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Journal of Epileptology and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전간여신경전생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贵阳医学院,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癎学组
  • 影响因子: 0.2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972
  • 国内刊号: 52-115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6-56
  • 曾用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脑电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刘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非癫癎性发作112例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作者:李泽;潘小平;刘月香;杨富英;邓丽芬

    目的:探讨非癫癎性发作(NES)的发作形式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12例NES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较易误诊为癫癎的NES的发作形式以偏头痛多见,其次为假性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结论:NES的发作形式多种多样,极易引致误诊,临床应引起重视.

  • 重症肌无力20例患者VEP、SEP、BAE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华;程焱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MG)患者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种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新诊断的MG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VEP、SEP及BAEP.结果:与正常人比较,VEP 6例(30%)异常,其中5例双侧和1例单侧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EP 4例(20%)异常,其中3例双侧和1例单侧N13-N20波间期延长,波幅降低;BAEP 9例(45%)异常,其中7例双侧和2例单侧的Ⅲ-Ⅴ和Ⅰ-Ⅴ波间期延长,Ⅲ、Ⅴ波波幅减低.结论:有部分MG患者的VEP、SEP及BAEP有明显的变化,提示他们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通路不同程度受损害,并且这三种诱发电位可能对胆碱能传递受损程度的判断有临床价值.

  • Lennox-Gastaut综合征15例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及癎灶定位研究探讨

    作者:杨梅华;安宁;杨辉;吕胜青;刘仕勇;黄婷

    目的:探讨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脑电图特点及癎灶定位.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5例LGS患者的多道多形式脑电图特点,结合影像学资料并用辅助癫癎偶极子定位系统分析.结果:15例中,13例患者可见到癎样放电优势侧,其中9例已行手术治疗,术中7例行皮质及深部脑电图探测,证实了术前定位.随访6个月至2年,9例中发作停止6例,发作频率减少75%、50%~75%和无效各1例,总有效率为89%,显效率为78%.结论:LGS表现复杂,特点鲜明,其脑电图异常程度高,虽然癎样放电广泛,但大部分可通过多形式多道脑电图找到其癎波发放优势侧,并结合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偶极子拟合等,找出原发癎灶并予以手术切除,并同时联合胼胝体切开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舌肌肌电图对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徐东;陈秀英;张磊;闫志慧;张传英;李立新

    目的:探讨舌肌肌电图(EMG)对运动神经元病(MN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MND患者[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13例,脊肌萎缩症(SMA)9例]进行常规EMG及胸锁乳突肌和舌肌EMG检查,并比较其结果.结果:MND患者EMG舌肌纤颤电位阳性率为59%,而临床表现舌肌纤颤仅32%,EMG敏感性高于临床表现,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明显.ALS与SMA两组常规EMG比较无明显差异.ALS组舌肌EMG纤颤电位62%(8/13例),胸锁乳突肌纤颤电位39%(5/13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MA组舌肌纤颤电位阳性率为56%(5/9),胸锁乳突肌EMG无纤颤电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肌EMG可作为诊断运动神经元病重要的辅助手段,其诊断价值高于胸锁乳突肌EMG,尤其对SMA病例,与胸锁乳突肌EMG相结合则诊断价值更大.

  • 面瘫患者面神经电图和瞬目反射的应用比较

    作者:李瑛;梁繁荣;余曙光;郑重

    目的:比较面瘫患者瞬目反射和面神经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这些面瘫患者经过四周基础治疗和(或)针灸治疗后,进行健、患侧瞬目反射(207例)和面神经电图(205例)检查比较.结果:瞬目反射治疗前健、患侧R1值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健、患侧R1值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面神经电图患侧潜伏期延长者于治疗后均有所好转(P<0.05),波幅降低者治疗后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面瘫患者治疗后瞬目反射改善非常明显,而面神经电图恢复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早期诊断(发病第一周)瞬目反射检查优于面神经电图,中后期面神经电图检查优于瞬目反射.

  • 脑电图在大脑半球切除术前后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蔡立新;王玉平;李勇杰;张国君;杜薇;遇涛

