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

中医药学报杂志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중의약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1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2392
  • 国内刊号: 23-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4-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匡海学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香菇多糖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 NK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景欣;马明

    目的:测定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水平,研究化疗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例,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以进行统计比较;术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单纯化疗,另一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治疗,两个疗程化疗后抽取外周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健康组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外周血CD8+细胞与肿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P<0.05),NK细胞、CD8+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有助于对肿瘤患者免疫机能的保护。

  • 二脉养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彦龙;赵嘉丽

    目的:观察二脉养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心肌炎气阴两虚证的116例患儿随机分为二脉养心汤治疗组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8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心肌酶及中医单项证候复常情况。疗程为1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2组患儿基线资料在治疗前均具有可比性( P>0.05)。1个月治疗后汤方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76.79%(P<0.05);汤方治疗组在改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MB/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中医单项症候复常情况,汤方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二脉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具备较好疗效,应积极应用临床。

  • 穴位埋线治疗戒烟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玉娟;冯佳明;魏淑娟;王兆博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法治疗戒烟戒断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每2个星期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性别与疗效的相关性,年龄与疗效的相关性,烟龄与疗效的相关性,日吸烟量与效疗的相关性。结果:总有效率为94.9%。男性患者总有效率为94.9%,女性患者总有效率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患者比较,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烟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30年以上组总有效率为88.2%,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日吸烟量患者的愈显率比较,41支以上组愈显率为58.3%,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戒烟疗效显著,患者的性别及年龄与疗效影响不大,但其每日吸烟总量及吸烟年限与疗效影响显著,即日吸量越大、烟龄越长,疗效越差。

  • 栀早颗粒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三维超声影像学观察

    作者:车艳玲;李晶;马艳春;孙玉华;杨丽珍;张雪松;马宝柱;石光煜

    目的:基于三维超声影像学特征观察栀早颗粒治疗女童性早熟( 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ICPP女童用中药栀早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和性腺(乳核及乳腺大小、子宫、卵巢体积、卵泡直径)的变化。结果:患儿经过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乳房回声、卵泡直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子宫和卵巢容积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三维超声影像检查是一种间接观察特发性性早熟的简便易行的可靠方法;中药复方栀早颗粒对早熟女童性腺发育的成熟度及速度有控制或延缓的作用,而且是治疗ICPP安全、有效的方法。

  • 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妍;王晓婷;郑欢欢;崔云;王君红;张浩

    目的:观察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临床研究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具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共62例,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镇痛疗效、疼痛计分改善情况、体力状况(卡氏评分)改善情况的不同。结果:62例患者随机入组,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以后,癌痛患者治疗组的整体疗效评估及疼痛计分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体力状况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结论: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在治疗癌性疼痛中配合三阶梯止痛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肿瘤科临床推广应用。

  • 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

    作者:赵娜;刘莉;隋艳波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 MS)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择MS患者80例,根据中医证候分为痰瘀互结型,气滞湿阻型,脾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比较。结果:MS痰瘀互结型患者的MAU高于气滞湿阻型及脾肾气虚型( P<0.05);MS痰瘀互结型患者的IMT大于气滞湿阻型(P<0.01),大于脾肾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P<0.05)。结论:痰瘀互结型的MS患者更应注意肾脏及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作为M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17细胞的影响

    作者:常亚娟;刘虹颖;赵娜;张玲;孙凤;黄昕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外周血中RBC、WBC、PLT数量及Th17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3例CA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对照组(30例),同时选取健康人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口服补髓生血颗粒,对照组给予口服再造生血片,观察周期为半年;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BC、WBC、PLT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分别对试验组、对照组C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水平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后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使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数量、白细胞数量及血小板得到显著提升,显著降低了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均为P<0.01);治疗后试验组在升高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数量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升高血红蛋白数量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降低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上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①补髓生血颗粒在升高外周血血红蛋白数量上优于再造生血片。②补髓生血颗粒在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上优于再造生血片,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CAA的发病。

  • 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作者:张伟;李菲

    目的:观察穴位贴(白芥子、吴茱萸、胆南星、乳香、没药研末混合,用醋调成膏状)贴敷于双侧足三里、涌泉穴,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贴敷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贴敷组在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穴位贴贴敷双侧足三里、涌泉穴。结果:热退时间,贴敷组平均为(2.73±1.41)天,对照组平均为(3.93±1.69)天,P<0.01;咳嗽症状消失时间,贴敷组平均为(7.05±2.11)天,对照组平均为(9.93±3.70)天,P<0.0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贴敷组平均为(5.75±1.63)天,对照组平均为(8.15±3.00)天,P<0.01;住院治愈天数,贴敷组平均为(9.48±3.08)天,对照组平均为(13.30±2.82)天,P<0.01。结论:穴位贴贴敷双侧足三里、涌泉穴辅助治疗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有显著的疗效。

