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

中医药学报杂志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중의약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2392
  • 国内刊号: 23-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4-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匡海学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祛胰抵方对2型糖尿病IR的临床观察

    作者:闫玲玲;马建

    目的:观察和验证自拟方剂祛胰抵方对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状态的改善情况,方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痰为治则.方法:观察60例T2DM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且优于对照组.结论:祛胰抵方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HOMAIR,升高ISI,改善胰岛素抵抗.

  • 归芍消癖散治疗乳腺增生206例临床研究

    作者:贾书生;杨添淞;孙世晓

    目的:观察归芍消癖散治疗肝郁痰凝兼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逍遥冲剂,治疗组给予口服归芍消癖散,1个月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47%和95.1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归芍消癖散治疗肝郁痰凝兼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的疗效肯定,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全真一气汤合并失笑散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莹;周波;路秀云;高嵩山

    目的:观察全真一气汤合并失笑散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全真一气汤合并失笑散,日1剂,早晚分服,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绞痛程度、硝酸甘油停减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真一气汤合并失笑散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盛国滨;陈剑;王静

    目的:观察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相比较.方法:针灸经筋结点组15例,针刺传统穴位组15例,观察两组疗效,起效时间,疗程情况.结果:针刺眼部经筋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针刺传统穴位组为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针刺眼部经筋组在起效时间,疗程,复发情况均优于传统针刺组.

  • 复方灵芝降糖胶囊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Ⅱ)

    作者:韩华;曲娜;王建明;董培良

    目的:观察复方灵芝降糖胶囊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胰岛素抵抗,并以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组,灌胃给药.给药结束后取血进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肿瘤坏死因子α(TNF -a)、游离脂肪酸(FFA)检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1个月后复方灵芝降糖胶囊各剂量组糖尿病大鼠LDL -C及FFA水平均明显下降,HDL -C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灵芝降糖胶囊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脂代谢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 山楂叶提取物镇痛与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王瑛;孙广红;张瑞芬;张明;王立洁

    目的:探讨山楂叶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将体质量在20 ~ 30g的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对照组、山楂叶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山楂叶提取物采取灌胃给药方式,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热板法、热水缩尾法和化学刺激法来分析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同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法,分析山楂叶的抗炎作用.结果:热板法、热水缩尾法和化学刺激法各组小鼠的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镇痛作用明显,P <0.01);山楂叶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作用明显,P< 0.01).结论:山楂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

    关键词: 山楂叶 镇痛 抗炎
  • 和胃行气冲剂对胃肠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付丽佳;王玉华;徐莲琴

    目的:研究和胃行气冲剂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观察和胃行气冲剂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结果:和胃行气冲剂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和小鼠小肠推进速度均有促进作用,能明显增加大鼠胃液分泌量、对胃酸排出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和胃行气冲剂可促进胃肠运动.

  • 颈痛宁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家兔血浆中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

    作者:周敏;阮芳;王艳丽;姜璟瑛

    目的:探讨颈痛宁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和血栓素( TXB2)的影响.方法:用硬化剂注射法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模型,并用TCD检测造模前后脑血流速度变化,挑选成模家兔.将筛选合格家兔随机分组,颈痛宁丸高、中、低剂量组给予不同量颈痛宁丸,阳性对照组给予颈复康颗粒,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另选8只健康家兔作为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给药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察颈痛宁丸对血浆中6-酮-前列腺素F1α和血浆血栓素( TXB2)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浆中TXB2的含量增高,6-酮-前列腺素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颈痛宁丸高、中、低剂量组血浆中TXB2的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颈痛宁丸高、中、低剂量组6-酮-前列腺素含量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结论:颈痛宁丸具有升高血液中TXB2含量和降低6-酮-前列腺素含量的作用.

  • 墨旱莲水煎剂对卡铂致小鼠血小板减少的治疗研究

    作者:何风;李明子;袁彬;周青;王斌;陈逸明;周波;于英君

    目的:探讨墨旱莲水煎剂对卡铂致小鼠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将1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4组注射卡铂制成模型,其中3组造模后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墨旱莲水煎剂灌胃l0d,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0d.采用血细胞分析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在第13天血小板计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9天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提高(P<0.05),且中、低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组各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时间点的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墨旱莲水煎剂能加快卡铂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恢复.

