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북경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167X
  • 国内刊号: 11-46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489
  • 曾用名: 北京医学院学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韩启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脱细胞真皮基质对年轻恒牙牙乳头干细胞分化的作用

    作者:许向亮;王恩博;崔念晖

    目的:获取年轻恒牙牙乳头组织,进行细胞培养以及与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的复合培养,了解ADM在干细胞成骨、成脂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口腔外科手段获取年轻恒牙牙乳头组织,分离培养细胞,对其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分为两组,并通过染色进行观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对特定蛋白的RNA水平进行分析.将牙乳头细胞复合ADM培养,实验组对培养细胞进行成骨与成脂诱导分化,对照组不进行诱导,同样进行染色与real-time PCR分析.结果:牙乳头细胞生长活跃,利用流式细胞分析发现70.3%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表达呈阳性,有96%细胞CD105表达呈阳性,经过诱导后,实验组细胞与成骨相关的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RNA水平,与成脂相关的肝X-受体α(liver X-recepter α,LXRα)、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和B类清道夫受体1(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的RNA水平均高于未经诱导的对照组细胞.牙乳头细胞复合ADM培养后细胞仍然生长活跃,两者紧密贴附,经诱导分化,实验组OCN与BSP的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LPL的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口腔外科获得的年轻恒牙牙乳头组织含有大量具有成骨能力的干细胞,将其与具有胶原支架结构的ADM复合培养,发现ADM可以作为干细胞生长的支架结构,并对干细胞的成骨诱导起到一定作用.

  • 两种矿化胶原的显微结构对成骨样细胞MG63形貌的影响

    作者:刘燕;付玉;刘帅;周彦恒

    目的:研究两种矿化胶原的显微结构对人成骨样细胞MG 63的黏附力和形貌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矿化法和生物仿生矿化法分别制备纤维外矿化胶原(extrafibrillarly-mineralized collagen,EMC)与纤维内矿化胶原(intrafibrillarly-mineralized collagen,IMC)支架材料,人成骨样细胞MG 63作为实验用细胞,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检测两种支架材料的显微结构及细胞与材料间相互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LSM)检测接种在材料上细胞的黏附力与形貌.结果:不同矿化方式影响胶原的显微结构.EMC组可见花样团簇状的晶体无规则沉积在纳米纤维束表面,而IMC组纤维束表面光滑,无晶体沉积.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其内部含有晶体,为含碳的钙缺乏型羟基磷灰石,这与天然骨矿化胶原成分类似.LSM结果显示,IMC比EMC支架材料更能促进MG 63细胞伸展.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G 63细胞对IMC支架材料的黏附力(18.54 ± 2.71)明显高于EMC支架材料(14.29 ± 1.32).SEM结果显示两种矿化胶原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在不同支架上呈现不同的形貌.结论:矿化胶原的显微结构影响细胞的形貌,IMC支架材料更能促进MG 63细胞的黏附与伸展,这将有助于研制新的牙槽骨再生的生物仿生材料.

  • 过氧化物美白剂对釉质表面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作者:郑春艳;潘洁;王祖华;汪洋

    目的:观察高浓度过氧化物美白剂对于釉质表面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选择拔除的离体牙,制备直径5 mm的带有天然釉质表面的圆盘20个;分为两组,其中10个圆盘用含有35%(质量分数)过氧化氢凝胶(Beyond公司,美国)进行美白,另外10个为对照组.20个釉质圆盘于灭菌人唾液中浸泡3.5 h形成获得性膜,加入脑心浸液肉汤(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BHI)和变形链球菌(UA 159菌株)混悬液,放入5% (体积分数)CO2孵箱进行孵育.在孵育3、7、14、21、28 d后,每组各取出2个圆盘,其中一个圆盘刮去釉质表面的生物膜,系列稀释,接种于脑心浸液琼脂(BHI agar supplemented with blood,BHIS))血平皿菌落计数;另一个圆盘以荧光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分层扫描观察生物膜.结果:培养3、7、14 d后美白牙面的生物膜内活菌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在培养3 d后,美白釉质表面生物膜内活菌面积[(3 595 ± 2 903) μm2 vs.(89 155±65 963) μm2,t= 8.71,P=0.00]和活菌比例[(26.0% ±16.4%) vs.(92.2% ±10.9%),t= 19.93,P=0.00)]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培养21 d后出现逆转:美白釉质表面生物膜内活菌面积[(66 262±23 772)μm2 vs.(51 184±20 502)μm2,t=2.59,P=0.012]显著超过对照组.传统培养法得出的活菌数与CLSM结果一致.结论:美白后釉质表面短期内可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生长,但在21 d后,美白组生物膜生长高于对照组.美白治疗在短期内有一定抗龋作用,但长期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111例全身麻醉下儿童牙齿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夏斌;秦满;马文利;刘鹤;王建红;刘克英;刘瑞昌;杨旭东;葛立宏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下儿童牙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228位18岁以下患者的病历资料,从中随机选择111份有3个月以上复查记录或计划外再治疗记录的病例,对计划外再治疗的原因进行分类归纳,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计划外再治疗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1例患者共有1 415颗牙齿接受了治疗,在复查期内没有计划外再治疗的为1 026颗,占77.0%,牙齿平均生存时间为815 d.首次计划外再治疗出现时间的中位数为215 d,充填体严重缺陷约占首次计划外再治疗原因的50%.性别、年龄、龋坏牙总数、全身麻醉治疗原因、居住地等因素对患者的计划外再治疗没有影响.结论:全身麻醉下的牙齿治疗从总体上看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术后患者的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 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痛的比较

    作者:焦亮;刘瑞昌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痛的效果.方法:颌面外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30例患者.手术结束前30 min,3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氟比洛芬酯(1 mg/kg)或地佐辛(0.1 mg/kg).记录患者拔管后0.5 h、1 h、2 h、6 h咽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伯格曼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以及每组的咽痛例数.结果:F组与C组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咽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后0.5 h、1 h时,F组咽痛的VAS低于C组(P<0.01),BCS高于C组(P<0.05);术后2 h、6 h时,F组的VAS、BCS评分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咽痛的VAS低于F组,BCS高于F组.结论:地佐辛用于防治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术后咽痛具有较好的作用.

