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临床感染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중화림상감염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2397
  • 国内刊号: 11-56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杭州市庆春路79号浙医一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李兰娟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抗组胺治疗对实验性肝炎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肝脏炎症的影响

    作者:李红;赵龙凤;郝彦琴;韩德五

    目的 研究抗组胺治疗对实验性肝炎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和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15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8只、慢性肝炎组12只和抗组胺治疗组10只.慢性肝炎组和抗组胺治疗组采用40%四氯化碳溶液皮下注射,同时辅以低蛋白、低胆碱、高脂肪、高醇饮食,抗组胺治疗组在造模成功(一周)后用酮替芬(1.25 mg/kg体质量)抗组胺治疗.4周末处死动物,取血分别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类胰蛋白酶、组胺、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12、IL-10与IL-4水平,同时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肥大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 慢性肝炎组血浆内毒素、ALT、TBil、类胰蛋白酶、血浆和肝组织中的组胺浓度分别为(81±19) pg/mL,(186±140) U/L,(10.2±6.2) μmol/L,(0.75±0.21)mg/mL,(145±52) ng/mL和(107±43) ng/100 mg,抗组胺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除TBil外,其余指标与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慢性肝炎组有脂肪变性和纤维化形成,而抗组胺治疗组肝损伤明显减轻;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慢性肝炎组肝脏血管周围及纤维间隔内大量正在脱颗粒和已经脱颗粒并充满紫色颗粒的肥大细胞,而抗组胺治疗组仅见细胞质中充有少量紫色颗粒.慢性肝炎组肥大细胞的数量为(10.9±1.6)个/HP,而抗组胺治疗组为(6.5±1.5)个/HP,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2.2±0.9)个/HP,P=0.000].电镜下,慢性肝炎组肥大细胞明显脱颗粒,抗组胺治疗后脱颗粒减少.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抗组胺治疗组的IL-4和IL-10水平较慢性肝炎组明显降低(P<0.05),IL-12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抗组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脏炎症并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 抗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敏;陈竹;曾义岚;何克静;祝昭惠;黄海霞

    目的 探讨不同抗梅毒治疗方法对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98例.根据孕期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规范治疗组(98例)、未规范治疗组(59例)和未治疗组(41例).采用Pearsonx2和卡方分割法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及快速血浆反应环状卡片试验(RPR)转阴率等情况.结果 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在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分别为4.08%,27.12%和63.41%.先天梅毒儿、低体重儿、窒息儿、新生儿死亡等发生率在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及未治疗组中逐渐升高,其中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06%,18.75%和35.29%.RPR高滴度(≥1∶8)的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RPR滴度进行比较,规范治疗组较未规范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122,P<0.01).新生儿RPR转阴率在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及未治疗组中分别为100.00%,59.26%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39,P<0.01).结论 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及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关键.

  • 脐带血和母亲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作者:邵幼林;张锁才;柳龙根;陈定贵;郭风彩

    目的 探讨脐带血与母亲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 1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340例HBsAg阳性母亲,定量检测分娩前母亲血清和分娩后脐带血HBV标志物.新生儿接受3剂乙型肝炎疫苗和2剂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随访至12月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340例HBsAg阳性母亲中HBeAg阳性175例,HBeAg阴性165例,共分娩新生儿341名.母亲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00.00%,0,51.47%,38.82%和99.41%,脐带血分别为14.66%,0.59%,26.69%,39.88%和95.31%.脐带血HBsAg阳性组母亲血清HBsAg浓度明显高于脐带血HBsAg阴性组的母亲(419.40∶387.95,x2=4.592,P<0.05),母亲血清HBeAg阳性组脐带血HBsAg浓度明显高于母亲血清HBeAg阴性组脐带血(0.04∶0.01,x2=5.674,P<0.05).脐带血抗-HBe与抗-HBc水平分别与母亲血清中抗-HBe与抗-HBc的水平呈正相关(r=0.838和0.764,P值均<0.01).随访婴儿至12月龄时,血清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率为11.29%(7/62),血清HBeAg阴性母亲所生婴儿无HBV感染.结论 母亲血清HBsAg浓度越高发生母婴传播的可能性越大,HBeAg阳性母亲的孩子感染HBV的风险高.

  • 非标记探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检测HBV P区rt204位点耐药突变

    作者:毛雄英;陈洁;王卫华;陈辉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非标记探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HRM)检测HBV P区rt204位点耐药突变的方法.方法 构建野生株rt204M、突变株rt204I和rt204V的质粒,设计、优化探针.利用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HRM特征性解链图谱.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样本共185份,用HRM技术检测所有样本,并与特征性解链图谱比对,筛选出rt204位点的突变,再经基因测序验证.采用配对x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变异检出率.结果 突变株rt204I、rt204V和野生株rt204M的熔解温度(Tm)分别为58.0℃、60.6℃和62.5℃;185份样本中,HRM技术成功分析168份(90.8%),基因测序成功分析155份(8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被两种方法检出的155份临床样本中,非标记探针HRM技术检测到野生株75份(rt204M),变异株80份(55份rt204I、25份rt204V),变异检出率为51.6%(80/155);基因测序法检测到野生株110份(rt204M),变异株45份(30份rt204I、15份rt204V),变异检出率为29.0% (45/155),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标记探针HRM技术是一种简单、灵敏、快速、特异的HBV P区rt204位点耐药突变检测方法.

