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중국의과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8-4646
- 国内刊号: 21-122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90 d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6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90d随访,应用SPSS 13.0软件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TIA后90 d内有柏例(24.7%)患者发生脑梗死,发病后30d内脑梗死风险较大.发作持续时间(RR=17.172,P<0.01)、高纤维蛋白原血症(RR=3.071,P<0.01)、血糖异常(RR=2.651,P<0.01)和高血压(RR=3.356,P<0.01)是与TIA后90 d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作持续时间、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糖异常和高血压是与TIA后90 d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
热休克蛋白70在百草枯诱导的肺部炎性反应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方法 7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组)、20 mg/kg百草枯(B组)和40 mg/kg百草枯(C组).分别于1,2,3,6,12和24 h留取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中HSP70的蛋白表达.结果 B组和C组大鼠肺组织发生急性肺损伤.B组大鼠2 h后HSP70表达与A组相比开始增强,6 h为表达高峰,12 h表达减少,24 h表达水平与A组相当.C组1 h后HSP70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增强,3 h达到高峰,24 h后与A组水平一致.结论 百草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可引起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HSP70应激性表达,提示HSP70对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
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血清维生素B_(12)(VB_(12))水平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 联合应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全面检索血清VB_(12)水平与MS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所获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筛选和异质性检验.采用Stata 10.1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9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获得样本807例,其中病例组414例,对照组3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S病例组血清VB_(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标准化均差为-0.24,95%可信区间为-0.39-0.10).敏感性分析显示2组在血清VB_(12)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可靠.结论 血清VB_(12)水平与MS具有相关性,VB_(12)的缺乏可能在MS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
结核性腹膜炎超声声像图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声像图表现,以提高结核性腹膜炎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对138例经超声引导活检、手术病理及临床等证实的结核性腹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腹水的量和性质,大网膜、壁腹膜、肠系膜的声像图改变,腹腔淋巴结有无肿大,胸腹腔脏器受累情况等.结果 本组结核性腹膜炎病例超声声像图表现可概括为腹腔内不同程度腹水伴有大网膜不同程度增厚,高频超声下增厚的大网膜可呈现"大脑沟回征",同时可合并"腹水分隔征"、"肠管聚集征"、壁腹膜增厚、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胸腔积液等.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并可指导超声引导下大网膜穿刺活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系统萎缩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
应用多种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分析19例多系统萎缩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资料,首次明确中国人群多系统萎缩患者,可以并发痴呆等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性和发病机制.
-
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 探讨经闭孔元张力阴道吊带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TVT-O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单纯服用盐酸多米君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种方法治疗后6个月及24个月时患者的主观症状、尿垫试验以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2种治疗方式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其中TVT-O在术后24个月时的检查指标显示治疗效果更佳.结论 TVT-O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在中长期随访临床疗效的显现以及尿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方面较单纯药物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 -
良性卵巢囊肿手术方式选择的探讨
目的 比较腹式、阴式及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探讨3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27例经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时间、应用止痛剂情况、术后病率及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阴式手术及腹腔镜下手术患者与腹式手术患者相比,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时间、应用止痛剂情况、术后病率及住院费用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及阴式手术作为微创手术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但3种术式各有适应证与优缺点,医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患者的病情以及肿瘤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筛选大肠癌血清特异标志物
目的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蛋白的差异,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SELDI-TOF-MS技术及弱阳离子蛋白质芯片(WCX2)检测3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36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组)血清中蛋白含量.结果 在质荷比为2 000Da~30 000Da的范围内,两组样本检测到了对照组82个蛋白峰.其中3 604.240 Da蛋白峰大肠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12 861.368 Da的蛋白峰对照组明显高于大肠癌组(P<0.05).利用这两个蛋白筛查大肠癌的特异度为86.11%(31/36),敏感度为77.78%(28,36),阳性预测值为87.5%.结论 质荷比为3 604.240 Da与12 861.368 Da的两个蛋白峰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备选标志物.
-
全子宫切除术的不同手术途径对性功能及精神心理的影响
目的 比较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及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对性功能、精神心理的影响.方法 对TAH100例、TVH100例及LTH40例,年龄在45~54岁患者术后1年随访,对性功能及精神心理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同样标准选择子宫肌瘤核除术100例为对照组(核瘤组).结果 在性功能方面,与核瘤照组相比,<50岁组3种途径全子宫切除术对性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而≥50岁组,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总分,核瘤组>TVH组>LTH组>TAH组,TAH组与核瘤组及TVH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精神心理方面,与(核瘤组)相比,<50岁组3种途径全子宫切除术对精神心理无明显影响(P>0.05);而≥50岁组,中国健康问卷(CHQ-12)评分,核瘤组<TVH组<LTH组<TAH组,TAH组与核瘤组及TVH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对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性功能及精神心理无显著影响,3种全子宫切除术术式之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而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精神心理及性功能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先行小梁切除再行超声乳化分期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应用药物治疗不能降低眼压(I>35 mmHg)~J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眼,其中16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1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提高及眼压降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择期手术组面临小梁切除术后人工晶体度教计算不确定,术后散光以及晶体膨胀加重浅前房问题.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结合患者情况、眼压情况、手术熟练程度综合考虑.
