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Journal of Epileptology and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전간여신경전생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贵阳医学院,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癎学组
  • 影响因子: 0.2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972
  • 国内刊号: 52-115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6-56
  • 曾用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脑电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刘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神经肌肉功能的电生理学评价

    作者:潘晓丽;陈芊;冯雪梅;孟季红;马秀娟;姜英

    目的: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患儿神经及肌肉功能,并对其进行病因学探讨.方法:检测63例CTE患儿(86足)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胫神经H反射、下肢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以了解CTE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结果:SEP异常率在轻、中、重CTE患儿组分别为6%、46%、64%.H反射异常率在中、重组分别为20%、24%.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及肌电图异常率在畸形程度的轻、中、重组分别为11%、9%、15%.确认病变位点在腰骶脊髓水平以上者33例(38%).总异常率经卡方(χ2)检验,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P<0.05;重度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TE存在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异常程度与畸形程度相关.

  • 录像脑电图监测并暗示诱发试验对儿童癔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波;张洁;旷小君;杨理明;唐静文;廖红梅

    目的:寻找鉴别儿童癔症性发作与癫(癎)发作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2例7~14岁发作性疾病患儿进行录像脑电图监测并行暗示诱发试验.结果:癔症组、抽搐原因待查组、癔症合并癫(癎)组和癫(癎)组儿童中暗示诱发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4%(17/18)、62%(9/14)、38%(3/8)和0(0/12),其中癔症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癔症合并癫(癎)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9.49,P<0.01).各组记录到发作间期(癎)样放电分别为1、6、7、11例.结论:录像脑电图监测并行暗示诱发试验可能是鉴别儿童癔症与癫(癎)发作的一种有效试验方法.

  • 脑内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脑电图51例分析

    作者:谷有全;杨金升;石向群;王娟;安敏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内出血急性期(72 h内)脑电图(EEG)的改变规律,并分析脑电活动改变与临床各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对发病后72 h内进行床旁EEG检查的51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的EE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EEG的总异常率为98%,EEG改变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病情轻重、预后等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EEG对早期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的定位、定侧、病情及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 10 m自由步行偏瘫步态胫前后肌群的表面肌电图研究

    作者:李青青;吴宗耀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偏瘫患者10 m自由步行胫前后肌群的SEMG变化规律,为拓展SEMG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2名偏瘫患者分别进行10 m自由步行测试,同步记录双下肢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两组肌群的SEMG信号,考察受试肌在步态周期中的SEMG变化规律.结果:偏瘫步态的患侧腓肠肌与胫前肌同步收缩.患侧腓肠肌在迈步期有许多小波存在.患侧肌群的总体波幅显著小于健侧.结论:偏瘫步态的SEMG主要为患侧腓肠肌与患侧胫前肌的正常拮抗收缩状态减弱或丧失,以及患侧腓肠肌过度活跃,同时伴有患侧胫前肌的肌电活动减弱.

  • VEEG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戚怡;黄绍娴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对癫(癎)及可疑癫(癎)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脑电图(EEG)无(癎)样放电的48例临床诊断为癫(癎)及33例可疑癫(癎)的患者的V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癎)组VEEG(癎)样放电检出率为83%,可疑癫(癎)组(癎)样放电检出率为32%;83%的(癎)样放电出现在睡眠期.结论:VEEG监测可明显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癎)及可疑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癫(癎)发作的分型.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听觉感觉记忆缺陷的神经电生理观察分析

    作者:李乐加;王建军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听觉感觉记忆功能状况.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中的失匹配负波(MMN)的方法对26例AD患者及31位正常人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D组MMN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结论:①AD患者在听觉皮质水平上信息加工有损害;②MMN能够敏感地表达听觉感觉记忆缺陷;③因检查勿需受试者主动注意的参与,对痴呆患者及检查难以合作的患者认知功能早期阶段评估可提供帮助.

  •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乃智;张慧娟;宋旭霞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及副作用.方法:对54例难治性癫(癎)患者进行添加拉莫三嗪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总有效率达83%,37例(69%)患者发作停止.对全面性发作有效率达83%,对部分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有效率达80%.平均有效剂量96.8±27.3mg/d,37例无发作病例平均剂量为77.8±17.5 mg/d.2例加量12.5 mg/d后发作加重,减量后控制良好.除1例发生轻微皮肤瘙痒外,无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副作用,满意度为96%.结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有良好疗效,副作用轻微,一天一次用药效果可靠,一般患者有效剂量在150mg/d内.