  • 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杨广宇;徐美华;崔卫东;孙爱华

    目的 分析浙江省宫颈病变及宫颈细胞学正常的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其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省富阳市妇幼保健院和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的经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病变患者865例(宫颈病变组),并选择经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正常的630名同期体检者为健康对照.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21种HPV基因型分型检测,并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HPV感染率及其21种基因型的检出情况.结果 宫颈病变组检出HPV阳性236例,阳性率为27.28%,健康对照组检出HPV阳性65例,阳性率为10.32%,二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2,P<0.01)).宫颈病变组HPV基因不同型别重叠感染60例,其中双重感染42例,三重、四重和五重感染分别有12例,5例和1例,重叠感染率为25.42% (60/236);健康对照组HPV重叠感染仅1例,重叠感染率为1.54%(1/65),二组重叠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P<0.01).宫颈病变组共检测到321株HPV病毒株,19种HPV基因型,高危型、低危型和其他类型HPV分别占58.57%(188/321),35.51%(114/321)和5.92%(19/321),其中高危型HPV基因型检出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HPV-16,HPV-58,HPV-33,HPV-52和HPV-39;健康对照组共检出66株HPV病毒株,16种HPV基因型,检出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HPV-52,HPV-16,HPV-31,HPV-58和HPV-ep8304.结论 本地区宫颈病变妇女HPV感染率及重叠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细胞学正常的妇女,且以HPV-16,HPV-58,HPV-33,HPV-52和HPV-39等高危型HPV感染为主.

  • 住院新生儿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析

    作者:蒋颖颖;周江瑾;王霞

    目的 探讨住院新生儿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特点、菌株耐药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疾病转归.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68例(产酶组),选取同期上报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中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新生儿共81例为对照(不产酶组).对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合患儿出生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感染部位和疾病转归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新生儿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结果 从68例新生儿采集的样本中,痰液样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高(49/68,72.1%),其次为血液(7/68,10.3%)和尿液(6/68,8.8%).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较高(61.8%~100.0%),但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2.9%~10.3%),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0.产酶组和不产酶组新生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产酶组中,晚期新生儿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与早期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7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37周(Exp (B) =0.352,95% CI:0.134 ~0.929)、剖宫产(Exp (B)=0.488,95% CI:0.243 ~0.984)、有侵入性操作(Exp(B)=0.363,95%CI:0.142 ~0.927)、母亲产前一周使用激素和/或抗菌药物(Exp (B) =0.325,95%CI:0.127 ~0.833)是新生儿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新生儿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感染菌株耐药性强,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掌握剖宫产以及产前使用激素和抗菌药物指征可减少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发生.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新疆分离株中发现C类β-内酰胺酶基因blaADC新的变异型

    作者:刘正祥;李晓玲;葛迪;史清海;伏建峰;冉继华;许海蓉;王霞;鲁洪男

    目的 对分离自新疆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1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住院患者样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8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4种β类β-内酰胺酶基因,2种C类β-内酰胺酶基因,5种D类β-内酰胺酶基因,并检测常用抗菌药物对菌株的小抑菌浓度.结果 本组2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同时携带了blaTEM、blaADC、blaOXA-2群、blaOXA-23群、blaOXA-51群等5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一株blaADC基因经测序后证明为blaADC新的变异型.20株菌株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仅50%的菌株对阿米卡星敏感.结论 blaOXA-23和blaOXA-51是导致本组菌株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blaADC检出新的变异型.

  •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耐药分析

    作者:孟忠吉;李新宇;张永红;刘莉;万松;贺昱霖;陈悦

    自从1998年拉米夫定(LAM)被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以来,核苷(酸)类药物(NAs)的抗病毒作用和重要地位逐步得到认可[1].目前我国大陆上市的NAs除LAM外,还有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这些NAs的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CHB的抗病毒治疗,但是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NAs长期使用导致耐药突变株产生的风险也日益突显.目前临床上HBV对NAs的耐药已成为CHB治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及时监测NAs相关耐药突变的发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NAs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接受NAs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突破的CHB患者体内HBV基因型耐药情况.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钟一鸣;刘文恩;晏群;李艳华;陈伟;罗珊

    近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1],由于该菌耐药机制复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病死率高[2].本研究分析了2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期为临床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淋巴皮肤诺卡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永东;程浩