-
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HI)对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72只日龄为7 d的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轻度HI组和重度HI组.后两组大鼠行右颈总动脉结扎,分剐置于含8%氧的密闭氧舱内34.5℃、40 min和35.5℃、65 min.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轻度HI后48 h和1周缺血侧脑皮质与白质GFAP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1,P<0.05),有些区域GFAP阳性细胞增多可持续至4周(P<0.05);重度HI后48 h和1周脑皮质与白质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和轻度HI组(P<0.05),4周时GFAP阳性细胞不再增加.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轻度HI后48 h、1周和4周,缺血侧皮质下白质TUNEL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而皮质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重度HI后48 h缺血侧皮质与白质TUNEL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1),1周和4周梗死周边区TUNEL阳性细胞数量仍增加(P<0.05).结论 轻度缺氧缺血细胞凋亡主要局限于皮质下白质,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持续较久;重度缺氧缺血可致缺血侧大脑半球广泛的细胞凋亡,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短暂且强烈.
-
ccr重组酶基因介导SCCmec基因岛的剪切功能研究
目的 构建携带ccrC和ccrAB重组酶基因的载体质粒,并导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验证ccrC重组酶具有把Ⅴ型SCCmec基因岛从细菌染色体上特异性剪切下来的功能.方法 以携带Ⅴ型SCCmee基因岛的菌株81/0342的染色体DNA为模板,应用PCR法扩增ccrC基因,再以携带Ⅱ型SCCmec基因岛的菌株N315的染色体DNA为模板,应用PCR法扩增ccrAB基因,分别克隆到温度敏感质粒pYT3上构建重组质粒pSRSC和pSR2AB,电穿孔技术交又导入原野生菌株81/0342和N315中构建6株细菌转化株,在适宜温度培育下充分表达质粒,应用PCR法检测SCCmec基因岛从染色体上脱落,并连续10 d传代培养细菌,应用影印实验检查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 ccrC重组酶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1.9 kb,小于Ⅱ型SCCmec基因岛上携带的ccrAB重组酶基因.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SR5C和pSR2AB,当菌株81/0342中导入重组质粒pSR5C和pSR2AB后,81/0342所携带的Ⅴ型SCCmec基因岛能从染色体上剪切下来,并以环状DNA结构存在于细菌中,而只有当N315中导入重组质粒pSR2AB时,N315所携带的Ⅱ型SCCmec基因岛才能脱落下来,SCCmec基因岛脱落的细菌成为对妥布霉素和头孢唑肟药物敏感的菌株.结论 ccrC重组酶与ccrAB一样具有特异性剪切酶的功能,可单独介导Ⅴ型SCCmec基因岛的脱落,从而为社区MRSA所携带的Ⅴ型SCCmec基因岛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之间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实验依据.
-
趋化因子IP-10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趋化因子IP-10在28例瘢痕疙瘩(K组)、34例增生性瘢痕(HS组)及20例正常皮肤(N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P-10在K组及HS组中均呈高表达,与N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K组与H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10可能通过趋化T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引发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
白藜芦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MTr法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白藜芦醇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浓度在25~200μmol/L时,作用6,12,24,48,72 h后,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1).白藜芦醇抑制MDA-MB-231细胞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能力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大集落形成率减小.25、50、100、200 μmol/L的白藜芦醇作用24 h可以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结论 白藜芦醇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并通过抑制细胞对细胞间基质的降解作用抑制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
塞来昔布对脂多糖所致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CB)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黑质内注射LPS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应用CB对实验动物进行处理.采用行为学、酪氨酸羟化酶(TH)、环氧化酶-2(COX-2)等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技术观察CB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对照组大鼠无行为变化,PD组大鼠平均旋转圈数为196.90±9.52,CB组为109.30±9.38,差异非常显著(P<0.01).TH免疫组化表明,对照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较大,突起明显;PD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P<0.01),神经元胞体萎缩,突起不清晰;CB组TH阳性神经元数与PD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神经元形态变化亦不明显.COX-2免疫组化表明,对照纽黑质偶见COX-2阳性细胞,PD组见大量COX-2阳性细胞;CB组COX-2阳性细胞数与PD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体(OX-42)免疫组化表明,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多呈静止的"分枝样"状态;PD组多为激活状态,呈典型的"阿米巴样";CB组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与PD组相比明显减少,形态为高度分枝状态.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相同.结论 CB可防护LPS所致黑质DA能神经元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MRL/Ipr小鼠肾组织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表达检测
目的 研究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在红斑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 16周龄MRI/lpr小鼠和BALB/c小鼠各4只,比较两组小鼠24 h尿蛋白,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肾组织中TARC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RL/lpr小鼠24 h尿蛋白高于BALB/c小鼠(P<0.05);MRL/lpr小鼠肾组织TARC mRNA表达较BALB/c小鼠明显升高(P<0.05);MRL/lpr小鼠肾组织中可检测出TARC蛋白条带,而BALB/c小鼠肾脏组织中未能测得.结论 TARC在红斑狼疮小鼠肾脏组织中表达增高,并可能参与介导小鼠狼疮性肾炎的发病.