  • 糖尿病假性脊髓痨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

    作者:蔡小芳;黄琼华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假性脊髓痨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价值.方法:对4例临床诊断糖尿病性假性脊髓痨的病人进行了脊髓传导速度(SCCV)、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四肢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SCV)联合检测.结果:4例SCCV及下肢SEP均异常,SCCV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MCV及SCV 3例异常,1例正常.结论:SCCV、下肢SEP及四肢MCV及SCV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性假性脊髓痨的诊断以及与感觉性共济失调的鉴别诊断都是有帮助的.

  • 正常儿童的神经电图检测报告

    作者:张艳芬;于晓莉;叶露梅;张玉琴

    目的:利用神经电图检测技术,获取不同年龄期正常儿童的有关神经电生理数据,以便在儿科临床应用中提供其详细、有效的判断依据.方法: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405名儿童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F波及股神经运动潜伏期(FML).此405名正常儿童按年龄分15组,每组25~40人,分别检测双侧肢体,取单肢结果统计制表.结果:各年龄期各检查项目波形引出率100%.MCV、SCV随年龄增加而增快,潜伏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除胫后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外,其余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NAP波幅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F波潜伏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F波响应率无明显年龄规律,但各神经中以胫神经响应率高,腓总神经响应率低.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CV、SCV、F波、FML的测值与年龄的增长相关,在临床应用中,应参照相应年龄期正常值作出判断.

  •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70例报告

    作者:卢林友;黄英文

    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常见的原因,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脑出血病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使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生存病例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较多,疗效不一,但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得到广泛认同.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报告如下.

  • 周围性面瘫的瞬目反射检测

    作者:张雪青;张丽萍;韩璞

    本文报道35例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瞬目反射(BR)检测结果,并对其与受损程度、距发病时间长短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BR检查的临床价值.

  • 动态脑电图在脑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丽君;黄秀华;李磊;马小燕

    大脑性瘫痪(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后发生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为多种症状与多种综合征.脑电图(EEG)对于了解脑瘫患儿的脑功能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报道较少.我院2003年2月至2005年3月神经科诊治的90例脑瘫患儿,进行了EEG与AEEG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VEEG监测在癫(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游玉红

    脑电图(EEG)检查是癫(癎)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方法,癫(癎)病人脑部的异常放电可通过EEG描记到.如果没有EEG,癫(癎)及癫(癎)发作类型的诊断是不可想象的[1].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能连续长程进行脑电活动描记,并能确定病人的临床发作及与(癎)样放电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效的检查手段.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4月应用VEEG监测病人95例,现报告如下.

  • 瞬目反射在脑干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妮;冯芹;王淳;张标;辜艳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又称眼轮匝肌反射(orbicularis oculi reflex),是由扣打面部,角膜受激惹或机体受声、光等刺激而引起的防御反射,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1952年Kugelberg首次应用超强电刺激眶上神经,记录了BR的两个反应,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它对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脑干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AEEG、BAEP在脑瘫儿检测中的意义

    作者:孔峰;李靖婕;成春莲

    大脑性瘫痪(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致残性疾病,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对提高康复率有重要意义.现将128例脑瘫儿的动态脑电图(A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和BAEP检测

    作者:周华;张红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因主观症状多而客观依据少,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我们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VBI患者进行检测,通过与对照组比较,从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电生理两方面对VBI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癫(癎)持续状态的处理及新进展

    作者:汪昕;彭伟锋

    癫(癎)持续状态是神经科较常见和重要的危重症之一,不仅可造成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全身各重要脏器的严重损害,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本文对癫(癎)持续状态的处理及其新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 脑电图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孔莉;戴体俊;曾因明

    麻醉深度的监测对于提高麻醉质量至关重要,它可以用来避免术中知晓,保证充分镇痛,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提高麻醉管理的安全性.近百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发有效的监测手段,用以判断全麻中的意识水平、镇痛程度以及预测对伤害性刺激发生体动反应的情况.

  • 脑出血后的病理改变与T淋巴细胞反应

    作者:李洁;金启建;吴珊

    目的:探讨脑出血血肿周围局部病理改变及细胞免疫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及组织HE染色法观察20只大鼠尾壳核脑出血24 h,3天、7天血肿周围区域的组织病变及CD3+、CD8+T淋巴细胞的分布形式和表达时程.结果:①在脑出血后24 h血肿周围即可见明显血管源性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少量散在淋巴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弥漫浸润;出血3天、7天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为主,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双侧半球皮层下和血管周围出现小胶质细胞结节;②出血灶周围CD3+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在出血后24 h已可见,出血后3天组和出血后7天组,CD3+和CD8+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出血后24 h组.结论:①脑出血期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以后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胶质细胞反应在出血后24 h已发生,持续一周以上;②CD3+、CD8+阳性细胞的出现提示它们参与了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在出血7天内,CD3+和CD8+阳性细胞反应呈增强趋势.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