    患者女,37岁,因右小腿内侧丘疹破溃1个月于2012年9月来我院就诊.就诊前1个月患者右小腿内侧出现一0.5 cm×0.5 cm大小红色丘疹,迅速破溃,无明显疼痛及瘙痒,起病前虫咬或外伤史不明确.破溃数天后局部出现肿胀不适,溃疡处有脓性分泌物,轻度疼痛,来我科就诊,考虑"软组织感染",给予莫西沙星口服,1次/d,疗程6d,结果无明显改善.就诊前2周右小腿内侧原溃疡上方出现一皮下结节,局部皮温高,伴压痛.再次就诊,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治疗及定期伤口清创换药,治疗效果不佳,原溃疡及结节扩大,并于右大腿内侧下端出现一1.5 cm×1.5 cm大小皮下结节.患者2个月前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接受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治疗至今,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

  •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

    作者:胡志亮;池云;魏洪霞;杨永峰;成骢;程健;王华利;许传军

    国内非艾滋病人群肺隐球菌病已有较好描述[1-2],然而艾滋病人群中肺隐球菌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的相关描述却较为欠缺.国外早期研究认为艾滋病人群合并肺隐球菌病时预后极差,呼吸道症状较重,常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而空洞性结节、局部肺炎等并不常见[3-4].此后,国外仅有个案对艾滋病相关肺隐球菌病进行描述.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且胸部影像证实存在肺部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艾滋病合并肺隐球菌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征.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肌酸激酶重度升高一例

    作者:廖宝林;林思炜;刘惠媛

    患者男,51岁,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6年,肌酸激酶升高1个月余"于2011年6月22日入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患者曾在2005年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转氨酶升高,定期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复诊并口服护肝降酶药物治疗,但转氨酶仍反复异常,查血清HBV DNA1.82×108 U/mL,遂于2008年3月起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抗病毒治疗并按时规律服药.经治疗后于2008年12月9日开始定期检测HBV DNA,结果均低于检测下限(<500 U/mL).2011年5月发现血清肌酸激酶(CK)进行性升高(5月10日:1727 U/L,6月10日:2152 U/L,6月21日:2745 U/L).

  • 生殖道常见病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

    作者:唐丽娟;谭布珍

    流产是指妊娠周数小于28周、胎儿体质量不足1000 g而中止妊娠者,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自然流产的发生率高达妊娠总数的10%~15%[1],而稽留流产是自然流产的一种特殊情况,指宫内胚胎或胎儿死亡后未及时排出者,多数为妊娠小于12周的早期流产[2],患者可出现阴道流血或下腹胀痛等流产症状或无任何症状,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或尿HCG阳性,B超表现为孕囊形态不规则,未见原始心管搏动或枯萎孕囊.若死亡的胚胎组织在宫腔内滞留过久,容易机化黏连导致清宫困难,亦可发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致流产大出血等可能.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对肝衰竭患者肝脏的保护作用与机制

    作者:焦明静;周莉;段钟平;赵彩彦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存在3种亚型,即PPARα、PPARβ/δ和PPARγ,目前关于PPAR与肝脏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和肝癌等[1-2],PPAR与肝衰竭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但已有研究结果提示PPAR与肝衰竭的发病关系密切,本文重点综述了PPAR在肝衰竭中的保护作用与机制.

  • 口腔癌术后不同口腔护理方法比较

    作者:曾定芬;江华;李晓霞;阳静;范玉霞

    目的 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口腔癌术后患者85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等渗盐水冲洗+双氧水纱布擦洗+等渗盐水冲洗+等渗盐水含漱.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口腔感染和肺部感染等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术后3d的口腔清洁度、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的例数、感染发生时间、切口延迟愈合情况和操作舒适度等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Z/t/x2分别为-2.48,4.57,4.64,2.36,2.25,-2.51和4.18,P值均<0.05).结论 采用等渗盐水冲洗+双氧水纱布擦洗+等渗盐水冲洗+等渗盐水含漱的护理方法在术后早期可以提高口腔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专家会议纪要

    作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

    随着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对CHB治疗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对于经过核苷(酸)类似物(NAs)规范治疗后未能获得病毒学或血清学应答,或在治疗中出现耐药以及达到治疗目标后停药复发的患者往往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如何在这部分NAs经治患者中实现理想的治疗目标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包括如何通过治疗策略的调整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如何实现停药后持久应答,以及如何对长期应用NAs应答不佳或者出现耐药的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等,仍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问题.

  •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与人类感染

    作者:马亦林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于2012年6月由病毒学家Zaki AM 从沙特阿拉伯Jeddah市一例60岁急性肺炎伴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到并首次报道,暂称HCoV-EMC[1].世界疫症情报网(ProMed-mail)将其排在第6种新型人类冠状病毒列表中,俗称"沙特SARS病毒".该病毒自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发现并感染人类后,迅速传播至约旦、卡塔尔、阿联酋、突尼斯等中东地区,在曾去中东旅行的欧洲(法、英、德、意)游客中也发现确诊患者.人感染该病毒后病死率极高,医学界已高度重视.2013年5月28日WHO宣布接受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建议,将此型病毒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本文将此病毒特性及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概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中华临床感染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