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중화급진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急诊医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6/R
- 国内刊号: 马岳峰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重症监护患者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数量与APACHE 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正常情况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是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NRBC)的,但患有某些严重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溶血性贫血、各类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时常有NRBC出现于外周血的现象发生[1-2],而且这些患者的预后较差[3-4].早期的研究都是使用显微镜手工分类计数瑞氏染色血涂片中的NRBC数量,手工镜检耗时耗力不适合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而且显微镜法计数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容易漏检,其计数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受技术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关键词: -
校正的血管外肺水指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害,其病理生理改变是肺血管内皮通透性(pulmonary endothelium permeability index,PPI)增加,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增加,引起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病死率居高不下.美国每年有10万至20万例患者发生ARDS,病死率为30%~60%[1].EVLW与ARDS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如何有效减少EVLW是ARDS 治疗的关键[2].临床常以实际体质量(actual body weight,ABW)计算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EVLWI=EVLW/ABW.
关键词: -
基于社区抽样调查数据的颈动脉疾病预测模型
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的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中拟定筛查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杭州市2个社区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的卒中筛查数据共14 226例,年龄≥40岁的常住居民自愿参加筛查项目且完成血压、空腹血脂、空腹血糖及颈部血管B超检查,随机抽样1000例进行分析,以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为结局,以是否出现颈动脉内膜斑块/内膜增厚分为2组,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Logistic回归,建立评分模型并以C值检验预测效能.结果 随机抽取的1000例样本中,164例有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L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佳预测模型的C值=0.804,高危诊断点3.5,敏感度0.713,特异度0.757.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更简便有效的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的预测模型,可进一步应用于颈动脉筛查和卒中一级预防.
-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多脏器功能保护的研究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诊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患者的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24名急诊心肺复苏术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超过24h,随机分为参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参附治疗组复苏成功后予以参附注射液以及急救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除参附注射液之外的所有急救治疗.两组患者治疗至第14天,随访两组患者生存率、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T)、心房利纳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酐(creatinine,C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格拉斯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检验组内的样本差异和组间差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124例急诊心肺复苏术患者,参附治疗组68例,常规治疗组56例,随访14 d后参附治疗组存活47例,常规治疗组存活32例.(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参附治疗组患者的cTnT显著降低(P =0.023),BNP显著降低(P =0.001);ALT显著降低(P=0.010),AST显著降低(P =0.001),sCr显著降低(P =0.008);CRP组显著降低(P=0.001),参附治疗组氧合指数(PO2/FiO2)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01),格拉斯评显著升高(P=0.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以减轻急诊心肺复苏术后患者重要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脑、肺、肝、肾重要脏器的功能,可以改善急诊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预后.
-
克拉拉细胞蛋白16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克拉拉细胞蛋白16 (clara cell protein 16,Cc16)用于重症患者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3月至12月期间入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55例危重病患者纳入研究,原发病纳入标准为肺炎、脓毒症、多发伤、急诊或择期术后或非心源性疾病;排除标准为心源性肺水肿、发病超过一周、年龄<18岁或>80岁.每名患者入科时留取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清Cc16水平,同时完成其他生化指标检测及基本资料收集、APACHE Ⅱ评分;根据患者资料回顾性划分为ARDS组与非ARDS组,并依据ARDS柏林诊断标准对ARDS患者进行分级.结果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出Cc16对ARDS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2,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和80%,高于APECHEⅡ评分、D-二聚体、CRP、NT-BNP以及血清白蛋白,其中佳临界值为20.62 ng/L;两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ARDS患者氧合指数与血清Cc16水平呈现负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r=-0.342 (P=0.04);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亚组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结果F=15.76提示总体组间存在差异性(P =0.005 17),其中重度组(64.18±12.95)ng/mL高于中度组(38.66±20.14) ng/mL(P=0.004 9)和轻度组的(35.87±11.28) ng/mL(P =0.001 14),但轻度组与中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血清Cc16水平与患者呼吸支持类型、呼吸支持天数、120 h生存率、28 d生存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提示血清Cc16水平对于早期诊断ARDS发生具有较高价值,并可作为ARDS柏林标准分级的参考指标.
