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중국부과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妇产科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967/R
  • 国内刊号: 崔恒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zgog@163.net
  • 曾用名: 中国妇产科临床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6~8周产妇阴道微生态失衡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静芳;黄帅;孙丽芳;孔卓

    目的 了解产妇产后6~8周阴道菌群的改变,探讨产褥期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足月分娩的304例产妇,以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剖宫产组(186例)及阴道分娩组(118例),对其产后6~8周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细菌培养、细菌性阴道炎(BV)、pH值及性激素水平的检测,并记录其产褥期血性恶露干净时间、哺乳及活动情况.结果 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血性恶露干净时间分别是(31.95±8.63)d及(31.60±9.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pH值异常者分别占97.1% (167/172)和94.9% (112/118); pH值异常组BV阳性率(40.05%,140/304)明显高于pH值正常组(2.30%,7/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BV发病率分别为48.39% (90/186)和48.31% (57/1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产褥期阴道微生态严重失衡,pH值明显异常,不同分娩方式BV发生率无差异.

  • 低分子肝素对胎儿生长受限患者胎盘超微结构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玲玲;张龑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胎盘组织超微结构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低分子肝素治疗FGR的机理.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FGR患者88例,分为肝素治疗组(47例)、常规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12例),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各组胎盘的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胎盘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①肝素治疗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面有大量排列整齐的微绒毛,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细胞核形态规则,核染色质致密且分布均匀,绒毛间质内有少量胶原纤维,毛细血管扩张.②肝素治疗组滋养细胞、绒毛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111.5±5.9、160.2±7.8和161.9±5.4)与对照组(147.8±5.3、181.4±5.1和187.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绒毛间质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168.7±7.1)与对照组(181.4±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改善胎盘组织的超微结构,增强胎盘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胎盘微血管的通透性,治疗FGR.

  • 子宫颈冷刀锥切术诊治子宫颈上皮内瘤变6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素琴;孙秀丽

    目的 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确诊为CIN2/3并行CKC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KC术后与术前阴道镜活检病理级别的符合率为78.7% (48/61),其中16.4% (10/61)升级,4.9% (3/61)降级.发现宫颈浸润癌8例,切缘阳性2例.结论 CKC是一种诊断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简单、安全的方法,可以提高CIN2/3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宫颈浸润癌的早期诊断.

  •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琴;蔡慧群;陈静怡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解痉、镇静、降压及利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红细胞压积(HCT)、血压、尿量及尿蛋白的变化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量、24 h尿蛋白、PT、APTT、HCT和D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周延长时间(15.21±3.98)d长于对照组(5.67±2.66)d,研究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4~7分者发生率(18.75%)与对照组(53.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可明显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压、尿量、凝血功能,降低新生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不影响产后出血量,使用安全.

  • 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吕净上;付秀虹;王慧芬;崔利娜;李荣香;谢文燕

    目的 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 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以寻求预测CIN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有指征行阴道镜活检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480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结果 480例患者HPVL1壳蛋白的总阳性率为40.2% (193/480),其中正常/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 HPV 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 (17/42)、66.2% (131/198)、26.4% (28/106)、17.3% (17/98)和0(0/36).其中CIN1组、SCC组与正常/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与CIN2/3组,CIN1、CIN2/3组与SCC组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PV 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提示其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程度的标志物.

  • 妊娠期及产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作者:幺宏彦;王凤英;周齐

    目的 探讨妊娠期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的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10例妊娠期及产后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有意识障碍,9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头痛,7例患者出现抽搐及视物模糊.10例患者的血乳酸脱氢酶(LDH)及尿酸(UA)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2例病情严重患者LDH高达1 361 U/L及2 058 U/L.10例患者头颅CT或MRI提示脑后部(双顶枕叶)低密度灶,8例患者提示脑沟回饱满,脑室系统缩小,1例重症患者大部分脑组织受累,并以脑白质密度减低为主.结论 妊娠期和产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对于妊娠期及产后出现头痛意识障碍者应尽早做CT或MRI检查,可以早诊断,及时治疗,以取得良好预后.

