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

中医药学报杂志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중의약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2392
  • 国内刊号: 23-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4-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匡海学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老年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李文英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和针灸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眩晕症状、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2.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1.41,P<0.05)。结论:采用针灸、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良好的疗效,与西比灵治疗疗效相当,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西比灵,该方案值得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 针灸 颈性眩晕 熏蒸
  • 综合疗法用于肛门疾病术后创口镇痛的临床研究300例

    作者:孙心悦;郭耀辉

    目的:观察复方长效止痛剂联合中药熏洗综合疗法对肛门疾病痔瘘裂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00例痔瘘裂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长效止痛剂联合中药熏洗坐浴,对照组给予复方长效止痛剂联合温水坐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治疗组复方长效止痛剂联合中药熏洗坐浴用于肛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复方长效止痛剂联合温水坐浴组。

  • 拔毒生肌膏合九一丹外敷对下肢慢性皮肤溃疡康复效果研究

    作者:彭锦芳;张海英;柏志玉;农秀明;王粤湘

    目的:观察拔毒生肌膏和九一丹对下肢慢性皮肤溃疡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拔毒生肌膏合九一丹治疗,对照组用红霉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拔毒生肌膏合九一丹对下肢慢性皮肤溃疡康复效果优于红霉素软膏治疗。

  • 补气润肠方佐治肺气亏虚型老年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廖毅敏

    目的:探究补气润肠方佐治肺气亏虚型老年性便秘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老年性便秘提供试验支持。方法:老年性便秘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福松和莫沙比利;观察组服用补气润肠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5.12,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有1例肠鸣,1例腹泻,对照组有4例腹泻,3例肠鸣,2例头晕,3例腹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6,P<0.05)。结论:补气润肠方佐治老年性肺气亏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该方案值得进一步探究。

  • 自拟补肾逐瘀汤配合脐疗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观察

    作者:佀雪平;刘欣彤;姚艺;关晓光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逐瘀汤配合脐疗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子宫腺肌病痛经(肾虚血瘀型)患者使用自拟补肾逐瘀汤配合脐疗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痛经积分变化及子宫大小改变。结果:总有效率为94.21%;治疗后痛经积分小于治疗前,疗前疗后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子宫大小(三径之和)小于治疗前,疗前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拟补肾逐瘀汤配合脐疗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显著。

  • 护肝调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影响

    作者:崔淑玫;孔德磊;王晓婷;徐慧先

    目的:观察护肝调脂方对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改良高脂饲料喂养复制NASH大鼠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护肝调脂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灌胃治疗8周,测定各组血清AST、ALT、TG、TC水平,制备肝脏涂片,观察肝组织变性及炎性活动程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减轻;各治疗组血清AST、ALT、TG、TC水平均有明显减低,肝脏病理涂片炎症活动度减低,护肝调脂方中、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护肝调脂方对NASH炎症活动的调控可能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 洋参御唐丸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2/3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大鹏;栾仲秋;隋艳波;张嗣敏;尹雨薇;初云海

    目的:观察洋参御唐丸对糖尿病肾病( DN)模型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2/3表达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喂养4周后腹腔小剂量注射STZ建立DN模型,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洋参御唐丸高、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12周后,观察洋参御唐丸对DN大鼠肾脏病理和肾组织TGF-β1、Smad2/3的表达。结果:洋参御唐丸能明显降低DN大鼠肾组织中TGF-β1、Smad2/3的表达。结论:洋参御唐丸可能通过降低DN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2/3的表达,减少ECM聚积而改善DN肾脏病理结构。

  • 清脂护肝方药物血清对大鼠 kupffer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晓燕;李民;陈琳;张玲燕;孙学娟;邵建国

    目的:利用正交试验研究清脂护肝方药物血清对大鼠kupffer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对正常SD大鼠进行清脂护肝方灌胃,得到药物血清,用细胞增殖实验得出优选方案的药物血清。结果:灌胃天数、采血时间、采血成分对药效无明显差异,20%的血清添加量效果好。结论:正交试验能够较准确地了解清脂护肝方促进kupffer细胞增殖的佳血清添加量,对于中医药的血清药理学研究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 乌芪通络胶囊对糖尿病实验性大鼠 ERK1/2蛋白及8-OHdG含量的影响