  • 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和CD57分子的表达及其功能

    作者:赵翔宇;赵晓甦;王亚哲;常英军;吕萌;王洪涛;韩婷婷;黄晓军

    目的:通过研究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表面表达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logublin receptor,KIR,包括CD158a,CD158b,CD158e)及CD57分子的NK细胞亚群功能的异同,探讨具有不同功能状态的NK细胞亚群.方法:收集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10例,基于CD107a表达及细胞内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分泌,采用6色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检测不同NK细胞亚群NK细胞毒性及胞内细胞因子IFN-γ分泌功能的异同.结果:(1)表达CD57分子的NK细胞亚群占NK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表达KIR分子的NK细胞亚群[(60.71%±5.71%)vs.(24.47%±3.95%),P<0.001)],进一步用KIR分子及CD57分子将NK细胞亚群区分为KIR+CD57-,KIR+CD57+,KIR-CD57+,KIR-CD57-四群NK细胞亚群,KIR-CD57+ (43.03%±5.70%)及KIR-CD57- (32.45%±5.50%)所占比例相近(P=0.189),占NK比例高,其次为KIR+CD57+(17.67%±3.39%)及KIR+CD57-(6.69%±0.95%);(2)进一步功能试验提示:表达CD57分子的NK细胞亚群与表达KIR分子的NK细胞亚群的杀伤活性及细胞因子IFN-γ分泌能力相近,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低于CD56bri NK细胞(P=0.046,P=0.035),但与CD56dimNK细胞亚群杀伤活性及IFN-γ分泌能力相近;无论从NK亚群杀伤活性还是从NK亚群IFN-γ分泌活性排列,KIR-CD57-细胞高(46.22%±9.24%和23.41%±5.82%),其杀伤活性与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与CD56briNK细胞亚群相近(49.60%±9.26%和30.67%±8.0%),其次依次为KIR+CD57-细胞,KIR-CD57+细胞和KIR+CD57+细胞,后二者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57分子及KIR受体均与NK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提示KIR-CD57-为早期NK细胞,CD57阳性细胞可能为终末分化NK细胞,而KIR+CD57-细胞为中间型NK细胞.

  • 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相关性

    作者:于婕;何立芸;韩江莉;李昭屏;冯新恒;高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7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就诊的200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95)和对照组(n=105).测定患者的血浆LDL-C、HDL-C,并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腺苷诱导的左前降支CFR,分析血浆LDL-C、HDL-C与CFR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血浆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05±0.73) mmo/L vs.(2.74±0.72) mmo/L,P=0.003],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08±0.24) mmo/L vs.(1.17±0.29) mmo/L,P=0.044].糖尿病组的CFR显著低于对照组(2.74±0.63 vs.3.20±0.69,P<0.001).所有患者的血浆LDL-C水平与CFR呈负相关(r=-0.17,P=0.015),糖尿病组的LDL-C水平与CFR亦呈负相关(r=-0.23,P=0.021).所有患者及糖尿病组的HDL-C与CFR均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组CFR与LDL-C独立相关(P=0.03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LDL-C水平与CFR独立相关.

  • 107例瘢痕疙瘩术后两种分割剂量放疗疗效分析

    作者:王庆国;李晓梅;张敏;李航;温冰;李洪振;高献书

    目的:分析两种放疗分割方式对预防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的疗效,探讨瘢痕疙瘩术后放疗的佳方式.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对瘢痕疙瘩患者术后24 h内开始放疗,并采取两种放疗分割方式治疗:每天1次5 Gy照射,连续4 d(5 Gy组);每天1次4 Gy照射,连续5 d(4 Gy组).共治疗107例患者的139个病变,为使材料更具可比性,在同患者同部位出现多个病变时,仅取一个大病变进行疗效分析,终纳入114个病变.参考Darzi的瘢痕疙瘩疗效标准将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有效为治愈与好转之和,复发指放疗无效患者.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5 Gy组为90.7%(49/54),4 Gy组为66.7%(40/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病变部位按皮肤张力大小分为耳部面颈区、前胸肩背区、其他部位进一步分析,5 Gy组及4 Gy组的疗效分别为94.1%和85.0%(P=0.609)、89.7%和60.0%(P=0.009)、87.5%和50.0%(P=0.152),前胸肩背区5 Gy组疗效明显优于4 Gy组.两组的放疗副作用均不明显.结论:瘢痕疙瘩术后24 h内开始放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给予5 Gy(连续4 d)或4 Gy(连续5 d)均是有效的,特别是每次5 Gy(连续4 d)的放疗效果更好,提示大分割短疗程的放疗效果更好,对患者也更加经济方便,值得进一步探讨.

