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1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多因素分析

    作者:孙幸;顾健;倪军;马莉;吴蔚;张喜成

    目的 本文对我院血管外科住院的1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病诱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我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140例DVT患者发病因素,寻找影响DVT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经下肢血管彩色B超确诊.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分布在13 ~90(59.7±14.9)岁,DVT发生年龄多在40 ~ 80岁之间.女性患者以40 ~ 70岁居多,男性患者多在60 ~ 70岁.DVT患者的发病诱因依次为手术、外伤、高血压、肿瘤、既往血栓病史、糖尿病、感染性疾病、久坐等原因.有少数患者DVT发病原因不明.结论 本组病例分析DVT发生年龄以中老年为多,其中女性DVT多在40 ~ 50岁,而50岁以后男性较女性多.发病部位以左下肢多见.手术是DVT主要诱发因素,多发生在术后2年内,且术后2个月内发生较2个月之后多见(P<0.05).肿瘤本身存在易栓症基础,手术治疗加重了肿瘤血栓形成危险性.

  • 10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WHO分型及国际预后评分系统与生存期的关系研究

    作者:聂玉玲;李燕;安利;张晓燕;王晓敏;富玲;毛敏;秦铁军;白玉盛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WHO分型及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分析我院自2005年11月至2011年7月初治108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MDS例患者分别按WHO(2001)分型标准及IPSS评分系统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根据WHO分型及IPSS分型,各组中位生存期均不同,WHO分型中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与RA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AEB-1与RAEB-2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S低危组与中危(—)Ⅰ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HO分型结合IPSS能有效评估MDS患者病情及预后,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提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米索前列醇联合葡萄糖酸钙预防剖宫产术中和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白凤姬

    目的 探讨了米索前列醇联合葡萄糖酸钙预防剖宫产术中和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09年6月到妇产科收治的有剖宫产指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3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胎儿分娩后立即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 μg.观察组在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胎儿分娩后立即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μg.分别对剖宫产术中、产后2h和24 h出血量、出血例数、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术中、产后2h和24 h的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的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生命体征各指标及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葡萄糖酸钙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

    作者:李品军;周海云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情况和术后1周和1月分别对患者进行GCS评分和GOS预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再出血和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OS预后评分中获得4、3、2、1分的例数两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上和GOS预后评分中获得5分的例数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确地选择手术方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并改善疾病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黄炎;陈峻;贾珉;陈杰;张惜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长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武汉市第一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血浆BNP、hs-CRP水平,并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CHF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CHF患者BNP、hs-CRP水平明显增高,CHF患者BNP、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BNP、hs-CRP水平随NYHA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且都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浆BNP、hs-CRP水平监测对CHF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初发病例T辅助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意义初探

    作者:马静瑶;吴润晖;陈振萍;姜锦;金玲;张莉;杨骏

    目的 分析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初次发病时治疗前、后T辅助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探讨儿童ITP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中心2011年12月~ 2012年8月收治的初次发病的儿童ITP病例,记录检查血清T辅助细胞因子的时间和首次接受一线治疗的时间,通过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计数法测定T辅助细胞因子浓度,全部病例均于2012年11月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儿入组后3个月内的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情况.根据标本留取前的治疗情况及随访期间疾病缓解情况分为4组,即治疗前检测的缓解组、治疗前检测的未缓解/复发组、治疗后检测的缓解组及治疗后检测的未缓解/复发组.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的缓解组与未缓解/复发组的细胞因子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共收集病例43例,细胞因子检测前未接受治疗者5例,接受治疗者38例,缓解组共34例,未缓解/复发组共9例.①TH1细胞因子系列:治疗前检测的未缓解/复发组的IFN浓度比缓解组高,治疗后检测未缓解/复发组有较高水平的TNF、IL-2.②TH2细胞因子系列:治疗前检测未缓解/复发组的IL-4明显高于缓解组,治疗后检测的未缓解/复发组的IL-4仍高,同时IL-6浓度比缓解组高.结论 未经治疗的ITP患儿体内高浓度IFN和IL-4可能提示疾病的迁延;而经一线治疗后TNF、IL-2、IL-4和IL-6的浓度升高可能提示治疗效果欠佳.因此T辅助细胞因子的检测可能对判断ITP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血小板无力症45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剑辉;李大鹏;田萌苏;任红英;薛艳萍

    目的 回顾近年来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s thrombasthenia,GT)临床诊断治疗的现状,探讨进一步精确诊断的必要性.方法 分析我中心过去7年间收治的45例确诊和临床疑诊GT患者临床资料、出血积分和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并和同期收治的另一遗传出血性疾病vWD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确诊和疑诊GT的患者分别为34例和11例,其中确诊患者的两个或以上出血表现发生率较疑诊患者明显增多(P<0.05);二磷酸腺苷(A 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较疑诊GT患者、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s disease,vWD)患者显著低下(P<0.05);疑诊GT患者ADP和胶原(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较vWD患者显著低下(P<0.01),确诊GT患者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较vWD患者也显著低下(P<0.01),而瑞斯托霉素(Risto)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较vWD患者显著增高(P<0.01).确诊GT的患者中,出血积分和ADP诱导的、Col诱导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水平间无显著相关性.GT患者的临床出血积分和贫血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 临床出血积分可更好地反映GT患者出血状况,临床确诊的GT患者诊断较为可靠,疑诊GT的患者诊断可能存在异质性.