-
不同的起搏部位对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
目的 比较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证实院内心搏呼吸骤停,接受心肺复苏联合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术、成功建立有效循环、年龄≥18岁.入选病例排除因各种疾病终末期、晚期肿瘤、自然死亡因素所致心搏呼吸停止者.随机对76例在急诊抢救单元的X线透视确定其起搏位置,根据起搏位置的不同分为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57.31±16.65)岁]和心尖部起搏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43 ±15.48)岁].所有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测量起搏后QRS波群时限,并在早期至中间阶段通过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泵功能指数心排量(CO)和心脏指数(CI).并在自主循环恢复后早期至中间阶段记录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构成比、心脏骤停到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肾上腺素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循环恢复的早期至中间阶段,与心尖部起搏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组在LVEF、FS、CO、CI均升高(0.46±0.04)%vs.(0.44±0.05)%、(0.34±0.05) vs.(0.32±0.04)、(3.73±0.46) L/min vs.(3.47±0.46) L/min、(2.67±0.29)L/ (min·m2)v s.(2.46±0.26)L/(min·m2),P<0.05;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组QRS时限较心尖起搏组显著缩短(128.25 ±6.06) ms vs.(151.93 ±8.99) ms,P<0.05;房颤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心衰和新血栓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早期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房颤的发生.
-
脑卒中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对其脑水肿的影响
脑损伤患者病情较重影响到呼吸功能时,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给患者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此类患者中发病率平均高达40%[1],各种脑部或全身性感染可引起感染性脑水肿,具有细胞毒性和血管源性脑水肿的特点[2].目前有多项对于颅内感染致感染性脑水肿的研究,但对于脑卒中后血脑屏障受损的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甚少.因此,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以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其脑水肿的情况.
关键词: -
超声技术在重症哮喘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患者的有效办法[1].迅速有效并且准确的气管插管是为危重哮喘患者提供机械通气治疗的关键步骤.但在危急情况下气管导管误插入食道的概率可达到6%~16%[1].因此,早期准确地判断气管导管位置就显得相当重要.超声技术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2].而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是气管导管位于气管内的金标准[3].本研究拟通过对超声和ETCO2波形两种方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比较,为临床急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
血清缺血修饰蛋白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的研究
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是一种在缺血导致缺氧、酸中毒、自由基损害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氨基末端发生一系列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形成的蛋白[1],于20世纪90年代被首次报道.目前,IMA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其在体内的衰减特点已十分明确,IMA在缺血开始后数分钟内即可升高,高峰可持续6~12h,24 h后又将恢复至正常[2-3],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它在急性缺血的诊断中潜力巨大.
关键词: -
反射性无尿3例报告
反射性无尿(reflex anuria)是指一侧肾脏或输尿管受到某种刺激或损伤,或是在某一器官发生严重疼痛时,双侧肾脏同时反射性地停止泌尿[1].此病较少见,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肾功能持续恶化.笔者2007年1月至201 1年12月共收治反射性无尿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例1 男,32岁,持续性右下腹疼痛40h,发病后无尿40h.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泌尿系超声示右肾积水(液区深约27 mm),右输尿管下段结石,直径约6 mm;尿常规白细胞+/HP.
关键词: -
臀上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救治
臀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少见,占全身假性动脉瘤比例不足1%[1],且绝大多数继发于臀部外伤、骨盆骨折,医源性损伤的报道极少[2-4].因右臀部银质针穿刺损伤臀上动脉分支而形成较大体积假性动脉瘤,未见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55岁,因右臀部剧痛1d急诊入院.否认外伤史.患者入院前1天曾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外院行腰椎旁神经阻滞及腰臀部银质针治疗,治疗结束当时无疼痛、出血等并发症.
