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T2暗影征和暗点征在卵巢内膜囊肿、出血性非内膜囊肿和非出血性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T2暗影征和T2暗点征在卵巢内膜囊肿、出血性非内膜囊肿和非出血性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7例卵巢内膜囊肿、12例出血性非内膜囊肿和33例菲出血性囊性病变进行MRI分析,分别计算T2暗影征和T2暗点征在鉴别诊断这3组疾病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T2暗影征在卵巢内膜囊肿和出血性非内膜囊肿、出血性囊肿和非出血性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95%、75.00%、86.32%和80.00%、100%、85.16%.T2暗点征(Ⅰ)在鉴别诊断卵巢内膜囊肿和出血性非内膜囊肿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25.30%、100%、34.74%.结论:T2暗影征在卵巢内膜囊肿和出血性非内膜囊肿鉴别诊断巾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仅有中度特异度;T2暗影征在卵巢出血性和非出血性囊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极高的特异度,可能是出血性囊肿的特征性表现;T2暗点征(Ⅰ)在鉴别这两组疾病时虽然敏感度不高,但具有极高的特异度,可能是卵巢内膜囊肿的特征性MR表现.
-
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磁共振图像的诊断特征
目的:探讨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solated 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ILVNC)心脏MRI的诊断特征.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计8 895例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其他合并疾病考虑ILVNC者行心脏MRI扫描,满足心脏超声及心脏MRI双重诊断标准及临床综合考虑纳入ILVNC组患者6例,分析临床资料及心脏MRI图像特点.结果:6例患者表现进行性心功能不全,伴有左心室扩大.ILVNC的心脏MRI诊断特征:左心室心肌分为两层,非致密化心肌层肌小梁粗大且排列不整齐,舒张末期可见隐窝充盈血液;心肌非致密化受累节段多,心尖部100%受累;舒张末期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厚度比值超过2.3.结论:基于心脏MRI能够更准确全面展示非致密化心肌层可用于ILVNC诊断与鉴别,需要进一步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
子宫腺瘤样瘤的MRI表现
目的:总结子宫腺瘤样瘤的MRI表现,探讨MRI检查对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瘤样瘤11例,结合文献分析其MRI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11例共12个病灶,其中1例2个病灶.11个病灶位于浆膜下,1个病灶位于子宫肌层.全部病灶边界清楚,11个实性结节,在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WI呈略低信号,DWI弥散未见受限呈等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明显高于子宫肌层信号.1个囊实性结节,在T1WI呈高等低混杂信号,在T2WI呈混杂信号,其内可见液-液平面,DWI弥散未见受限呈等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明显高于子宫肌层信号,出血灶无强化.结论:子官腺瘤样瘤的MRI表现呈多样化,其中T1WI及T2WI液-液平面征具有特异性,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高于子宫肌层及边界清楚的结节为特征表现.MRI检查对其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
实验性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X线表现与骨密度、骨灰重及钙磷元素、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实验性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X线表现与骨密度、骨灰重及钙磷元素含量及病理变化的相关性,从而确定骨折愈合不同时期X线表现对于判定骨折愈合情况及指导临床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取(250±10)g左右的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锯开法造成胫骨骨折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术后2周和4周两个时间点进行采样,测试大鼠胫骨的骨密度、骨灰重,拍摄X线片以及病理切片观察,检测术后2周的钙磷含量.结果:2周时,实验组的骨密度、骨灰重均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钙磷元素在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线片显示实验组表现出骨折线模糊,病变端密度增高,少量骨痂形成,病理学切片显示实验组均有新生骨小梁形成.4周时,两组之间的骨密度、骨灰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X线片显示实验组的骨痂明显,病理学切片显示骨小梁粗大,并逐步融合成板状骨.结论:骨折愈合过程中,X线表现与骨密度、骨灰重、钙磷元素、病理变化呈正相关,可以判定骨折愈合情况,并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
高频超声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收集我院2011年10月一2015年1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临床诊断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206例,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大肠系膜淋巴结长径、短径及大纵切面面积的变化.结果:206例患儿中有165例患儿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明显缩小,41例患儿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变化不显著.结论:肠系膜淋巴结大纵切面面积是一个较理想的诊断指标,高频超声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有显著的价值.目前应做为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
婴幼儿颅内感染与磁共振脑膜强化模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婴幼儿颅内感染磁共振增强脑膜强化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临床怀疑颅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增强影像表现,其中男45例,女50例,年龄1天~2岁.95例患儿均行磁共振常规平扫及T1WI增强扫描,脑膜强化分为4级,确诊标准为脑脊液化验和临床诊断.结果:经临床确诊病毒性脑炎33例,脑膜强化分级0级14例,Ⅰ级0例,Ⅱ级12例,Ⅲ级7例.化脓性脑膜炎17例,0级0例,Ⅰ级15例,Ⅱ级0例,Ⅲ级2例.结核性脑膜炎25例,0级7例,Ⅰ级0例,Ⅱ级2例,Ⅲ级16例.临床排除感染20例.结论:婴幼儿软脑膜表面毛细血管丰富,因此仅凭软脑膜轻中度的强化,不能作为颅内感染的可靠征象,婴幼儿颅内感染早期病理改变轻微,影像表现也可以正常,需结合临床确诊.