    作者:栗明;方芳;西旺;苑海刚

    目的:观察乌芪通络胶囊对糖尿病实验性大鼠背根神经节ERK1/2蛋白及8-OHdG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乌芪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造模前随机选择14只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66只。后者经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 STZ),3天后将血糖值大于及等于16.7 mmol/L的大鼠继续正常饲养10周后检测,将神经传导变慢、轴突萎缩、结周脱髓鞘的大鼠归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模型组,得到51只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动物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弥可保组、乌芪通络胶囊组,给药8周后进行取材,取相关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杂交测定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中ERK1/2蛋白表达强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背根神经节组织中8-OHdG的含量,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ERK1/2蛋白、8-OHdG较正常组显著升高( 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ERK1/2蛋白含量及8-OHdG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减低( P<0.05)。结论:乌芪通络胶囊可以使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ERK1/2蛋白表达下调,使背根神经节中8-OHdG的含量减少,这可能是该药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 防己黄芪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in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闻婧;陈春艳;符强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24 h蛋白尿定量和肾组织Podoci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分2次注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根据造模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将其分为模型组、防己黄芪汤低、中、高剂量组,观察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和肾组织Podocin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肾组织Podocin表达降低。防己黄芪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Podocin表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防己黄芪汤能减少模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并通过调节肾组织podocin表达保护足细胞。

  • 交通心肾法对老龄雌鼠下丘脑-垂体-卵巢ER的影响

    作者:辛明蔚;刘雁峰;骆斌;武颖;江媚;孙天林;苏恒香

    目的:探讨交通心肾法中药对老龄雌鼠下丘脑-垂体-卵巢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ER)的影响。方法:选用15月龄雌性SD大鼠,将其分为空白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宁更丹、戊酸雌二醇和更年安灌胃,另选3月龄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采用酶免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ER。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中药治疗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雌激素受体含量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仅能升高下丘脑的ER,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交通心肾法中药能升高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雌激素受体含量,可能是其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 复方龙脉宁对寒凝血瘀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莎;王昌利;史亚军;董林娟

    目的:通过对复方龙脉宁方中各位药材提取物进行不同配比,探讨复方龙脉宁对寒凝血瘀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大鼠灌胃给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建立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用玻片法测凝血时间,用体外血栓仪测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结果:复方龙脉宁各配比组均可显著延长模型大鼠的凝血时间,减少体外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从而减少体外血栓的形成;复方龙脉宁配比组8能明显抑制寒凝血瘀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凝血时间,效果优于其他配比组。结论:复方龙脉宁配比组8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 GC-MS同时测定石菖蒲挥发油中β-细辛醚、α-细辛醚和甲基丁香酚的含量

    作者:王知斌;李晶;雷印廷;王秋红;杨炳友;匡海学

    目的:建立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α-细辛醚和甲基丁香酚的GC-MS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择离子模式(SIM)检测,DB -1701毛细管色谱柱(60m ×0.25mm ×0.25μm),进样量1μL,分流比为5:1,载气为高纯氦气;电子轰击电离方式,能量70eV,倍增电压1070V ;选择m/z208为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的检测离子,m/z178为甲基丁香酚的检测离子。结果:β-细辛醚、α-细辛醚和甲基丁香酚分别在525~5250ng/mL,60~600ng/mL,50~500n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5%,103.6%,101.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同时对β-细辛醚、α-细辛醚和甲基丁香酚的含量进行测定。

  • 五味子糖浆中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杰姝;梁军;夏永刚;杨炳友;王秋红;张宇;匡海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糖浆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月旭XDB C18(5μm,4.6mm ×250m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0nm。结果:五味子醇甲在0.04~2.0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回归方程为:y =10311 x-23.19。其平均回收率为98.37%( RSD =1.519%)。五味子醇乙在0.011~1.7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8),回归方程为:y=10704 x-24.666。其平均回收率为101.625%( RSD=1.307%)。五味子甲素在0.004~0.81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1),回归方程为:y=10601x-4.9829。其平均回收率为102.311%( RSD=0.82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五味子糖浆中五味子木脂素类的含量测定。

  • 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检测外用溃疡散中雄黄的研究

    作者:韩斯琴高娃;哈斯乌力吉;林翔;林爽;杨芳;娄秀涛;吕志伟

    目的:建立外用溃疡散中的雄黄的拉曼光谱检测方法。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使用b3 lyp和6-31g( d)基组计算了雄黄的拉曼光谱及相应振动模式信息;利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测量纯雄黄固体粉末的拉曼特征峰,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检测了两种口腔溃疡散的拉曼光谱,并对峰位进行了归属和指认;检测了掺杂不同质量分数雄黄的口腔溃疡散的拉曼光谱。结果:雄黄的拉曼特征峰主要位于143、183、193、221、355、413cm-1处,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匹配良好。拉曼光谱能较好地检测出外用溃疡散中含有的雄黄,同时以口腔溃疡散为样品基质,对雄黄进行了半定量分析,检测极限可达到质量分数的10%左右。结论:拉曼光谱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值得在药品鉴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王卓;张青山;毛茜;刘丽芳;李松林

