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中华眼镜蛇毒致局部组织损伤模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作者:李景新;唐荣德;蒋三元;林正华;郭爱群;王理德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致局部组织损伤后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用中华眼镜蛇毒制作家兔局部组织损伤模型.于家兔耳缘静脉采血,于血球仪进行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与注射蛇毒前相比,注毒后家兔有DIC及微血栓形成表现,且BPC和PCT显著减少(均为P<0.001),MPV和PDW明显增大(均为P<0.001).结论:中华眼镜蛇毒在导致家兔局部组织损伤后可产生急性DIC.血小板参数检测可用来初步判断DIC及血栓形成的发生和发展.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及血小板GMP-140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杨林花;陈俊伟;李小峰;刘秀娥;朱镭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及血小板GMP-140的变化并研究其变化在该病中的意义,为这一疾病的治疗探索合理的方案.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FCM)和放射免疫法测定31例RA患者血小板膜表面以及血浆GMP-140的水平.结果:RA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浆GMP-14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RA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浆GMP-140水平增高,提示患者体内部分血小板活化,这些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又参与炎症反应,加重原发病.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朱励;崔天盆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 E)外显子4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po E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apo E外显子4基因多态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po E外显子4基因可能是汉族人脑梗死的遗传危险因素.

  • 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李明;聂李平;杜新;张琼丽;卓家才;蔡云;汪明春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中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s,RP)百分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噻唑橙(TO)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RP百分率,测定20例正常人和30例各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ITP 3例,TTP 1例,AA 7例,未治疗白血病4例,白血病缓解期5例)RP百分率.结果:20例正常人RP百分率和RP绝对值分别为3.66±2.27%和7.78±4.53×109/L;ITP或TTP组分别为21.04±12.73%和4.36±3.09×109/L,RP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A组和急性白血病初发组的RP百分率和RP绝对值分别为2.71±1.32%、0.75±0.48×109/L和2.51±1.45%、0.64±0.42×109/L,RP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轻度减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血病缓解组RP百分率无明显改变.结论:RP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能力,检测RP百分率有助于对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的鉴别,特别是鉴别骨髓造血减少和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并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 Ⅱ型糖尿病血浆PAI-1、t-PA检测的意义和结果评价

    作者:丁磊;夏文权;余文红;胡翊群

    目的:通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分组(伴血管病变组、胰岛素抵抗组、胰岛素抵抗伴血管病变组、Ⅱ型糖尿病组)检测PAI-1、t-PA抗原及活性,并计算抗原比和活性比,以评价各检测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PAI-1及t-PA抗原,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t-PA活性.结果:189例标本总体患病组及分组后各组的PAI-1活性、t-PA活性及t-PA活性/PAI-1活性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病组间除t-PA抗原,其余检测显示胰岛素抵抗组、胰岛素抵抗组伴血管病变组与Ⅱ型糖尿病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上述检测指标中t-PA活性、PAI-1活性反映血管病变的发生较敏感,t-PA/PAI-1的活性比值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新生儿凝血异常初探--附38例新生儿凝血检查资料分析

    作者:金敏荣;魏文宁;韩玉兰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血原因及与正常成人凝血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利用全自动血凝仪一期法测定PT、APTT、Fbg、凝血因子Ⅱ:C、V:C、Ⅶ:C、X:C、Ⅷ:C、Ⅸ:C、Ⅺ:C、Ⅻ:C.结果:正常新生儿组过筛试验,内、外源途径凝血因子略低于成人正常值但临床并无出血.出血组新生儿外源途径凝血因子与正常组对照的差异呈显著性(P<0.01),可能与其Vit K摄入吸收或因子合成障碍有关.感染组各试验数据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凝血初筛试验,内、外源途径因子检测,对新生儿出血原因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 凝血
  • 国产抗凝血酶Ⅲ对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观察