-
RECIST1.0和mRECIST在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肝癌患者经皮射频消融(RFA)术前、术后采用RECIST1.0和mRECIST测量比较,为肝癌患者RFA术后提供更准确的疗效评价方法.方法:23例(29个病灶)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至少做过1次RFA,分别于RFA术前1月内、术后3~6月内行CT或MR四期扫描,至少两名放射科医生参与阅片,根据RECIST1.0和mRECIST评价标准评估治疗的缓解、控制程度.两种方法评价疾病控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RECIST1.0标准评价的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均为0例、疾病稳定(SD)为6例、疾病进展(PD)为23例,缓解率为00.00%,疾病控制率为20.69%;采用mRECIST标准评价肝癌RFA术后CR为25例、PR为2例、SD为1例、PD为1例,缓解率为93.11%,疾病控制率为96.56%,经x2检验,P<0.05,疾病控制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RECIST1.0标准低估了肝癌RFA局部治疗效果,mRECIST标准强调治疗后动脉期强化存活肿瘤的测量,疗效评价更客观、可靠,对肿瘤术后的后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肺动脉吊带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吊带(PAS)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心动图对PAS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62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为PAS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62例PAS中,完全性PAS 59例,部分性PAS 3例;单纯性PAS 14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者48例.62例患儿中,超声诊断正确55例(占88.7%),漏误诊7例(占11.3%).7例漏误诊患者中,3例超声诊断为左肺动脉缺如,2例诊断为左肺动脉发育不良,1例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伴三尖瓣轻度反流,1例诊断为法洛四联症、左肺动脉不能显示.62例患者中57例行心脏CT检查,心脏畸形与外科手术发现均相同,诊断符合率100%;CT诊断气道狭窄51例,气道狭窄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显示.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PAS,但易漏误诊;在正常左肺动脉起始处若未发现左肺动脉,要警惕PAS的存在;必要时应行心脏CT检查,明确诊断及有无气管狭窄存在.
-
ASIR技术在膀胱肿瘤模型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对膀胱肿瘤模型行多排螺旋CT不同剂量下扫描,对获得图像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及CT仿真膀胱镜成像(CTVC),比较各种不同剂量条件下所得图像的质量,分析ASIR技术在膀胱肿瘤低剂量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一新鲜正常猪膀胱,在其黏膜表面通过结扎法获得20枚1~10 mm(≤5 mm13枚,>5 mm 7枚)连续的模拟肿瘤,运用高分辨CT(GE optima CT660)在不同剂量(120 kVp,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mA)下扫描,并分别应用11种不同ASIR水平(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进行数据重建,获得CTVC图像,对不同采集条件、不同ASIR水平的图像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测量并比较平均噪声、平均信噪比(SNR)、平均对比噪声比(CNR)及CTVC图像的肿瘤检出率.结果:在管电流一定情况下,各组图像经80%水平ASIR重建后,其噪声呈较明显下降(P<0.05).在相同管电流下,随着ASIR水平的增高,图像的SNR值逐渐升高(P<0.05).在相同管电流下,随着ASIR水平的增高,图像的CNR值逐渐升高(P<0.05).CTVC图像对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在管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各病灶的检出率随ASIR水平的升高并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ASIR技术可以提高膀胱低剂量CT图像的质量,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但是,ASIR技术提高膀胱CTVC图像病灶检出率的能力有限,需要更多的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非高危肺栓塞危险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引起非高危肺栓塞(PE)危险分层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DVT引起非高危PE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TA图像计算CT阻塞指数(CTOI)值及右左心室直径比值(RV/LV),以Logitic回归分析来探求影响非高危PE危险分层的预测因素.结果:平均CTOI为(22.9±15.7)%,RV/LV为1.0±0.2;低危PE者44例(51.8%),中危PE者41例(占48.2%);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是PE症状及CTOI是非高危PE的预测因素(OR:10.012、1.184;P=0.012、0.000;95% CI:1.673~59.913、1.101~1.274),而RV/LV (OR:0.149;P=0.436;95% CI:0.001~17.913)、年龄(OR:1.028;P=0.344;95% CI:0.971~1.089)、性别(OR:2.976;P=0.231;95% CI:0.500~17.727)、下肢DVT类型(OR:0.576;P=0.468;95% CI:0.130~2.555)、患病肢体(OR:0.499;P=0.199;95% CI:0.173~1.440)不是其危险因素.结论:对于DVT引起的非高危PE来讲,PE出现症状及CTOI值升高是PE危险分层高的主要预测因素.