  • 自拟补气养阴汤调节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糖脂代谢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闯

    目的:观察和分析自拟补气养阴汤对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从而探讨自拟补气养阴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消渴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自拟补气养阴汤治疗,连续4周。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连续4周。实施两组方案治疗后,观察自拟补气养阴汤对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自拟补气养阴汤可明显降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补气养阴汤具有较好的调节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糖脂代谢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而起到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作用。

  •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 NGF、IL-6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雪岩;尹洪娜;包瑞;黄亮;孙忠人

    目的:研究“百会透悬厘”针刺法对脑出血后脑神经保护机制。方法:空白组8只,建立脑出血模型72只,将成功的模型组随机分为:造模组、脑活素组、透刺组各24只。腧穴:百会、悬厘,针刺法为透刺。造模完成后6 h开始给予不同的治疗,于2天,7天,14天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做相关的基础检测。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脑细胞中NGF、IL-6相关表达的测定。结果:大鼠脑组织中NGF、IL-6检测的阳性细胞数比较结果为:造模成功后2天,透刺组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1);透刺组和脑活素组比较,前者疗效好,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造模成功后7天、14天脑活素组与造型组比较,NGF阳性细胞数增高(P<0.05); IL-6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减少(P<0.05),透刺组与造模组对比,NG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 IL-6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明显减少(P<0.01),透刺组和脑活素组比较,前者疗效好,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头穴透刺能修复脑出血中受损的细胞。

  • 红景天苷对人肝癌 HepG-2细胞 MMP-1的表达及粘附能力的影响

    作者:吕红梅;张庆江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MMP-1表达及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0.5mg/mL、1.0mg/mL、2.0mg/mL)中培养,48h后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影响;并将2.0mg/mL红景天苷与HepG-2细胞共同培养24h、48h、72h, RT-PCR 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 -1) mRNA 的表达。结果:1.0 mg/mL及2.0 mg/mL浓度组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与基膜的粘附,且随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P<0.05);48h及72h组中肿瘤细胞的MMP-1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红景天苷能够抑制MMP-1的表达并降低肝癌细胞的粘附能力。

  • 归芪多糖对衰老细胞周期及 p53、p16蛋白的影响

    作者:蒲秀瑛;于双;樊文博;任菁;刘璐;马小龙;张伟杰

    目的:研究归芪多糖对衰老的WI-38细胞的细胞周期及p53、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归芪多糖对WI-38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归芪多糖佳作用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分析归芪多糖对p53、p1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0.016/mg· mL归芪多糖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与衰老组细胞相比,归芪多糖可明显促进衰老细胞进入分裂期( P<0.01),并可显著降低衰老模型组细胞p53和p16蛋白的表达。结论:归芪多糖可延缓WI-38细胞的衰老,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周期,抑制p53-p21和p16-pRb信号通路有关。

  • 苏木提取物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作者:杨建飞;魏来;周晓;周亚滨

    目的:通过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对细胞的抗炎抗免疫作用,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作为实验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CP-1和VCAM-1水平。结果: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提高内皮细胞活性,降低损伤后MCP-1和VCAM-1水平。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 五味子醇甲对果蝇攀爬能力影响的量效及时效关系研究

    作者:李全;尹洪娜;谢宁

    目的:观察五味子醇甲对果蝇攀爬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野生CS型果蝇为研究对象,将果蝇分为5组,分别给予基础培养基和含药量为0.5%、1%、2%、4%的五味子醇甲培养基,测试5次果蝇的攀附指数,得出佳给药浓度;取同样果蝇分为4组,用佳浓度五味子醇甲培养基喂养果蝇7天、5天、3天、1天后进行测试,得出佳给药时间。结果:各浓度组五味子醇甲均可提高正常CS型果蝇攀附指数,2%浓度五味子醇甲培养基对正常CS型果蝇攀附指数影响显著( P<0.01)。给药5天组果蝇的攀附指数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0.01)。结论:五味子醇甲能够提高果蝇的攀爬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

  • 复方水牛角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8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珂;楼映;陈元;吴奕;曹雯;周凌琴;陆博文;丁婵丽;杨建蒙;张建华;李青;朱韶霓

