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60年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分型概况分析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医诊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具有明显优势,在降低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不乏有参考价值的临床文献报道.故通过系统全面收集整理60年来中医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文献,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分型概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性分析,旨在归纳其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全面还原中医诊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全貌,为提高中医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针对性、临床推广的普适性和应对大流行提供全面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中医诊疗类似急性烈性传染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
论苦之“坚阴”作用
苦之“坚阴”作用的提出分为“苦能坚阴”与“苦味坚阴”,二者同源于《素问·脏气法时论》,故详细论述其含义、由来、演变及临床意义.认为肾阴得坚是清、滋并用的结果,“苦味坚阴”之“坚阴”不同于滋阴养阴,“苦能坚阴”在后世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
《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的时代价值探析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的特征及时代价值.《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法”意、气、神、形兼修,对人的身心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疾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当今社会一种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理想方法,故对书中“导引法”的疗效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具体深入研究.
-
藏象学与中医健康观念
中医藏象学不仅仅是对人体结构及其生理现象做出一定的说明,同时也是中医对人类生命与健康观念的认识,并隐含了对人体健康标准的界定.中医学对“健康”的理解与西医不同,它更加贴近临床实践的需求.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有机整体,表现在阴阳方面是互根互化、消长平衡,表现在脏腑之间是相生相克相互制约,表现在人与外界的关系方面则是天人相应等.
-
朱丹溪治喘经验谈
通过研读《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丹溪手镜》等著作总结朱丹溪在喘病方面的辨治经验.从肺肾亏虚、七情所伤、痰壅于肺、外感风寒等方面探讨喘病的病因病机,将喘病分为肺气阴两虚、肾气虚、肾阴虚、痰浊壅盛、水气犯肺、肺感寒邪等证型进行辨证,对喘病的治疗提出了“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的治疗原则,治疗从治痰、补气、养阴论之.
-
张仲景辨治咳喘规律浅析
张仲景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故以《伤寒杂病论》为基点从外感和内伤杂病将张仲景治咳喘经验进行疏理,认为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杂病都应把握其病机特点,欲从表解则汗、欲从上则吐、欲从下则利小便、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做到用药灵活,照顾周到,既治疗本病又防药物导致新的损伤.同时,张仲景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其辨治各种咳喘的思维方法,为我们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
-
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治则治法探讨
甲型H1N1流感属于中医学“外感热病”、“时行感冒”范畴,临床上可以按照中医对时行感冒的诊疗理论进行诊治,同时本病又具有一些自身特征.深入研究临床各家的诊疗经验及其学术思想,总结中医学在甲流诊疗实践中的治则治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故从宣畅气机、清热解毒、早期扶正、分清化浊、泻肺活血和辨治血痰等方面对甲流的治则治法展开论述.
-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则治法探讨
对“骨质疏松症”的治则治法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该病的发生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肾主封藏,主一身之气,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本,其中肾虚是发病根本因素,补肾法在治则中处于主要地位,肝主巯泄,调畅情志,气机协调,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恢复起促进作用;脾主运化,输送水谷精微与四肢,能够营养肢体,疏肝、健脾两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
温病养阴保津方法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治疗上,养阴保津法可加强祛邪,间接可保津护阴,体现了“邪祛正安”和“扶正祛邪”的重要机理.因此,在治疗温病的各个阶段都必须注意养阴保津这一重要原则,以防津亏液竭、变生不测,从而达到抑邪固本、标本同治的效果.故对温病养阴保津的方法,从间接护阴法、直接养阴法和综合养阴法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将养阴保津法贯穿于治疗温病的每个阶段.同时应注重辨证施治,明确温病不同阶段阴分受损程度,合理用药,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明末医家顾逢伯学术思想探讨
明末医家顾逢伯为救父病弃儒从医,治学强调尊崇经典,注重实用与简明,所著《脉诀炬灯》名为驳正《脉诀刊误》,实为系统整理经典脉学理论和方法;《分部本草妙用》则摘取《大观本草》与《本草纲目》中具实用意义的内容,重新编排次序,并以特定方式进行分类,以适用于脏腑阴阳寒热之辨证论治,犹如军阵之井然有序,但其立论亦有偏执过当之处.
