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腔镜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 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강경외과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 10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予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为95.1%(98/103).随访半年至1年中,患者再出血病例4例(3.9%),3例为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1例为注射点渗血,死亡1例.治疗后胸骨后疼痛12例,合并胸膜炎10例,发热8例,早期再出血1例,无出现食管狭窄或食管穿孔病例.结论 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好,复发率低,副反应小,临床应广泛开展应用.
-
食道静脉曲张套扎结合大剂量聚桂醇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在密集套扎疗法的基础上进行硬化治疗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的患者进行硬化剂治疗.结果 套扎加大剂量聚桂醇治疗组与单纯套扎组再出血率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套扎治疗后大剂量硬化剂治疗可显著减少套扎术后残留的食管曲张静脉、延缓静脉曲张的复发.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动物实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通过本研究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在活体家猪体内完成操作的可行性.方法 4个月大健康家猪8只,麻醉后取左侧卧位,在距贲门上方8~10 cm处黏膜下注射,纵行切开长约2 cm黏膜,内镜沿切口进入黏膜下进行"隧道式"剥离直至贲门,直视下切断长度2 cm贲门处环形肌,术中随时止血;金属夹自远端向近端闭合切口.术后补液,禁食水48 h,之后流质饮食,应用抗生素3 d;1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所有实验用猪均完成POEM操作,其中1例在贲门处操作时发生气胸死亡;另外1例发生颈部皮下气肿,72 h后气肿消失,其余7例均存活.结论 POEM技术是一项风险较大、相对安全的技术,具有应用的特点,同时该技术的成功,也提示使用家猪可以进行该技术的临床前训练.
-
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伴胰胆疾病内镜下治疗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对193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食管胃静脉曲张伴胰胆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ERCP对食管胃静脉曲张伴胰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同时行ERCP检查及治疗193例次.部分食管胃静脉曲张伴胰胆疾病者给予常规内镜下初级预防治疗,部分食管胃静脉曲张伴胰胆疾病者直接作ERCP检查.结果 发现化脓性胆管炎10例;肝、胆管结石共47例;原发性肝癌8例;胆管癌3例;胆管癌栓6例;胰腺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病变4例;胆管狭窄29例;乳头括约肌切开15例;胆管支架31例;迟发性出血2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 ;结论对所有食管胃静脉曲张伴胰胆疾病者作ERCP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但其并发症等相关因素还需要长期大样本的研究.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胆管内支架引流术在胰头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胰胆管内支架引流术在胰头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院肿瘤科、消化科收集40例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期间住院的晚期胰头癌患者,选择有行ERCP治疗指针的患者,行内镜下胰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支架包括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治疗出院后随访观察治患者死亡,随访包括黄疸缓解程度、疼痛、食欲、睡眠等的改善程度,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经内镜下胰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后,患者的晚期症状有所改善,黄疸缓解100%、疼痛、食欲、睡眠等的改善程度分别为34% 、45% 、47%,精神状态好转80%.经过治疗后该胰头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为90.3 d,长生存期为145.7 d,短生存期为11 d.结论 ERCP下胰胆管内支架引流术在晚期胰头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中,有明确的治疗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晚期的临床症状,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晚期胰头癌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硬化剂、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的患者107例,进行胃镜检查,依据LDRf分型结果选择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或者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并随访.结果 进行内镜下套扎治疗52例,硬化剂治疗18例,组织粘合剂治疗8例,硬化剂加组织粘合剂治疗15例,未进行内镜下治疗14例.结论 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止血率高、静脉曲张消失快、并发症少,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LDRf内镜下分型简单明了、规范、统一,对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
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栓塞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 118例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栓塞治疗.结果 止血成功率100.0%,早期再出血率为3.4%,近期再出血率为6.8%,远期再出血率为11.9%.胃底曲张静脉显效率为26.9%(25/93)、有效率为31.2%(29/93)、总有效率为58.1%(54/93).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是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透明帽在无痛单人肠镜操作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前置透明帽在无痛单人肠镜操作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由同一操作者采用前置透明帽肠镜对125例患者进行无痛单人肠镜检查的资料,总结前置透明帽无痛单人肠镜操作进镜时间、进入回肠末段成功率及耗时并与同期普通无痛单人肠镜进行比较.结果 前置透明帽无痛单人肠镜操作时间为82~688 s,平均282 s,到达回肠末段成功率为76.3%,从回盲部进入回肠末段平均耗时31 s.普通单人无痛肠镜操作时间为91~2073 s,平均389 s,到达回肠末段成功率为48.1%,从回盲部进入回肠末段平均耗时35 s.透明帽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透明帽法无痛单人肠镜操作法是一种安全、省时、效率高的结肠镜检查方法.