关键词: -
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缺失/恢复损伤的作用
目的 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缺失/恢复(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covery,OGD/R)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孕16~18d胎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培养7d后NSE免疫组化法作神经元鉴定,培养第8天时氧糖缺失1h恢复24 h造成缺氧/复氧损伤,缺氧同时给予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phide,NaHS)干预.将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正常培养组(Ⅰ组)、OGD/R组(Ⅱ组)、OGD/R+ NaHS组(Ⅲ组),Ⅲ组又根据NaHS浓度分为Ⅲ1-5亚组;NaHS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400 μmol/L.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活性,流式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HIF-1 α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培养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培养液中LDH漏出增多,凋亡加重,HIF-1α mRNA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Ⅲ1组细胞活力、培养液中LDH漏出、凋亡、HIF-1α 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Ⅲ2-4组细胞活力明显增高,培养液中LDH漏出减轻,凋亡减轻,HIF-1α mRNA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Ⅲ5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培养液中LDH漏出增多,凋亡加重,HIF-1α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 低浓度H2S(25 μmol/L)对海马神经元OGD/R损伤无明显影响;中浓度H2S (50~200μmol/L)可以减轻海马神经元OGD/R损伤,增加细胞活力,减轻细胞凋亡;但高浓度H2S (400μmol/L)则可加重其损伤;海马神经元OGD/R损伤后HIF-1 αmRNA表达增强,适当浓度H2S(50~200 μmol/L)可能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发挥保护作用.
-
鞘内远端吗啡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后Akt/eNOS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通路在鞘内远端吗啡预处理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鞘内远端吗啡预处理组(RMPC组).采用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RMPC组在缺血前30 min内经5 min鞘内输注吗啡l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 μL),停止5 min,共3个循环;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吗啡预处理前(基础值)、缺血前即刻、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时MAP和HR以及MAP与HR的乘积(RPP).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计算梗死区体积及梗死区面积与缺血危险区体积的比值(IS/AAR);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Akt、磷酸化Akt (p-Akt)和eNOS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的IS体积、IS/AAR、心肌细胞AI和心肌组织p-Akt表达均增加(P<0.01),而心肌组织eNOS表达下调(P<0.01);与I/R组比较,RMPC组IS体积、IS/AAR和心肌细胞AI均降低(P<0.01),心肌组织p-Akt和eNOS表达上调(P<0.01).结论 鞘内远端吗啡预处理减轻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后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Akt/eNOS信号通路参与介导有关.
-
巨噬细胞表型在重症胰腺炎肾损伤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Mφ)表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急性肾损伤中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SO组)和SAP组,每组32只,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于造模后2、6、12及24h分别取血和肾组织.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IL-12、TNF-α、IL-10及TGF-β的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68、iNOS、Arg-1的表达.结果 SAP组各时点BUN、Cr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1,P<0.05);SAP组各时点肾组织IL-12、TNF-α、IL-10、TGF-β的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SAP组各时点CD68、iNOS、Arg-1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SAP时炎症反应及炎症失衡是急性肾损伤的可能病理因素.
-
姜黄素对脓毒症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脓毒症淋巴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本实验于温州医科大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心完成.取180只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每次60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n=20),脓毒症组(n=20),姜黄素组(n=20),实验重复3次.假手术组仅行开腹,不结扎穿孔;脓毒症组和姜黄素组行盲肠结扎加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姜黄素组术前灌胃姜黄素200 mg/ (kg·d),持续两周.术后24 h观察病死率,并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情况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ytC、Bax蛋白表达.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脓毒症组小鼠术后24 h病死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33.3% vs.0.0%,P=0.000),姜黄素组病死率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16.6% vs.33.3%,P=0.035).脓毒症组脾淋巴细胞凋亡率为(41.2±3.8)%,较假手术组(8.0±1.7)%明显增高(P=0.000);与脓毒症组比较,姜黄素组淋巴细胞凋亡率(27.3±1.3)%明显下降(P=0.000).脓毒症组线粒体膜电位阳性的细胞百分率为(40.4±1.9)%,较假手术组(79.9±2.1)%明显降低(P =0.000),姜黄素组线粒体膜电位阳性细胞比率为(57.7±1.6)%,与脓毒症组比较膜电位水平明显升高(P=0.000).脓毒症组胞浆Cyt C蛋白、线粒体Bax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上调(P =0.000),而姜黄素组胞浆Cyt C蛋白(P =0.037)、线粒体Bax蛋白(P=0.000)水平都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结论 姜黄素可明显减轻脓毒症状态下脾脏淋巴细胞凋亡,且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线粒体凋亡途径实现的.