    目的:明确复方水牛角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一次性大鼠单侧踝关节内注入尿酸钠盐溶液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4h,分别给予复方水牛角颗粒、秋水仙碱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3天,72 h取大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TNF-α、IL-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8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水牛角颗粒可明显抑制TNF-α、IL-8的蛋白表达。结论:复方水牛角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在于:抑制TNF-α、IL-8表达以减少组织的炎性损伤。

  • 颅痫宁对癫痫大鼠海马内 Glu及 GABA的影响

    作者:刘征;焦志勤;李艳凤;陈焕新;程为平;仝肖文;李求实;曲淑婕;朱英鹏

    目的:观察颅痫宁对癫痫大鼠模型的海马内Glu和GABA的影响。方法:将64只健康SD大鼠随机选取8只做空白对照组、余下动物进行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丙戊酸钠组)、颅痫宁高剂量组(2倍常规剂量)、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0.5倍常规剂量)。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递质Glu和GAB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丙戊酸钠组)、颅痫宁高剂量组(2倍常规剂量)、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0.5倍常规剂量)均能降低癫痫模型大鼠海马中Glu的含量,增加GABA的含量。结论:颅痫宁能降低癫痫大鼠海马中Glu的含量,增加GABA的含量。

  • 银杏种子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细胞与体液免疫的影响

    作者:陈金铭;赵丽薇;庄鹏宇;李旗

    目的:探讨银杏种子中胰蛋白酶抑制剂( TI)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做为模型对照组,TI高剂量治疗组( TI-H),TI低剂量治疗组( TI-L),二甲双胍药物对照组(MET),每组10只,TI-H组大鼠按15.60mg/kg体质量剂量每天灌胃一次, TI-L组大鼠按7.8 mg/kg体质量剂量每天灌胃一次。 MET组按250 mg/kg体质量剂量每日灌胃给MET片溶液;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持续给药1个月,分别测定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细胞免疫因子TNF-α、IL-4、IL-17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细胞免疫因子TNF-α、IL-4、IL-17异常增高;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下降,IgA含量升高,胰蛋白酶抑制剂( TI)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IgA 、TNF-α、IL-4、IL-17含量,提高IgG、IgM含量。结论:银杏种子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有效的降低血糖、TC、TG、升高HDL-c,同时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4、IL-17、IgA,提高IgG、IgM水平,对免疫系统及补体系统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糖尿病目的。

  • 防己水煎液及其不同拆分部位对脂多糖诱导下 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郭辰;王蒙;李静;魏晴;王秋红;杨炳友;匡海学

    目的:观察防己水煎液及其不同拆分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法( MTT法)测定防己水煎液及其不同拆分部位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格里斯氏试剂( Griess法)测定细胞炎症反应产生的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防己水煎液及其生物碱拆分组分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炎症因子NO(P<0.01),TNF-α(P<0.01),IL-6(P<0.01),其他组分无明显效果。结论:防己水煎液及其不同拆分部位在浓度小于312.50mg/L的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防己水煎液及其生物碱拆分组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NO,TNF-α,IL-6的释放发挥其抗炎作用。

  • 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肉芽组织的胰岛样生长因子-1及纤维结合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小亮;张月娟;皮桂芳;杨媚月

    目的:采用象皮生肌膏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观察溃疡肉芽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并探讨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的相关机制。方法:从160只SD大鼠随机挑选4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20只SD大鼠经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模型动物背部打孔制备溃疡模型,按照血糖及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只,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阳性对照组予水胶体敷料外敷,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敷料外敷。分别于1天、7天、14天、21天每组随机挑选10只处死并手术取溃疡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制成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1、FN。结果:四组愈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三组创面IGF-1的表达在愈合早期逐渐增加,于14天达高峰后骤降,14天与其他时点有差异(P<0.05),三组间IGF-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FN含量:实验组愈合早期逐渐增加,14天达到峰值后下降,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FN一直呈上升趋势;实验组FN含量在各个阶段较其他三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FN的表达,但不能促进创面IGF-1的表达。

  • 头穴透刺与药物结合对运动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书霖;李岩;李凤霞;王凤儒;黄昕;王殿一