  • 乌腺金丝桃与丹参配伍对心肌缺血模型动物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冀;曹明明;高彦宇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与丹参配伍对小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为中药配伍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乌腺金丝桃提取物组、丹参提取物组、乌腺金丝桃与丹参的比例(1∶1、1∶2、2∶1)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空白组)、阳性组共8组.检测各组小鼠缺血损伤后耐缺氧存活时间,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 LDH - L)、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乌腺金丝桃与丹参的配伍比例为1∶2组可以明显降低LDH、CK水平,增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可以明显延长心肌缺血小鼠耐缺氧时间.结论:等剂量、实验条件下与单味药比较,乌腺金丝桃与丹参的配伍比例1∶2对心肌缺血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三高茶对高脂高糖高盐膳食诱导的大鼠代谢综合征进程的影响

    作者:姚暄;姜良铎;杨虹婕;秦腊梅

    目的:研究三高茶对高脂高糖高盐膳食大鼠代谢综合征(MS)进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三高茶组,后两组使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以诱导MS,在造模的同时给三高茶组灌胃三高茶.第8周末测定大鼠体质量、身长、血压、心脏质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C肽、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计算Lee指数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结果:在第8周末模型组已具有MS的特征;三高茶组体质量、血压、心脏质量、FINS、FPG、IAI、C肽、瘦素、TNF -α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IAI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体质量、Lee指数、血压、FINS、TNF -α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三高茶具有延缓MS进程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TNF -α水平从而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 9种中草药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李建志;刘文丽;王亚贤

    目的:探讨赤芍等9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2b、志贺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柠檬色葡萄球菌9种菌株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中药新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药抗菌实验试管法测定药物的低抑菌浓度.结果:赤芍、野菊花、蒲公英、青黛、贯众、鱼腥草、山豆根、芦荟、芫花9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等均有强抑制作用.结论:9种中草药对各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敏康口服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量效关系研究

    作者:裘桂潇;李廷利

    目的:研究敏康口服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与药量关系.方法:使用OVA、氢氧化铝和百日咳杆菌使大鼠致敏而造成变应性鼻炎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敏康口服液,以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和组胺的含量为指标,结合鼻黏膜HE染色的病理切片,确定敏康口服液的药效及其佳的剂量和持续给药时间.结果:敏康口服液降低血液中EOS和HA含量的作用与给药剂量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效随着剂量的递增而增强.敏康口服液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降低血液中EOS和HA含量的小有效剂量为5g/kg;大有效剂量为80g/kg.结论:敏康口服液能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并降低血液中EOS和HA的含量,且药效随着剂量的递增而增强.

  • 清心开窍方挥发油对AD大鼠皮质GFAP、Aβ及βAPP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未名;胡海燕;陈翔;王文花;张晓艳;楚生辉

    目的:探讨清心开窍方挥发油对Aβ25 - 35杏仁核注射诱导AD大鼠皮质区GFAP、Aβ、βAPP及IL -6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安理申组、清心开窍方组和挥发油组.采用杏仁核注射Aβ25 -35诱导A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皮质区GFAP、Aβ、βAPP及IL -6的表达.结果:清心开窍方和挥发油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鼠皮质区GFAP、Aβ、βAPP及IL -6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心开窍方能明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皮质GFAP、Aβ、βAPP及IL -6的表达发生作用.

  • 核因子κB在5/6肾切除大鼠早期肾脏的表达水平及大黄灵脾颗粒的调节作用

    作者:徐艳秋;胡维华;王怡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在5/6肾切除大鼠的早期肾脏表达水平及大黄灵脾颗粒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黄灵脾颗粒组)、对照组(福辛普利组).建立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5/6肾切除),并予相应的药物干预,于第0、1、2、3、4、6、8周动态检测对各组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AT1、NF - κB的表达水平.结果:总体上对照组比治疗组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更有优势,但治疗组治疗后蛋白尿明显下降,肾功能恶化减慢,肾小球肥大减轻;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治疗组能有效降低肾衰大鼠肾组织NF - κB的表达.结论:大黄灵脾颗粒能够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具有多靶点的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ng - ATs - NF - κB途径有关.