    建立可靠的中药毒性评价方法是中药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有必要在研究手段上寻求新的突破以改善以往毒性评价方法在解释毒性机制方面的局限性。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代谢组学为毒理学研究阐明外源性化合物或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及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平台。以立足于系统策略的代谢组学技术来研究中药的毒性过程,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思维方式不谋而合。本研究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药单体化合物、提取物和配伍复方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代谢组学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 毒性 代谢组学
  • 黄荆子及其提取物的药理学价值品鉴

    作者:徐荣;赵海梅;黄敏芳;刘端勇

    黄荆子是马鞭科药用植物的果实,广泛运用于感冒、肠炎、痢疾、疟疾、泌尿系感染等临床各科,甚至作为保健品使用。现代研究表明具有抗炎、镇痛、镇咳平喘、抗氧化、抗菌、抗肿瘤、增强免疫等方面的作用,提示黄荆的有效组分及其新药研发具有较好的运用价值和前景。

  •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张建

    本文综述了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概念、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以及未来发展,简述了代表性医家对该病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药对该病治疗的疗效与优势。

  • 肾不藏志不寐刍议

    作者:张星平;徐争光;陈俊逾;魏小东

    肾不藏志不寐是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之一,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1]认为不寐的核心病机为神不入于舍,根据五神不安舍于五脏,五神分型法把不寐分为心不藏神不寐、肝不藏魂不寐、脾不藏意不寐、肺不藏魄不寐、肾不藏志不寐五型。文章追溯了肾不藏志不寐的源流;发现了肾不藏志不寐的单一主症是夜寐早寤,明确了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是肾志不安于舍,分析其常见病因为肾脏虚损,提出其治疗当以补益肾脏、安神定志为法;同时指出肾不藏志不寐病人多见于老年人、有熬夜史及房劳肾虚之人;这对临床颇有意义,值得重视。

  • “血脉理论”视角下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作者:杨传华;卢绪香

    “血脉理论”以“气-血-脉”的密切关系为理论基础,认为“脉是主体,气血是物质基础”,“气-血-脉”系统有其自身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现象。“脉胀”是“血脉病”中的一种表现,与现代高血压病脉象高度一致,从“脉胀”论治高血压病更符合临床实际。气病是高血压病的始动因素,血病是高血压病的加重因素,脉病是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及肾”是高血压病的病程演变规律。

  • 孙思邈《千金要方》针灸学术思想浅析

    作者:潘思安;赵钊;李成文;卢享君;常小荣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为唐代孙思邈所著,世人简称《千金要方》。全书共30卷,232门,合方论5300首,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不仅反映了孙氏的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还收录了许多历代名医如郭玉、张文仲、范汪等的医学理论与经验。其内容载述广博、条理清晰,不仅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还对针灸、推拿、气功、养生、食疗、急救等做了详尽的阐述。有关针灸的内容约1000多条,其中卷二十九、卷三十对针灸做了专论,同时其他各卷也有散在论述。本文从防重于治,既病早治;诊脉施术,慎于灸刺;临证选法,知针知药;灸理丰富,临证权变;独重奇穴,首创阿是;针灸处方,指导临床等方面总结概括其针灸学术思想,这些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瘙痒的中医发生机制探讨

    作者:王远红;张芸鹏;孔兴;李莹

    通过研究瘙痒的中医学发生机制,可以了解瘙痒的具体发生原因和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进一步为研究中医中药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瘙痒 发病机制 治疗
  • 中药干预治疗对 IgA肾病外周血辅助性T h1/T h2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耿嘉;王今朝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分型干预治疗对IgA肾病外周血辅助性Th1/Th2的影响,进而从免疫学角度揭示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方法:选取脾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IgA肾病患者各15例,分为3组,中药干预治疗3个月,并以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对照组及IgA肾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FN-γ、IL-4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gA肾病患者外周血中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明显增高,Th1/Th2比值明显降低。②经中药辨证分型干预治疗3个月后,IgA肾病各组外周血IL-4水平均较疗前明显减低( P<0.05,P<0.01);Th1/Th2比值较疗前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中药干预治疗可能通过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纠正Th1/Th2比例失衡,从而达到有效治疗IgAN的目的。

  • 脑康Ⅱ号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

    作者:王宁群;黄小波;魏翠柏;陈文强;陈玉静

    目的:观察脑康Ⅱ号对脑梗死后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oCA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延迟回忆、定向力等方面(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卒中影响量表( SIS)”中体力、日常活动能力、行动能力、社会参与等维度的改善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脑康Ⅱ号能够改善脑梗死后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