    目的:探讨针刺、中药及针药结合对大鼠抗运动疲劳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组、针药结合组,每组各12只。采用力竭游泳方式制备运动疲劳模型。观察各组力竭时间,血清中尿素氮( BUN)、睾酮( T)、血清皮质酮( C)含量,下丘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参附注射液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游泳运动训练力竭时间有所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针药结合组在延长大鼠游泳运动训练力竭时间方面优于针刺组、参附注射液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P<0.05)。针刺组、参附注射液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血清BUN含量和C含量明显降低,T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针药结合组在降低血BUN和C含量,提高T含量方面优于针刺组、参附注射液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参附注射液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MDA含量和5-HT含量明显降低, SOD活力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且针药结合组在降低下丘脑组织中MDA含量和5-HT含量,增加SOD活力方面优于针刺组、参附注射液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够降低运动疲劳模型大鼠血尿素氮和皮质酮含量,提高血清睾酮含量,降低下丘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和5-羟色胺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有效清除自由基,起到抗氧化作用,从而延长运动力竭时间,促进疲劳恢复,使运动能力提高。

  • 心脑通络液对 MCAO大鼠脑水含量及 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崔健昆;葛湘怡;赵莹;李书霖;李延;刘慧;蒋晓野;曹家铭;于国强

    目的:研究心脑通络液对MCAO大鼠脑水含量及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抑制机制,为心脑通络液的临床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用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成功后24h和7d实验。采用干湿比重法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结果:心脑通络液能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减轻缺血导致的脑组织水肿;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对缺血24 h和7 d脑组织中AQP-4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降低,尤以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表现为明显。结论:心脑通络液能够显著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减轻脑组织水肿;心脑通络液能通过抑制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 北豆根中微量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效忠;张艳;罗昆;常鑫;吕红梅

    目的:运用化学筛选的方法( LC-MS n )研究北豆根中微量生物碱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经典的酸提碱沉法获得蝙蝠葛总生物碱,利用多种色谱法相结合分离生物碱类化合物,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豆根中分离得到4个微量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4经波谱鉴定分别为cissampentin,cost-aricine,cycleatjehenine,2-N-Methyltelobine。结论:化合物1-4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天然产物中环状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galeon的全合成研究

    作者:付蕾;张春晶;张磊;姜海

    本研究以简便易行的方法对从青龙衣抗肿瘤活性部位分离得到的环状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ga-leon进行了首次全合成,并利用IR、1 H-NMR、13 C-NMR和MS对结构进行了确证。

  • 黄连与干姜配伍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的大鼠体内药动学影响

    作者:张文君;宁浩辰;周游;刘琳;赵瑛

    目的:考察黄连与干姜配伍后对黄连的5种主要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黄连单煎液和黄连干姜合并液后,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的5种生物碱血药浓度,分别求算其药动学参数,比较配伍前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结果:黄连干姜合并液组与黄连单煎液组比较,黄连的5种主要生物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峰浓度(Cmax)增加,半衰期(t1/2z)和平均滞留时间(MRT0-t)均降低,达峰时间( Tmax )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连与干姜配伍后能够促进黄连中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量和加速其消除速率,干姜能够显著影响黄连5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 洋金花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作者:杨炳友;佘现;刘艳;张佩燕;王姑师;郑桂雪;匡海学

    目的:研究洋金花Datura metel L.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Toyopearl等柱色谱方法及制备型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1 D、2 D-NMR波谱学测试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洋金花种子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1个,daturadiol(1),醉茄内酯类化合物1个,daturafoliside G(2),此外还得到了一个其他类化合物foliachinenoside I(3)。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灵枢·胀论第三十五》学术思想探源

    作者:谢慎;刘雨儿;胡薇;常小荣

    总结概括《灵枢·胀论》的学术思想为:胀病的病机为“寒气逆上,厥气在下”;根据被累及的部位及所出现的兼症,可分为脉胀、肤胀、脏腑胀三类;胀病的治疗原则为“工在疾泻,补虚泻实”。这些都为后世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临床上治疗胀病提供了理论指导。

  • 中医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近况

    作者:张淑香;田伟;任燕冬;王萌影;刘树民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人群主要是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中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医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优势明显、疗效显著,发挥了重要作用。故笔者以PD和AD为例对近十年来中医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中医药在今后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 中医临床试验研究方案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沈文娟;吴效科;王桂媛;刘建平

    临床试验研究方案是科研假说实际验证的载体,是保证研究结果真实、可信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中医临床试验研究的设计尚存在较多问题,如方案实施前未进行注册;随机方法与盲法设计不合理;结局指标选择不得当;缺乏样本量估算或样本量估算不准确等常见问题。本文以中医妇科大型不孕症临床试验研究方案为例,明确常见设计问题的解决办法。中医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国际化、现代化的基本保障。

