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刺参酸性黏多糖(SJAMP)对血小板三磷酸腺苷(ATP)释放的影响

    作者:郭涛;魏文宁;宋善俊;沈迪

    目的:研究刺参酸性黏多糖(SJAMP)对正常人血小板三磷酸腺苷(ATP)释放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其释放机制.方法:利用Chrono-log 600型血小板荧光-聚集仪,对SJAM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ATP释放反应进行同步测定.结果:SJAMP诱导人血小板的聚集为典型的Ⅱ相聚集,在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间存在一定的延迟期,其释放反应依赖于血小板的聚集,并且血小板的释放反应能够为环氧化酶抑制剂乙酰水杨酸(ASA)所抑制.不同诱聚剂SJAMP 100 μg/ml,ADP5 μmol/L,胶原5 mg/ml,作用于人PRP后的ATP释放分别为0.69±0.22nmol/108血小板、1.60±0.25nmol/108血小板、1.57±0.15 nmol/108血小板.SJAMP诱导正常人ATP释放量明显低于ADP、胶原等诱导的ATP释放量(P<0.01).结论:从诱导血小板释放的角度,SJAMP是比ADP更弱的一种血小板诱聚剂.

  •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宗俊学;丁培芳;芦璐;张建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为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将1 3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完全脑梗死组和进展性脑梗死组,均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抗凝血酶活性(AT:A)、抗凝血酶抗原(AT:Ag)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结果:完全脑梗死患者PT、TT、APTT显著低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01),而Fbg和vWF显著低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分别<0.05和0.001),PAgT显著低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01).而完全脑梗死患者的AT:A、AT:Ag和t-PA:A水平显著高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01).结论:以上结果提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凝血活性和较低的纤溶活性.建议临床上采用APTT、PT、vWF、AT:A和t-PA:A水平联合指导急性脑梗死的抗凝溶栓治疗和判断患者的预后.

  • 骨髓增殖性疾病伴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英;徐恩;梁睿;唐震宇

    目的:分析9例血小板增多患者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1年6月间诊治的9例血小板增多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男2例,女7例.男:女=2:7;就诊时平均年龄77.1岁.其中脑出血1例(11.11%),脑梗死7例(77.78%),混合性卒中1例(11,11%).对6例患者进行骨髓穿刺,4例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1例骨髓像正常,另3例治疗后好转,未作骨穿.结论:骨髓增殖性疾病与中风关系密切,应引起高度重视.

  • 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

    作者:胡钧培;窦红菊;方晶;邹丽芳;庄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梗死(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38例CI患者在发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比较不同梗死灶体积上述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的变化.结果:CI患者急性期的血清IL-6水平均较亚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NF-α水平急性期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与亚急性期、恢复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中、大梗死体积组的急性期TNF-α水平比小体积组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 急性脑梗死及时就医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轶雄;谭盛

    目的:观察本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就诊时间与居住区域的关系.了解及早就医的治疗效果.方法:按居住区域分为城镇居民组和非城镇居民组来观察就医时间,并将6 h内与6 h后就医者在评分相同、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4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6 h内就医者仅14%,城镇居民组占本组人口的31%,非城镇居民组为4%,P<0.01;6 h内就医者治疗的显效率为86%,6 h后则为35%,P<0.01.结论:本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86%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严重影响疗效.

  • 眼镜蛇伤家兔模型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观察

    作者:唐荣德;蒋三员;刘社炎;张健民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中毒模型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用中华眼镜蛇毒于家兔制作眼镜蛇伤模型,并设蛇伤药酒组和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分别于注蛇毒前1 d,注蛇毒后6 h、24h和7 d从家兔耳缘静脉采抗凝血作凝血指标和血细胞检测.结果:眼镜蛇毒组PT在注毒后6 h明显缩短(P<0.01),PT、Fbg和PLT在注毒后24h均有显著变化(均为P<0.01).生理盐水组没有这些变化,蛇伤药酒组这些变化亦不明显.结论:中华眼镜蛇毒在家兔模型中可影响外源凝血系统,导致家兔在中毒后数小时至24h产生急性DIC而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蛇伤药酒可防止急性DIC的发生.

  • 脑梗死患者凝血因子Ⅴ基因3种多态性和APC-R、LA的检测

    作者:霍梅;徐勇;何林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狼疮抗凝物质(LA)、活化蛋白C抵抗(APC-R)和凝血因子V基因3种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测定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浆中LA、APC-R,并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方法测定FV G1691→A、G1091→C、A1090→G等3种基因多态性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LA阳性占45.56%,APC-R阳性占3.33%,但3种基因多态性均未见阳性.结论:脑梗死患者L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LA可能是引起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脑梗死患者存在APC-B,但可能和凝血因子Ⅴ基因3种多态性无关.

  • 血浆灌流吸附胆红素治疗梗塞性黄疸凝血机制的动力学观察

    作者:顾春刚

    目的:探讨血浆灌流吸附胆红素治疗梗塞性黄疸过程中止凝血机制的变化特性,以指导临床行灌流吸附术.方法:于灌流前、灌流开始后15、30、60、120min取全血测定电解质、血常规,凝血3项,观察比较变化曲线.结果:电解质、血常规与凝血功能均有所减低.结论:在进行灌流吸附治疗时密切观察凝血指标,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 血浆置换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技术分析

    作者:陈惜遂;刘元生;苏永忠;陈芾珩

    目的:探讨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行血浆置换救治的护理技术.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7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置换量、次数、间隔时间、置换液种类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病例7例,共行血浆置换29例次,治愈5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尽早实施血浆置换术,合理选用置换溶液,能大大提高对TTP患者抢救成功率.