  • 感染后咳嗽从脾胃论治思路探讨

    作者:刘霞;石志敏

    感染后咳嗽是当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而咳嗽仍迁延不愈的一种独立性疾病。以刺激性干咳、咽痒、无痰或少量白痰为主要临床表现。咳嗽的主要病位在肺,主要病理变化在“聚于胃,关于肺”。本研究从《内经》“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出发,联系经络理论,探讨古代医家及现代医家从脾胃论治感染后咳嗽的经验,从而为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咳嗽 脾胃
  • 张怀亮教授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眩晕经验

    作者:张利萍;张怀亮

    温胆汤为中医名方,加入柴胡、黄芩取柴芩温胆汤之意,可用于胆郁痰扰型多种病证。导师张怀亮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在临证中擅于从胆经论治眩晕并巧妙运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来辨证治疗眩晕症,效果颇著。现将张怀亮教授此经验介绍如下,并谨录临床验案以飨同道。

  • 李七一教授运用“损其心者,调其荣卫”理论治疗心悸经验

    作者:刘健

    “损其心者,调其荣卫”理论来源于《难经》,李七一教授从心、血、脉与营卫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指明营卫可以通过入脉、化血的过程即血脉与心发生间接的作用。心气受损可以通过调节营卫的功能,而起到调节血脉,进而达到弥补受损之心气的目的。治疗上凡能使得卫气固密、营阴充盈,营卫和谐的方法皆为调和营卫之法,并将之用于心悸的治疗。

  • 郭霞珍教授疏肝清热凉血法治疗神经性脱发经验

    作者:许筱颖

    脱发是当今临床常见病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因精神紧张引起的神经性脱发在临床尤为多见。临床上导致脱发的病因很多,郭霞珍教授认为肝肾两脏功能失调与脱发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治疗脱发当首辨虚实。虚证多属肝血不足、肾精亏虚,特点为毛发干枯、易断,多见于年老体弱或久病亏耗者,临床当补血益肾;实证多属肝郁、湿热、血热、血瘀等,其中肝郁血热是导致实证脱发的重要因素。故临床治疗应针对脱发形成的不同原因,辨清虚实,或疏肝清热,或补肾填精,方能取得预期疗效。

  • 靳锋主任医师临证用药经验集萃

    作者:席恒;靳锋

    靳锋主任医师是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中医院肾病学科带头人、科主任,甘肃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师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王自立教授,尽得薪传。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十载,师古而不泥古,临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尤善运用重剂药对,长于诊治脾胃、肾病,治验颇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一年余,受益匪浅,现将老师临证用药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关键词: 泄泻 不寐 水肿 胃脘痛
  • 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脑中风患者重心轴影响的研究

    作者:田福玲;李旗;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脑中风患者重心轴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上,未作其他相关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8天,应用B-PHY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进行检测: Mean X、Mean Y、Max-X、Max-Y、LSKG、SSKG、LFS体重分布系数和稳定性系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Mean X、Mean Y、Max-X、Max-Y、LSKG、SSKG、LFS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Mean X、Max-Y、LFS均有改善( 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 Mean X、Mean Y、Max-X、Max-Y、LSKG、LFS、SSKG、稳定性系数、体重分布系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有效的提高脑中风下肢平衡功能。

  • 氯雷他啶联合四物消风饮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作者:陆星宇;任雁威;张莲;张爱华;李梅;唐承伟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联合四物消风饮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并对IgE、白介素水平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治疗组口服氯雷他定联合四物消风饮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采用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检测正常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IgE和IL-2、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4周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04%,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34%,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与正常组相比,经氯雷他定和四物消风饮联合治疗后,治疗前IgE、IL-4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IL-2水平降低;治疗后IgE、IL-4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IL-2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氯雷他定和四物消风饮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IgE、IL-2、IL-4和IL-10的水平有关。

  •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术后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辉

    目的:观察活血消痈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术后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试验支持。方法:术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47例(都曾接受过蒽环类药物化疗),两组都接受化疗。23例患者接受化疗药物设为对照组,24例接受化疗药物和中药治疗设为观察组。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第1天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和8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21天1个周期,给药6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活血消痈药。比较两组的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χ2=0.52,1.27,P>0.05)。两组脱发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χ2=5.63,4.91,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33%,脱发发生率为12.5%;对照组的脱发发生率为43.5%,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4.7%。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45.8%;对照组患者生存治疗改善率为17.4%,两组改善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脱发和恶心呕吐的发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老年糖尿病组方分析

