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李平教授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经验总结
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导致血管腔狭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室性早搏是在该病基础上所引发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发冠心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在治疗上,西医学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着诸多局限。李平教授运用中西结合方法,在“心主血脉神明”指导下,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为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65例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基础治疗均为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以及降血压、降血糖药物。治疗组同时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3次/日,口服,周期为12周。结果治疗组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8%vs57.8% P<0.05),治疗组左心室收缩功能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轻微。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预防发展为心肌梗死和降低心脏性事件均有效果。
-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6例病人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0月神经内、外科及 SICU病房诊治的6例 PSH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资料。结果6例病人中严重颅脑损伤2例,多次脑梗死1例,脑出血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首次出现 PSH的时间在颅脑损伤后1周之内的3例,1周至1月的3例。发作间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分3例,3分~15分3例。3例行脑电图检查,可见弥漫性θ或δ波,未见明确癫痫波。4例病人初被误诊为癫痫,使用丙戊酸钠效果不佳,3例改用加巴喷丁0.3,每日3次后,发作频率较前减少,1例使用溴隐亭1.25 mg症状明显好转,2例静脉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有效。结论不同病因引起的颅脑损伤均可引起PSH,多数PSH被误诊为癫痫,使用抗癫痫药物效果不佳。目前 PSH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减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并发症。
-
徐浩教授从“虚”“瘀”“风”论治阵发性房颤经验浅析
阵发性房颤是心血管科常见病,常用西药有一定副作用,射频消融治疗也存在一定复发率,如何防治阵发性房颤成为现代医学防治心血管病的难点。徐浩教授认为,阵发性房颤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特点可概括为“虚”、“瘀”、“风”等方面,提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熄风安神法为主论治阵发性房颤,并善用酒水同煎法,多获良效。
-
加味温胆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人晨峰现象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人晨峰高血压现象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壅盛型晨峰现象明显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汤治疗,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在24 h 平均收缩压(24 hA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ASBP)、醒后2 h平均 SBP、醒后平均 DBP方面,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晨峰血压控制率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的降压疗效相近(P>0.05)。结论加味温胆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人晨峰现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透邪清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观察
目的:探讨透邪清心汤加减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注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20 mg/d,辅酶 A100 U/d)、维生素 C0.3 g/(kg· d)和1,6二磷酸果糖250 mg/d,每日1次。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透邪清心汤。两组均以治疗14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静息心电图改变程度:对照组总有效率61.8%,治疗组总有效率80.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65.8%,治疗组总有效率8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邪清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疗效。
-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性别、年龄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尿酸水平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住广东省中医院心脏科且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的180例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收集冠脉造影、尿酸水平并进行描述性以及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在冠心病病人中,无论男女,均以三支病变和单支病变较多,男性三支病变更多,而女性单支病变更多,在 Gensini评分上,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支数上,年龄分布是有差异的,60岁~69岁病变支数多,且三支病变人数多。冠心病三支病病人尿酸水平高,从而病变部位来看,尿酸水平高的是左主干,其次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并且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23,R2=0.522,回归方程为Y=0.194X-71.1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病变支数与性别无关,但是与年龄相关,且随着尿酸水平的增加,冠脉病变程度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
壮心口服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8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祛湿利水药壮心口服液治疗不同证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0例,对照组12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壮心口服液,3次/日,对照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 步行试验(6MWT)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为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 LVEF、BNP及6MWT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心口服液能改善 CHF病人心功能分级,降低血浆 BNP,增加 LVEF,延长6MWT,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复方真武冲剂对心肾阳虚型心衰病人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真武冲剂治疗心衰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衰心肾阳虚证5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复方真武冲剂,观察4周,以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超声心动图、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 )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 )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NT proBNP、hs CRP浓度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复方真武冲剂能够改善心肾阳虚型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减轻病人临床症状,与常规西药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