-
利用隧道技术剥离食管长环周病变
目的 探讨利用隧道技术剥离食管长环周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隧道技术治疗的4例食管长环周病变患者(食管高级别瘤变或原位癌)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6~69岁,平均65.5岁.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利用隧道技术实现了病变的完整剥离,病变长度6~10 cm,切除后活体创面上下缘距离为8~10 cm,平均长度8.75 cm.术中1例出现小动脉出血、1例出现小静脉出血,均经及时电凝止血,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1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气、右侧气胸,经闭式引流后积气及气胸消失.术后4例患者均出现吞咽困难和食管狭窄,经球囊扩张治疗后均明显缓解.结论 利用隧道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并且完整剥离食管长环周病变.
-
内镜下治疗伴发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出血风险
目的 研究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8月行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7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曲张采用LDRf分型进行分型.对于早癌或癌前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果 本组7例患者行ESD或EMR,7例患者中4例早期胃癌,3例早期食管癌;6例食管静脉曲张,1例胃底静脉曲张.均完整切除病变,内镜下早癌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静脉曲张出血.结论 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不增加静脉曲张的出血风险.
-
2009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注解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掌握、使用于2010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刊出的<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2009年)>特作此注解.一、提出全消化道静脉曲张概念从大量的临床资料可以看出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静脉曲张不仅仅存在于食管与胃,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同样存在,只是存在比例和出血几率明显低于食管胃静脉曲张(图1~4).
-
内镜超声检查术的规范化操作及应用进展
一、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的适应证1.EUS的诊断适应证:(1)消化道肿瘤的TNM分期;也就是说,所有确诊或疑似的消化道肿瘤都应行EUS.(2)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3)肝门部胆管疾病.有研究表明,对于诊断不明的肝门部胆管疾病,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可以改变20%此类患者的原治疗计划.(4)胰腺癌.EUS被认为是诊断小胰癌和胰腺癌进展度的佳方法,但是随着高档CT的应用,胰腺癌的佳影像检查建议为EUS或CT,如需行病理检查则应首选EUS-FNA.
-
隧道技术的创建与前景
经口隧道技术是2009年5月笔者在常规进行食管早癌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产生的一种技术,当时的病例经过碘染色后,食管腔内出现8 cm的环周不着色区,依照ESD圈边、剥离技术的常规方法,不能切除病变,在经过上下缘环切后,为了不破坏肿瘤的结构,采用了从上缘黏膜下开始剥离,建立一条黏膜与固有肌层之间的通道,直达下缘开口,逐步切除病变.
-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穿孔的治疗
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共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120例,切除息肉680个,其中发生迟发性术后穿孔2例,经内镜治疗后均痊愈,现报道如下.患者男,69岁,因腹泻2年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多发性息肉,入院第2天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共切除息肉5枚,其中4枚息肉位于横结肠和升结肠,约0.5 cm×0.5 cm~1.0 cm×1.0 cm大小,无蒂或亚蒂,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后圈套切除.
-
猪源纤维蛋白封堵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中隧道漏口一例报道
患者男,27岁.因间断性吞咽困难伴反酸、烧心及呕吐1年于2010年6月行胃镜、食管钡灌及食管测压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行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术后症状缓解,但2个月后症状复发,于2011年9月在我院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
-
钛夹治疗Lei,gfD0.3Rf0再生曲张静脉一例报道
患者男,47岁,因肝硬化反复呕血于2005年12月在我院行硬化剂注射治疗系列(图1),共4次,之后长期随访,于2007年4月见新生曲张静脉,2010年4月发现血管为Lei,gfD0.3Rf0(图2),从贲门口开始向食管口侧方向,用7枚钛夹夹闭血管(图3~4 ),一周后复查可见钛夹未完全脱掉,40 d复查见曲张静脉消失,假性息肉形成(图5),16 个月后可见新生血管(图6).
-
利用经口隧道技术切除食管大面积病变的体会
食管癌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癌前病变与早癌被发现.虽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用于切除食管癌前病变与早癌的一种标准技术,但大面积的食管早癌的治疗仍然使人感到困惑,经典的标记-注射-环形切开病变边缘-注射-剥离的方法速度慢.
