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Journal of Epileptology and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전간여신경전생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贵阳医学院,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癎学组
  • 影响因子: 0.2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972
  • 国内刊号: 52-115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6-56
  • 曾用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脑电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刘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儿童失神癫(癎)脑电图的多尺度特征

    作者:张美云;张本恕;王凤楼;陈英;姜楠

    目的:研究儿童失神癫(癎)脑电图的多尺度定量特征.方法:对15例失神癫(癎)患儿10次临床发作和20次亚临床(癎)样放电的脑电图进行子波分析,提取失神癫(癎)发作过程中脑电信号的多尺度定量典型特征,与发作前10 s及发作后10 s的脑电信号进行比较,并与12例正常同龄儿童脑电图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显示儿童失神癫(癎)发作过程中脑电信号的多尺度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12尺度(对应频率3 Hz)的节律性活动显著增强,发作时20尺度(低频大尺度,对应频率0.12 Hz)结构与频率3 Hz的结构具有非正常的跳跃式尺度关系,3 Hz节律性棘慢复合波与大尺度(频率1 Hz以下)背景低频放电结构共同存在.发作过程中分尺度功率主要集中在20尺度和12尺度,其演变规律为20尺度能量逐渐减低,12尺度能量逐渐增加.10次临床发作的脑电信号均显示上述特征.发作前10 s和后10 s的脑电多尺度信号中仍然存在隐性的3 Hz棘慢复合波成分,与一般认为3 Hz棘慢复合波突起突止不同.而从传统的脑电图上无法分辨出发作前后的这些多尺度细节的定量特征.亚临床(癎)样放电的多尺度特征与发作期无明显差别,但持续时间短.结论:子波分析作为一种新的信号分析方法,适合于脑电信号的分析,可以获得比传统视觉脑电图更多的定量信息.通过对失神癫(癎)患儿的脑电信号进行子波分析,得到其发作过程中典型的多尺度定量特征,有助于失神癫(癎)发作的临床辅助诊断、预后评价以及神经电生理机理的基础研究.

  • 39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的神经电生理评价

    作者:潘晓丽;冯雪梅;陈芊;马秀娟;孟季红;姜英;孙秀凤;王彩霞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电生理检测在评价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39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进行检测.测试项目包括:①患侧臂丛神经五大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②采用同芯针电极检测臂丛神经支配远端肌肉(三角肌、肱二头肌、4伸指总肌、外展拇短肌、外展小指肌或骨间肌)肌电图.结果:39例新生儿中全臂丛神经损伤11例(28%);上干损伤18例(46%);下干损伤3例(8%);后束损伤7例(18%).节前损伤11例(28%).结论:新生儿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早期评价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及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脑梗死急性期脑电图检查意义探究

    作者:李新宇;王薇薇;吴逊

    目的:进一步探究脑电图(EEG)在脑梗死急性期辅助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头颅CT检查正常,发病24~48 h内进行床旁脑电描记,选择理想信号段进行功率谱分析,计算各频段功率值及指数.发病后1~4周行头颅MRI检查以明确责任病灶,并随访病情变化.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为88%,功率谱分析显示患侧α频段功率值降低,慢波频段功率值增高,α指数显著下降,δ指数显著升高.脑电图定侧与头颅MRI基本相符.结论:脑电图反映脑功能活动,对皮质缺血十分敏感,并有助于判断预后.计算机分析方法可提供更多信息.脑电图操作方便,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是较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F波的观察

    作者:张选琴;张文渊;楚兰;刘芳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SSR及F波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上下肢SSR的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SSR的潜伏期异常率上肢为45%,下肢为75%,波幅异常率上肢70%,下肢75%,下肢异常率显著高于上肢.F波的异常率为45%(仅作上肢).结论:SSR及F波检测是一种简单,易行和无创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周围神经的检测方法,可作为糖尿病性神经损害的客观指标.