-
脾约病新探
“脾约”一词首见于《伤寒论》第179条.笔者从脾约字义、脾约是内伤杂病非外感热病、脾约病病机及脾约病名由来4方面系统阐述了脾约病的理论,认为脾约病属于内伤杂病范畴,由于患者平素喜食辛辣炙煿之品或阴虚体质,导致胃肠素有积熟,将脾所转输而来的津液蒸腾至膀胱,故小便数;胃肠失于津液濡养滋润,故大便坚硬,但由于积热较轻,故脾约病患者除二便症状外,其他症状不明显或不出现,以麻子仁丸生津润肠、泄热通便,则大便通,小便正常.
-
基于大型电子医疗数据的高血压中医证候分析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痛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为临床制定高血压中医证候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基于全国16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筛选第一诊断为高血压并有中医证候诊断的住院患者,应用频数法对患者性别、年龄、入院年代、节气分布等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证候总体以虚证为主,女性阴虚证更明显.证候比例高的是痰瘀互结,随着年龄的增加,肝肾阴虚型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而肝阳上亢型所占比例逐步降低,气阴两虚型所占比例逐步降低,说明出院证候与节气的关系密切.
-
滋肾活血汤对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我院门诊月经过少患者35例,用滋肾活血汤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月经的改善情况和子宫内膜血流及子宫动脉PI和RI的变化情况.结果:滋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总有效率88.57%,痊愈率8.57%,显效率45.71%,有效率34.29%,无效率11.43%,月经量改善有效率88.57%,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明显改善(P<0.01).结论:滋肾活血汤治疗月经过少效果显著,并通过对全身气血阴阳的整体调整,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
-
愈痫灵方加减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愈痫灵方加减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愈痫灵方加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27%,观察组总有效率83.64%;在发作频率上对照组总有效率76.36%,观察组总有效率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上,2组治疗前后在副作用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痫灵方加减辅助西药治疗难治性癫痫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经验
目的: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谢海洲教授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其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疗信息并形成数据库,初步分析和挖掘其临床思维模式、诊疗规律和经验.结果:共采集录入谢海洲教授诊治血管性痴呆门诊病例85例212诊次,印证了其对血管性痴呆病机演变规律的阐述,初步整理总结了谢海洲教授对血管性痴呆的治则治法.结论:通过现代信息挖掘技术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傅青主治崩漏经验探析
通过对治疗崩漏的遣方用药、所组方剂如清海丸、田气汤、固本止崩汤、引精止血汤、加减当归补血汤、逐瘀止血汤、平肝开郁止血汤等,所用药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熟地、菟丝子、补骨脂、杜仲、芡实、干姜、当归、丹皮、桃仁、白芍、生地、走冬、袭胡、甘草、黑荆芥等,辨析其治疗经验有强调补填肾中精气、并治气与血、治疗根本的同时恰当配伍止血治标等,期望能给当今中医妇科临床以启示.
-
四二五合方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四二五舍方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时照组用雌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四二五合方合甘麦大枣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HAMD抑郁量表评分及FSH、LH、E2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良Kupperman及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2水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二五合方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确切.
-
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简析
毛德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临床善于“抓主症、选主方、用主药”.在选方用药方面,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3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其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教授,受益良多,现对其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简析如下.
-
苓术生脉散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LVEF的影响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等疾病后期出现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心血管诊疗技术的发展,冠心病患者带病生存年限延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年龄在35~74岁之间的我国成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1].西医学在该病的急性控制方面疗效肯定,但远期疗效不尽理想.中医药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有独特优势,不仅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更能提高远期疗效.该课题组以生脉散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脏腑相关性及其辨证分型论治
近代中医称围绝经期综合征为“经断前后诸证”或“绝经前后诸证”,由于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加大等因素使得本病的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如何在减少西药治疗副作用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医疗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较多的优势,临床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论治不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少.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脾、肝、心关系较为密切,临床辨证常见肾阴阳两虚型、肝气郁滞型、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等证型.
-
舒血通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舒血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选取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2组均给予西医治疗,对照组辅助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辅助舒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基本治愈11例(26.19%),进步13例(30.95%),无变化4例(9.53%),恶化2例(4.76%),总有效率85.71%;观察组基本治愈24例(57.14%),进步4例(9.53%),无变化1例(2.38%),恶化0例,总有效9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神经系统传导速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舒血通注射液辅助辨治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满意.
-
218例小儿变应性鼻炎中医临床证型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当前变应性鼻炎患儿中医临床证型的构成情况,为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及耳鼻喉科门诊确诊的218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及辨证分型.结果:8个基本证型中,风痰证112例(51.4%),气虚证87例(39.9%),痰湿证83例(38.1%),肺热证43例(19.7%),风热证34例(15.6%),风寒证27例(12.4%),阴虚证15例(6.9%),阳虚证14例(6.4%),其他证型4例(1.8%).结论:风痰证、气虚证、痰湿证是构成小儿变应性鼻炎临床证型的基础,应加强对变应性鼻炎患儿3种临床基本证型及相兼证型的研究.
