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중국현대신경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6731
  • 国内刊号: 12-13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182
  • 曾用名: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只达石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作者:郭丹;赵冬雪

    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表达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103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稳定型斑块组(511例)和不稳定型斑块组(52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不稳定型斑块危险因素.结果 与稳定型斑块组相比,不稳定型斑块组男性(P=0.000)和吸烟史(P=0.000)比例,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P=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8)和GGT(P=0.000)水平升高,年龄(P=0.002)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32)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516,95%CI:1.170~1.964;P=0.002)、吸烟史(OR=1.447,95%CI:1.085 ~ 1.930;P=0.012),以及血清TG(OR=1.127,95%CI:1.032 ~1.231;P=0.008)、LDL-C(OR=1.235,95 %CI:1.069~1.426;P=0.004)和GGT(OR=1.012,95%CI:1.006 ~1.019;P=0.000)是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GGT水平升高是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的危险因素.

  • 硬脊膜夹层囊肿伴脊柱后凸畸形一例

    作者:吴浩;刘洋

    患者女性,35岁,主因脐部以下、双膝以上麻木8年、加重2个月,于2016年1月13日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部以下、双膝以上间断性麻木并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疼痛,无明显痛温觉减退,无明显活动受限,小便时感觉麻木.当地医院行胸腰椎MRI检查(2007年10月12日)显示,T10~L1节段椎管内囊肿(图1).遂行T12~L1节段椎板切除术和T10~L1节段椎管内囊肿切除术.术后症状好转,2个月后再次加重,此后8年间症状反复发作.

  • 复发性上段颈椎脊索瘤一例

    作者:王兴文;王作伟;袁庆国

    患者 男性,58岁,主因颈部疼痛3个月,于2009年2月1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以左后侧显著,呈持续性钝痛,转头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同时伴转头活动受限,于当地医院行颈椎CT和MRI检查证实上段颈椎占位性病变(图1).遂行病变组织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脊索瘤.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至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好,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均无特殊.入院后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部强迫体位,上肢外形和活动度无异常,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位置觉和痛温觉正常.左侧下颌角触及皮下肿物,圆形、质地较硬、不能活动、触之无疼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球囊闭塞试验(BOT)显示,左侧椎动脉被肿瘤推向外侧,管径通畅,右侧椎动脉代偿良好(图2).遂行颈部肿瘤全切除术.患者右侧卧位,头架固定,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侧方入路,手术切口自左侧乳突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斜向下至C5水平,长度约10 cm,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分离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显露肿瘤包膜,肿瘤体积大小约6.00 cm×4.50 cm×4.20 cm,呈灰白色、质地柔软、血运中等,肿瘤破坏枢椎(C2)椎体和横突,于手术显微镜下包膜内分块全切除肿瘤,术中左侧椎动脉破裂,予电凝切断后结扎;然后植入左侧寰椎(C1)侧块螺钉和C3椎弓根螺钉各1枚,钛棒连接,电钻磨薄C1后弓和C3椎板,于C1后弓、C3椎板、钛棒和螺钉周围植入人工骨(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留置引流管,术后24 h拔除;逐层关闭手术切口,行间断缝合.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共住院14d,出院时自觉颈部疼痛明显缓解,活动自如,四肢肌力同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复查颈椎CT显示螺钉位置和植骨生长良好,肿瘤无复发迹象(图3).随访至术后3年(2012年8月)患者出现颈部疼痛伴吞咽不适,复查颈椎MRI显示肿瘤复发,咽后壁受累,脊髓受压(图4).患者拒绝再次手术,予伊马替尼(imatinib) 400 mg/d口服,共治疗2个月,同时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行放射治疗(于外院植入125I粒子2次,具体剂量不详),带瘤生存,生活可自理.随访至术后6年(2015年12月),患者因呼吸困难合并肺部感染死亡.

  •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一例

    作者:刘进平;冯海龙;赵冬冬

    患者女性,48岁,主因反复腰腿痛3年,加重伴间歇性跛行3个月,于2015年8月12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腰部胀痛伴双臀和双大腿疼痛,活动和行走无明显受限,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当地医院行腰椎CT检查显示,L4-5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予牵引、理疗、敷中药(具体药物不详)等治疗后好转,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 睡眠呼吸障碍对脑卒中发病和预后的影响与治疗

    作者:王文熠;石学敏

    睡眠呼吸障碍是易忽视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之一,在脑卒中患者和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极为常见.若不及时治疗,可能成为影响脑卒中住院时间、康复、预后和复发的重要不利因素.

  • 椎管内肿瘤与脊柱稳定性

    作者:车晓明

    椎管是纵贯脊柱全长的骨性管腔,用以容纳和保护脊髓.椎管内肿瘤本身及其手术治疗均可破坏椎管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脊柱生物力学和稳定性发生改变.根据椎管内肿瘤与脊髓和硬脊膜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硬脊膜外和横跨硬脊膜的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目前多推荐积极手术治疗.既往神经外科医师较多关注神经功能的保护和改善,而忽略脊柱稳定性的维持,部分患者术后短期内症状改善明显,但长期随访可能出现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脊柱退行性变等并发症,导致再次出现神经症状与体征.笔者拟就椎管内肿瘤及其手术与脊柱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概述.

  • 脊髓损伤早期处理

    作者:封亚平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升高,治疗难度大、病残率高.正确的院前急救搬运可以显著降低因搬运不当导致的脊髓二次损伤.早期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髓内外减压术等以保护脊髓残留功能.早期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神经外科开展脊髓损伤的髓内外减压术具有一定优势.