  • 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丁明桥;许朝霞;陈瑞;王鹏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方法:9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强的松组(C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D组),每组各24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第2天起,D组用银杏叶提取物灌胃,C组用强的松混悬液灌胃,A、B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天随机取8只大鼠,处死后采集肺组织,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HYP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各时间点各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在应用强的松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肺组织在各时间点的HY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有效降低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HYP含量,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胶原蛋白的沉积,从而有效防治肺纤维化.

  • 怀牛膝中甾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王秋红;杨柳;姜海;杨炳友;匡海学

    为了阐明怀牛膝中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甾酮类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从怀牛膝大孔树脂50%乙醇洗脱组分中分离得到了5个甾酮类化合物,并通过UV、NMR和MS等波谱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β-蜕皮甾酮(β- ecdysterone)(1)、25S -牛膝甾酮(25S - inokosterone) (2)、25R -牛膝甾酮(25R - inokosterone)(3)、旌节花甾酮C( stachysterone C)(4)和旌节花甾酮D(stachysterone D) (5),其中化合物旌节花甾酮C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得到.

  • 大孔树脂纯化赤芍中芍药苷的工艺研究

    作者:吴修红;杨东霞;杨波;王喜军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赤芍中芍药苷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芍药苷的含量和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赤芍药材水提物吸附性能及洗脱参数.结果:以AB -8型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效果佳,具体工艺:赤芍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1.05(40℃热测)的浸膏,按浸膏与树脂体积比为2∶5上样,水洗去杂质,用25%乙醇6BV洗脱.结论:AB -8大孔树脂可用于赤芍中芍药苷的分离富集.

  • 盘龙参的生药学鉴定

    作者:康毅华;高宁;李瑞明;胡凤;王振月;程玉鹏

    目的:对药用植物盘龙参进行生药学鉴定,为鉴别该药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观察,根、茎、叶及药材粉末显微观察的方法,并对药材粉末进行理化鉴别.结果:几种方法均能较好的鉴别盘龙参药材.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盘龙参定性鉴别的参考方法.

  • 牻牛儿苗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吴秋月;齐洁;李默影;许敏;刘丽芳

    目的:研究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 - 20柱层析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对牻牛儿苗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再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包括NMR和MS)对所分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 gallic acid,Ⅰ)、山奈酚(kaempferol,Ⅱ)、山奈酚-3 -0 -β -D -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 -O-β-D- glucopyranoside,Ⅲ)、柯里拉京(corilagin,Ⅳ)、鞣花酸(ellag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实验结果可为牻牛儿苗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 青藏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杨爱梅;刘洁丽;孙静;韩晗;李辉;史晓龙

    目的:对购自青海的藏药青藏大戟(Euphorbia altotibet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青藏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主要运用超导核磁共振(NMR)技术,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波谱数据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S-(+)-1,5-二苯基-3-羟基-1-戊酮(1)、东莨菪素(2)、伞形花内酯(3)、松树脂醇(4)、(+)-丁香脂素(5)、西瑞香素(6)、异新狼毒素A(7),这7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于成分群动态变化探索药材质量优劣判断方法初步研究

    作者:周培培;言方荣;张春凤;杨中林

    目的:探索评价药材质量优劣的新方法.方法:以怀牛膝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构建18批怀牛膝药材的化学成分群图谱;采用MTT法测定各批怀牛膝药材相应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由此构建活性数据库;利用偏小二乘法(PLS)对药材指纹图谱与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分析得到的YZL值进行正态拟合,并界定判定药材质量优劣的YZL值区间;并以另外10批药材对该判定方法和YZL区间值进行验证.结果:从测定得到的18批怀牛膝药材的指纹图谱中提取得到16个共有峰;以PLS法建立了药材共有峰峰面积与活性间的回归模型,得到相应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由此判断出怀牛膝指纹图谱的16个共有峰中1、2、4、5、6、7、11、13、15、16号色谱峰与活性呈正系数相关,其余各峰与活性呈负系数相关;基于回归模型相应标准化回归系数盼正负性,经多重综合分析,提炼出YZL值(正、负系数相关峰峰面积和之比值);通过对YZL值进行正态拟合并界定,得到当YZL值≥0.9639时,该怀牛膝药材为优品;当YZL值≤0.6112时,该怀牛膝药材为劣品;该判定方法得到了验证.结论:PLS法适用于怀牛膝指纹图谱与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YZL值可用于判定和划分怀牛膝药材质量的优劣;当YZL值≥0.9639时怀牛膝药材为优品,当YZL值≤0.6112时怀牛膝药材为劣品;验证性判断结果支持本文所建立的药材质量优劣评价新方法.