-
维医“同病异证”肺癌患者血浆氨基酸代谢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与维医“同病异证”相关的体内氨基酸代谢变化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和雄医不同证侯肺癌患者,对其血浆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19种氨基酸的定量检测,并对不同证侯患者血浆氨基酸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酪氨酸在4种不同证侯患者血浆中、胱氨酸在异常胆液质证患者血浆中及赖氨酸在异常血液质证患者血浆中的含量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氨基酸在不同证候患者血浆中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异常胆液质证患者比较,异常黑胆质证患者有较高的血浆天冬酰胺、丝氨酸、组氨酸、苏氨酸、胱氨酸和缬氨酸含量(P<0.05),与异常黏液质证患者比较有较高的甘氨酸、胱氨酸和苏氨酸含量(P<0.05),与异常血液质证患者比较有较高的血浆谷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P<0.05).结论:血浆氨基酸含量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与维医“同病异证”相关的代谢机制差异.
-
五苓散加减方口服辨痔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减方口服辨痔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110例痔术后排尿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5例,采用特拉唑嗪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五苓散加减方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在效果方面差异性.结果: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在30 min内排尿例数为21例,比率为38.19%,1 h内排尿例数为45例,比率为81.82%;观察组在30 min内排尿例数为35例,比率为63.64%,1h内排尿的例数为53例,比率为96.37%.在中医症状、生活质量、瘀痛积分上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上,对照组Ⅰ级比率49.09%,Ⅲ级比率16.36%;观察组Ⅰ级比率70.91%,Ⅲ级比率1.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减方口服辨痔术后排尿困难临床效果满意.
-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的症状、证候以及用药规律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反流性食管炎疾病中医证治方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症状、证候以及用药规律,并通过一维频次表及二维网络图进行展示.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常见的症状为溃疡、胸痛、恶心呕吐;证候以肝胃不和为主,其次为肝郁气滞、胃气上逆,病变涉及肝、胃、脾等脏腑.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汤药以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以及柴胡疏肝散为常用,中药以半夏、柴胡、黄连等应用多.结论:文本挖掘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中医证治方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
平胃散及其组方药材对大鼠胃排空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平胃散及其组方药材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对45只大鼠进行试验,分成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吗丁啉组和平胃散组及其组方组每组5只,对大鼠分别灌胃以上药物1周后以同位素99m-DTPA为标记物,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进行胃内残留量进行扫描,比较各组在全胃丰数胃排空时间上的差异.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其他各组间(甘草组除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苍术组和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厚朴组、陈皮组和吗丁啉组在胃排空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胃散可通过兴奋胆碱能系统而达到促进大鼠胃排空作用.
-
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模型大鼠HPA轴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变化及柴胡疏肝散方对其的作用,探索该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open-field法筛选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3组,每组各20只,慢性应激法制作抑郁症大鼠模型.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按生药量7.875 g/kg/d灌胃,相当于成人(60 kg)临床用量的15倍,从应激刺激开始灌胃至应激结束止共用药21 d;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ACTH和血浆CORT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CTH和血浆CORT的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血清ACTH和血浆CORT的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HPA轴功能亢进,柴胡疏肝散通过改善HPA轴功能,进而降低大鼠血清ACTH和血浆CORT的浓度是其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之一.
-
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TGF-β1和IL-17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对AR大鼠血清TGF-β1、IL-17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A组)、丙酸氟替卡松组(B组)、普通粉组(C组)、超微粉组(D组).干预10 d后,采集外周血ELISA法测TGF-β1、IL-17血清含量.结果:两者血清含量A组较正常对照组大幅升高,提示造模成功;D组较A组、B组及C组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血清含量均较A组下降(P<0.05),IL-17 B组血清含量较C组升高(P=0.01);而TGF-β1的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3).结论:TGF-β1与Th17促炎症反应发生程度有密切关系,两者在维持AR免疫稳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加减补肺汤对COPD“肺气虚证”大鼠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考察加减补肺汤对COPD“肺气虚证”大鼠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①正常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1 mL/100 g;②模型组给药同①组;③加减补肺汤高剂量组1 mL/100 g;④加减补肺汤组低剂量组0.5 mL/100 g;⑤桂龙咳喘宁组1.25 mL/100 g,②-⑤制备COPD“肺气虚证”大鼠模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补肺汤可显著增加COPD“肺气虚证”大鼠胸腺、脾脏和肝脏系数(P<0.05),增加血清CD4+、CD8+和CD4+/CD8+ (P<0.05),降低红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加减补肺汤高剂量可降低血浆黏度.结论:加减补肺汤可增加COPD“肺气虚证”大鼠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
-
一种促进证候动物模型应用的方法
本文提出限定模拟范围是一种促进证候动物模型应用的有效方法.①不少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与其模拟的临床证候典型情况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之处,而致不能获得承认、不能得到应用;②但实际上这些证候模型大多其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为其造模思路来源的临床证候原型;③因此如果我们限定这些证候模型只模拟上述临床证候原型,而不是模拟其证候的临床典型情况,就可以减少争论,使其获得承认、得到应用.