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破碎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破碎 QRS波病人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碎裂QRS时限与心律失常的联系。方法将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人均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并按照有无伴随破碎 QRS波(fQRS)将其分为 fQRS组(80例)与非 fQRS组(40例),统计两组病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fQRS组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7.5%,明显高于非fQRS组的62.5%,同时fQRS组室性前期收缩>720个/日发生率为29.03%,与非fQRS组对比差异显著,且fQRS组多形性室性期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逸搏及心率发生率与非fQRS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fQRS组与非fQRS组相比,Pd和Pmax均明显增大(P<0.05),左室内径(LAD)稍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波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高危心肌梗死病人预警的重要心电图指标。
-
益心舒胶囊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临床疗效及肌酐、尿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老年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疗效及肌酐(Cr)、尿酸(UA)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益心舒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在服用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尼可地尔,同时口服阿司匹林0.1 g/d。益心舒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3粒/次,3次/日口服,疗程为5月。两组在入组前和治疗1个月、3个月、5个月时测量血清肌酐、尿酸,并比较治疗5个月后心绞痛改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个月后,益心舒组与常规组比较尿酸水平[(441.6±83.5)μmol/L vs(573.5±52.7)μmol/L]显著下降(P<0.05),肌酐水平[(80.1±7.8)μmol/L vs (78.6±11.4)μmol/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心舒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5%,治疗组为77.50%。结论益心舒胶囊可改善老年冠心病病人口服阿司匹林引起的尿酸增高,且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
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cTnI、HbA1c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心肌肌钙蛋白 I(cTn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病人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病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通心络胶囊。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 cTnI、心肌钙蛋白 T(cTnT)、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 cTnI、cTnT、hs CRP 水平均降低,HbA1c 水平均升高(P<0.05);试验组 cTnI、cTnT、hs CRP 水平较低, HbA1c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与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并能降低冠心病病人因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而引起的不良影响。
-
脉搏轮廓分析连续心排血量在临床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心排血量(PCCO)准确性的可能因素(容量状态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影响、不同定标间隔时间)。方法前瞻性临床观察纳入2013年8月—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在给予治疗干预措施或在不同定标间隔时间后记录采用脉搏轮廓分析法测量的校准前心排血量值(PCCO)、经肺热稀释法测量的心排血量值(COTPTD ),组成配对数据。有治疗干预措施分组包括:容量负荷试验组、调整去甲肾上腺素输注速率组、调整多巴胺输注速率组。对无治疗干预措施、不同定标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即0h~1 h(含1 h)、1 h~3 h(含3 h)、3 h~6 h(含6 h)、6 h~12 h(含12 h)、12 h~24 h(含24 h)、>24 h组。使用线性回归、相关一致性的界限值(bias±2SD)以及百分误差值(2× SD/COTPTD均值)分析 COTPTD和 PCCO值的一致性及关联性;使用线性回归分析 PCCO和COTPTD的变化值的关联性(ΔPCCO和ΔCOTPTD ),评价 PCCO的变化能否反映 COTPTD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本临床观察研究共收集34例病人信息,采集411组配对心排血量值。分析数据显示,全部数据中 PCCO与 COTPTD显著相关(r 2=0.56,P<0.0001),bias±2SD为(0.05±2.12)L/min,百分误差值为42%。容量负荷试验组、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组(上调及下调)、1 h~3 h组、6 h~12 h组、12 h~24 h组的百分误差值均大于30%。411组数据中PCCO和 COTPTD的变化值(ΔPCCO和ΔCOTPTD )行线性回归分析示:ΔPCCO和ΔCOTPTD显著相关(r2=0.18,P<0.0001)。结论在给予容量负荷试验、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等治疗干预措施后,或者随着时间间隔增大,PCCO与 COTPTD的一致性下降,持续 PCCO监测准确性下降。建议在循环有明显变化或大于6h间隔后应给予经肺热稀释法测量的重新校准。
-
羊藿三七胶囊治疗阳虚血瘀型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羊藿三七胶囊治疗阳虚血瘀型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阳虚血瘀型肾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羊藿三七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血压(24 h SBP、24 h DBP)及改善 ET、NO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1.43%(P<0.05)。结论羊藿三七胶囊治疗阳虚血瘀型肾性高血压,综合效果显著。
-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 I(hs cTnI)、血浆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浓度变化,探讨 hs cTnI在慢性心衰病人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慢性心衰病人共93例作为研究病例,同一时期内的健康者85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超敏肌钙蛋白 I的水平,并与 NT proBNP进行横向对比。结果对比两组中 hs cTnI均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153 ng/mL±0.156 ng/mL vs 0.010 ng/mL±0.009 ng/mL)。在慢性心衰病人中 hs cTnI和 NT proBNP有相关性(皮尔逊系数0.285,P=0.06)。结论慢性心衰病人中 hs cTnI明显升高,且越严重者水平越高,hs cTnI与 NT proBNP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帕金森病运动与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目的:对帕金森病人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及联合应用两者对帕金森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依据帕金森症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 A组、B组、C组,每组40例。A、B两组分别采用单纯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单纯生物反馈治疗,C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混合治疗。临床疗效采用改良 Webster量表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量表(MDRSPD)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同时进行睡眠呼吸监测(血氧、脑电、呼吸、肢动、眼动、心电、肌电、翻身运动),出院前日(第14天前后),复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出院2个月后复诊时,对上述指数进行复查,并完善数据库。结果 C组治疗后40例病人运动功能症状改善效果显著,UPDRS评分降低19.51%,其治疗前得分(38.45±17.33)分,治疗后为(30.95±17.00)分。HAMD总分降低27.98%,其治疗前得分(12.15±7.62)分,治疗后为(8.75±7.31)分。躯体化、阻滞因子和睡眠障碍得分低于治疗前;HAMA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强直型病人症状改善更为明显。