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Journal of Epileptology and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전간여신경전생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贵阳医学院,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癎学组
  • 影响因子: 0.2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972
  • 国内刊号: 52-115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6-56
  • 曾用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脑电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刘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抗癫(癎)药物治疗中脑电图监测的意义

    作者:张珉;孔峰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在指导抗癫(癎)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癫(癎)病例进行122次AEEG随访监测,每例每次均作30 min常规脑电图(REEG)描记,以作自身对照.结果:REEG描记45例中,首次监测正常41例(91%),异常4例(9%),其中有(癎)样放电1例.AEEG首次监测正常8例(18%),异常37例(82%),其中有(癎)样放电33例,占异常的89%.AEEG与REEG阳性率及(癎)样波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分别为x2=48.79,P<0.001及x2=10.51,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AEEG阳性率及(癎)样放电检出率均明显高于REEG.如果仅用REEG结果指导抗癫(癎)药物的应用,就可能会使那些尚需继续用药的患者将药物停掉,依据AEEG对抗癫(癎)药物的选用,比依据REEG更有价值.

  • 脑电图监测尼莫地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活动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作者:王华;王晓菊;周艳梅;何晓阔;王磊

    目的:利用脑电图(EEG)监测作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50例HIE新生儿随机分为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组(尼莫地平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5例,尼莫地平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分别在出生后第3天和第15天进行EEG监测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能力测定(NBNA).结果:在出生后第3天,两组EEG异常率无差异,但在第15天,尼莫地平组的中、重度HIE新生儿的EEG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功率谱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EG表现为惊厥性放电平均波幅降低,放电持续时间缩短,放电数量减少;临床表现为惊厥发作次数减少(P<0.05);NBNA评分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意识、反射和肌张力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HIE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对中、重度HIE患儿疗效明显.

  • 托吡酯加添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玉芬;张陆云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对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14例难治性癫(癎)患者加用TPM治疗,观察控制癫(癎)发作效果.结果:TPM加添治疗总有效率为63.2%,儿童组有效率为62.5%,成人组为63.6%,对各型难治性癫(癎)均有效.TPM加添治疗起效时间在4~8周达高峰,有效率为43.4%.副作用发生率为25.4%,均较轻.结论:TPM加添治疗难治性癫(癎)疗效较好,是一种广谱、安全、耐受性好的新型抗癫(癎)药.

    关键词: 癫(癎) 治疗 托吡酯
  • 50例低镁血症抽搐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作者:姚璐;朱荣兰;朱建忠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对低镁血症所致抽搐患儿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低镁血症患儿进行EEG检查分析,并在纠正低镁血症后复查EEG.结果:EEG检查可出现背景活动的异常,但无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等发作波.在血清镁离子得到纠正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EEG基本恢复正常,不遗留有脑功能的损害.结论:低镁血症抽搐患儿的EEG的改变与癫(癎)患儿的EEG有明显不同,其异常率与患儿年龄、病程及血镁降低程度有关.EEG检查在排除癫(癎)的情况下,结合病史,对患儿抽搐的原因可作出些有意义的提示.

  •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庆梅;韩静;苏俊红;李华;周明江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检测在对评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潜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多发性脑腔隙性梗死的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ERP的P300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组MMSE评分降低,P300电位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的P300成分可用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的评估.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失匹配负波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玲;郑健;肖道宏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听觉信息自动加工过程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意大利EB NEURO事件相关电位工作站,对17例SIVD患者和15例同龄对照者进行失匹配负波(MMN)成分的潜伏期、波幅检测,并进行偶极子源分析及皮层电流密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VD组MMN波形欠规则,潜伏期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SIVD患者MMN偶极子定位于右侧颞叶上回及右侧眶额叶部附近;SIVD组双侧颞区、右侧额叶外侧皮层电流密度明显减弱.结论:SIVD患者在大脑信息处理的早期阶段对所输入信息的感觉记忆及自动选择加工存在障碍,可能与听觉信息自动加工皮层下-颞叶额叶环路受损有关.