-
NKX2-5诱导P19细胞向心肌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索NKX2-5在心肌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实验分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转柒组为稳定表达NKX2-5的P19细胞,未转染组为P19细胞.两组细胞悬浮培养4 d,形成聚集体后贴壁培养,于贴壁培养的4 d、8 d、12 d、16 d,免疫荧光双标和Western blot检测横纹肌α肌动蛋白(α-SA)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取贴壁培养16 d的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转染组α-SA和cTnT两种蛋白在聚集体贴壁4 d时没有表达,8 d、12 d、16 d出现表达和共表达.转染组部分细胞出现幼稚的细胞连接和肌丝样结构;未转染组没有发现两种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未发现分化的细胞.结论 稳定表达NKX2-5基因的P19细胞可向心肌分化,但不适于作为心脏发育的体外模型.
-
7种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边缘散射光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和比较7种不同设计方式的人工晶状体(IOL)光学区边缘不同部位产生散射光的差异.方法 用单色激光分别对三片式组和单片式组IOL的上缘和袢与光学区结合部进行不同角度的照射.用数码相机拍摄投射到视网膜平面上的光线图像,比较图像差异.结果 在对上缘照射时,两组IOL因边缘形态不同而产生了图像差异;在对袢与光学区结合部照射时,三片式组IOL出现不同于单片式组的线状光影或中心旁致密光斑.结论 IOL的边缘形态和三片式IOL袢与光学区结合部的不规则结构可能是引起IOL眼患者术后眩光的重要因素.
-
HSV-gB、gD糖蛋白重组串联抗原表位蛋白的表达及鉴定
目的 制备HSV-gB、gD蛋白串联表位重组蛋白,为单纯疱疹病毒(HSV)疫苗的研制提供新型抗原蛋白以及新的抗原制备方法.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laser gene DNASTAR分析HSV1-gB、gD和HSV2-gB、gD蛋白的抗原表位.选取9个表位,设计并合成表位串联重组蛋白编码基因X,构建其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该重组表位蛋白X,Western blot法(抗His标签)鉴定重组蛋白.结果 构建了HSV-gB、gD蛋白串联表位重组蛋白X的原核表达体,在BL21菌中表达了X蛋白,Western blot法(抗His标签)鉴定了重组蛋白X.结论 建立了制备HSV-gB、gD蛋白重组抗原表位蛋白的方法,为HSV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可能的新型抗原蛋白.
-
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RSGC)的方法与细胞生长的特点.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培养RSGC,使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进行细胞角蛋白-8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来源鉴定.倒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取第2代RSGC,FDA-PI双色荧光法检测细胞活力,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细胞角蛋白-8染色阳性.倒置显微镜下,细胞主要呈3种形态,为圆形亮细胞、多角形暗细胞、梭形暗细胞.细胞活力>95%,生长曲线表示细胞5 d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结论 此方法简便,易操作,获得了大量的RSGC,为颌下腺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颌下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
雷帕霉素靶蛋白参与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 探讨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后处理(I-postC)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 h,松夹再灌注12 h或24 h建立大鼠右后肢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I/R组(n=16)、缺血预处理(IPC)组(5 min缺血/5 min再灌,3个循环,n=16)及缺血后处理(IpostC)组(1 min再灌/1 min缺血,3个循环,n=16).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24 h取标本.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OR的表达.结果 I-postC和IPC组的骨骼肌水肿明显减轻,MDA和MPO指标亦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postC组和IP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postC和IPC组mTOR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增加,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I-postC减轻大鼠后肢骨骼肌I/R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及通过激活mTOR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
-
KISS-7基因与膀胱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稳定表达对细胞侵袭能力影响
目的 探讨KISS-1基因与膀胱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稳定表达对膀胱癌细胞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原发未转移膀胱癌和原发伴转移膀胱癌组织中KISS-1 mRNA的表达.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KISS1,转染膀胱癌T24细胞系并筛选单克隆稳定转染细胞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原发伴转移膀胱癌组织中的KISS-1 mRNA表达较原发未转移膀胱癌中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克隆稳定转染细胞系中KISS-1蛋白明显增加,细胞侵袭能力也随之明显降低(P<0.05).结论 KISS-1基因与膀胱癌的转移相关,其表达增高能够抑制T24细胞的侵袭能力.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