    目的:探讨半球综合征(Hemispheric syndromes,HS)患者病变半球切除术前后发作间期与发作期的脑电图(EEG)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自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行大脑半球切除手术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脑磁共振成像(MRI),对其发作间期、发作期以及病损大脑半球切除术半年后复查EEG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例患者MRI均显示为一侧半球广泛病变,对侧正常.EEG均表现为两侧不对称,患侧波幅明显减低.其中3例EEG表现出背景抑制.发作间期癫癎异常波表现:1例癎样放电出现的侧别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反,2例患者出现了双侧同步癎样放电,1例无明显异常波.发作期EEG表现:1例患者癎样放电起源与病灶侧别相符,其余3例出现在病灶的对侧.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病灶侧大脑半球切除术,术后随访短1例为12个月,4例均没有癫癎发作.手术半年后复查EEG,2例患者对侧发作间期癎样放电未消失,2例对侧EEG正常.结论:EEG对HS患者手术前定位诊断及预后判断都有一定的价值.分析HS头皮EEG时,要考虑到两侧大脑结构的绝对不对称性;当出现双侧癫癎异常放电时,不排除手术可以获得良好预后的可能性,可考虑对患侧半球行切除术治疗.EEG发作期单侧起源,在HS患者癫癎灶定位方面,与MRI结果相比,价值有限.HS患者,如明确患侧已不存在重要功能,应尽早手术治疗.

  • 眼挫伤后视力损害患者视觉诱发电位分析

    作者:殷晓梅;喻廉;赵燕;徐惠金;黄天虹;徐莉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在评价挫伤后视力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74例挫伤性视力损害患者进行图形翻转刺激VEP测定,并与自体健侧眼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74例患者中,单眼挫伤57例,双眼挫伤17例,共91眼受伤,受伤眼均有不同程度视力损害.VEP检查结果:91眼中波形不典型者5眼(6%);P100波幅下降异常者54眼(59%);P100潜伏期延长者23眼(25%).其中单纯潜伏期延长12眼(13%);单纯波幅下降异常43眼(47%);潜伏期延长伴波幅下降者11眼(12%),总异常66眼,异常率为73%.所有挫伤后视力损害者,与自体健侧眼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100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VEP为挫伤性视力损害的视功能评价、临床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伤残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 局灶性癫癎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脑电图在致癎灶定侧中的意义

    作者:李莉萍;张夏婷;王玉平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癎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特点及其在致癎灶定侧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00例局灶性癫癎患者的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及发作症状所提供的致癎灶侧别信息.结果:在这100例局灶性癫癎发作患者中,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和发作症状可提供明确的致癎灶定侧的信息者分别为53例、76例和73例.结论:在致癎灶定侧诊断中,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相比,可提供较高比例的侧别信息;综合分析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和发作症状,可以使大部分局灶性癫癎发作的患者获得致癎灶的定侧信息,并为进一步埋置颅内电极,精确定位癫癎灶提供重要的参考.

  • 6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脑电图表现及分析

    作者:陈聪水;李晓宏;沈瑛;吴洁

    小儿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cid Purpura,AP)是一种主要累及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出现皮肤紫癜、过敏性荨麻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有报道AP还可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其发生率为2.26%~6.02%,表现为头痛、精神异常、癫癎发作、颅内出血、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失语、偏瘫、截瘫、四肢瘫、皮质盲、舞蹈症等[1,2].为了探讨AP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情况,我们于1997年6月至2004年4月对在我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就诊的共64例AP患儿进行了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20例进行脑电地形图(BEAM)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脑电图
  • 14例临床脑死亡患者24 h脑电图的观察报告

    作者:谢剑灵;杨修;林清国

    笔者于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对14例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的病人在进行24 h脑电图(AEEG)监测的同时,加疼痛刺激,以观察其反应.结果表明EEG监测加疼痛刺激,对脑死亡的诊断更加准确,现报告如下.

  • 52例脑梗死后合并癫癎的脑电图分析

    作者:朱艳秋;王晓晶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很高,梗死后不少患者发生癫癎称之为"卒中后癫癎".本文将我院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收治的52例脑梗死并癫癎发作的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梗死 癫癎 脑电图
  • 90例海洛因依赖者脱瘾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分析

    作者:陆丽珍

    服食海洛因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电活动的异常改变,目前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洛因依赖者脱瘾治疗前后的脑电活动变化,本文将我院1999年至5月至2004年6月共90例自愿戒毒者在脱瘾治疗前后的脑电图(EEG)资料作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 19例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肌电图检查

    作者:张开宇;张亚杰;朱认真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或无力为特征的疾病,发病多突然而起,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后恢复.发作时大多伴有血清钾浓度的变化,低血钾为常见,少数可为高血钾或正常血钾.部分病人有家族遗传史,呈染色体显性遗传,称家族邋性周期性麻痹.如伴发甲亢、肾功能衰竭或代谢性疾病的发作性麻痹则称继发性麻痹.该病以青年期男性为多见,常在夜晚发作,觉醒后发现对称性肢体瘫痪,常先累及下肢,后延及上肢,偶有限于一侧肢体或某一肌群者,发作反复而不定期.我们自1999年5月至2003年10月观察了低血钾周期性麻痹19例病人的神经肌电图变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 痴笑发作2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刘晓燕;张月华;吴晔;包新华

    痴笑发作(gelastic seizures)是一种少见的癫癎发作类型.2001年Engle提出的癫癎发作类型中,痴笑发作属于部分性发作中的一种.本文报告2例不同病因的痴笑发作,并对相关文献作一回顾.