-
拜新同片外壳致气道异物一例
患者男性,76岁,因“头晕、头痛20余年,无尿2年,发热7d”于2012年10月28日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肺部感染”.既往有脑梗塞病史3年,卧床2年,偶有进食呛咳.在肾病科住院期间给予联合口服降压药(拜新同、代文、络德)、血液透析、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在系统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抽搐,意识不清,血氧饱和度下降至60%,考虑肺部感染、痰阻气道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经口气管插管后转入综合ICU病房.入ICU时浅昏迷状态,经皮脉氧饱和度91%.左肺呼吸音弱,右肺可闻及痰鸣音.
关键词: -
急诊手术救治胸腔内孤立性纤维瘤自发性破裂合并大出血一例
患者女性,48岁,因“间断咳嗽2月余,胸闷胸痛1d”入院.2个月前因“间断咳嗽”曾于2012-05-18在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示,左侧胸壁近主动脉附近软组织肿块,直径3 cm左右,边界尚清,无胸腔积液(图1A).由于症状较轻,未进一步诊治.2012-07-14晚间突发左侧胸闷胸痛,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2012-07-15当地医院再次行胸部CT示,左侧胸腔内软组织肿块,左侧胸腔积液(图1B),后入住南京市胸科医院.2012-07-16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6 g/L,予以输红细胞悬液1.5单位,于2012-07-18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暗红色血性液体,胸部增强CT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伴左肺膨胀不全,纵隔受压右偏,主动脉形态结构正常(图1C、D).
关键词: -
儿童应急医疗救助面临的问题与研究进展
公共应急医疗救助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医疗行动.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未成熟,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易遭致伤害.在群体事件频发的西方国家,虽然应急医疗救助规划相对完善,但也缺乏涵盖儿童的救助指南[2].Shirm 等[3]曾对美国3748家医疗机构开展问卷调查,发现72.9%的医疗机构虽有书面应急预案,却只有13.3%的机构包含儿童的应急救助.Burke等[4]研究证明<5岁儿童在群体事件中伤亡率高达85%.儿童应急救治仍存在许多问题,也面临更多的挑战.笔者系统参阅了有关儿童应急医疗救助的文献,将儿童应急医疗救助所存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新研究成果予以综述.
关键词: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术的研究进展
在现代介入治疗时代,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已成为处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主要手段[1-2].PPCI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恢复心外膜冠状动脉的血流,而且还包括心肌组织的再灌注.然而,由于心肌微循环损伤,大约1/3的患者虽然成功进行了PPCI,但心肌组织再灌注仍未能恢复,严重者甚至发生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en)[3],对于上述患者,心外膜冠状动脉再灌注的获益就十分有限[4],并且再梗、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5-6].因此,如何解决PPCI引起心肌微循环损伤一直是临床心血管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
关键词: -
2013年重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随者工业和科技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而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成为重要的心血管重症.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在2013年度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这些新证据的取得,进一步完善了心血管病的防治策略.现将2013年度重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归纳如下.