-
枸杞多糖通过抑制H2O2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H2O2诱导胰岛INS-1细胞凋亡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诱导INS-1细胞凋亡模型,用100 mg/L枸杞多糖处理1NS-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结果100 mg/L枸杞多糖能明显提高H2O2处理INS-1细胞的活力(P<0.01),促进细胞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P <0.05,P<0.01),减少细胞凋亡(P<0.01),同时Bcl-2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Bax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1).结论:枸杞多糖可能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Bax和Caspase-3的表达,以降低H2O2诱导的INS-1凋亡,同时促进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
-
便通饮治疗阴虚津亏型便秘6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便通饮对便秘(阴虚津亏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便秘(阴虚津亏型)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治疗前后1周、3周、6周临床症状评分改变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通饮方对便秘(阴虚津亏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
中西医结合微创疗法治疗拇趾外翻多中心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趾外翻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5个分中心经技术推广后,采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趾外翻,通过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分析比较术前、后3个月HVA、IMA、AOFAS、VAS评分.结果:各分中心治疗拇趾外翻疗效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分中心间横向比较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中心患者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减少,护理疗效优良率在90%以上.
-
益肾固本膏方治疗肾虚型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固本膏方治疗肾虚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侧哮喘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剂,治疗组采用益肾固本膏方,比较2组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第3个月、第6个月哮喘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第3个月及6个月时点与基线比较哮喘发作次数减少;与对照组第6个月比较哮喘发作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第3个月及6个月时点与基线比较,ACT评分提高;治疗组第6个月时点ACT评分与对照组第6个月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固本膏方用于肾虚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提高ACT评分,有利于哮喘的控制.
-
中药沐足辅助治疗慢性心衰稳定期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沐足辅助治疗慢性心衰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CHF患者2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药联合组各107例.西药组给予利尿剂、ACEI、AR、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硝酸酯类等治疗,中药联合组加用中药沐足,每日1剂.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水平和住院时间及2年生存率.结果:给予药物治疗后较西药组比较,中药联合组总有效率(92.5%或76.6%)、平均住院时间(11.5±3.5或15.5±4.5)、2年生存期(95.89%或83.45%)、左室射血分数(42.87±4.26或38.57±4.33)和N末端脑钠肽水平(306±17或388±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沐足辅助治疗CHF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其生存期,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
资生健脾方治疗小儿厌食症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资生健脾方治疗厌食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资生健脾方随证加减治疗厌食症患儿40倒,30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免疫5项(IgA、IgG、IgM、c、c4)、截量元素5项(Zn、Se、Fe、Cu、Mg).结果:2个疗程后,临床有效3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IgA、IgG、c3、Zn、Fe、Se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资生健脾方可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改善其临床症状,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
肤愈散治疗糖尿病足58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肤愈散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降糖、抗感染、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肤愈散外敷创面,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44%,有效率97.95%;对照组治愈率15.35%,有效率84.30%,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敷肤愈散配合基础治疗糖尿病足可明显缩小溃疡面积,疗效优于单用基础治疗.
-
郭子光运用“久病入络”理论治验初探
郭子光教授临床注重“久病入络”理论,善用通络法,喜用虫类药,起沉疴,救疾苦.笔者长期跟随郭老出诊,虔心请教,通过郭老讲解及临床资料整理,认为“久病入络”的指导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对虫类药的使用,还贯穿于防病入络、祛除有形之病理产物等未病先防的思路中.遂撰成小文,以飨同道.