-
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不同类型与治疗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当一部分肝硬化肝癌患者有条件通过肝移植获得新生,但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高达13%~35% ,是影响移植患者预后和移植物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狭窄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1].而这些并发症的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但是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有关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在ERCP方面的系统分型,为此,笔者在2005年北京市消化内镜年会、2006年北京国际肝胆胰外科会议上就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做了专题讲座,依照我们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经验,对肝移植患者ERCP表现分了Ling A 、Ling B、Ling C 、Ling D4型.现根据该分型对我们院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105例的处理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
-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应用价值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是一种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道常见病,常合并肠化,少数出现异型增生,经长期演变,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胃癌[1-2].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癌前状态.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3].目前认为胃癌发生可能经过以下过程: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异型增生-胃癌.
-
胃癌前病变与早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率的调查研究
内镜治疗因其微创、并发症较少而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且易被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相较于ESD,EMR更易于操作且所需手术时间更短,但是对于直径>20 mm 的病变,应用EMR较困难,存在应用的局限性,ESD用于治疗大块早期胃癌病变,能够提供精确的病理诊断而且病变的复发率低[1].
-
氩离子凝固术在LeD0.3Rf0分型的静脉曲张中的治疗应用
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多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或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治疗(endoscopic variceal sclerotherapy,EVS)或两者序贯应用[1-5],但两种治疗方法只能针对直径跃0.3 cm的曲张静脉[1].目前尚无治疗直径约0.3 cm的曲张静脉的相关报道.
-
胃镜联合导尿管取食道枣核异物五例
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特别是崁顿异物,大部分采用胃镜取出,崁顿较重,胃镜取出困难的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创伤性大,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大,且花费较高,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套取器械的不断改进,电子胃镜在食道异物诊治中的应用逐步增多,采用手术治疗的病例逐步减少,本文总结我院在端午节后收治食道入口崁顿枣核取出方面的方法和体会,为食管崁顿异物的取出提供新的、简易的方法.
-
利用经口隧道技术切除2.5cm以上病变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研究通过隧道技术剥离食管大面积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技术与材料,在猪的食管内模拟大面积病变进行标记、远端开口、近端开口、建立隧道直达远端开口、切开两侧,剥离病变等操作.分别记录剥离面积与操作时间.结果 10处病变,直径为8~10 cm,切除时间45~100 min,平均62 min,术中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隧道技术剥离食管大面积病变是可行和安全的.
-
利用隧道技术进行食管固有肌层切除的实验研究
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切除手术一直是外科手术的指征,内镜治疗的禁忌证,这主要问题是食管穿孔与纵隔相通,或出现气胸等并发症,但传统外科手术风险大,创伤大,如果有微创方法可以直接切除固有肌层上的病变,而不出现穿孔等并发症,则可以造福于众多患者.
-
利用食管静脉曲张直径测量尺对体外模拟曲张静脉测量的可行性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直径的测量,主要采用目测法(visual estimate)、张钳法(open biopsy forceps)或器械尺等,而活检钳(biopsy forceps)等物理内标(substantial internal standards)对内镜下病灶大小的测量[1-5],其数据可信度亦不高[6-8].虽然新近文献报道有虚拟内标内镜测量法,但临床上并没有开展起来[9-10].究其原因,主要影响因素是内镜设备本身特殊要求.
-
隧道横开口法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五例报道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良性特发性肌间神经丛神经元退化性疾病,常见于20~50岁.这一病变的病理生理代表了一种选择性抑制神经损失,导致下段食管括约肌平滑肌纤维兴奋性增加.由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本症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食管黏膜下肿瘤是内镜检查时较常见的病变,常规内镜常无法准确判断其来源、性质和大小.盲目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易发生穿孔及大出血等并发症.使用小探头超声内镜( miniprobe sonography,MPS)能对黏膜下肿瘤进行超声扫描,了解其结构、大小及来源,根据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决定治疗方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MPS对48例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以探讨MPS在食管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
一种新的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内镜下造影的分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当一部分肝硬化肝癌患者有条件通过肝移植获得新生,但在肝移植患者中,近30%的患者出现胆管并发症,其中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狭窄、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的治疗,很大程度依赖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技术,近些年,国内众多消化内镜医师进行ERCP的一项主要工作是解决肝移植术后的胆管问题.
-
一种新的贲门失弛缓的内镜下分型
我们以前对贲门失弛缓的治疗是采取注射肉毒素、扩张或外科手术的方法.长久以来贲门失弛缓的分型有X线的分型与动力的分型,没有内镜下的分型,但随着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 )的进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不能进行POEM .
-
经口食管隧道技术剥离食管环周病变的方法总结
从2009年5月开始,我们利用经口食管隧道技术对食管环周病变行内镜下完整切除.从我们已经切除的病变上可以看到,使用经口食管隧道技术,可以无限延长食管环周病变的切除长度,也就是说无论多长的病变,均可使用该技术切除,该方法在2009年北京消化内镜年会上进行过报告,现就该方法进行如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