  • 剥夺睡眠-睡眠诱发脑磁图对不同类型癫(癎)发作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露;吴婷;钱春发;顾剑红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和睡眠诱发试验脑磁图(MEG)对癫(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确诊的癫(癎)病人剥夺睡眠之后进行睡眠诱发的MEG检查,比较在清醒期和睡眠期(癎)样放电的出现率.结果:睡眠和剥夺睡眠状态MEG的异常率都有提高,还可增加棘波的检出率,但各种癫(癎)发作类型之间的棘波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癎)样放电检出率的提高不仅与诱发方法有关,而且与癫(癎)的发作类型有关.

  • MEP、NCV、FW在突眼性甲状腺肿中的应用

    作者:黄沚荷;罗映晖;林少达;郭美云

    目的:了解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感觉传入神经以及运动传出通路(包括运动中枢、脊髓、神经根和远、近端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方法:对44例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表面电极法常规顺向检测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共88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L)及波幅,F波(FW)潜伏期及出现率.并在88条尺神经和腓总神经从中枢至外周传出通路不同部位予以磁刺激,分别在小指展肌和胫前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分别测定各段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88条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中有16条(18%)SCV减慢或波幅降低,12条(14%)ML延长或波幅降低.4条FW潜伏期延长,4条FW出现率降低.88条尺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中有34条(39%)波幅降低,各节段潜伏期和CMCT均未见异常.结论:NCV、FW、MEP联合检测对判断突眼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神经病变具有较重要作用.

  • 儿童极度纺锤波脑电图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敏;石靖

    目的:探讨极度纺锤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8例患儿进行自然睡眠脑电图监测,对具有极度纺锤波的患儿进行智力测验,将脑电图与病种和智测结果结合分析.结果:39例患儿出现极度纺锤波,这种波型在癫(癎)、脑性瘫痪、热性惊厥、抽动症疾病中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别.极度纺锤波的患儿,智力低下的出现率为43.5%,明显高于对照组(16%,P<0.05).结论:极度纺锤波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异常脑电现象,无病因学方面的差异,可能是一种脑功能障碍的反映.

  • 术中电生理监测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压迫综合征106例分析

    作者:韦永祥;梁维邦;倪红斌;蒋健;刘志坚

    目的:研究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ateral spread response,LSR)在微血管减压治疗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本院2005年8月至2007年1月收治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病人计106例,全部病人在微血管减压手术全过程中行BAEP及LSR监测.结果:三叉神经痛57例病人中,2例术中出现Ⅰ、Ⅲ波消失,Ⅴ波低平,其中1例术后发生耳鸣,术后两个月康复.所有49例半侧面肌痉挛病人均引出LSR波形,在手术过程的不同阶段LSR反应消失,其中25例在垫入泰氟隆后消失,3例不消失的病人中,有1例在进一步调整泰氟隆位置后LSR消失.LSR消失与术后症状缓解存在一致性.结论: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过程中,联合应用BAEP、LSR等神经电生理技术跟踪手术过程,能够较好地控制听力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判断面神经减压的效果,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F波反应频率的研究

    作者:王锦玲;于如山;史雪颖;王丽萍;冯阳

    目的:探讨F波反应频率测定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对43例MND患者(MND组)及18例对照组个体作F波反应频率、相同及不同形状F波反应频率、F波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MND组总的F波反应频率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别为15%和2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81%,P=0.001,P=0.00);MND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相同形状及不同形状F波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0);与对照组比较,MND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平均F波潜伏期都明显延长(P=0.00),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MCV均减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P=0.01);两组的SCV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21,P=0.71).结论:F波反应频率检测对MND的诊断及损伤程度判断可提供客观的电生理学依据.

  • 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癎)症状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作者:刘康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癎)的临床表现及与脑电图(EEG)的关系.方法:对38例出现并发癫(癎)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EEG、头颅MRI及CT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出现癫(癎)症状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描记中,表现为低至中波幅慢波增多,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者占87%,出现癫(癎)样放电者占13%,头颅MRI及CT检出继发性癫(癎)的病灶者分别占80%及50%.结论: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发癫(癎)症状时,EE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了解脑功能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 氟乙酰胺中毒病人的癫(癎)症状分析

    作者:刘新平

    本文回顾性分析30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癫(癎)症状类型与脑电图(EEG)特征,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中毒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4~65岁,均居住在农村,均为误服或故意服含氟乙酰胺的食物和水后中毒,其中故意服用灭鼠饵19例,玩空鼠药瓶5例,误食原药4例,被害投毒2例.