  • 外伤骨折凝血功能等常规实验检测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范文;周慧;刘燕捷

    目的 探讨外伤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生化检测仪和血凝仪对70例股骨骨折、116例长骨骨折、172例非长骨患者和110名健康人进行上述化验检测.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除非长骨骨折病例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外,其他患病组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股骨组患者WBC、PLT、肌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D-二聚体等检测的变化较正常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较之其他骨折组部分检测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外伤骨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障碍,特别是股骨骨折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和伴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潜在危险.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区彩文;陈国钦;宋明才;张稳柱;李健豪;梁伟杰;张在勇

    目的 评价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后、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及氯吡格雷是否安全有效.方法 回顾我院行急诊PCI术后患者,共176例,并根据联合使用PPI情况,分无PPI组(42例),PPI低暴露组(75例)及PPI高暴露组(59例),观察各组的消化道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3 ±4.7月,3组总的临床不良事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PPI组消化道出血事件显著增加(P<0.05);与无PPI组比较,PPI低暴露组心血管事件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PPI高暴露组的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加(P<0.05).结论 对急诊PCI术后短期使用PPI可减少消化道出血,心血管事件增加不明显,是安全有效的.

  • 欣母沛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艳芬

    目的 探讨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欣母沛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子宫收缩从而控制产后出血.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院行前置胎盘剖宫术者2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于术中采用传统的催产素,后者则于在前者基础上同时使用欣母沛.统计比较欣母沛组和对照组患者产后2h、24 h的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结果 欣母沛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342±28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87±35 ml(P<0.05);治疗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467±39 ml,亦低于对照组的573±55 ml(P <0.05).子宫收缩疗效欣母沛组总有效率95.69%,较对照组的68.97%高(P<0.05).结论 欣母沛在促进子宫下段收缩方面效果优越,可使前置胎盘剖宫术中患者的产后出血现象明显改善.

  • 缓冲液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梁金山;杨春生;刘艳梅;刘丙辉

    目的 探讨咪唑缓冲液(imidazole buffer with saline,IBS)在37℃加热区随着摆放时间的延长对纤维蛋白原(Fbg)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IBS放置37℃加热区,不同放置时间后各检测20例标本.以新IBS同时检测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IBS在37℃加热区放置Oh,1h,2h时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置3h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4h时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lauss法测定Fbg时,IBS在37℃加热区放置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对Fbg测定结果影响逐渐增大,前2h时无影响,后2h时测定结果降低.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D与FDP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喻织云;龚庆;陈峻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体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孕25~ 30周妊娠妇女160例,其中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75例,正常妊娠妇女85例,选择健康人群75例作为对照组.入院或体检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浆D-D、FDP检测.结果 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D-D、FDP水平与正常妊娠妇女及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D、FDP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D、FDP水平与妊娠合并高血压密切相关,监测D-D、FDP水平有助于提示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可能,对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护理干预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效果

    作者:于建萍;高章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科弥散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DIC高危风险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进行预防治疗.对比两组孕妇在产后1周内DIC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孕妇在产后1周DIC的发病率相比,观察组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妇DIC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 活性氧在血小板GPIbα酶切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平平;张凤;戴克胜

    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 Ib-Ⅸ-Ⅴ复合物受体在血小板执行止血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感染,外伤等),血小板膜表面GPIbα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暴露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识别并结合,启动血小板的粘附并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1].GPIbα还含有凝血酶、P选择素和Mac-1等多个蛋白的结合位点[2,3].因此,血小板GPIbα在参与血小板活化、形成血栓中起着重要作用.1978年,Okumura 研究发现,血小板GPIbα膜外功能区可以被酶切(shedding),产生可溶糖萼(glycocalicin,GC),进一步研究发现,GC具有抑制凝血酶和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GPIbα酶切不仅降低了血小板表面功能受体的表达,致使血小板黏附功能减弱,影响血栓的形成,而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因此,有关GPIbα酶切机制的研究对血栓性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国产与原装试剂在STA-R Evolution血凝仪上的性能评价

    作者:赵威;邱广斌;赵辉

    目的 评价Sun Biotech试剂与Stago配套试剂在STA-R Evolution血凝仪上的性能.方法 选择正常混合血浆、患者血浆及健康成人血浆样本460份,分别使用Sun Biotech试剂和法国Stago血凝仪试剂,在STA-R Evolution 血凝仪上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时间等凝血指标检测,检测结果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1988(CLIA88)标准要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un Biotech试剂的与Stago原装血凝试剂在批内精密度、抗干扰能力、批间差、稳定性以及平行比对试验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为了保证检测系统的溯源性,建议尽量使用配套试剂进行检验.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