而 A、B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帕金森病运动与非运动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具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和抑郁症状,对帕金森病人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踝指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 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卒中病人62例为脑卒中组,同期60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福田VS1000)检测 CAVI,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病人血清中 VEGF和 D 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心踝血管指数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血清VEGF和D 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析脑卒中组病人 CAVI与 VEGF、D 二聚体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539,P<0.01;r=0.562,P<0.01)。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病人 CAVI与 VEGF、D 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呈显著正相关性,CAVI测量对判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动脉硬化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生脉安神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不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安神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1例病人分为生脉安神汤治疗组与七叶神安片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可以改善睡眠效率,但治疗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均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状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生脉安神汤在主要睡眠指标及心悸、气短、乏力、口干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七叶神安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脉安神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不寐病人有效、安全,且疗效优于七叶神安片。
-
血管性痴呆病人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 12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病人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 B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2010年—2014年老年病科住院的单纯脑梗死病人32例及血管性痴呆病人38例。选同期体检中心休检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浓度,分析其在3组中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并对血管性痴呆组给予维生素 B12干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与单纯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脑梗死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 B12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别与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浓度呈负相关(r1=-0.24,P<0.05;r2=-0.45,P<0.01);血管性痴呆组维生素B12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t=2.32,P<0.05),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治疗前(t=4.12,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叶酸尤其是维生素 B12的缺乏与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有关;补充维生素 B12可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障碍。
-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神经电生理及感觉定量检查的影响
目的:研究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神经电生理及感觉定量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12月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接受甲钴胺治疗,治疗后12周时评估整体疗效并进行神经电生理及感觉定量检查。结果治疗后12周时,观察组病人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热感觉、冷感觉、热痛觉、冷痛觉、振动觉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 MCV、SCV、冷感觉、冷痛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热感觉、热痛觉、振动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甲钴胺单药治疗,且能够改善病人的神经传导功能以及肢体末端的感觉功能。
-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多项住院病人回顾性分析表明,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病人占心力衰竭病人总数的40%~70%,因此,我国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病人至少有500万人,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及寿命,同时也耗费大量财力,所以防治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势在必行。本研究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介绍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新研究进展。
-
中风后肢体痉挛相关评定量表的研究概述
肢体痉挛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其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评定应是每位神经科医师的必备技能。本研究将国内外常用于中风后痉挛的评价量表等进行文献综述,重点阐述其应用特点、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以便在临床中更好、更全面地评估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状态和评价治疗效果,促进中风病人的功能康复。
-
雷公藤的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
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无论是中药雷公藤还是其制剂在临床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综述近年来雷公藤药理作用的新研究进展,旨在阐述雷公藤类药物的发展前景。
-
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及中医学的干预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本研究就饮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社会心理因素等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进行分析,综述中医学健康理念对糖尿病干预的积极作用。
-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及麝香保心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冠心病病人的影响已日益得到重视,研究显示:部分冠心病病人合并微循环障碍,且此因素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与单因素治疗疾病的西药不同,注重整体论的中医理念为微循环障碍提供了新思路。麝香保心丸为治疗冠心病的传统中药制剂,基础研究证实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抑制动脉壁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抑制微血栓形成、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终达到防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目的。采用MCE及 PCT技术开展的临床研究也证实,麝香保心丸可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肌微循环,增加血流灌注。中药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在冠心病和心血管病事件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代谢组学在冠心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各个领域。本研究主要介绍代谢组学的概况,综述了近年代谢组学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中医药理论和代谢组学技术的结合提出展望。