  • 轻度铅中毒患儿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

    作者:李丽君;李磊;马小燕;黄秀华

    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铅中毒对儿童大脑功能的损伤,但对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测定低铅暴露对脑功能损伤的报道较为少见.本文对240例5~6岁轻度铅中毒儿童进行了ERP的P300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80例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对轻度铅中毒患儿认知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 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现状

    作者:杨彦玲;陈雅慧

    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电凝或夹闭大脑中动脉(MCA)、光化学诱导血栓形成、颈动脉注射血凝块栓子等.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另一种方法是血管内线栓闭塞法(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由于该方法不需要开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动物存活期较长,缺血部位恒定,且可以准确控制缺血及再灌注时间,所以线栓法MCAO模型,目前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现将该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关键词: 脑缺血模型 大鼠
  • 头皮脑电图在癫(癎)外科定位致(癎)区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作者:蔡立新;李勇杰;王玉平

    癫(癎)外科中,所有术前评估的目的皆在于确定致(癎)区(epiletogenic zone,EZ)的位置与范围,以及其与重要皮层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EZ是指大脑皮层上引起癫(癎)发作的区域,如果手术彻底切除此区域后发作将完全消失[1].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手段可以实现在手术前EZ的精确定位.

  • 数序认知的特征及神经机制

    作者:高航;周路平

    数概念与空间和时间一样,都是人类抽象思维的基本要素.个体对数量、数序的表征,是获得数的概念以及发展更高级的数学能力的基础.

  • 婴儿型脊肌萎缩症1例报告

    作者:刘向军;解玉梅;冯延秋;王跃平

    1 病例报告患儿女,出生2个月,因自出生后四肢活动少并呈进行性加重于2006年2月21日入院.患儿自出生后四肢活动少,只是末端手指、足趾有轻微自主活动.吸吮无力,每次吃奶前哭闹数分钟,反复吸吮方能完成吃奶动作.嗜睡少哭,哭声低弱.大小便均正常.查体:体温36.8℃,脉搏126次/min,呼吸36次/min.发育正常,意识清醒,反应差.

  • 成年小猎兔犬坐骨神经正常MCV的测定

    作者:朱奇;姚健;吴坚;胡文;顾晓松

    目的:测定30只成年英国种小猎兔犬(beagle,简称小猎犬)的正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与成人下肢神经正常MCV进行比较,为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实验参数.方法:电刺激小猎犬的坐骨神经远、近侧端,在腓肠肌肌腹部记录复合肌动作电位,并计算出MCV.结果:本实验检测发现成年小猎犬坐骨神经的正常MCV为90.79±10.97 m/s.结论:成年小猎犬后肢的MCV要明显快于正常成人下肢的MCV(51.97±4.0 m/s).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皮层阈值的研究

    作者:贺娟;孙丽君;王威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运动诱发电位(MEP)皮层阈值(cortical threshold,Ct)的研究,以明确PD的Ct测值以及随病情发展的变化情况,以期为PD临床提供电生理学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①实验组(PD模型组)28只;②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2只.选取其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与腹侧被盖(ventra tegmental area,VTA)作为靶点,实验组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以制备PD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于比较,于制模前、制模后1周、3周分别行双下肢记录的Ct检查.结果统计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在右侧中脑靶点TMS时于左下肢记录到的Ct较对照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身左右侧TMS-MEP比较,左下肢Ct较右下肢降低(P<0.05);制模前、术后1周、术后3周实验组大鼠左下肢Ct进行性降低(P<0.01);实验组大鼠右下肢及对照组大鼠左侧及右侧下肢C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D模型大鼠损毁侧Ct增加,PD模型大鼠病情越重、病程越长,Ct增加越明显.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