  • 气虚体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永福;尹艳;靳佩

    中医体质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但是对于促进心身医学发展,维护和增强国人健康却有着重大意义.文章就有关气虚体质的概念、形成、发展及其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气虚体质的研究进展,并思考了气虚体质的研究方向,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了思路.

  • 人参皂苷Rb3的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王凤;周亚滨

    人参和三七在临床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人参具有益气复脉、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本文对二者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3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方面的药理研究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立群;褚志祥

    慢性肾盂肾炎( Chronic Pyelonephritis,CPN)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肾盂及或间质性炎症.临床以病症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性为特点,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CPN的研究受到了医学界极大的重视.本文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角度对其进行了综述.

  • 中医肝脏与过敏性疾患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媛媛;张国霞;袁卫玲;秦子舒

    中医学认为肝脏是一个多元性的功能单位,在过敏性疾患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抗病和防病功效.本文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和临床防治三方面出发,对近年来中医肝脏与过敏性疾患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 酒精性肝病治疗思路阐要

    作者:孙劲晖;赵鲲鹏;孙岸弢

    本文首先论述了酒精性肝病的主要病机是酒毒损伤脾胃肝胆,并从中医病机演变角度阐明其病机特点有递进关系:初则脾胃损伤,继而肝失疏泄,肝脾不调,气血不和,终演变为肝脾肾不调.接下来提出在辨病、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本病的病机发展阶段可分伤酒(酒痞)、酒癖、酒臌三期.后提出本病应结合体质,在辨病、辨证思想指导下分期论治.

  • 中药临床试验中若干医学伦理学问题

    作者:范昕;李康;马葆华;赵桂新;武振宇

    中药临床试验既具有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属性,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如何在保证受试者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证试验的科学性,是一个值得关注且具有争论性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情况,阐述了中药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的使用、反安慰剂效应、知情同意与双盲法、有利无伤等医学伦理学问题,目的是为医学人员合理地进行中药临床试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 从“非升”与“升”谈升麻功效的历史演变

    作者:张胜;秦竹;熊洪艳;孙艳红

    升麻是临床上的一味常用药物,对其功效的认识存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从秦汉到唐宋以“非升”立论,对升麻功效的认识以清热解毒立论;金元以降,突出其能升举阳气;而到清代,温病医家畏惧升麻的升提发散之性,认为升麻会加重热势的扩散,会造成阴液的耗伤,故慎用之.通过对升麻功效历史演变的讨论,也给方药现代研究以启示,现代研究应澄清存在对立面的问题,同时现代研究所取得的经验也是对中医药传统经验的补充与完善.

  • 易水学派薛已辨治内伤咳嗽特色

    作者:李成文;刘桂荣;李建生

    薛已辨治内伤咳嗽注重脏腑辨证,常用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配伍金匮肾气丸、六君子汤配伍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与六君子汤及八珍汤合用、六味地黄丸与十全大补汤及补中益气汤、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二陈汤等成方,灵活自如,值得效法.

  • 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临床研究

    作者:欧阳晃平;司绍娥;吴小兰;王茂泓

    目的:以临床已取得的辨证选方用药经验和疗效为基础,选取符合标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病例80例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对照组进行治疗,以观察单纯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的疗效.方法:其中50例按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一步细化辨证、选方用药;30例用西药治疗作对照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50例,完全缓解为16例,基本缓解为5例,有效11例,无效18例,有效率64%.对照组30例,完全缓解为19例,基本缓解为3例,有效4例,无效4例,有效率86.6%.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但治疗组完全缓解及基本缓解的21例中,未反跳例数为17,反跳数为4,反跳率为19.0%;对照组22例中,未反跳例数为8,反跳数为14,反跳率为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有效率不如西药(强的松),但有更稳定的疗效.