  • 中西医结合临床试验研究概述与理性思考

    作者:杨云松;朴圣爱;胡晓阳;孙丽英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对1949年至今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试验研究内容,从思路方法学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其研究目标、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未来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试验研究发展目标及途径进行了理性思考。作者认为,其未来研究目标是要为西医增加新内容,为制定合理的针对某一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其可行的研究途径是,针对某种具体疾病整理中医的有效经验,与西医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优劣和差异,然后对此进行解析,在解析中寻求新发现,产生新认识和新技术,并寻找中西医结合的合理方案。

  • 鳖甲煎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瘀证)临床研究

    作者:张洁玉;谢晶日;张瑜

    目的:评价鳖甲煎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瘀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多中心、双盲双模拟的设计方法将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医辨证为血瘀证的受试者随机分为鳖甲煎丸加大黄蛰虫丸模拟剂组即试验组和大黄蛰虫丸加鳖甲煎丸模拟剂组即对照组两组,治疗期为12周,对参加试验者治疗前后肝脾影像学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用药前后组间血脂情况、用药前后BMI指数、用药前后腰围情况、单项症状改善情况和肝功能复常率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同时观察相关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有效性方面:肝脾影像学疗效,两组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前后在回缩门静脉宽度、中医证候疗效及改善受试者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和倦怠乏力单项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安全性方面:试验期间,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鳖甲煎丸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瘀证)的疗效优于大黄蛰虫丸,且安全性良好。

  • 王维昌主任医师应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经验举隅

    作者:李兰;高潇;左冬冬

    已故黑龙江名医王维昌主任医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并在古人的用法上有所发挥。选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痛经、小建中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胶艾汤治疗先兆流产等验案并加以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思路和思考。

  • 金妙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作者:史竞羽;刘军楼;张谨枫;金妙文

    系统阐述了金妙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金教授认为阴液亏虚,燥热内盛是发病的关键。干燥综合征常累及全身内脏器官,因此要在诊断上明确患者有无内脏损害,以起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治疗上要突出重点病机并兼顾余证,以机统法,以法统方,重点突出统筹兼顾。

  • 中医治疗少阴病但欲寐的临床体会

    作者:程为平;张茜茹;韦燕博

    少阴病中“但欲寐”是一种朦胧迷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本文总结临床中少阴病常见的四个证型,临床表现及中药治疗。

    关键词: 少阴病 但欲寐
  • 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4例临床观察

    作者:焦志勤;肖飞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22例)和普通针刺组(22例),电针治疗组针刺双侧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穴并以电针刺激,普通针刺组只对上述穴位针刺,两组每次治疗均为30min,隔日一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 Kupperman评分)及疗效指数计算。结果: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95.5%,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77.2%,统计学差异显著( P<0.05)。两组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且电针治疗组在第二疗程后Kupperman分数下降更明显( P<0.05)。结论:电针在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 电针膀胱经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飞;蔡宏波;任红;陶永梅

    目的:探讨电针膀胱经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应用电针治疗仪,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治疗,1次/日,共10次。通过目测类比定级法( VAS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平均疼痛分数,并参考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体征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平均疼痛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膀胱经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之常规针刺治疗能更好地缓解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 电针密波治疗伴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师帅;李雪岩;蔡玉梅;包瑞

    目的:观察电针密波对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电针密波针刺面部腧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疗程均为4周28天,观察两组疗前和疗后面瘫的恢复情况以及对面肌痉挛的改善情况。采用Housc-Brackmann分级标准评定面瘫治疗效果,基于Cohen Albert分级对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来评定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面瘫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对于面肌痉挛的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26.40%。结论:电针密波治疗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作者:杨俊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对炎症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退烧、化痰、镇咳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再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先静脉点滴阿奇霉素5~10mg/( kg· d),qd,连续给药3天,口服阿奇霉素10mg/(kg· d),qd,连服3天后停服4天,观察组患儿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同对照组,热毒宁0.5~0.8mL/kg,qd,大剂量为10mL,连用7天,治疗前后观察患儿体温、咳嗽、干湿啰音、胸片改善情况,空腹抽血检测炎症细胞因子( CRP、IL-6、PCT)及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IgG、IgA),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干湿啰音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RP、IL-6、PC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IgM、IgG、Ig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后CRP、IL-6、PCT明显低于对照组,IgM、IgG、IgA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能够提高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功能有关,且无明显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癫痫宁片应用于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王佳;张凌云

