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Journal of Epileptology and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전간여신경전생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贵阳医学院,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癎学组
  • 影响因子: 0.2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8972
  • 国内刊号: 52-115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6-56
  • 曾用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临床脑电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刘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血尿酸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作者:刘庆

    目的:探讨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贵航贵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病例,剔除患有痛风、急性心功能不全、血液病、严重心、肝、肾、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者后,共检测50例患者SUA水平,并测定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纤维蛋白原(FIB)等水平,比较分析SUA与ACI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ACI后患者SUA总体水平平均为310:18(±100.56) μmol/L,其中10例(20%)为高尿酸血症患者.SUA>0.360 μmol/L时血HSC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t=3.363,P=0.002),与TG(t=-0.117,P=907)、TC(t=-1.317,P=0.194)、HDL-C(t=0.829,P=0.411)、LDL-C(t=0.857,P=0.396)、FIB(t=1.431,P=0.159)等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ACI后男性SUA水平为348.41(±98.78) μmol/L明显高于女性SUA 280.14(±92.93) μmol/L,二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6).ACI患者合并高血压者47例(94%),合并2型糖尿病者19例(38%),合并冠心病者36例(72%),无高血压者3例(7%),无糖尿病者31例(62%),无冠心病者14例(28%),其间S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7,P=0.897,P=0.746).HDL-C 0.05(±0.25) mmol/L与SUA水平呈负相关(r=-0.378),HSC6.94(±3.64) mg/L与SUA水平呈正相关(r=0.5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3;P=0.000).结论:高尿酸血症在ACI患者中与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相当,ACI后男性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于女性.

  • 经颅磁刺激结合阿戈美拉丁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雅玲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结合阿戈美拉丁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3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试验组:采用TMS结合阿戈美拉丁治疗67例;对照组:只进行TMS治疗70例.试验组应用高频(10 Hz以上)、低强度(运动阈值的95%)TMS治疗,持续时间15s,每次治疗刺激25次,每次间隔2 min,每日1次治疗,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d,共治疗2个月,同时给予阿戈美拉丁治疗,20 mg/d.对照组只用TMS治疗,疗程与试验组一致.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试验组与对照组中,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试验组与对照组中,治疗后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都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浆N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试验组与对照组中,治疗后的平均巴氏指数(BI)都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平均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试验组的治愈、显效和有效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无显效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MS结合阿戈美拉丁治疗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只应用TMS治疗的患者.

  • 经基因确诊的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江小琳;周瑞玲

    目的:探讨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基因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例患者进行临床特点总结、行电生理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无痛性下肢远端无力.电生理检查示四肢广泛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基因检测示3例患者均存在周围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缺失突变.结论:HNPP多以神经易卡压部位发病,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异常,神经电生理表现为广泛神经脱髓鞘损伤,基因检测能确诊.

  • 帕金森病抑郁对生活品质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瑾;包华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抑郁患者的生活品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原发性PD患者133例,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收集P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并对抑郁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抑郁组起病年龄低于非抑郁组(P<0.05);PD抑郁组病程长于PD非抑郁组(P<0.05);PD抑郁组与PD非抑郁组UPDRS Ⅰ、UPDRSⅡ、UPDRSⅢ、HY分级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患者睡眠评分及生活品质评分高于非抑郁组,认知评分对比,抑郁组低于非抑郁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睡眠、认知、生活品质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5;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抑郁与病程、性别、起病年龄、HY分级、睡眠、认知、PD UPDRSⅢ、UPDRSⅡ、UPDRS Ⅰ和生活品质具有相关性,均为P<0.05,抑郁与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抑郁是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对PD患者生活品质有严重影响.

  •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静脉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癎)持续状态效果观察

    作者:王金莉;龙冬卉;彭福宁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配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癎)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癫(癎)持续状态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单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取醒脑静注射液辅助静脉用丙戊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及完全控制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和11%,对照组分别为11%和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静脉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癎)持续状态效果显著,此两药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可快速起效,安全性高,利于远期预后.

  • 17例弈棋相关性癫(癎)发作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唐兴华;李琳;范勤毅;浦政;刘振国

    目的:分析与弈棋相关的癫(癎)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癫(癎)数据库中与弈棋相关的癫(癎)发作患者17例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起病年龄、癫(癎)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影像学资料以及脑电图资料等,并对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表现为与弈棋相关的癫(癎)发作,其中12例为棋奕性癫(癎),2例单次发作,3例为继发性癫(癎)弈棋相关性发作.2例棋奕性癫(癎)患者的动态脑电图提示(痫)样放电,2例继发性癫(癎)弈棋相关性发作患者的动态脑电图亦发现异常放电.行为学干预有助于预防再次发作,而抗癫(癎)药物(AED)并无特异疗效.结论:出现弈棋相关性癫(癎)发作的患者首先需明确病因.继发性癫(癎)弈棋相关性发作可考虑AED治疗;反射性癫(癎)行为学干预有助于预防再次发作,AED治疗非首选.

  •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癎)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凌玲;何艳;卓琳琅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癎)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癫(癎)持续性发作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注射液静脉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片口服,根据患者治疗后24 h内癫(癎)发作情况及脑电图上(痫)样放电控制情况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检测指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癎)持续状态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减少癫(癎)的发作频率.