-
卵巢肿瘤彩超血流指标与微血管密度及促血管生成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彩超血流指标阻力指数(RI)与卵巢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巢肿瘤内部血流并测定RI值,术后对所切除卵巢肿瘤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MVD及Ang-2表达,分析RI与MVD、Ang-2的相关性及与肿瘤性质分级之问的相关性.结果:卵巢肿瘤的良恶性与RI呈负相关(r=-0.577,P<0.05);MVD各组间呈正相关(r=0.750,P<0.01);RI与MVD呈显著负相关(r=-0.537,P<0.05);Ang-2与肿瘤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5).结论:RI、MVD及Ang-2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卵巢肿瘤中新生血管的形成,Ang-2有望作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三者联合应用可对术前术后卵巢肿瘤的血管形成进行综合评价,为卵巢癌的抗血管新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信息,具有较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
-
3.0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侵犯胸主动脉
目的:探讨术前3.0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侵犯胸主动脉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食管X线钡剂检查、食管镜检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49例,均在术前3天内行3.0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扫描.根据MRI资料,参照接触角法、三角法标准判断食管肿瘤侵犯胸主动脉的情况,将影像分析结果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前3.0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侵犯胸主动脉,以Hiari等和Furukawa等报道的接触角法为参考标准,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78%、66.67%、83.67%;以Takashima等提出的三角法为参照标准,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65%、100%、95.92%.结论:3.0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能清晰显示食管癌与胸主动脉的关系,对判断食管癌是否侵犯胸主动脉及其手术可切除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腋窝骨外骨肉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
病例 女,80岁,发现左侧腋窝包块进行性增大伴左上肢疼痛1月.查体:左腋窝触及一肿物,大小约为5.0 cm×4.0 cm,质硬,边界部分清楚,活动性固定,皮肤酒窝征阴性,双侧乳房皮肤无红肿及皮温改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CEA、AFP、CA153、CA125、CA199)未见异常.乳腺钼靶:双侧乳腺少量腺体型,左腋下团块影.胸部CT:左侧腋窝见团状密度增高影,其内见多发条状钙化影,大小约3.8 cm×3.3 cm(内侧)及4.0 cm×3.4 cm(外侧),CT值约35 HU,增强扫描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CT值约53~89 HU,静脉期CT值约50~77 HU.
-
左下肢蜡油样骨病1例
病例 男,25岁,左下肢疼痛伴活动受限7年.X线所见(图1):左下肢整侧受累,左髋臼、左股骨、左髌骨、左胫骨及足部分跗骨、第1跖骨增生硬化,以非对称性骨内膜增生为主,髓腔变形、变窄,部分骨皮质增生,左膝关节间隙内见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左髋、左膝及左踝关节间隙未见变窄.X线诊断:蜡油样骨病.CT所见(图2):左胫骨及左足部分跗骨骨质内见多发斑片状、长条状高密度影,所示关节间隙可,周围软组织略肿胀.人院后完善各种检查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膝、左踝关节探查清理术,术中诊断蜡油样骨病.
-
食管癌伴骨化99Tcm-MDP SPECT局部断层显像1例
病例 男,59岁,因进食吞咽不适3月入院,胃镜检查见距门齿27~35 cm处食管隆起性肿物,致管腔狭窄,肿物表面大片坏死灶,提示为食管中下段肿瘤.CT示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食管癌可能性大.全身骨显像见胸骨中下段(前位)/第7、8胸椎(后位)一处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图1),其为胸骨或胸椎病变无法判断.加行局部左前/右后斜位显像,显示该放射性浓聚灶与胸骨无关,而位于第7、8胸椎区域(图2).