  • 环氧合酶-2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柯小平;程忠平;窦芳芳;戴虹;张文超;谢彦;左晓明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在子宫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30例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为实验组,并取其邻近的正常平滑肌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的表达;并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在蛋白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检测标本中COX-2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COX-2蛋白表达,平滑肌细胞阳性指数(MP1)为11.90,子宫肌瘤细胞阳性指数(FPI)为46.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COX-2在实验组(0.872±0.035)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0.202±0.0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 mRNA在实验组(0.122±0.062)中的表达也高于对照组(0.025士0.0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在子宫肌瘤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平滑肌,COX-2可能在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研究

    作者:高素红;刘晓红;王佳楣;张鑫瑞;杨海珊;卢新;陈元媛;张运平

    目的 通过检测孕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情况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1 978例单胎孕妇,并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TPOAb水平正常(0~9 U/ml)的120例妊娠早期(≤12周)和120例妊娠中期(13~24周)孕妇,留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并对孕妇进行产后随访.结果 建立了妊娠早、中期孕妇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并以此参考值为标准筛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者82例,单纯低T4血症38例,单纯TPOAb阳性158例,检出率分别为4.15% (82/1 978)、1.92%(38/1 978)和7.99% (158/1 978).TPOAb阳性组中TSH异常(15.17%)的比例显著高于TPOAb阴性组(6.73%; P<0.001),TPOAb阳性组FT4异常率(7.58%)与TPOAb阴性组(4.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与TPOAb水平呈正相关(r=0.06,P<0.01),但FT4与TPOAb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r=-0.02,P>0.05).结论 TPOAb阳性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一定关系,建议妊娠期TPOAb阳性者产后及时复查,监测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42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红敬;刘媛琴;关菁;郑兴邦;高健;金龙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手术效果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行UAE联合宫腔镜手术的41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UAE术后均成功实施了宫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6.0±13.1) min (10~60min),平均手术出血量(24.0±4.2) ml (20~30ml),平均住院天数(5.2±1.6)d(3~8 d).宫腔镜下见胎囊为外突型4例(9.7%),外突型平均手术时间[(42.5±17.1) min]显著低于内生型[(22.8±9.0)min; P=0.001];外突型平均孕周[(8.7±3.0)周]显著低于内生型[(6.7±1.7)周;P=0.041];二者β hCG值、瘢痕厚度及血流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轻度发热者占9.7% (4/41)、轻至中度下腹痛者占24.4% (10/41).随访率95.1% (39/41),术后平均血β-hCG值恢复时间(2.6±2.2)周(1~8周);平均月经恢复正常时间(4.4±1.3)周(4~12周).其中1例患者2次栓塞术后出现闭经,经人工周期治疗术后6个月月经恢复.术后妊娠2例,1例为正常宫内妊娠,因计划外行人工流产术;1例再次发生剖宫产瘢痕妊娠,再次UAE十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是一个可靠的治疗选择,在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时,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及血β-hCG值恢复时间短的优点.

  •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赵旸;李荣环;王睿;杨欣

    目的 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s)发生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89例经宫腔镜病理确诊为EMPs的患者,依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组(471例)和非典型增生/恶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典型增生者11例(2.2O%,11/489),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癌者7例(1.43%,7/489).单因素分析的各临床因素中,绝经≥10年(OR=15.60,95%CI:2.05~118.57)和绝经后出血(OR=4.08,95%CI:1.31~12.70)是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或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子宫内膜息肉病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绝经≥10年和有绝经后出血症状是发生癌前病变和癌的危险因素.