  • 滋肾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浅谈

    作者:刘丽丽;刁庆玲;曲秀芬

    围绝经期综合征( climacteric syndrome)是指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西医学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不佳.曲秀芬教授在本病以肾虚为本,常累及心、肝、脾多脏的发病机理基础上,尤其注重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并兼以疏肝养血,临床效果满意.

  • 王玉玺教授运用如意黑白散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经验

    作者:杨素清;杨枫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易诊而难治.本文总结了王玉玺教授应用如意黑白散加减辨证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经验.

  • 高体三运用桂枝治疗肝病的经验

    作者:高天曙

    本文探讨了高体三运用桂枝治疗肝病的经验.通过收集临床证治经验,总结其重视药物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高体三教授运用桂枝治疗肝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肝病 桂枝 高体三 经验
  • 肖子忠老中医运用麻黄经验撷英

    作者:公培强

    肖子忠老中医,出身中医世家,幼承祖训,9岁开始习医识方抓药,20岁时就已闻名乡里,曾多次获得“优秀中医工作者”称号.肖师业医50余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笔者有幸随肖师学习,获益颇多.今将肖师运用麻黄治病经验介绍如下.1 麻黄配红花、威灵仙,通滞活血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祖国医学中无“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说,肖师多把它归入“痹症”范畴.肖师认为本病的起病是因机体正气亏虚,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致使肌肉、关节、筋脉痹阻而成,正如《类证治裁·痹症》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对于本病的治疗,肖师首推李中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论,擅长应用麻黄、红花及威灵仙配伍治疗本病;同时佐以透骨草、鸡血藤、桑枝、独活等通络、活血之药.

  • 张凤山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验总结

    作者:于慧敏;王晓东

    张凤山教授认为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属祖国医学“肺痹”范畴,症状重,预后差.气虚血瘀、肺络痹阻是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临床治疗宜益气活血化瘀,温通肺络.

  • 头针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IL -6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邹伟;王珑;孙晓伟;于学平;戴晓红;滕伟

    目的:通过对白介素-6(IL -6)蛋白表达变化的观察,探讨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age,ICH)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方法平均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再按照6h、24h、48h、72h和168h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另设6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制备ICH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头穴透刺对ICH大鼠脑组织IL -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IL -6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抑制IL -6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

    关键词: 针刺 ICH IL-6 炎症反应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例疗效分析

    作者:潘铭;楚文瑛;李成彪;吴庆;王志冰;王燕;颐刚寿;朱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rITP患者据临床表现分为实热迫血、气血亏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五型辨证论治,并配合西药利妥昔单抗、雄激素、白细胞介素-11等治疗.结果:17例患者显效2例(11.8%),良效6例(35.3%),进步7例(41.2%),无效2例(11.8%).总有效率为88.2%.结论:中西结合,取长补短,标本同治,为rITP治疗之理想选择.

  • 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分析

    作者:李让钱

    慢性肝病痛程长,病情复杂,迁延不愈,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挑战.中医对慢性肝病的治疗颇有特色,历代医家都注重“调理脾胃,顾护中州”,本文拟对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

  • 从“理法方药”论门脉高压性胃病

    作者:谢晶日;杨尾莲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指长期门脉高压症(PHT)造成的胃黏膜病变,与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均为PHT所致,二者可同时并存或单独存在[1].近年来中医药防治PHG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笔者现从“理、法、方、药”几个方面就中医药防治PHG的现状进行综述.1 理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并无“门脉高压性胃病”病名,PHG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其本质病理变化为PHT,故其病症表现在胃,根本在肝纤维化,同中医所述的“肝胃同病”、“肝病犯胃”不谋而合.肝维纤化与祖国医学中的“癥瘕”、“积聚”、“肝积”、“胁痛”、“肝着”等相关.《圣济总录·积聚统论》:“癥瘕癖结者,积聚之异名也.症状不一,原因病本大略相类.“癥瘕”、“积聚”等虽病因或症状不尽相同,但其病机基本相类,即“血气沉滞”.