  • 脑电图反应性定量分析对重症脑血管病预后评估的研究

    作者:周月琴;黄祖春;毛渝加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脑电图(EEG)反应性进行目测和定量分析,探讨定量分析是否较目测分析能更准确地评估预后.方法:56例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在入院、入院1周、出院时分别作EEG检查.采用目测和定量分析EEG反应性,观察EEG的变化及外源性刺激引起的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结果:EEG反应性目测分析:EEG反应性阳性病例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增加病例的比例高于反应性阴性病例组.EEG反应性定量分析:EEG各频段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在GCS评分增加的病例组显著高于GCS评分减少的病例组;EEG各频段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与GC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及EEG反应性目测结果与GCS评分都有线形回归关系,绝对功率变化的百分比对GCS评分的回归作用较目测反应性大.结论:EEG反应性目测分析和定量分析都能评估脑血管病昏迷病人的预后;EEG反应性定量分析较目测分析与预后关系更密切,能更准确评估预后.

  • 抑郁症患者的探究性眼动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穆俊林;吕路线;李恒芬;陈佐明;杜云红;张疆莉;李玉凤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EEM)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的P300成分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EEM分析和听觉ERP的P300成分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抑郁症组中EEM和听觉ERP的P300成分的异常率分别为83%(35/42)和81%(34/42),两者异常吻合率为76%(32/42).抑郁症组EEM分析结果,凝视点数(NEF)和反应探索评分(RS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听觉ERP的N2、P3波潜伏期均延长和P3波幅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抑郁症组N2、P3波潜伏期与NEF、RSS呈负相关(r=-0.29~-0.36,P<0.01),P3波幅与NEF、RSS呈正相关(r=0.32~0.33,P<0.01).结论:EEM和听觉ERP的P3成分测定可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英;杨友松;李素荣;邹艺;胥勋成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25例MND患者进行了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MEP)、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MND组mMEP皮层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EMG神经原性损害占70%;NCV 30%患者异常;SEP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MEP结合EMG检查在MND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价值.

  • 脑性瘫痪继发癫(癎)的病因及脑电图特征分析

    作者:张泽芝;吴梅

    大脑性瘫痪(脑瘫)为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合并癫(癎)的比率大多为25%~45%,高可达90%[2],但脑瘫继发癫(癎)的脑电图特征尚少有报道.本文就脑瘫继发癫(癎)的脑电图特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将我院的103例报告如下.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录像脑电图检查28例报告

    作者:王慧;李栋;李顺钧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离子代谢障碍病,由于铜离子在体内广泛沉积,导致各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以脑部及肝脏症状为主要表现.HLD患者脑电图(EEG)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对HLD患者的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变化的观察少见于文献报道.我们对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住院确诊的28例HLD患者行VEEG监测,并选择健康者作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100例头痛患儿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分析

    作者:杜晓梅;马金辉;吴玉洁;魏秀云

    据报道国外小儿偏头痛患病率男为3.4%,女为4.9%,我国群体患病率为6.3%,近年来似有增多趋势[1].对此,我们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头痛患儿,进行了详细询问病史、临床检查、脑电图(EEG)描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电各频段功率值

    作者:王小嘉;路宏;李彩霞;刘艳芳;李月惠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心脑血管疾病肯定、危险的因素.大量临床实践和在人群中的调查表明,长期的血压增高,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或有无明显自觉症状,对健康都有危害,常能严重损害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因此必须注意监测和评定高血压器官损害的发生和发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本文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电地形各频段功率值与正常同龄健康人群的功率值作比较,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对脑皮层机能的影响及特征.