  • 肌酶分析在儿童肌病性高肌酸激酶血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毛冰;熊晖;焦辉;魏翠洁;丁娟;常杏芝;杨艳玲;王爽;吴晔;刘雪芹;陈永红;杜军保;李雪迎;姜玉武;秦炯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肌病性高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症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探讨在不同肌病中CK及其他肌酶如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的程度.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235例确诊为各类肌病并且生化检查提示CK增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按病因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235例患儿中男180例,女55例,发现CK增高时患儿年龄<6个月者64例,6个月至3岁者90例,3~6岁者50例,6~14岁者31例; CK显著增高者162例,中度增高者31例,轻度增高者42例.发现CK增高的年龄和CK增高的程度与肌无力症状的严重程度无明确相关性,多数表现为慢性高CK血症,CK值由高至低依次为: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炎症性肌病>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CMD)>代谢性肌病,LDH和AST值依次为:DMD>炎症性肌病>代谢性肌病>CMD,其中代谢性肌病中LDH升高相对较为突出.结论:儿童肌病性高CK血症的病因不同于成人,肌病性高CK血症患儿的起病方式、CK增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考虑对其病因分析有一定帮助,DMD患儿CK升高为明显,其他依次是炎症性肌病、CMD、代谢性肌病;代谢性肌病患者肌酶波动较大,而先天性肌病和内分泌性肌病肌酶升高不明显.儿童肌病性高CK血症诊断应遵循一定流程,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生化及代谢筛查、电生理检查、肌活检病理检查及基因检测,并依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瑞琼;程洪艳;叶雪;陈军;崔恒;魏丽惠;昌晓红

    目的:验证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 1,TRAP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11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5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38例卵巢正常上皮组织中TRAP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TRA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卵巢良性肿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卵巢癌的不同组织学类型间、不同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不同FIGO分期、有无大网膜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腹水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P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呈高表达,提示TRAP1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基底冠设计对氧化锆全瓷冠抗力的影响

    作者:刘亦洪;王勇;张庆辉;高原;冯海兰

    目的:体外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颈环和非颈环设计的叠层氧化锆全瓷冠的破碎失效模式和过程,并与临床实际叠层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破碎失效模式对比.方法:临床常规方法制作叠层氧化锆全瓷冠,粘接于树脂基牙上,万能实验机上进行破碎实验,对比常规和颈环基底冠设计的氧化锆全瓷冠的抗力,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破碎失效模式和特征.结果:2 mm颈环基底冠设计的氧化锆全瓷冠破碎失效时的承载力值大于常规基底冠设计的氧化锆全瓷冠,所有破碎失效的氧化锆全瓷冠都只发生饰瓷破坏,而没有发生氧化锆基底冠的破坏.破碎失效方式分为3种:饰瓷裂纹、饰瓷崩瓷、饰瓷脱瓷,各种破碎失效方式的分布情况在两种设计的氧化锆全瓷冠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脱瓷的氧化锆全瓷冠多,发生饰瓷崩瓷的少.结论:在单次载荷条件下,2 mm颈环基底冠设计提高了叠层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抗力;叠层氧化锆全瓷冠在单次载荷条件下的破坏方式与临床见到的疲劳载荷下的氧化锆全瓷修复体损伤失效模式基本相同,表现为崩瓷和氧化锆基底冠暴露.

  • 牙槽骨高度降低对桩核修复的上颌前磨牙抗折强度的影响

    作者:罗铮;张丽丽;张一;刘玉华;徐军

    目的:研究牙槽骨高度降低对不同桩核材料修复的上颌前磨牙抗折强度及断裂模式的影响.方法:将48颗上颌前磨牙随机分组,每组8颗分为6组.A组:纤维桩核、牙本质高度正常组;B组:镍铬桩核、牙本质高度正常组;C组:纤维桩核、牙槽骨高度降低2 mm;D组:镍铬铸造桩核、牙槽骨高度降低2 mm;E组:纤维桩核、牙槽骨高度降低4 mm;F组:镍铬桩核、牙槽骨高度降低4 mm.所有实验组均用镍铬合金铸造冠修复.修复完成后,测试各组离体牙的断裂载荷并观察其断裂模式.结果:各组断裂载荷分别为:A组:(762.49±84.91) N;B组:(794.26±72.61) N;C组:(517.69±80.30) N;D组:(543.50±62.88) N;E组:(219.91±43.20) N;F组:(196.16±41.08) N.A组和B组的断裂载荷显著高于C组和D组,后二者的断裂载荷则显著高于E组和F组.A组和B组、C组和D组以及E组和F组之间的断裂载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断裂模式中,出现可修复根折的比例分别为:A组100.0%,B组50.0%,C组75.0%,D组12.5%,E组50.0%,F组0.结论:牙槽骨高度对桩核修复的上颌前磨牙的抗折强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患牙的抗折强度随之降低,牙槽骨高度降低的量越大,患牙抗折强度下降的幅度也越大.牙槽骨高度对桩核冠修复的上颌前磨牙的断裂模式也有影响,牙槽骨高度越降低,断裂模式也越趋于不可修复根折的模式.不同桩核材料对牙槽骨高度降低时的抗折强度没有显著影响,但纤维桩核使得断裂模式多为可修复根折的模式.