-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使用血塞通静脉滴注,前列地尔、甲钴胺静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83.72%,对照组总有效率62.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
汤宗明经方临证发挥——小青龙汤证
汤宗明先生系贵州省名医,临证40余年擅长用经方,思其经旨,演其所知,将小青龙汤独具匠心地运用于疑难杂症,每获良效.现总结汤宗明先生运用小青龙汤之临证发挥,故从治疗的非咳喘数倒不同验案中撷英四则,为流涕案、关节腔积液素、汗出案、泄泻案,报道并浅析如下,可见一斑.
-
欧阳枝磊应用《伤寒论》下法治疗内科急危重症经验
欧阳枝磊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以治疗脾胃疾病见长,善于通过调节脾胃治疗急危重症,曾以《伤寒论》下法诊治多例内科急危重症,疗效颇佳.认为腑气不通是危急重症的常见谤因,临床应用大承气汤等下法时,并非均需出现度满、大便秘蛄、呕吐等表现,其烦躁一症多见,只要无正气极虚、不耐攻伐等均可根据情况使用,同时注重服用方法,大便通则减量或停服,不可过剂,防攻伐太过.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失眠6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疗效.方法:6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时照组口服舒乐安定和谷维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成药治疗并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及停药后2用时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失眠症疗效确切.
-
《伤寒论》少阴病指导治疗脊椎病变探索
擅要:脊椎病变常见颈椎病和腰闻盘突出症,病位虽有上下之别,但其本质均属少阴病,以《伤寒论》少阴病生理病理规律为理论基础,研究脊椎发病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而寒湿痹阻、血络瘀阻则是脊椎病的主要病因,据此选用少阴病中附子汤通调阴阳、温经逐痹为主方,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相应加减,经过治疗终可获得满意疗效.
-
“阳明”“三里”另解
手足三里分属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皆可为阳明三里.手三里位于肘横纹下2寸,足三里位于犊鼻穴下3寸,从手足上下来看,部位相近但又不尽相同.笔者从事针灸临床多年发现,大部分医师对于“阳明”“三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足三里,其实不尽然.从历代针灸文献来看,临床将手足三里混为一谈或是混淆不清也是很有历史的.如《胜玉歌》中曾提到“臂疼背痛针三里,头风头痛灸风池”,“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臂背痛和膝肿皆取三里,但却未说明是手三里还是足三里.从现代发表的手足三里临床应用看,手三里治疗喉痹有奇效,而对于腰痛针刺手足三里皆有疗效.如此看来,手足三里在临床应用时确有混淆不清之嫌且从古有之.本文仅就两方面重解“阳明”“三里”,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电针合谷对面部温度和迎香穴区经皮氧分压的影响
目的:应用反映组织代谢的温度和经皮氧分压指标,观察电针后远端穴区组织代谢的变化,旨在探讨针灸改善循经远端部位新陈代谢的作用.方法:联合使用红外热像仪和经皮氧分压测定仪,对10例健康人分别连续检测电针双倒合谷时和不做任何干预时的左侧迎香穴温度和经皮氧分压在0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的变化(两次测试相隔24 h).结果:(1)电计时,左侧迎香穴区温度高可上升(0.33±0.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迎香穴区温度高可上升(0.43±0.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印堂穴区温度高可上升(0.38±0.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电计时,左侧迎香穴经皮氧分压有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P<0.05).结论:电针双侧合谷,面部温度和左侧迎香穴区经皮氧分压都有所升高,说明电针具有促进循经远端穴位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的作用.
-
手太阴“五腧穴”名义阐微
中医腧穴名称涉及领域广泛,蕴涵有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意义.兹举手太阴肺经“五腧穴”穴名释例,从语源语义角度阐释其命名方式及文化背景;从思维方式角度揭示其整体现与天人相应的哲学基础;从医学原理角度挖掘其功能、形态、治法等临床运用价值,兼及十二经五腧穴功能、涵义的揭示与推演.
-
使用低营养小鼠模型评价中药右归丸的补益功效
目的:用低营养小鼠模型结合已建立的BDI-GS体系评价中药右归丸的补益及治疗功效.方法:以健康ICR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低营养模型组、右归丸处理组共4组,12d后计算脏嚣系数等指标并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测试.结果:3个剂量的右归丸处理组对胸腺、肝脏、肾脏和性腺的质量及系数BDI均大于1.0,对肝脏的部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右归丸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对低营养小鼠的生化指标有改善.
-
普济消毒饮对化脓性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的体外抑菌药效作用,为临床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提供药效学参考.方法:体外药物敏感实验采用稀释法对化脓链球菌的抑菌药效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普济消毒饮对化脓性链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普济消毒饮对化脓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支持临床的联合治疗应用.