    关键词: 高血压 脑电功率值
  • 慢性酒精中毒108例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黄友卫

    在慢性酒精中毒性疾病中,以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chronic alcoholic neuropathy,CAN)为常见,因长期饮酒所致.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有逐渐增加趋势.现将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肌电图(EMG)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 断肠草中毒6例脑电图报告

    作者:戴琴

    断肠草又名钩吻、胡曼藤、狗闹花,为马钱科植物胡曼藤的全草,其叶、茎及根所含生物碱均是剧毒物质.我院于2005年12月收治了8名因误服断肠草中毒的学生,其中2名抢救无效死亡.现将其中6例存活患者的脑电图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断肠草 中毒 脑电图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电图分析

    作者:魏秀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害.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在新生儿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其脑功能的状态与脑电图(EEG)的表现关系密切,即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现将1997年7月至2003年5月被确诊为HIE的100例住院患儿的EEG结果及部分患儿预后分析如下.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CNS疾病中的表达

    作者:吴原;王学峰

    中枢神经系统(CNS)并非免疫豁免区是近几年来神经免疫学研究的进展之一,在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发的炎症反应中,CNS脑实质内的小胶质细胞、脑室周围、脉络膜、室管膜细胞均可检测到受体TLR2、TLR4(Toll-like receptor 2 and 4)的表达.

  • 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

    作者:郑加平;陈秀娟;迟兆富

    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癎)(benign epilepsy of childhood with centro-temporalspikes,BECTS)又称良性外侧裂性癫(癎)(benign rolandic epilepsy,BRE),是儿童良性癫(癎)中主要的表现形式,约占儿童癫(癎)的13%~25%[1].

    关键词: 儿童 癫(癎) 脑电图
  • 精神运动性癫(癎)1例报告

    作者:王丽清

    1病例报告患者陈某某,女、8岁,小学生.因睡眠中反复发作性哭泣10余次而就诊.患儿于2004年8月某日无明显诱因夜间睡眠中突然情感失禁,不自主大声哭泣,持续5~10 min,问之不答,无抽搐,次晨如常,对发作过程无记忆.每周发作2~3次,病情反复发作,以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患儿系足月顺产,否认二系三代精神障碍史、头部外伤史及家族史.

    关键词: 癫(癎) 脑电图
  • 杏仁核点燃鼠海马不同亚区Bax mRNA的表达

    作者:梁代义;伍国锋;庞成

    目的:观察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 mRNA在癫(癎)鼠海马不同亚区的表达.方法:利用电极植入鼠脑杏仁核的方法建立点燃癫(癎)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鼠脑海马CA1、CA2、CA3及齿状回(DGL)区Bax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海马各区少见Bax mRNA阳性细胞表达,杏仁核植入电极大鼠及其点燃后海马各区Bax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点燃鼠Bax mRNA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高于仅仅植入电极鼠,海马不同亚区Bax mRNA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不同.结论:杏仁核点燃癫(癎)模型鼠的海马不同亚区均存在Bax mRNA表达增强,但不同亚区对Bax mRNA表达敏感性不同,以DGL区为高.

  • GABA和GABAARα1在皮质发育障碍模型鼠大脑中的表达

    作者:马勋泰;晏勇;王学峰

    目的:观察液氮损伤诱导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FCD)大鼠脑皮质和海马中γ-氨基丁酸(GABA)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GABAARα1)的表达,探讨其与癫(癎)发生的关系.方法: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液氮损伤组,建立FCD大鼠模型,喂养至16~18周处死取脑,经病理学HE、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SABC法,肉眼观察,光镜下观察小脑回及周围结构和海马CA1~CA4、齿状回中GABA和GABAARα1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图像仪分析.结果:大鼠脑嘴尾方向形成了一微脑回.在液氮冻损伤组,微脑回及前额和海马CA1、齿状回的GABA和GABAARα1阳性着色神经元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的表达减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在其他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区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微脑回及周围和同侧海马结构中CA1及齿状回的GABA和GABAARα1下调和抑制功能的降低可能在癫(癎)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睡眠期常见发作性异常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作者:赵忠新;张红菊;黄流清

    在睡眠期间表现为发作性异常的睡眠障碍有多种l临床类型,临床上极易与癫(癎)相混淆,导致误诊和误治.因此充分认识这些发作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至关重要,以下简要介绍睡眠期除癫(癎)以外的常见发作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