  • 肺癌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疗效及生存分析

    作者:李彦;姜亮;刘晓光;刘忠军;韦峰;吴奉梁;党礌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住院治疗且病理诊断明确的35例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状态;分析患者的生存期与放射治疗、内科治疗(化学治疗和/或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神经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28例(80%,28/35)获得随访资料,手术组22例,保守组6例.手术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的中位数从术前的7分下降至术后3分(z=4.143,P<0.05),Karnorfsky日常状态评分的中位数从术前的50分上升至术后60分(z=3.825,P<0.05).手术组有13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z=2.530,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内科治疗对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01),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神经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手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瘤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影响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是内科治疗.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进展期胃癌

    作者:龚继芳;陆明;李洁;李燕;周军;鲁智豪;王晰程;李健;张小田;沈琳

    目的:评价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 12周.骨髓、肝、肾、心功能基本正常.应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单药或联合卡培他滨、替吉奥、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治疗.每周期总剂量为200~400 mg(130~260 mg/m2),分为第1、8天或第1、8、15天用药,静脉滴注30 min,每3周重复1次.不良反应按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3.0版进行评定,按照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RECIST 1.0)评价疗效.结果:共2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中位年龄57岁(38~79岁).大部分患者原发灶位于非胃食管结合部,转移部位为淋巴结及腹膜.共完成了65个周期的治疗,中位周期数2(0.5~7).初治患者11例,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者14例.可评价疗效者16例,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患者,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5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 5例,进展(progressed disease,PD) 6例.其中初治患者中共8例可评价疗效,PR 3例,有效率37.5%,SD 1例,临床获益率50%.全组中位至治疗失败时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为3.7个月(95% CI 2.32~5.08),中位至死亡时间(time to death,TTD)为7.9个月(95% CI 5.17~10.63).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单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的TTF及T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25例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血液学毒性占多数,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在非血液学毒性中,常见的为恶心/呕吐、乏力、周围神经毒性,无过敏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挽救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剂量水平低于乳腺癌患者,需要进行剂量探索性研究.

  • 陀螺仪记录转移自然头位系统的建立及其精度检测

    作者:刘筱菁;李倩倩;田凯月;王晓霞;张益;李自力

    目的:基于陀螺仪、三维手术设计软件建立自然头位(nature head position,NHP)记录及转移系统,在手术设计软件中将"数字头颅"重置于自然头位,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和精确度.方法:基于陀螺仪和三维编辑软件建立自然头位记录及转移系统.(1) 通过牙合叉、面弓等装置将陀螺仪与患者头部固联.患者佩戴陀螺仪装置,通过镜像调整头颅位姿到自然头位后,用陀螺仪记录即刻头颅的俯仰角(Pitch)、横滚角(Roll) 和侧偏角(Yaw),这是实际NHP.(2) 当陀螺仪位姿为零位时 (Pitch=0°,Roll=0°,Yaw=0°),进行锥体束CT扫描,三维重建后得到标准陀螺仪模型.(3)将患者数字头颅与标准陀螺仪模型配准融合,两物体共同旋转至记录的NHP位姿(Pitch、Roll,Yaw),数字头颅在虚拟环境下重置于NHP,是为虚拟NHP.(4)采用标准立方体作为试件,将其摆放于任意位姿,分别记录其实际位姿和虚拟位姿,进行30次实验,计算实际位姿与虚拟位姿的差异(ΔPitch,ΔRoll,ΔYaw),如符合正态分布,对实际位姿与虚拟位姿的3个角度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对它们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检验.结果:陀螺仪装置能够记录患者头颅位姿,并可通过软件将该位姿转移至手术设计系统.ΔPitch=0.03°± 0.28°,ΔRoll=0.03°± 0.23°,ΔYaw=0.07°± 0.49°,立方体实际位姿与转换后虚拟位姿相应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得到两者在α=0.01水平(双向)显著相关(r=1.00).结论:基于陀螺仪装置和三维手术设计软件的自然头位记录、转移系统精度满足正颌外科手术设计需求,操作流程具备可行性.

  • 腮腺手术中面神经监护的应用

    作者:单小峰;林博;卢旭光;蔡志刚;俞光岩

    目的:研究腮腺手术术中面神经监护的方法和特点,并评价其作用.方法:92例腮腺肿物患者分为术中监护组和对照组各46例,均采用腮腺肿物及部分腺体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记录手术时间及术后面神经功能.监护组术中采用4导联实时监护,通过直接电刺激和自由肌电图辅助定位面神经,对照组术中不行面神经监护.结果:13例原发肿瘤患者(监护组6例,对照组7例)术中面神经分支与肿瘤无关,监护组手术时间为(50.0±9.1)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2.9±5.2) min (P=0.064).65例原发肿瘤患者(监护组32例,对照组33例)术中需要解剖分离面神经,监护组手术时间为(74.7±28.0) min,对照组为(75.6±29.8) min(P=0.893).复发肿瘤患者14例,监护组8例,手术时间为(117.5±37.8) min;对照组6例,手术时间为(175±47.8) min,监护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92例患者中,监护组8例出现面瘫症状,均因为肿瘤原因;对照组6例出现面瘫症状,4例因为肿瘤原因,2例为手术误伤.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护是辅助辨认和保护面神经的有效方法,应用术中神经监护能够降低复发腮腺肿瘤的手术时间,降低术中误伤神经风险,但不能明显降低术后面瘫的发生率.