    目的:观察在基础抗癫痫药外联合使用癫痫宁片对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73例(脑梗死629例,脑出血244例)中继发癫痫患者76例纳入研究。将7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癫痫宁片。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脑卒中继发性癫痫的发生时间。以癫痫发作频率及次数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率为8.71%,脑出血继发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脑梗死继发癫痫发生率(P<0.05)。早发性癫痫发生率为67.1%,显著高于迟发性癫痫的发生率32.9%(P<0.05)。观察组疗效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Z=2.977,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在基础抗癫痫药外早期联合使用癫痫宁片可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从而可能对脑卒中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作者:徐骅;杨莉;应海峰;杨婉花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应用熊去氧胆酸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方,治疗1个疗程(6周)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应用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患者阳性症候积分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疗效同样优于对照组(P<0.001);副作用方面,皮肤瘙痒及腹泻发生率较低,TBA升高发生率稍高, TBA升高、皮肤瘙痒发生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 P>0.05);70例患者中5例在治疗后出现复发,两组间复发率无差别。结论: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疗效高、副作用轻、复发率低且不需长期服药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尿毒清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闫建锋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对照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7.8%,治疗组为82.2%,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肾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前列地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 基于多维数据分析技术探析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症的用穴规律

    作者:闫朝升;李丹;隋思逸;孙忠人

    运用多维数据分析技术探讨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症的用穴规律。从先秦至清末涉及针灸治疗中风经络半身不遂症的相关文献中收集处方数据,录入古代针灸处方分析系统;利用多维数据分析技术,从经络、经络分部和特定穴三个维度、多个层次,获取腧穴使用频数分布情况,归纳并分析用穴规律。腧穴选用以曲池、肩髃、足三里、阳陵泉和合谷为主。经络选用以阳经为主;其中,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为常用,注重选用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两对表里经。正经选穴主要分布于上、下肢外侧部,督脉选穴主要分布于头部。古人注重选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交会穴和下合穴次之;其中,五输穴以合穴为主。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发现,古代选穴采用循经取穴和分部取穴原则,重视特定穴的使用。

  • 从肝脾肾论治代谢综合征

    作者:李冀;庞宇航;胡晓阳;管伟

    代谢综合征为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已倍受医界关注。近年来,立足于中医辨证,尤其是注重从肝脾肾论治,不断丰富了临床治疗学。

  • 贾建伟教授治疗药物性肝病致黄疸验案

    作者:崔涛;郭丽颖;贾建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已经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在目前所使用的药物中有超过一千种对肝脏会产生损伤,也是多种重型肝炎及爆发性肝衰竭的原因之一。中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治疗药物和手段手段纷繁复杂的今天,仍然独树一帜,本文通过一例典型药物性肝病所致重型黄疸的中西医治疗,学习与领会中药学的博大与精深。药物性肝炎多由药毒内侵所致,以禀赋不耐者为多见,风热之邪侵袭腠理,湿热蕴蒸,郁于肌肤,薰蒸肝胆,内攻于脏腑,外发于皮肤,发为黄疸。黄疸阳黄者,兼有表邪未除,急则治标,先解表邪,缓则治本,次利湿退黄,健脾祛湿退黄贯穿始终。

  • 四君子汤辅助治疗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2例

    作者:苑海刚;赵大鹏;安立文;张景欣;栗明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临床上极其少见,我科室自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2例膀胱透明细胞癌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 从热毒内陷心包辨治肾病综合征合并结核性心包炎举隅

    作者:左强;吴伟;王嵩

    肾病综合征合并结核性心包炎,病情危重而复杂,临床诊疗较为棘手。现代中医面对此类疾患,应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倡导的“五诊十纲”的中医临床新思维引导下,辨病为先,辨证不拘泥于古法、知常达变,提高现代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医疗隐患。本例病案从热毒内陷心包的病机着手,急性期予清热凉血、解毒杀痨以治标,缓解期益气养阴兼清热利湿、活血利水以标本兼顾,结合西医诊疗,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危急重症中的优势。

  • 结肠靶向定位滴丸克癌素中间体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张晓燕;于莹;谢宁;马伟;董培良

    目的:建立中间体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PEG4000、PEG6000和波洛沙姆为基质正交试验研究滴丸制备工艺。结果:药物与基质1∶5,PEG4000/PEG6000=3∶1,药物/波洛沙姆=20∶1,药液温度88℃,滴速为20滴/min,滴距为5cm。结论:制备的中间体滴丸硬度、圆整度和重量差异均符合要求。

中医药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