  • 难治性癫癎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上调

    作者:许尚臣;李文科;庞奇

    癫癎是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症.在过去20年中,有多个新型抗癫癎药物(AED)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但仍有1/3的癫癎患者发作不能得到满意控制,药物治疗效果不良,称为难治性或耐药性癫癎[1].难治性癫癎耐药现象的细胞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为:①AED的作用靶点如钠通道或GABA受体消失或改变;②由于血脑屏障上药物转体等的变化,药物进入脑实质细胞外液量减少,这样可能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但脑细胞外液中浓度不够而达不到治疗作用;③神经细胞膜上药物转运体的改变,致使细胞内液中药物量不足,药物不能有效通过细胞内机制发挥抗癫癎作用.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上调,其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增多与顽固性癫癎耐药现象有关,现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在癫癎中的作用

    作者:许静;陈阳美

    癫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清楚.过去的研究显示有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如蛋白激酶C(PKC)途径[1]、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2])途径等参与了癫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将细胞外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核,介导细胞产生反应的细胞信息传递的共同通路,它存在于包括神经细胞在内的所有真核细胞中,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及细胞间功能的同步等多种生理过程,在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又一种与癫癎关系密切的信号通路,因此,本文就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癫癎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重复电刺激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贵平;周晖

    众所周知,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对神经肌肉病变的诊断有着肯定意义,虽然单纤维肌电图(SFEMG)被认为是目前研究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敏感的检查技术,但其损伤性大,耗时长,特异性较低,技术要求也较高,而RNS有其特定的优势,具有无损伤性、耐受性好,可以研究无力肌肉、近端肌肉或接近明显无力区域的肌肉.至今RNS仍是重症肌无力(MG)及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初诊的首选神经电生理检查[1].本文就近年来RNS在神经肌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肌电图1例报告

    作者:卢惠苹;张雷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0岁,已确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年,发热1天、咯血2 h于2005年3月3日入院.入院后行骨髓穿刺示: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80%,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型.患者因感左下肢不适1年,活动受限半年.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电图异常1例报告

    作者:徐静娟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2岁,门诊病人.三年前入厕时摔倒,头颅着地,当时昏迷,送医院抢救治疗一周后苏醒.CT示颅中窝颅底骨折.治疗后遗留颅内有规律轰鸣响声感、头昏、头胀痛及右眼胀痛等不适.近一月因耳鸣加重,特别是在安静躺下后明显,影响睡眠而就诊.

  • 克罗米酚的抗癫癎作用

    作者:马昱;彭伟锋;张宇浩;汪昕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CC)对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致癎大鼠癫癎发作行为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第八天将动物随机分4组:茶油对照组(OIL组)、KA组、雌二醇(E2)+KA组、E2+CC+KA组,每组10只.OIL组、KA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茶油;E2+KA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E2(20mg/kg,10mg/ml);E2+CC+KA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E2和CC(2mg/kg,2mg/ml),后一次打药结束1 h后,致癎各组大鼠(KA组、E2+KA组、E2+CC+KA组)经腹腔注射KA(10mg/kg,2mg/ml),OI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连续观察大鼠2 h的行为改变.记录癎样发作的潜伏期、出现重型发作的时间以及发作程度.结果:E2+CC+KA组的癫癎发作潜伏期为61.75±19.04 min,较E2+KA组的潜伏期23.8±6.03min延长,且出现重型癫癎发作的时间晚,为50.20士20.37 min,而E2+KA组出现重型癫癎发作时间平均为30.70±13.5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致癎2 h后,致癎各组大鼠的癫癎发作Racine分级比较差异显著意义(P>0.05).结论:CC有拮抗雌激素的致癎作用,延缓癫癎的发作.

  • 神经电生理检测中刺激电极的极性和放置位置

    作者:张文渊

    近十年来,在神经电生理检测中,由于电刺激的参数成功地改为高压(经颅大脑皮层刺激1500V,经皮脊髓刺激800V),短平台(0.1~0.2 ms),消除了受试者的疼痛感,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临床应用的文献报告多了起来,令人欣慰.纵观这些报道以及笔者所触及的稿件,对刺激电极的阴极与阳极的应用,许多文章非常规范.但也不应忽视,对刺激电极的极性的理解和放置位置比较混乱,往往把阳极当作"作用电极"进行刺激,故在此谈谈管见,乞同行正之.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