  • 患者参与的数字化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云松;叶红强;谷明;吕珑薇;孙玉春;赵一娇;周永胜

    目的:探索一种患者能够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预测和制作方法,为前牙美学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需要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人.实验组通过口内扫描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图像并进行配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软件中设计修复体,得到三维数字化修复效果图,根据患者意见调整修复体形态后,用牙科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设备根据设计好的修复体形态制作前牙修复体.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制作修复.记录两组患者初戴修复体时每单位修复体所用时间,请未参与实验的医师对修复体质量进行盲评,并请患者对修复体以及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成功建立了患者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数字化设计和效果预测流程,并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出患者满意的前牙修复体.实验组患者对于数字化修复方式的接受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修复体经过未参与实验的医师盲评,在外形准确性、边缘密合性以及表面光滑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体及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修复体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患者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预测和制作方法可行,此方法有助于缩短修复体初戴时间并能够提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 妊娠期及产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宏亮;江元慧;魏媛;赵扬玉;朱曦;么改琦

    目的:分析总结妊娠期及产后妇女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12年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及产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8例次,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结果:与同期产科住院患者人数相比,本组18例次患者所占比例为41.24/10万,年龄32.0(28.0,34.7)岁,妊娠35.0(23.5,37.0)周发病.间质水肿性胰腺炎13例(72.2%),坏死性胰腺炎5例(27.8%).病因构成中,9例(50.0%)由高脂血症所诱发,7例(38.9%)为胆源性,2例(11.1%)为特发性.按照严重程度划分,轻症6例(33.3%),中等重症7例(38.9%),重症5例(27.8%),8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与非高脂血症性相比,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但母婴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妊娠及产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与普通人群大致一致,主要由胆石症及高脂血症引起.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病情更为严重,但经过积极治疗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171例食管上段异物的内镜治疗

    作者:闫秀娥;王丽;周丽雅;林三仁;王晔;程志蓉

    目的:评估食管上段异物嵌顿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软式及硬式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内镜治疗的171例食管上段异物病例资料.结果:126例食管上段异物行硬式内镜治疗,45例行软式内镜治疗:(1)软式内镜组所取异物的平均长径和短径与硬式内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P=0.125);(2)硬式内镜组异物嵌顿时间[(25.8±28.6) h]比软式内镜组[(13.9±14.5) h]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3)90例(71.4%,90/126)硬式内镜组患者于24 h内就诊,19例(15.1%,19/126)于24~48 h就诊,17例(13.5%,17/126)超过48 h就诊;软式内镜组88.9%(40/45)于24 h内就诊,4例(8.9%,4/45)于24~48 h就诊,仅有1例(1/45,2.2%)超过48 h就诊;(4)硬式内镜组85例(67.5%,85/126)异物一端或两端刺入食管壁,而软式内镜组上述比例为35.6%(16/45);(5)硬式内镜和软式内镜治疗前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诊断异物的阳性率分别为98.3%和100%,而胸片或腹平片对异物诊断的阳性率两组分别为23.6%和14.3%;(6)硬式内镜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孔率分别为100%、38.1%和6.3%.软式内镜组则分别为95.6%、48.9%和2.2%,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硬式内镜与软式内镜相比二者取食管异物并发症发生率和穿孔率无区别,二者取异物成功率均较高,但软式内镜无需全身麻醉,患者恢复快,费用低.

    关键词: 食管 异物 食管内镜
  • 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芬太尼静脉镇静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效果评价

    作者:关明;王恩博;刘宇;张伟

    目的: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58例(18~45岁),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分级Ⅰ~Ⅱ级,按用药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26),40 mg利多卡因+丙泊酚TCI;实验组(n=32),0.8 μg/kg芬太尼+丙泊酚TCI,记录各项评价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镇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局部麻醉注射时实验组的心率及脑电双频普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外,术中同一时间点两组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普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对局部麻醉注射、手术开始及牙钻的记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局部麻醉注射体动、术中多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访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及呕吐发生,实验组19例(19/32)、对照组14例(14/26)患者回家后再困倦.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医师(P<0.05).结论:丙泊酚TCI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镇静下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舒适安全,患者及医生满意度较高.

  • 自然沉降法分离抗凝全血建立生物样本库的特点

    作者:陈智滨;林琴;马长华;刘凯宁;孟焕新

    目的:评估用自然沉降法分离EDTA抗凝外周静脉全血(抗凝全血)建立血浆、白细胞、基因组DNA生物样本库的特点.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9名志愿者抗凝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抗凝全血分装到4支EP管中,每支1 mL,分为0.5、1、2、3 h 4个试验组,于室温静置自然沉降0.5、1、2、3 h后吸取血浆层,测量其体积,检测血浆层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将含有白细胞的血浆层离心后,分装为无细胞血浆管和白细胞沉淀管,用部分白细胞提取DNA,建立血浆、白细胞、DNA 3种生物样本库.结果:0.5 h组血浆体积(241.72±101.52)μL显著低于1 h组(317.24±97.50)μL、2 h组(371.03±91.66)μL和3 h组(408.97±97.43)μL,P<0.05.1 h组血浆体积显著低于2 h组和3 h组,P<0.05;2 h组显著低于3 h组,P<0.05.0.5 h组白细胞总数[(2.50×106)±(1.48×106)]显著高于2 h组[(1.47×106)±(7.19×105) ]和3 h组[(1.21×106)±(7.41×105)]的白细胞总数,P<0.05,与1 h组[(2.29×106)±(1.17×1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h组显著高于2 h和3 h组,P<0.05;2 h组与3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试验组白细胞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5 h组(54.14%±11.65%)显著高于1、2、3 h组(46.66%±12.70%,39.17%±12.33%,43.25%±14.54%),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60.53%±8.46%),P<0.05;1 h组显著高于2 h组,P>0.05; 1 h组与3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组与1 h、2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0.5 h组(35.09%±10.84%)显著低于1、2、3 h组(41.48%±12.20%、47.96%±12.27%、45.50%±13.71%),显著高于对照组(30.98%±7.33%),P<0.05;1 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5 h组,显著低于2 h、3 h组,P<0.05;2 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5 h、1 h组,P<0.05,与3 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全血自然沉降法是一种无化学试剂干扰、低物理因素影响、低消耗、操作简单的分离白细胞血浆层的方法;0.5~1 h是抗凝全血自然沉降获取含白细胞血浆层的佳时间段;利用一份抗凝全血可以分离出血浆、白细胞和DNA 3种生物样本,建立3种生物样本库.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3例