-
梓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梓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90只。实验组以高脂高糖饮食饲养8周,之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 mg/kg),以空腹血糖≥16.7 mmol/L作为2型糖尿病成模标准,将符合2型糖尿病成模标准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梓醇低剂量组、梓醇中剂量组、梓醇高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5 mL/(kg·d)],二甲双胍组灌胃二甲双胍[90 mg/(kg·d)],梓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梓醇2.5 mg/(kg· d)、5 mg/(kg· d)、10 mg/(kg· d)。各组大鼠干预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β),HE染色检测大鼠胰岛细胞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胰岛素分泌指数均有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HE染色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组,梓醇低、中、高剂量组胰岛细胞结构相对完整。结论梓醇可保护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
-
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及血肿周围半暗带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在建立大鼠脑出血(ICH)模型基础上,早期应用药物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失及脑出血血肿周围半暗带中细胞凋亡情况。方法选用 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又随机分为1h、6h、1d、3d、7d和14d亚组。实验组注射Ⅳ型胶原酶建立 ICH模型,治疗组予以药物干预,后各组分别进行神经功能测定及 TUNEL法统计检测细胞。结果脑出血模型建立后各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出血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重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脑组织几乎未见 TUNEL阳性细胞,实验组于6 h可见脑出血灶周围 TUNEL阳性细胞多,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于3 d再次出现 TUNEL阳性细胞高峰后下降;治疗组仅在脑出血后6 h观察到脑出血灶周围 TUNEL阳性细胞数高峰,但其高峰时数量少于脑出血组,之后渐下降。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可以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及减轻脑出血后继发脑损害。
-
养心氏对巨噬细胞极化及活化的调节
目的:以人单核细胞株 THP 1细胞为基础,观察养心氏对 THP 1源性巨噬细胞极化和活化的影响,为养心氏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10 mg/L,25 mg/L和5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刺激THP 1源性巨噬细胞24 h,以空白为对照组,用 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 CD16及 CD68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养心氏(10 mg/L,50 mg/L和100 mg/L)预处理THP 1源性巨噬细胞12 h,再用50 mg/L的 ox LDL刺激 THP 1源性巨噬细胞24 h,检测上清液中 MIF、MCP 1的浓度以及 CD16及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 ox LDL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 THP 1源性巨噬细胞分泌 MCP 1和 MIF,其中50 mg/L 组表达高,MCP 1(29.30±1.48)pg/mL,对照组为(5.71±1.94)pg/mL;MIF(18.67±0.15)ng/mL,对照组为(4.61±0.40)ng/mL(P<0.01)。ox LDL能改变巨噬细胞表面抗原 CD16、CD68的表达,50 mg/L组能显著下调 CD16、CD68的表达(CD16:26.9 vs对照组29.8;CD68:22.3 vs对照组25.2)。养心氏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 ox LDL所致的 THP 1源性巨噬细胞分泌 MCP 1和 MIF,随着养心氏刺激浓度的增加,MCP 1和 MIF的分泌减少。结论养心氏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炎性活化,抑制巨噬细胞向促炎表型转化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
三七总皂苷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及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 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三七总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36只。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0 mg/kg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 mg/kg和400 mg/kg三七总皂苷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分别于术后3 d,7 d,14 d 和21 d处死大鼠9只,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周边组织微血管密度、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心肌梗死周围组织 VEGF mRNA表达水平,分析微血管密度与 VEGF mRNA的相关性。结果3组大鼠心肌梗死周边组织微血管密度逐渐增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时点心肌梗死周边组织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3组大鼠各时点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高低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心肌梗死周围组织 VEGF mRNA表达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高低剂量组大鼠VEGF mRNA表达随时间推移显著增高;各时点高剂量组 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大鼠心肌梗死周围组织血管密度与 VEGF mRNA均呈现正相关(r 对照组=0.86,r 低剂量组=0.84,r高剂量组=0.86,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通过上调 VEGF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
-
速效救心丸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环磷腺苷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速效救心丸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阿魏酸哌嗪对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和环磷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速效救心丸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抑制 ADP、胶原、AA诱导大鼠的血小板聚集(P<0.01);速效救心丸高剂量组对 AA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较阿司匹林组好;速效救心丸可提高大鼠血小板内 cAMP的含量(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能够抑制大鼠 ADP、胶原和 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 cAMP的含量而发挥作用。
-
老年阵发性房颤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房颤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栓弹力图、血脂、N 末端脑利钠肽原(N 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 proBNP)、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阵发性房颤病人痰热内扰型、气虚血瘀型、心虚胆怯型、气阴两虚型的病例各40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栓弹力图指标 R值、K值、Angle、MA、血脂、NT proBNP及左房内径。结果痰热内扰型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 C)高于对照组及其他三型(P<0.05或P<0.01)。气虚血瘀型 R、K值低于对照组及其他三型,而 Angle、MA高于对照组及其他三型(P<0.05或P<0.01)。4种证型 NT proBNP均高于对照组,气阴两虚与其他证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左房内径大于对照组,且气阴两虚型大于痰热内扰型及心虚胆怯型(P<0.01)。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时 R值、K值、Angle、MA、三酰甘油、NT proBNP被保留,判别方程总回代符合率为94.6%。结论血栓弹力图参数、血脂、NT proBNP、左房内径在老年阵发性房颤各证型间存在差异,R值、K值、Angle、MA、TG、NT proB-NP有助于判别老年阵发性房颤的中医辨证分型。