  • 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蔚;沈汝;杨惠娟;李禾;王慧霞;于莹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2001年1月-2010年12月40例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病例、评审结果及WHO十二格表资料.结果 ①2001-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10.5/10万下降至2010年的0.6/10万,其中外来人口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22.7/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2/10万.②63.6% (21/33)的外来人口孕产妇在私人诊所或家中分娩;其中54.5% (18/33)无产前检查;死亡距分娩时间主要在产后12 h内(69.7%,23/33);转诊延误(81.8%,27/33)明显.③7例北京户籍孕产妇中,6例在二、三级医院分娩;剖宫产、阴道分娩者各3例;5例产前检查6次以上;2例死亡距分娩时间在产后12 h内,3例在产后1~42 d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5例.④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为主要因素(75.0%,30/40);产后出血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占97.5% (37/40),并集中在夜班、周末及节假日(80.0%,32/40);市级评审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者占85.0% (34/40).⑤北京户籍孕产妇死亡与医疗保健知识技能(6例)、态度(2例)、资源(3例)及管理(6例)因素有关;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42.4%,14/33)、态度(66.7%,22/33)、资源(36.4%,12/33)、医疗保健知识技能(45.5%,15/33)及社会管理(54.5%,18/33)有关.结论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软产道损伤.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死亡时间集中在产后12h内.北京户籍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及管理有关;外来人口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及社会管理有关.

  • 29例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方式的探讨

    作者:李亚;周琴;王世宣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发病特点、诊断标准及其治疗策略的选择,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2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诊断及其治疗过程.结果 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率为1.43/1 000次妊娠.29例患者均有停经,27例(93.1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其中19例(65.52%)患者出血总量超过500 ml,5例(17.24%)患者因失血过多致失血性休克,26例(89.66%)患者血β-hCG (14.03~200 000 U/L)水平升高.29例均由盆腔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诊断准确率100%.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23例(成功3例,成功率10.34%),清宫术7例,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或结扎21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18例.治疗后监测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为2~7周,平均(4.01±0.23)周,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多样化,其中甲氨蝶呤药物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和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手术方法出血较少且疗效显著.应争取早期确诊,并及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 43例特殊部位巨大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作者:周美浓;吴佳捷

    子宫肌瘤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女性发病率为20%~30%[1].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子宫体肌瘤(60%~70%)、阔韧带肌瘤(20%)和宫颈肌瘤(10%),后两者一般称为是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其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较少见[2],子宫肌瘤呈膨胀性生长,盆腔器官易移位,给诊断和手术治疗带来诸多困难[3].本文对本院近6年诊治的43例特殊部位的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4789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和伶;谭芳;彭晓琴

    人工流产是女性避孕失败后不得已的补救措施,全世界约1/3的人工流产在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我国平均每年有850万人工流产,每年平均流产率达2.93%[1].如何提高人工流产手术安全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受术者的创伤,一直是广大妇产科医生关注的问题.本院采用全程超导可视仪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满意效果,减少了人工流产术中、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现报道如下.

  •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刘爱民;施萍;乔立甫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并且,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阴道分娩[2].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如何控制剖宫产产后出血成为产科医生研究的热点.以往在常规治疗产后出血无效的情况下,为了抢救产妇的生命有时不得已切除子宫,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年轻患者.近年来,本院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迅速有效,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了产后出血及输血,明显提高了产科质量,现报道如下.

  • MMP-9及C-erbB-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赵娟;陈隈陟;马唯;王秀清;仝亚红;刘彤;刘凤阁;杨建杰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其形成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原癌基因的扩增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对于肿瘤的浸润尤其重要.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分解纤维类胶原,为降解细胞外基质所必需,可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目前在膀胱癌[1]、宫颈癌[2]及肺癌[3]等方面的研究提示,MMP-9对肿瘤的浸润转移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4例卵巢肿瘤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并通过MMP-9及C-erbB-2两种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对卵巢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子宫颈液基细胞学79974例临床分析

    作者:冬国友;王俊然;李小华;易建平;李桂荣;刘秀荣;刘志英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少数可以进行早期筛查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采用宫颈细胞学进行筛查,但传统的宫颈细胞学筛查准确率偏低.为了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近年来我国引入了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方法.为了解TCT在我国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及宫颈病变发病年龄特点,对本院2008年至2010年进行的79 974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不同流产方式对再次妊娠妇女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武茜;李扬;于俊平

    近年来,因胎盘因素所致的产后出血比例呈上升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流产与再孕后胎盘异常密切相关,而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我国孕产妇死亡率50%[1].人工流产术虽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但患者可出现许多近期和远期并发症[2].