    作者:刘婧;贾园;李茹;苏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2008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RA合并A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罕见,临床上易漏诊;(2)部分患者有RA和/或AS家族史;(3)多数患者青年起病;(4)起病形式多样,以中轴关节炎、多关节炎起病较多,亦有单/少关节炎(oligoarthritis)或虹膜炎、肌腱端炎及隐匿性起病者;(5)临床表现为全身对称性外周及中轴关节炎,关节破坏及功能障碍明显;(6)RA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低于其他RA患者,RA及AS遗传学指标阳性率分别低于其他RA或AS患者;(7)手关节侵蚀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破坏伴硬化及椎体竹节样改变等影像学表现突出;(8)对治疗反应不如单一疾病.结论:RA合并AS起病形式多样,多以AS相关表现起病,关节功能障碍明显,预后差,应予以更为积极的治疗.

  • 三维照相定量评价总义齿修复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

    作者:卫彦;陈贵;韩冰;胡晓阳;张汉平;邓旭亮

    目的:测量无牙颌患者总义齿修复前后软组织三维面像的改变,为总义齿修复结果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例Atwood Ⅱ类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使用DSC-2型面部三维成像系统进行总义齿修复术前、术后面部轮廓数据获取和重建,并将每一患者术前、术后三维面像进行重叠,建立坐标系,评价术前、术后软组织三维轮廓的改变.结果:Atwood Ⅱ类牙槽嵴吸收的患者总义齿修复后面像改变主要集中在上唇及口角部位,下唇及颏部位移不明显,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总义齿修复术后面部关键距离变化,除左-右口角间距稍有减小外,左-右上唇缘点间距、左-右下唇缘点间距、上-下唇凹点间距、上-下唇凸点间距均增加.结论:通过三维面部照相及测量分析,可以定量评价总义齿修复前后的颅颌面软组织三维特征变化,有助于总义齿修复结果预测,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一体化氧化锆全瓷桩核抗折力的体外对比实验

    作者:周团锋;张相皞;王新知

    目的:比较预成氧化锆全瓷桩、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一体化氧化锆全瓷桩核和天然离体牙的抗折力大小,为临床桩核冠修复材料和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36颗离体完整的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预成氧化锆全瓷桩铸瓷核金属全冠修复、CAD/CAM一体化氧化锆全瓷桩核金属全冠修复和完整离体牙3组,每组12颗.在力学万能实验机上,在冠切缘下2.0 mm,沿牙体长轴135°,以1 mm/min的速度加载,测量3组抗折力的大小.结果:完整离体牙组的抗折力大[(736.33±82.91) N],CAD/CAM一体化氧化锆全瓷桩核组次之[(423.83 ± 54.58) N],预成氧化锆全瓷桩铸瓷核组小[(311.75 ± 70.12)N],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AD/CAM一体化氧化锆全瓷桩核有较高的抗折能力,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有一定优势.

  • 4674颗下颌前牙根管构型的锥形束CT分析

    作者:赵莹;董颖韬;王晓燕;王祖华;李刚;刘木青;傅开元

    目的:通过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 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构型,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进行CBCT检查的866名患者的影像资料,由牙髓专业医生和放射专业医生共同筛取未进行根管治疗和牙根发育完整的下颌前牙4 674颗.根据牙位和年龄分组,观察牙根、根管数目和根管构型,并进行分析.结果: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单根,0.7% (11/1 542)的尖牙为双根.中切牙、侧切牙与尖牙的双根管率分别为6.7% (105/1 566),17.4% (273/1 566)和3.0% (46/1 542).下颌前牙为双根管的患者中,双根管对称发生的比例为中切牙58.7% (37/63),侧切牙76.1% (108/142),尖牙29.6% (8/27).各年龄组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双根管率高的分别为31~40岁年龄组(9.8%,28/287),31~40岁年龄组(21.5%,61/284),51岁(含51岁)以上年龄组(9.2%,19/207).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多为Type Ⅲ.结论:下颌侧切牙双根管率、双根管对称发生率高,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以Type Ⅲ型为主.