-
VHL综合征1例
病例 男,42岁.因颅内占位切除术后13年,左侧小脑占位切除术后1年,发现椎管内占位1年就诊.患者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后不缓解,CT提示“双侧小脑及椎管内占位”,行颅内占位切除术.1年前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头颅MRI示“双侧小脑及椎管内占位”(图1a,1b).患者行左侧小脑占位切除术,术后病检结果为“左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WHO Ⅰ级)”.全脊柱MRI提示“双侧小脑半球、右侧小脑半球及蚓部交界区、C2、L5椎体水平椎管内多发结节影”(图1c).行椎管探查+C2椎管内占位切除术+内固定术.腹部增强CT提示:胰腺多发囊肿及钙化,双肾多发囊肿(图1d).
-
胎盘血管瘤的产前超声特征及鉴别诊断
目的:通过分析胎盘血管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分析,研究胎盘血管瘤的典型超声声像特征,减少误漏诊,提高胎盘血管瘤的产前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本院28例经病理证实为胎盘血管瘤的产前超声资料及临床资料,对产前超声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研究组共28例,产前超声与产后病理均为血管瘤共19例;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血管瘤,病理却证实为子宫肌瘤(直径约25 mm);8例产前超声胎盘未发现异常,产后病理证实胎盘有血管瘤,8例瘤体直径均<5 mm,均未出现并发症.19例小的直径约20 mm,大的直径约117 mm,其中有14例直径均>40 mm;19例中有12例位于近脐带胎盘入口处.本组4例胎儿出现水肿,5例合并羊水过多,1例合并多发畸形,1例合并单脐动脉.结论:产前超声对典型的胎盘血管瘤较容易做出诊断,对于胎盘位于后壁、较小的血管瘤容易漏诊.胎盘血管瘤具有多变性,瘤体较小时多无症状,当瘤体较大可出现羊水增多,胎儿水肿、窒息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超声检查是密切监测瘤体变化、预防其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105例隐睾Bianchi式改良术后彩色多普勒随访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评估隐睾Bianchi式改良术后彩色多普勒随访观察及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进行改良的Bianchi式睾丸固定术治疗的105例(共123只)隐睾患儿,年龄11月~13岁,平均6岁10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半年、1年、2年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重点观察睾丸位置形态、体积大小.结果:122只睾丸位于阴囊内,无回缩,手术成功率99.2%(122/123).1只睾丸回缩至阴囊上方再次手术.睾丸内可探及星点样的血流信号,血运良好123只(100%).1年以上随访观察睾丸大小形态与对侧或同龄儿无明显差异的86只(69.9%),睾丸体积较对侧或同龄儿略小的37只(30.1%).合并睾丸微石症2例(1.6%).手术侧精索无增粗、无睾丸萎缩、无鞘膜积液、疝气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伤口无感染、裂开,刀口痕迹隐藏于阴囊中缝,美容效果好.结论:超声多普勒随访能够方便、详实的观察记录术后睾丸位置、发育及血供,对手术的评估意义非常重要.相比传统术式,改良的Bianchi式睾丸固定术几乎无并发症,刀口隐藏效果好,值得推广.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床旁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出生1 500例新生儿中194例颅内出血的声像图表现与螺旋CT检查.结果:1 500例新生儿床旁颅脑超声检测出颅内出血167例,检出率为11.13%(167/1 500),经螺旋CT确诊颅内出血194例,超声检测符合率86.08%(167/194).其中包括Ⅰ级脑室内出血即室管膜下出血99例,声像特征为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见团片状回声增强区;Ⅱ级脑室内出血27例,声像特征为脑室内出现异常强回声团;Ⅲ级脑室内出血30例,声像特征为脑室内异常高回声或低回声团合并脑室扩张;Ⅳ级脑室内血8例,声像特征为脑室扩张、脑室内异常高回声或低回声团合并脑室周围脑实质内异常高回声区;硬膜下出血1例,声像特征为一侧额顶叶与颅骨之间出现梭形回声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声像特征为中脑裂隙增宽或纵列池增宽伴回声增强;漏诊27例,包括硬膜下出血者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及小脑出血者7例.结论:床旁颅脑超声检查提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率较高,可多次重复检查,同时可减少因体位变动引起血压波动而导致的颅内出血的发生及发展,降低患儿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
冠状动脉CTA中对比剂优化策略及应用进展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作为一种无创、快速且准确的冠状动脉病变检查方法,已被业界广泛认可.然而,随着对比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主要原因,占医院肾损伤发病率的12%和医院总死亡率的6%[1],其对患者健康的损害及医疗成本的显著增加不容忽视.因此,在保证CCTA增强效果的前提下,优化对比剂的使用方案尤为重要.因而,本文对影响CCTA对比剂增强的主要因素及新技术下对比剂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