  •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61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丽;黄敏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病率(1.47/万)虽然低,但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及胎儿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易延误诊断[1].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所收治的61例妊娠期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与同期收治的820例非妊娠期AP患者进行比较,以探讨妊娠期AP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金敏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病,但在妇科手术后形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不多见[1].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大幅上升,术后并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也逐年增多[2-4].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手术质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膀胱外翻合并妊娠行中期引产一例

    作者:白晶;关菁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36岁,主因先天性膀胱外翻36年,停经21周,阴道排液2h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孕1产0,末次月经2011年7月15日,根据早孕B超推算预产期2012年5月6日.患者出生后即发现膀胱外翻,29年前于当地医院行"开腹膀胱修补术",术后第40天膀胱再次外翻,未再行手术治疗.平素以暖壶盖覆盖外露膀胱及接尿.入院前1个月就诊于外院,行B超检查提示"先天性膀胱外翻,尿道发育异常,下腹部腹壁肌缺损,双肾中度积水".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穿透性胎盘致自发性子宫破裂一例

    作者:杜红雁;沈丹华;张瑜;张海雁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38岁,孕4产2,主诉妊娠32周,双胎妊娠,阴道大出血2h于2011年12月10日住院,患者既往于1996年行剖宫产术,1998年及2000年分别行人工流产术.后因继发性不孕于2011年4月在本院开始进行促排卵治疗,2011年5月12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2011年5月31日查血hCG(2 395.0 U/L),B超提示宫内孕,可见两个孕囊.其后于当地医院不规律产前检查2次.

  • 肌壁间子宫肌瘤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作者:巫剑红;代荫梅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0%~50%[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子宫肌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妇女结婚和生育年龄的后移,35岁以上子宫肌瘤合并不孕症的就诊人数也逐渐增加.多数研究者认为,子宫肌瘤的位置是决定患者治疗的主要因素,黏膜下、肌壁间和浆膜下子宫肌瘤对不孕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依次下降[2-4].

  • 剖宫产瘢痕妊娠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作者:苏站勤;高雪梅

    剖宫产瘢痕妊娠(cea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CSP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已不再是孕囊异位种植的罕见部位[1].国外曾有文献报道,CSP的发生率为1∶1800~1∶2216,占所有异位妊娠的6.1%[2].近年来,有资料显示,CSP的发生率为1∶3 000,占所有异位妊娠的4.2%,这可能与该研究中心剖宫产率一定程度上低于其他研究中心有关,并不意味着CSP发生率的降低[3].由于CSP的特殊性,孕早期极易出现先兆流产症状,误诊率高,导致大出血、子宫破裂及子宫切除等,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CSP的发生机制及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 窄带成像技术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娇;吴玉梅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好手段,宫腔镜下活检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已得到公认和广泛应用.诊断性宫腔镜对纵隔子宫、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子宫肌瘤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而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较低,故需要一种方法来提高其诊断能力,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满足了宫腔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窄带成像技术可凸显黏膜及黏膜下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提高了传统宫腔镜技术对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能力[1].

  • 关于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分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向阳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瘢痕处的异位妊娠,较为罕见,可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甚至孕产妇死亡,是剖宫产术后远期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其一般指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妊娠,也有作者称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目前大部分作者称之为剖宫产瘢痕妊娠.近10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临床诊断与处理的经验与能力也在不断积累与提高.然而,由于CSP的临床特征与表现多样,到目前为止还缺乏统一的治疗规范,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惑的问题.本文将就CSP的临床分型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讨论.

中国妇产科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2001 01 02 03 04 0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