  • 脊髓损伤后延迟给予腹腔注射依那西普的疗效

    作者:张恒维;刘海鹰;王波;朱震奇

    目的:观察大鼠在脊髓损伤后延迟给予依那西普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和脊髓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并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72只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为E1组、E2组、E3组,对照组为C1组、C2组、C3组),每组12只,采用70 g动脉瘤夹钳夹脊髓1 min制作钳夹型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后即刻、1 h、8 h对实验组(E1组、E2组、E3组)予以腹腔注射依那西普1.25 mg/kg,对照组(C1组、C2组、C3组)同样时间点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每组取6只大鼠在损伤24 h后处死取脊髓组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损伤处Bax和Bcl-2表达情况,其余大鼠饲养14 d,期间每日予以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并在第14天处死取脊髓组织制成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结果:(1) Bax和Bcl-2表达情况:E1组Bax表达灰度值为165.423±2.946,E2组为135.391±3.045,E3组为108.543±6.999,对照组为69.054±0.774;E1组Bcl-2表达的灰度值为58.854±3.592,E2组为84.315±2.138,E3组为125.091±2.699,对照组为156.304±2.490,以上各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BBB评分结果:损伤后即刻或1 h给予依那西普可以明显改善大鼠BBB评分的恢复情况,进一步比较第14天BBB评分数据,E1组评分平均值为13.000±1.095,C1组为7.167±0.753,E2组为9.833±1.472,C2组为7.000±0.632,以上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3组为7.333±0.516,C3组为6.833±0.7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切片结果:光镜下观察E1组和E2组大鼠脊髓病理切片可见散在神经元细胞体,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较少,组织坏死程度轻,而E3组和对照组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组织坏死严重.结论:脊髓损伤后注射依那西普可能会起到抑制脊髓组织凋亡的作用,但给药时间延迟超过8 h会显著降低其凋亡抑制作用,无法显著改善大鼠脊髓病理改变和促进后肢功能的恢复,依那西普用于脊髓损伤的实际临床价值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 肝实质段覆膜支架精确覆盖技术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昌明;李选;傅军;栾景源;李天润;赵军;董国祥

    目的:以裸支架加覆膜支架形式建立肝实质内门腔分流道,评价肝实质段覆膜支架精确覆盖技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改良支架放置技术,以裸金属支架连接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定位分流道肝实质段,以覆膜支架精确覆盖,建立门腔分流体系.测量比较分流前后门体静脉压力梯度值(portosystemic gradient,PSG)的变化,评价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7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分流前后PS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2±7.6) mmHg vs.(12.1±3.5) mmHg,1 mmHg=0.133 kPa,P<0.001].术后近期死亡1例,其他所有病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1 d (32~563 d).随访过程中3例死亡,原因分别为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及败血症,其余13例存活.2例发生肝性脑病经药物治疗缓解.支架通畅率100%,无复发出血.术前及随访结束时Child-Pugh评分分别为(7.8±2.0)分和(7.5±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结论:使用组合支架(裸支架+覆膜支架形式)实现肝实质分流道准确定位,覆膜支架精确放置在操作上相对简单,PSG降低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调控.经临床初步应用及短期随访,支架通畅率高,肝性脑病发生率及再出血率较低,综合疗效满意.

  • MALDI-TOF质谱技术鉴定龋病患者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

    作者:任雯;陈峰;张翼飞;张倩;王晓燕;刘颖熠;袁重阳;马庆伟;徐韬;郑树国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鉴定龋病患者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为探寻快速、准确鉴定变异链球菌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90名龋病患者,收集受试者的唾液样本,处理后进行MALDI-TOF MS检测,结果导入BioExplorer 1.0软件与标准库比对,分值≥25者鉴定为变异链球菌,<25者鉴定为非变异链球菌.后将质谱和16S rDNA测序结果进行比对,计算灵敏度和一致率.结果:MALDI-TOF MS鉴定变异链球菌的灵敏度为96.0%,与16S rDNA测序结果的一致率为98.7%.结论:MALDI-TOF MS是一种高通量、快速且操作简便的方法,鉴定变异链球菌的灵敏度和一致率都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3种不同原理颜面部扫描仪测量精度的评价

    作者:赵一姣;熊玉雪;杨慧芳;王勇

    目的:对基于线激光、结构光、立体摄影原理的3种颜面部扫描仪的测量精度进行定量评价与横向比较.方法:分别应用3种颜面部扫描仪对同一石膏头像模型获取其表面形貌数据,测量3个三维模型上的10个特征线段长度和5个特征角度,分别与高精度接触式三坐标测量获得的标准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测量学分析,获得各个扫描仪针对面部形貌的理论测量精度.结果:3种面部扫描仪的特征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MD立体摄影与Faro线激光扫描仪的长度测量精度较好,Faro线激光扫描仪的角度测量精度较好.结论:3种面部扫描仪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较高,扫描患者的实际精度表现尚待进一步研究.

  • 激活Notch信号通路可延迟人牙髓细胞的老化表现

    作者:常思佳;邹晓英;庄姮;岳林;高学军

    目的:建立Notch信号通路激活的人牙髓细胞模型,探讨激活Notch信号通路对人牙髓细胞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从第4代开始实验,将牙髓细胞分为激活组和阴性对照组.激活组采用10 mg/L的Jagged1蛋白包被培养皿的方法激活Notch信号通路,阴性对照组的培养皿不做处理.以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第4代、第8代、第10代Notch信号通路下游基因Hes1的表达水平.分三个水平观察Notch信号通路激活后人牙髓细胞的变化:(1)细胞水平,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改变;(2)代谢酶水平,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ALP的表达和活性,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方法检测阳性细胞百分率;(3)基因水平,用RT-qPCR检测老化相关基因p53和p16的表达.t检验比较激活组和阴性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采用Jagged1蛋白包被培养皿后,Notch信号通路下游基因Hes1表达增高,表明建立了Notch信号通路激活的人牙髓细胞模型.激活组牙髓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牙髓细胞相比,较晚出现形态显现衰老的细胞,第8代、第10代细胞活力升高,ALP表达量升高;第10代ALP活性升高,β-半乳糖苷酶表达下降;各代p16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第8代、第10代p53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结论:Jagged1蛋白可有效激活Notch信号通路,激活Notch信号通路后,人牙髓细胞在细胞水平、代谢酶水平、基因水平均表现出老化延迟的趋势.