  • 中医异病同治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杨璐;李丹阳;阎玥;李友林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进行治疗,即证同治亦同.但同时也要结合疾病自身的特点,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和正邪双方的强弱、斗争结果,这些与“异病同治”共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 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证素的研究分析

    作者:陈铭奇;黄俊山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失眠在临床上的证素分布情况.方法:笔者通过对近10年有关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进行证型证素的整理和提取,并应用频数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临床分型共出现34个不同证名,证素辨证示:病位主要在心、肝、肾,所占比例达82.4%;病性主要有火(热)、阴虚、血虚、气虚、气滞,所占比例达80.9%.结论:证素辨证能够避免临床医师辨证的多样化、重叠、错杂等现象,但证素辨证仍有待改善,尚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补充.

  • 金匮肾气丸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NO、NOS的影响

    作者:金智生;陈雪;李甜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动物,待模型成功后,再用金匮肾气丸治疗.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罗格列酮治疗组、金匮肾气丸大、中、小剂量治疗组.第13周,收集24h尿液,测定尿白蛋白含量,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处死大鼠,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取肾组织匀浆检测肾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结果:金匮肾气丸大、中、小剂量组及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比较,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均降低(P<0.01或P<0.05),罗格列酮治疗组、金匮肾气丸大、中、小剂量治疗组肾脏组织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肾脏组织中NO、NOS的含量.

  • 魏晋南北朝诸续命汤异同探析

    作者:张志峰

    《金匮要略》所载引自《古今录验》的续命汤,经魏晋南北朝医家创新,在其基础上演化为大续命汤、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等,为治风邪入中经络的常用方.通过探析魏晋南北朝诸续命汤证治、方药之异同,希冀为当今中风病的证治带来有益启示.

    关键词: 续命汤 魏晋南北朝
  • 金铃子散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雪莹;滕林;李冀

    目的:观察金铃子散水煎液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观察金铃子散水煎液对热板法所致小鼠出现舔足时间(痛阈值)及醋酸扭体法所致小鼠扭体次数( 15min内)的影响.结果:金铃子散水煎液高剂量组可使热板法小鼠在给药后30min、60min及90min痛阈值明显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金铃子散水煎液具有镇痛作用.

  • 李延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验举隅

    作者:李书霖;李岩;刘慧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川芎、赤芍、地龙、当归、红花、桃仁七药组成,具有补气、活血、祛瘀的功效[1],李延教授在临床中运用补阳还五汤灵活化裁,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佳,现举验案如下.

  • 消瘰丸加味方的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曲苗;赵文静;庄颖梅;梁伟;王雪华

    本文以消瘰丸加味方治疗乳腺小叶增生、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疾病,疗效明确,值得深入研究.

  • 五大连池矿泉泥疗开发应用的文献学研究

    作者:王红;史慧玲;褚思翔

    通过查阅国内外矿泉研究与利用相关的文献,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古今中外对矿泉的医疗价值非常重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其治病机理及使用方法.民间使用矿泉泥治疗疾病有很长的历史,但对矿泉泥治疗关节炎的效果及其机理的研究还不尽如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其开发应用.

  •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杂病证治思想浅析

    作者:张永文;鞠娟;李芳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载了治疗杂病与外感天行的60首方剂,经过考证,认为其中外感天行与张仲景时代的伤寒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剂相同,而《法要》认为杂病的病因在于“精气亏虚,五脏虚损”,“藏气互乘,虚实杂错”是杂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就应“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这当为《法要》提出的杂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及治疗法则,《法要》隐含着杂病诊治之雏形.

  • 《黄帝内经》中的二分思维和三分思维

    作者:张金玺;马作峰

    《黄帝内经》的分类方法体现了二分思维和三分思维的统一.在事物的分类上,“一分为二”思维不具排他性,可以与“一分为三”思维共存互补.将“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多”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医药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