关键词: -
微小RNA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微小RNA(microRNAs,简称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9 ~ 25 nt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与某些靶点mRNA的3’非翻译区(3' UTR)特异度结合,将其切割、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降低相应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实现对基因的转录后调控.近年的研究发现,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以下简称“心衰”)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受miRNAs的调控[1-2].在心衰动物模型的心肌组织、心衰患者的心肌组织、血浆或血清标本中,均能检测到某些miRNAs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的变化,提示miRNAs在心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均可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
北京市急诊胸痛患者就诊时间及急救车使用情况的调查
目的 探讨北京市急诊科胸痛患者就诊时间及急救车使用情况的调查.方法 本研究属多中心前瞻性描述性研究,参研单位包括17所医院.使用统一表格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既往病史、发病时间、到达医院急诊时间、胸痛特点、心电图描述及诊断、初步诊断、急诊的诊治情况、辅助检查、确定诊断和去向及就诊30 d后的临床转归情况.所有数据经SAS 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09年7-8月,在17个医疗中心连续有效入选至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计划纳入6000例,终5666例患者确认获得有效记录而入选.年龄(58.1±18.4)岁,男性2663例,占47%,女性3003例,占52%;胸痛患者占急诊总量的4.7%.其中工作日为4.8%,非工作日为4.3%,占急诊内科量10.53% (1.58%~11.66%),其中工作日为10.7%,非工作日为10.3%.胸痛患者就诊时间在0:00到8:00为8.7%,8:00到16:00为47.5%,16:00到24:00为43.8%.胸痛患者就诊患者13.8%使用救护车,其中AMI患者39%;自行就诊的患者86.2%.其中AMI患者61%.30 d随访结果,院外死亡37例(0.7%),再次入院275例(4.9%).结论 我国患者的急救知识的宣传目前还很缺乏.积极完善急救系统也是目前势在必行,重视无胸痛患者和以伴随症状就诊的患者,正确地做出诊断,及时给予患者进行规范诊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急诊检验的精益化管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精益的理念已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近年来精益管理在国内一些医院管理活动中得到了合理的应用[1],在减少患者就医等待时间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急诊检验室是医院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合理地引入精益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能够显著地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本文结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检验室实际情况介绍精益管理的应用.
关键词: -
尖端扭转型室速
病例情景:一位78岁女性患者,因为呼吸衰竭、军团菌肺炎来到急诊就诊,既往有心力衰竭、房颤病史,正在服用地高辛、胺碘酮、阿司匹林、呋塞米.令人担心的是,患者有多种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高危因素,服用了几种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在该基础上,为治疗军团菌感染,还能使用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吗?这两类药物也可以延长QT间期,会不会导致TdP?
关键词: -
左西孟旦与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联用左西孟旦和米力农治疗失代偿心力衰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Ⅲ~Ⅳ级)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米力农组和左西孟旦组各60例.米力农组在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静脉维持72 h,左西孟旦组加用左西孟旦静脉维持24 h.比较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B型利钠肽(BNP)变化,比较3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及院内病死率,并进行3个月随访.结果 治疗后左西孟旦组LVEF高于对照组[(32.0±6.3)%vs.(30.6±5.5)%,P =0.00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米力农组和左西孟旦组BNP质量浓度分别降低444.0(-74.0,1068.0) pg/mL、469.0 (141.5,1151.5) pg/mL和936.5(437.8,1566.8)pg/mL (P <0.01);与对照组和米力农组比较,左西孟旦组BNP下降更为显著(t=3.256,P=0.004和t=2.665,P=0.026).治疗5d后左西孟旦组心功能好转至少达到有效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2.036倍(95%CI:1.030~4.028,P=0.041).3组院内及3个月病死率、再住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月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左西孟旦组较米力农组显著降低(50.0%vs.70.0%,HR=0.573,95% CI:0.358 ~0.917,P=0.020).结论 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优于米力农和常规治疗.