  • 抗凝血酶活性测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陈衡华;吴斌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AT)活性测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4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AT活性及与PaO2、PaCO2、红细胞压积(HCT)的相关性.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AT活性显著低于缓解期(P<0.05),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中AT活性显著低于急性加重期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P<0.05);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AT活性与PaO2均呈正相关,与PaCO2、HCT均呈负相关;肺心病缓解期AT活性与PaO2、PaCO2和HCT无相关性.结论:血浆AT活性测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炎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作者:洪梅;宋善俊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炎症在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被认为是炎症过程引起了粥样斑块破裂,活化的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所致[1].炎症因子是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分子,在炎症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将炎症反应在AC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溶栓与降纤药物的作用及其应用时的实验室监测

    作者:王峥;马西;柏春梅

    急性心肌梗死(AM1)和脑梗死(C1)是心、脑血管病中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有所增加.目前,冠脉搭桥术、冠脉支架植入术及静脉溶栓疗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治疗AM1.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范文茂;陆东风

    心肌梗死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这些治疗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症状,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但要使病损的心脏恢复功能,仍没有有效的方法.

  • 作者:彭林

    The fate of a forming thrombus i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the coagulation cascade (favouring clot formation) and the fibrinolytic system (favouring clot lysis). These processes occur simultaneously, and enhancement of endogenous fibrinolysis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occlusive thrombus formation in animal models.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石丽华;曾祥发;陆晖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结缔组织疾病的主要征候群之一.它可导致多系统损害,但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不多.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并略作文献复习.

    关键词: 抗磷脂抗体 综合征
  • 血浆置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高黏滞综合征1例

    作者:黄虹;陆典瑞;卢岑;吴艳丽

    笔者应用MCS+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通过血浆置换术(TPE)治疗一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200例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分析

    作者:张洪臣;亓伟;徐晓伟;杨中峰

    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PAgT)进行了检测,小结如下.200例高血压病人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全国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由专人登记.男108例,年龄34~82岁,平均58岁;女92例,年龄31~77岁,平均54岁.所有高血压均为Ⅰ、Ⅱ期患者.

  • 不典型的混合型过敏性紫癜1例

    作者:冀学斌;侯明;王志杰

    患者,女,42岁,因发热、多关节肿痛伴腹痛、腹泻3 d于2002年8月23日收入我院风湿科.患者3 d前感冒后出现发热,双肘关节、右膝关节、左踝关节肿痛,右上腹及脐周绞痛,水样便,每日4~5次,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止痛等治疗无效,到我院风湿科住院治疗.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混合型
  • 实验室ISI值在PT-INR测定中的应用

    作者:李仲笑;黄胜起;陈建勇

    目的:分析在测定PT-INR实验过程中建立实验室敏感指数(Local ISI)值的方法和必要性.方法:在CA-1500自动血凝仪上使用INR定标血浆建立INR标准曲线,并做回归分析,计算出Local ISI值,并利用Dade-behring公司产品Thromborel S凝血活酶试剂ISI值和Local ISI值分别测定43例正常对照组和20例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INR,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校正本实验所用Dade-behring公司产品Thromborel S凝血活酶试剂Local ISI值为1.10,高于厂家提供的ISI值.两组受试者利用Local ISI值和ISI值测定所得PT-INR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Local ISI值组明显高于ISI值组.结论:直接利用试剂厂家标定的ISI值进行PT-INR值测定可能造成误差,仍应在PT-INR定标血浆仪器上进行校正.利用Local ISI值测定PF-INR具有可信性,可应用于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监测.

  • 两种测定纤维蛋白原方法的比较

    作者:卡米拉;许莲芬;买力克

    目的:对测定纤维蛋白原(Fbg)的PT衍生法(PT-der法)和磁珠法(Clause法)进行比较.方法:取172例标本分别用PT衍生法和磁珠法测定Fbg;取高浓度标本按1:1、1:2、1:4、1:8、1:16稀释检测.每份标本用两种方法连续测试5次.结果:由PT衍生法得到的Fbg结果高于磁珠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特别是Flog浓度较低的样本.PT衍生法线性较差,并且无法检测出较低浓度的Fbg.结论:磁珠法检测Fbg的结果较为准确,适合在临床上作为Fbg检测的筛选试验.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象的变化

    作者:张小军

    为了探讨凝血象与急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6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凝血指标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 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Ⅶ(γFⅦa)制品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鸿利

    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制品[Novonordisk(γ),γ FⅦa],商品名称诺其(Nonoseven),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研制生产,并于199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本节就γFⅦa制品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述.

  • 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代用品及替换品

    作者:M.A.BLAJCHMAN;秦平;候明

    1前言作为血小板减少出血患者的常规治疗,同种异体的浓缩血小板输注已应用了40年.应用广的方法是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置于22℃保存.在大多数国家,其保存期要求不超过5d.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