  • 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

    作者:陆滟霞;黎相照;韩慧霞

    目的 探讨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 男性患者,49岁,临床表现为头痛近2年并进行性加重1月余,头部MRI显示左侧顶叶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征”,手术完整切除病灶.组织学形态,左侧顶叶硬脑膜和脑实质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其间散在灶状细胞浸润,多为较成熟的浆细胞,部分浆细胞内可见匀质红染的Russell小体,其间散在淋巴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局部可见小灶状坏死,间质纤维母细胞和小血管增生,未见包膜,病变累及周围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浆细胞胞质弥漫性表达IgG和IgG4(> 60%)、胞膜表达CD38和CD138,淋巴细胞胞膜表达CD3,CD4或CD20.血清IgG4为1.05 g/L.终病理诊断为(左侧顶叶)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可能性大.术后予抗感染、抗癫(痫)、营养支持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后未按医嘱定期随访.结论 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临床少见,且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困难,血清IgG4水平升高是其诊断的重要线索,明确诊断仍需依靠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 反复发热头痛12年

    作者:卢强;关鸿志;钟定荣;杨荫昌;崔丽英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3岁,反复发热、头痛12年,于2007年6月18日入院.患者12年前(1995年5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热、头痛,体温不详,全头部持续性钝痛,伴呕吐,校医院诊断为“感冒”,予抗炎治疗(具体方案不详),治疗后症状缓解.次年(1996年7月)又出现发热、头痛,症状同前,治疗方案同前.2年后(1998年10月)再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体温高达39.6℃,头部持续性钝痛,以前额部和后枕部显著,伴非喷射状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至当地医院就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60×109/L[(4~ 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7、淋巴细胞比例0.13.

  •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作者:阎晓玲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的星形细胞瘤,常位于大脑表面,可累及脑腊(图一)。肿瘤组织由梭形成分和单个或多核瘤巨细胞互相混杂构成,瘤巨细胞胞核大小和染色相差较大,核内常见包涵体。许多肿瘤细胞含有脂肪,脂肪小滴可占据大部分胞体,从而将胞质和细胞器挤向周边。

    关键词: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

    作者:吴浩;王曲;林彦达;张璨;菅凤增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MIS-TLIF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融合术共治疗3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以及X线测量腰椎前凸角、冠状位Cobb角、冠状位和矢状位躯干偏移、腰椎滑脱程度(Meyerding分度)并计算滑脱率,X线或CT判断椎体融合率,MRI评价减压程度.结果 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出血量120 ml,住院时间7.22 d,术后随访10.83个月.手术融合41个椎体节段,范围覆盖L2~S1节段.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均P=0.000)和ODI(均P=0.000)评分增加,SF-36评分减少(P=0.002,0.000,0.000),腰椎前凸角(均P=0.000)、冠状位Cobb角(均P=0.000)和滑脱率(均P=0.000)均减小.至末次随访时,ODI改善率为(80.51±6.02)%,椎体融合率达92.22%且螺钉位置均良好.32例患者中1例术后感染、2例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均痊愈;无一例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等严重并发症、内固定失败、椎弓根螺钉和钛棒断裂或Cage移位,无一例死亡.结论 MIS-TLIF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融合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轻微、复位效果好、疗效确切,尽管存在手术时间较长、学习曲线较长、术中X线照射量较大等缺点,但仍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 单纯后正中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形肿瘤

    作者:张波;晏怡

    目的 探讨单纯后正中入路切除突入胸腔的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单纯后正中入路分块切除12例突入胸腔的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形肿瘤.结果 所有患者均全切除肿瘤,其中1例合并T5水平椎管内施万细胞瘤,予同期切除并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平均手术时间195 min,术中出血量205 ml,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施万细胞瘤9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膜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神经根性疼痛和脊髓受压症状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肿瘤复发.结论 突入胸腔的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形肿瘤可采用单纯后正中入路、沿肋骨间隙进入、分块切除肿瘤,无需开胸,亦无需辅助切口.

  • 脊髓末端积水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10例临床研究

    作者:谢京城;王振宇;陈晓东

    目的 总结脊髓末端积水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与结果 10例脊髓末端积水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1例为全脊髓积水、8例为骶管内脊膜囊肿、1例合并骶部皮毛窦),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双下肢无力,尤以肢体远端显著,5例伴尿道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存在与脊髓空洞平面相关的感觉障碍平面,尤以浅感觉减退为主.术前MRI显示脊髓低位、脊髓末端无圆锥结构、脊髓和终丝内异常信号.于手术显微镜下切断终丝、引流髓内积水、切除骶管内脊膜囊肿、松解脊髓栓系.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手术时间2.15 h、术中出血量220 ml.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降低,下肢肌力、尿道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术后平均随访6.10年,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均达到Ⅰ级.末次随访时复查MRI显示,脊髓圆锥结构恢复,脊髓末端上升,髓内积水消失,脊柱生理曲度未发生变化.结论 脊髓末端积水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罕见,主要表现为慢性脊髓功能障碍;MRI特征性表现为脊髓低位,圆锥结构消失,终丝和髓内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无强化.于手术显微镜下切断终丝、引流髓内积水、松解脊髓栓系,效果满意.

  •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作者:刘进平;冯海龙;赵冬冬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22例)治疗38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胸腰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测量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3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达100%,手术融合114个椎体节段,共植入228枚椎弓根螺钉.与开放式手术组相比,微创经皮手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缩短[(10.55± 1.23) cm对(18.50±2.50) cm,P=0.000]、术中出血量减少[(32.55±7.22) ml对(320.50±15.48) ml,P=0.000]、住院时间缩短[(6.55±1.50)d对(13.50±2.52)d,P=0.000],且无需引流.术后平均随访(4.65±1.24)个月,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较术前减小(P=0.000)、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P=0.000);开放式手术组总显效率为14/16,微创经皮手术组为86.36%(19/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迅速等优点,近期疗效与开放式手术相似,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