-
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初步探索新疆与上海两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为不同民族、不同证型的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来自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高血压科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100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门诊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人80例,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及检测血脂、血糖,计算体重指数,并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①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中常见的中医证型是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31% vs 28%);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中常见证型是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38.8%vs 30%);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中,肝肾阴虚证组年龄大,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组年龄小与肝肾阴虚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人中,肝肾阴虚证组年龄大,肝阳上亢证组年龄小,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各中医证型中,肝阳上亢证组体重指数值高,痰湿壅盛证组体重指数值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各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组体重指数高,气阴两虚证体重指数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肝阳上亢证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高,与肝肾阴虚证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证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 C)水平高,与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痰湿壅盛组三酰甘油水平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与其他证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组高密度脂蛋白(LDL C)水平低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 TC,TG,HDL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各中医证型中,气阴两虚证组糖化血红蛋白值高,与痰湿壅盛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各中医证型中,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空腹、餐后糖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超重或肥胖、TC、TG、HDL C水平等因素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病人高血压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壅盛是两组主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气阴两虚。
-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评估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ulse-wave doppler yissue imaging,PWDTI)评价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局部室壁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AMI病人60例,其中 PCI+药物组3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30例。采用 PWDTI定量测定病人治疗一周时局部室壁运动速度,同时结合常规16节段超声心动图资料,在梗死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60例总计出现异常室壁运动节段382个,两组间异常室壁节段,延迟PCI和保守在1周时收缩波峰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收缩波加速度(acceleration of S wave,ACCs)及舒张早期峰速度/舒张晚期峰速度(E/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CI+药物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 Vs、收缩波时间速度积分(systolic ve-locity-time integral,VTIs)、ACCs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结论 PWDTI可评估 AMI不同治疗时段对心脏局部室壁功能的影响,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威灵仙浓煎汤剂喷咽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威灵仙浓煎汤剂喷咽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疗效。方法将我科7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威灵仙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威灵仙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威灵仙浓煎液喷咽治疗,疗程2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标准进行比较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威灵仙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威灵仙组有效率71.4%,对照组有效率31.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威灵仙浓煎汤剂喷咽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有效减少误吸等并发症,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径(BCCA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动脉血流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蛋固醇(LDL 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MT为0.49 mm±0.06 mm, BCCAD为5.93 mm±1.16 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63 mm±0.07 mm,6.78 mm±1.11 mm(P<0.05);斑块检出率、各斑块类型低于对照组,与动脉血流参数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266例 H型高血压病人,分为治疗组(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和对照组(依那普利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10个月评估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数量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10个月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降低至(13.1±6.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变薄及斑块面积、数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降低 H型高血压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长时间服用可稳定 H型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斑块。
-
心室重构与痰瘀热的关系
心室重构是多种心脏疾病的重要病理改变,而痰、瘀、热的相互胶结、相互作用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中医病机、机制、治疗等角度探讨心室重构与痰、瘀、热的密切关系,为认识和治疗心室重构提供一定的思路。
-
基于双心医学浅析中西医结合诊疗心血管疾病的现状
双心医学是心血管病学和精神病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它强调尊重病人的主观感受,在治疗病人躯体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兼顾病人的精神心理问题。目前,我国双心疾病的发生率高,而识别和治疗率较低。本研究拟从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两方面对双心医学做一浅要探讨,客观总结二者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双心疾病提供借鉴。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