    作者:宋立家;季旭明;王志宏;李茂峰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老年糖尿病方剂81首,涉及中药127种。方中益气养阴、补肾健脾药物使用频率高,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出现频率高的药对为黄芪-山药,占总方剂的46.9%。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为主,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利水功效的中药药性、功效主治与有效成分研究

    作者:裴丽;刘景亮;李杨;史磊;韩洁茹

    选择具有利水功效中药122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药的性味与归经、功效与主治、有效成分与成分大类数据收集整理,利用数据统计与挖掘技术,对中药药性和物质基础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期呈现中药药性-有效成分-功效主治的关联规律,揭示利水功效中药性味的科学规律及内涵,从文献学视角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基于“三年化疫”理论探讨北京地区几种呼吸道传染病与异常气候变化的关联性

    作者:张轩;刘忠第;贺娟

    目的:依据中医运气学说的“三年化疫”理论研究北京地区几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与3年前出现异常气候变化年份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提取北京地区1970年~2004年35年中实际气候与干支气候推演不符合的年份,视为异常气候年;并与其后3年北京地区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情况作关联性分析,主要依据中医五行理论和运气学说的“三年化疫”理论对“异常气候—传染病高发”进行吻合度评价。结果:北京地区流脑、猩红热、百日咳、麻疹的高发与3年前的异常气候变化有关,尤其是年干为辛、庚、戊、癸的年份。结论:中医运气学说的“三年化疫”理论提示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可能与3年前气候的异常变化有关。

  • 从《孙文垣医案》浅探孙一奎临证遣方用药特色

    作者:郭锦晨;张浩;高婷;刘兰林

    孙一奎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孙文垣医案》是其一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其医案加以浅析,可以了解其六经辨证,活用仲景之经方;丸汤并调,或因病先后汤丸;用药轻灵,多用单方创新方;气血之虚,化用四君四物类;药多温补,承东垣忌用寒凉;治痰理气,仿丹溪二陈加减等遣方用药特色。

  • 现代医籍《曲阜马氏外科秘传》治疗疾病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作者:李廷保;邢喜平;王兰桂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曲阜马氏三代中医药治疗皮外科疾病临床药证研究。方法:将当代名医马建国撰《曲阜马氏外科秘传》治疗皮外科疾病的中医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皮外科疾病中药内服方100首,涉及中药155种,总用药次数为1065次。结论:临床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等为主要药类;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当归、生地黄、赤芍药、黄芩、栀子、防风、连翘等。

  • 剖析《伤寒杂病论》中用酒的方法及其作用

    作者:王雨桐;王蕾

    本文将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酒的方剂进行了汇总,根据煎煮法、炮制法、服用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并结合后世医家注解及现代研究结果进行了剖析,认为仲景将酒用不同的方法与药物混合,发挥其温阳气,驱寒邪,行气血,通经络,助药力等不同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 《金匮要略》湿热证治浅析

    作者:羊维;谢志军;曹灵勇

    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二十二篇中涉及40多种疾病,对湿热的论述贯穿于各篇中。本文归纳总结了《金匮要略》中与湿热相关的条文,探讨了湿热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防原则。

  • 《伤寒论》身痛证治探微

    作者:王安军;王兴华

    文章就《伤寒论》之身痛,进行了详细的证候分类和阐述,从而揭示了张仲景对各种原因所致身痛的不同治疗方法。反映了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与临床遣方用药的灵活性,为研究仲景学说提供一些线索,并从《伤寒论》对身痛的辨治中得到启示,外感、内伤、虚、实皆可引起身痛,临证之时需详加鉴别。

  • 《灵枢?四时气第十九》针灸学术思想探源

    作者:胡薇;谢慎;刘雨儿;葛君芸;常小荣

    《灵枢?四时气第十九》是《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四时气候的变化与疾病和针灸治疗的关系,详细介绍了七种疾病的因时治疗。本文从“四气变化,天人相参”、“灸刺之法,必合四时”、“时令不同,针灸有异”,“外邪致病,因时制宜”,几个代表性语汇开篇,就针灸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灵枢?四时气第十九》对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构成作用显著,这些都为后世中医针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山茱萸连续超声逆流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盖晓华;王青;李炳超;赵爱丽;王燕臣;王晓南

    目的:优化山茱萸连续超声逆流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中干膏收率和马钱苷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山茱萸连续超声逆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结果:山茱萸连续超声逆流的提取工艺佳条件是药材不需要粉碎,超声频率30kHz,80%乙醇,料液流量比1∶15。结论:优选连续超声逆流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科学合理,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中医药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