    作者:何晓凡;熊石龙;刘发益;文志斌;汉建忠;何美霞;曹燕娜;李俊成;贺石林;刘文芳

    目的:观察国产抗凝血酶Ⅲ(AT-Ⅲ)对家兔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AT-Ⅲ不同剂量组,以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血栓模型,6小时后测形成的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下腔静脉内形成的血栓长度为10.20±1.69 mm,湿重为41.43±5.09 mg,干重为10.20±1.69 mm;小剂量AT-Ⅲ对静脉血栓形成并无明显作用;但随着AT-Ⅲ剂量的增大,静脉内形成的血栓长度逐渐缩短,血栓湿重与干重逐渐减轻,量-效关系明显(r值分别为-0.957、-0.978和-0.992,P<0.01).结论:大剂量AT-Ⅲ具有较好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

    作者:林少芒;姚燕丹

    目的:分析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高危因素,提出高危人群的应对策略.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6例DVT形成的原因,全面论证与静脉血栓有关的3个基本因素:静脉淤滞、高凝状态、内膜损伤在静脉血栓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提出了可能导致DVT的高危因素:(1)各种恶性肿瘤需行腹部或盆腔广泛手术者;(2)肥胖瘫痪、长期卧床、糖尿病、肾病、血液病、长期服用激素者;(3)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连续3次>4g/L者.同时认为对高危人群应有积极的应对策略.结论:认为术后不用止血药,应用少量低分子肝素钙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预防作用,高危人群预防性应用抗凝和祛聚药物是可取的,保护下肢静脉系统应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血友病A患者围手术期的替代治疗--附3例报告

    作者:罗军;卢玉英;程鹏;彭志刚;杨日楷

    血友病A是一种性联锁的隐性遗传性疾病,女性传递,男性发病.其特征是:凝血因子Ⅷ缺乏导致凝血活酶生成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创伤或自发性反复出血倾向.由于手术往往引起出血不止甚至导致死亡,故一般是手术的禁忌证.我们以因子Ⅷ浓缩剂(上海莱士公司生产)及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替代治疗,对3例血友病A并发外科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 高脂血症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调查

    作者:梁酉;石梅初;梁艺华;张书平;朱玲

    脑梗死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牵涉多方面.我们为了解两个地区老干部高脂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选择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与寺庙的老和尚这两个具体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群作了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脑梗死
  • ACL Futura Plus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的评估

    作者:霍梅;徐勇

    1材料与方法1.1仪器概况ACL Futura Plus全自动血凝仪是美国IL公司生产的新型全自动血凝仪,可同时测定多项血凝指标,并有多种参数的单位变换模式.ACL Futura Plus血凝仪检测系统为八通道同时检测,其检测原理分为3种:(1)凝固法检测(散射比浊),(2)发色底物法检测,(3)免疫比浊法检测.

  • 凝血因子Ⅶ研究进展

    作者:王立军;董临江

    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不仅是生理及病理性凝血反应的主要启动因子,而且还参与胚胎发育、血管新生、伤口愈合、促炎症等凝血以外的生理、病理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凝血因子 生理 病理
  • 脑缺血及rt-PA再灌注后脑水肿形成

    作者:方晶;胡钧培

    缺血性脑卒中在老龄化社会中发病率日益增高,而对超早期患者选择溶栓治疗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段.但在临床中发现,脑水肿仍然是使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以下对缺血性脑水肿和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机制分别综述.

  • 作者:LIU Zelin;刘泽霖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including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and pulmonary embolism(PE).Its occurs in about 1 per 1 000 individuals per years.Thrombosis is a serious disorder. It may be fatal by PE (case fatality rate of venous thrombosis is estimated at 1% to 2%)(Figure 1 ).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ese deaths occur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and many events are fatal before diagnosis can be made and therapy initiated. Just as well, the 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is focused on preventing first events and recurrences through adequate knowledge about risks and risk factors.

  • 静脉血栓栓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1)--遗传基因探索

    作者:刘泽霖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与急、慢性肺动脉高压症.

  •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美琦;包承鑫

    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在受到各种刺激后引起活化,产生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并常成为致命的因素之一.

  • 血小板ADP受体及其抑制剂

    作者:Christain Gachet;马丽萍;刘泽霖

    1引言40年前人们就发现ADP这个来源于红细胞的因子,既可影响血小板粘附,也可诱导血小板聚集,作为重要的参与止血与血栓过程的介质之一,它很快得到了认可.20年后,一种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啶(ticlopidine)被发现,作为一个选择性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其作用机理也被进一步阐明.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