  • (癎)性喉肌痉挛发作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

    作者:梁梅芳;刘永红;王碧;晋琅;胡小静

    目的:研究癫(癎)性喉肌痉挛发作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对本院脑电图监测中心经治的2例表现为(痫)性喉肌痉挛发作的癫(癎)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例1为23岁女性,例2为3岁患儿,这两位患者主要表现均为发作性尖叫,在外院均曾多次被误为内科急症,给予内科相关处理,效果不佳.后辗转至我院就诊,行长程脑电图监测发现发作期同步脑电图均可见到各导棘慢、多棘慢综合波发放,同步肌电图显示对应于慢波成分呈现快速增强快速减弱的“菱形”表现.且2例患者经抗癫(癎)药物治疗后上述发作显著减少.结论:喉肌痉挛属于内科急症,如处理不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非(痫)性喉肌痉挛常见于低钙血症、过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喉部操作(如气管插管、喉部手术)等,以上情况已经为内科医生所熟知.通过本文的2例癫(癎)性喉肌痉挛的报道,以期使临床医生认识到喉肌痉挛可以是非(痫)性的病因引起,也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癫(癎)发作形式,需通过仔细询问病史,结合相关检查,尽快明确病因,以免误诊误治.

  • 症状性枕叶癫(癎)术前致(癎)灶评估及疗效分析

    作者:梅珍;杨朋范;范雅操;邱建东;伍石挺

    目的:探讨36例症状性枕叶癫(癎)的术前评估和3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方法:采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合皮层脑电图(EEG)定位的方法,对症状性枕叶癫(癎)患者行术前评估方法,结合病理结果和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6例症状性枕叶癫(癎)患者中,29例(81%)依据长程V-EEG和MRI等无创检查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需应用颅内电极记录定位.对所有术后患者随访3年以上,Engel分级:Ⅰ级21例(58%);Ⅱ级8例(22%);Ⅲ级4例(11%);Ⅳ级:3例(9%).结论:症状性枕叶癫(癎)的临床特点包括:具有视觉先兆、枕叶区域异常EEG及影像学改变的症状性枕叶癫(癎)患者,结合V-EEG和皮层EEG监测,手术切除致(痫)灶能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特别是致(痫)灶病理为神经节胶质细胞瘤和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预后良好.

  • 丁基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

    作者:张钦聪;李会敏;王楚涵;甄微;刘喜艳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的常规用药治疗及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丁基苯酞序贯治疗(丁苯酞注射液100mL 2/d,静脉静点,疗程为2周,后改为丁苯酞软胶囊0.2 g 3/d,口服,疗程为10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BI)情况.结果:两组连续治疗2、8、12周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243,715.750,P<0.01),且丁基苯酞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连续治疗2周、12周后BI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582,36.417,P<0.01),治疗2周时丁基苯酞组及常规组治疗效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12周后丁基苯酞组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基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延缓神经功能的缺损,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临证心得

    作者:梁欣;周睿娴;周梦丹;樊同涛;吕明庄

    运动神经元疾病是指病变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颅神经运动核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锥体束的一组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组合的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伴语言、构音、吞咽障碍等.运动神经元疾病病因至今未明,主要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重金属中毒、神经营养不足和自由基损害等有关[1].目前对该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和药物.运动神经元疾病属中医“痿证”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该病获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 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镭;王林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升高及部分胰岛缺陷为表现的代谢性疾病,是主要损害眼、肾、周围神经等多部位、多器官的慢性特发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医疗的完善,糖尿病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在2013年第七届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友梦,健康梦”主题活动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高达1.14亿.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中的肌阵挛

    作者:陈浪;米秀娟

    1940年,Guichard等[1]首次使用“副肿瘤”一词来描述一位子宫肿瘤患者由于肿瘤引起的多发性颅神经病.目前认为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是指由肿瘤分泌的功能性肽类、激素以及肿瘤与宿主间发生反应引起的疾病.当发生在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时,称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2].

  • 大脑皮质发育畸形分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容;张珊;黄仕华

    人类大脑皮质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严密的生理过程,此过程分为3个步骤[1]:神经母细胞增殖、神经元迁移以及大脑皮质的组建,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进程中如果任一环节遭到破坏,都可能导致一系列与发育相关的疾病.

  • 左股外侧肌局灶性肌炎1例报告

    作者:黎芫芫

    局灶性肌炎由Cumming等和Heffner等于197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极少见的骨骼肌局灶性良性炎性假瘤,可见于全身任何部位,下肢尤其多见.现将我院收治的左股外侧肌局灶性肌炎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李某,女,53岁,因“左下肢无力4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

  • 伴脑干脑炎的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黄仕华;毛福群;夏雪林;周靖;马勋泰

    脑干脑炎是一组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意识障碍、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阳性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少见,但近年来报道不断增多.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确切,因具有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症状,导致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可能与其他疾病难以鉴别而误诊、漏诊.现将1例合并脑干脑炎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丙戊酸钠脑病2例报告

    作者:白影;龚玲;严荷莲

    丙戊酸钠(VPA)是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通常具有很好的耐受性.丙戊酸钠脑病却是一种少见又严重但又可逆的不良反应,通常伴有血氨升高而伴或不伴有肝功能损害[1-3],被称为丙戊酸钠相关的高血氨脑病(valproate-induced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VHE).伴随VPA的减量或停药,临床症状可迅速恢复正常.我院2014年收治2例VHE患者,现报告如下.

  • 脑外伤后癫(癎)持续状态并演变为难治性癫(癎)1例报告

    作者:徐祖才;黄浩;郑永素;郝仁方;徐平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属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癫(痫)的众多继发因素中,创伤性脑损伤是常见病因之一,同时,创伤性脑损伤后癫(痫)是脑外伤后常见并发症,特别多见于外伤4周以后,即脑外伤后晚期癫(痫)[1].本文介绍1例脑外伤后4个月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后经积极治疗演变为难治性癫(痫)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7年度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