  • 涎腺内镜辅助手术取石治疗腮腺涎石症

    作者:赵坚;张雷;柳登高;张祖燕;俞光岩

    目的:探讨涎腺内镜辅助手术取石治疗腮腺涎石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因腮腺反复肿胀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确诊为腮腺结石,并接受涎腺内镜辅助手术取石治疗的患者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0~62岁,中位年龄49.5岁).术前通过B超和锥形束CT(cone-beam CT)检查明确结石数目、位置和大小.局部麻醉下采用内镜下套篮或抓钳取石失败后,行全身麻醉下内镜辅助手术取石,术中利用涎腺内镜引导精确定位,腮腺区翻瓣,准确暴露导管及结石,切开导管壁取石.术后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6例患者结石直径在5~9 mm,均位于导管后段近腺门部.在涎腺内镜辅助下手术翻瓣取石,全部取石成功.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未出现面瘫、涎瘘、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月),患者腮腺区肿痛症状明显缓解(5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疗效满意.结论:对于其他治疗失败且症状顽固的腮腺结石患者,采用涎腺内镜辅助腮腺翻瓣手术取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渗透树脂处理釉质白垩斑的表面粗糙度及颜色稳定性

    作者:赵晓一;高学军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治疗后,釉质白垩斑表面粗糙度、表面抗着色能力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人第三磨牙30颗,环氧树脂包埋,暴露3个大于1 mm2的区域(A点、B点和C点).将样本按脱矿时间分为3组(1 d,2 d,3 d),每组10颗,染色液浸泡21 d.分别测量正常釉质A点、渗透树脂B点以及脱矿病损C点染色前的表面粗糙度,以及染色前后的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d'Eclairage,CIE)L*a*b*值.结果:3组样本渗透树脂B点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15±0.021)μm、(0.31±0.03)μm和(0.40±0.02)μm,3组样本脱矿病损C点表面粗糙度分别为(1.07±0.10)μm、(2.89±0.13)μm和(3.41±0.14)μm.各组样本B点和C点表面粗糙度均随着脱矿时间延长而增加,组间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样本染色前B点与正常釉质A点的色差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1 B点与正常釉质之间色差小于3.7,而其余两组色差大于3.7.染色后组1、组2 B点与正常釉质色差小于3.7,而组3色差大于3.7,组1、组2之间的色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和组3色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损的脱矿程度不但能够影响渗透树脂对白垩斑即刻的遮盖效果,并且能够影响其表面粗糙度以及其颜色稳定性;渗透树脂病损表面粗糙度较正常釉质高,有利于病损表面白垩斑的长期遮盖效果.

  • 自主后退法和双手引导法确定下颌后退接触位切点位移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磊;李云霞;康艳凤;杨广聚;谢秋菲

    目的:比较双手引导法和自主后退法确定的下颌后退接触位切点位移的关系.方法:选择12名年轻健康受试者,分别以自主后退法和双手引导法确定正中关系位,通过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记录切点运动轨迹,观察从牙尖交错位到后退接触位切点运动轨迹在水平面投影的特点,测量两种方法获取的后退接触位切点与牙尖交错位切点之间的距离.结果:除1例受试者通过两种方法获取的切点运动轨迹在水平面的投影有轻度偏斜,其余11名受试者的切点运动轨迹均为直线向后.自主后退法、双手引导法切点总位移量分别为(1.15±0.64) mm和(0.98±0.29) mm,两种方法获得的后退接触位切点与牙尖交错位切点之间的位移量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后退法与双手引导法确定的后退接触位切点与牙尖交错位切点之间的位移基本一致.

  • 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孟娟红;郭传瑸;马绪臣

    目的:回顾性分析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为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8年5月至2013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痛诊治中心、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进行治疗,终诊断为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的患者9例,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33~62岁,中位年龄39岁;病程2周至3年,中位值4个月.行普通X线检查者7例,CT检查者8例,MRI检查者6例,B超检查1例.终诊断为腱鞘囊肿者7例,滑膜囊肿2例.腱鞘囊肿主要表现为耳前区或关节区的包块或膨隆,无明显症状或局部仅有酸胀不适感,偶然有痛;而滑膜囊肿则表现为耳前区肿痛、开口受限等,可伴咬合紊乱.行手术切除8例,关节穿刺冲洗治疗1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其中1例复发,其余8例无复发.结论:MRI检查对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关节腔穿刺冲洗治疗滑膜囊肿同样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待于更多病例治疗经验的积累.

  • 唇腭裂正畸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李巍然

    唇腭裂目前是我国位列第一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畸形累及唇、鼻、齿槽、硬腭及软腭,损害患者的呼吸、吮吸、吞咽、咀嚼和发音功能,由于先天组织缺损、生长发育缺陷及手术创伤等常产生严重的颌面发育畸形,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唇腭裂的多学科治疗已经广泛开展几十年,不同的唇腭裂治疗中心在治疗程序和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但是多年来各中心仍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正畸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