-
强化他汀治疗对ACS患者PCI围手术期胱抑素C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而强化规范PCI围手术期的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基石.他汀药物具有除降脂作用以外的多效性,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抗栓等.随着对他汀多效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他汀的研究也逐渐扩展到了围手术期的应用.ARMYDA-ACS研究证实,围手术期强化的他汀治疗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减少心血管事件,并且减少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logy,CIN)的发生[1].
关键词: -
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中的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患者再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接受直接PCI的AMI患者92例,记录12导联心电图,按介入治疗后72 h内是否出现碎裂QRS波,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心肌损伤指标以及MACE发生率,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MACE发生情况.结果 总共92例患者中非fQRS组44例(47.8%),fQRS组48例(52.2%).与非fQRS组比较,fQRS组术前缺血时间长、术后白细胞计数增多(P =0.016,0.026).两组峰值cTNI、峰值CK-MB中位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03,0.048),住院期间MACE比较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前壁和下壁均出现fQRS患者峰值cTNI和峰值CK-MB中位数均较单纯下壁、前壁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VEF较低,MACE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随访中,总共19例发生MACE,fQRS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fQRS组(31.3% vs.9.1%,P=0.018).生存分析显示,与非fQRS组比较,fQRS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明显减低(P=0.004).COX风险分析显示,fQRS是AMI患者PCI术后再发MACE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HR:2.19,95%CI:1.38~3.50,P=0.023).采用ROC曲线判定两种方法预测发生MACE敏感度和特异度,fQRS分组与ST段回落分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和0.62,但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P=0.225).结论 fQRS波可能判别A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再发MACE的一种独立预测指标.
-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
目的 评价中国房颤患者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预防血栓栓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年龄18至85岁之间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CHADS2-VAS评分≥2分和HAS-BLED评分≥3分,且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将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输送系统置入左心房,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装置至左心耳颈部.结果 入选4例心房颤动患者,年龄(74.75±8.69)岁,CHADS2-VAS评分(5.5±1.29)分,(4~7分)及HAS-BLED评分(3.75±0.5)分,(3~4分),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手术时间(100.00±17.79) min.围手术期及术后2个月随访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中国房颤患者中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预防血栓栓塞是安全可行的.
-
血清胱抑素C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预后关系
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是临床评价肾功能理想的内源性物质,对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早期轻微改变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度.研究发现Cys-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冠心病及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1-2].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的治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然而,Cys-C对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是否有进一步的判断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Cys-C对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预后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病例均为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内科、心外科收住就诊患者,均根据心电图、心肌酶学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梗死.受检患者静息状态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其中部分患者已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入选患者均排除糖尿病、心肌病及严重瓣膜病.选取图像清晰者进行图像采集,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入选45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运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检测患者各节段径向、纵向及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Ls、Cs)和(或)面积应变、3D应变.以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各节段划分为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心肌,并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定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所有测值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特异度及敏感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①所观察的720个节段中,368个节段表现为运动异常,其中存活心肌节段204,梗死心肌节段164;②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比较,二维应变Rs、Ls及C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三维应变Cs于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Rs及3D应变、面积应变于非存活组较存活组应变值显著减低;④以Rs、Lss及3D应变、面积应变作为观察对象,Rs值为11.1%评价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53.4%;Ls值为14.3%评判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65.7%;3D应变值为17.4%评判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77.2%;面积应变值为23.2%评判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78.8%.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超声心动图能够作为临床提供有效区分存活与非存活心肌的新途径.
-
心血管重症
马里兰急诊医学必知(Maryland Emergency Medicine Pearls)2014年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指南李辉 译 肖锋 校“2014年房颤患者处理指南”的编撰是用以反映治疗房颤的新研究进展,这一疾病表现为心律失常,影响着超过260万美国人.这一文件由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及心律学会联合胸外科医师学会共同于2014年3月发布,它涵盖了新研究的观点并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指导.它可以帮助回答很多问题,比如“房颤患者怎样预防脑卒中?”以及“我怎样估计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下面就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关于房颤预防的新指南.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
1997 | 01 02 03 04 05 06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3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3 |
1992 |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