-
论回医香药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香药是回医学的特色用药之一,在回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医香药源于阿拉伯国家,从汉代开始输入中国,唐代更加频繁,宋金元代则进入鼎盛时期,因其具有醒脾开胃、透骨入络、开窍辟秽、温养脏腑、宣通气机、增进饮食等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疫病急救、心脑血管病、外科、骨伤等领域.故对回医香药历史溯源、种类及药用部位、加工炮制与贮藏、性能与功效以及临床应用情况等进行论述,以期促进回医香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
金世元中药传统鉴定“五象七原”学术思想概要
金世元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74年,在中药传统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调剂、中成药合理使用等领域学验俱丰,尤其在中药传统鉴定领域见解独到,形成了以“五象七原”为特色的学术思想.故结合金世元教授在中药传统鉴定实践经验方面的具体实例,阐述“五象七原”学术思想的内涵,并得出其与中医“四诊八纲”在思维模式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的观点.
-
从瘀热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机演变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从瘀热角度探讨类风涅关节炎的病机演变规律,以期为本病从瘀热辨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借鉴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开展多时点纵向研究,收集类风湿关节炎病例201例,采用频数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病程的各时点均可见瘀热病例,瘀热病机随时间推移演变为湿和血瘀者较多.结论:瘀热病机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占主导地位,病变过程中常与温热、痰热、阴虚等病机兼夹为患.
-
1627例高校新生中医体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高校新生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1627例高校新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①平和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和特禀体质中,饮食喜成的人数依次为72例、33例、16例、22例、14例、4例、16例、25例、4例;饮食喜油腻的人数依次为77例、16倒、20例、22例、11例、4例、13例、22例、6例;湿热体质中,嗜烟、嗜酒、嗜荼的人数依次为18例、17例和24例;②在平和体质中,睡眠有规律、睡眠一般和睡眠不规律人数依次为286例、367例、67例;在特禀体质中,依次为10例、13例、9例;③每周平均运动时间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和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血瘀体质,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偏好、生活起居和运动时间均是影响高校新生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
-
胚胎停止发育各证型与微量元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胚胎停止发育各证型与血清锌、铁、铜、镁、磷、钙的关系.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00例胚胎停育(孕6~10周)患者为调查组,另100倒宫内早孕活胎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微量元素值.结果:胚胎停育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普遍偏低,其中锌、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肾两虚型锌、铁明显降低,血热型铜相对偏高.结论:建议孕期重视并科学补充微量元素,对于脾肾两虚体质的孕妇更应将锌、铁的补充同叶酸一样作为必要的项目,对于血热型应谨慎补充铜元素.
-
褪黑素与“脾应长夏”理论的关系及机理初探
目的:探讨内源性褪黑素(MT)与长夏季节脾脏生理、病理模型的主要分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取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松果腺摘除手术组(手术组)、松果腺伪摘除手术组(假手术组)、脾气虚组.于长夏之中的大暑节气当天的前1个月行松果腺摘除术和伪松果腺摘除术,按照3种复合因素建立脾气虚动物模型,大暑当天取材.检测胃酚红残留率、小肠推进百分率、血清MT、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术组和脾气虚组血清MT含量明显下降(P<0.01),胃排空速度、小肠推进率减慢(P<0.05),血清GAS、血浆MTL的含量均减小(P<0.01或P<0.05).结论:MT与GAS、MTL之间存在正相关,正常大鼠与脾气虚大鼠在长夏季节大暑当天分泌的MT与松果腺腺体分泌MT具有一致性.
-
调理心身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膝骨关节炎患者不仅躯体上遭受痛苦,而且心理上也遭受折磨,同时两者又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使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更辣手.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杞教授从心身着手治疗膝骨关节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正常的人体状态是心身和谐、形神舍一,在开具方药的过程中应注意改善患者睡眠,做到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以调畅情志,并且注意言语疏导,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藏医体质学说概述及其研究现状和展望
介绍藏医体质学说的渊源、理论基础、分型和应用,综述藏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藏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整理和研究,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提出今后研究的4点建议,包括藏医体质学说的古代文献整理,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开发藏医体质量表,藏医体质学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藏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的比较研究,以期对藏医学体质理论加以整理与提高,促进藏医体质学在增进国人健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体质学说.
-
关于中医基础类论文写作基本规范的思考
根据《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部分来稿中存在的论文基本要素不符合规范要求、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等问题,指出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增强标准化、规范化意识,帮助科研工作者掌握科技论文的规范化,从而提高写作技巧.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