C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D组,测定他们空腹血浆Hcy的浓度.结果 A、B、C三组中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三组中Hcy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不仅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 气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作者:李臻

    目的 探讨气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患者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ACS患者,共568例,在本地热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26.6℃)入院ACS患者35例,为高温组;在本地冷月份(12月份,平均气温-4.7℃)入院ACS患者37例,为低温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高温组和低温组患者CD62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结果 高温组CD62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与低温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气温对ACS患者有明显影响,随气温变化抗血小板药物剂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察

    作者:孙君艳;王伟;赵洪国;赵春亭;崔中光;李广伦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d,每天一次,疗程14 d,血小板计数大于100×109/L停药,或给药至血小板计数比给药前增高≥50×109/L,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定期监测肝、肾功及凝血功能.结果 38例ITP患者接受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18例,有效(R)15例,无效(NR)5例.治疗前血小板平均值为(4.97 ±2.15)×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84.13 ±42.13)×109/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09,P<0.01).所有患者按照2011年中国专家共识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新诊断ITP组,第二组为持续性及慢性ITP.第一组患者21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5.48 ±2.42)×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95.76±42.57)×109/L,完全反应(CR) 14例,有效(R)4例,无效(NR)3例,总有效率85.7%,治疗有效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30×109/L用时中位数为5(3 ~13)d,第二组患者17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4.35±1.61)×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69.76 ±37.96)×109/L,完全反应(CR)4例,有效(R)11例,无效(NR)2例,总有效率88.2%,治疗有效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30×109/L用时中位数为3(3 ~14)d,两组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多数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结论 国产rhTPO治疗新诊断和持续性及慢性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 ITP患者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静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加速破坏并且抑制其产生的获得性疾病.以血小板短暂或持续的减少,出血危险性增加为特征,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ITP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其诊断仍是排除性诊断[1,2].

  • 恶性肿瘤与易栓症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小林

    1965年Egeberg报道了一个家族性凝血酶(AT)缺陷时提出“易栓症”一词,意为血栓倾向性增高.易栓症不是单一疾病,而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的遗传性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疾病或状态.易栓症主要表现在静脉血栓栓塞(VTE)[1].

    关键词: 肿瘤 易栓症
  • 血小板对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影响

    作者:严姗姗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病理改变多有炎症性改变,逐渐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有学者在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血小板的活化物P选择素、血小板微颗粒等,说明血小板可能参与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2,3,21,29].血小板除了具有止血和保持血管完整性的作用外,众多的研究表明其在风湿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血小板对风湿性疾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的影响.

  • 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的诊断

    作者:刘泽霖

    1范围和方法本文的目的是给医师对肺栓塞(PE)和/或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复发的诊断进行临床指导.PE/DVT复发的定义是指在第一静脉血栓栓塞(VTE)事件经过一个足够的抗血栓治疗后,再次发生的VTE事件.其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